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他改变了大明 >

第127章

他改变了大明-第127章

小说: 他改变了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造反,这样的念头,某些人也只敢想想而已。

    内阁对此事的态度,当然不可能当做没看见。

    如果任由皇帝这么胡作非为下去,那还要内阁干嘛,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这帮阁臣,也自然是有自己的底气,皇帝杀几个小官,那当然没问题,但阁臣他应当还不敢下手。

    他们是不至于去学杨慎那帮人,不过态度自然也就都变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直接都称病不干。

    韩爌最近已经变成了祥林嫂,缩在府中,整日就是翻来覆去的说那几句车轱辘话。

    “不想天子竟一意孤行至此。”

    其他几个内阁大学士,却是意外的淡定,都在收拾行李,随时准备滚蛋了。

    朱皇帝也没有因为内阁集体逼宫,去任命新的阁臣,这帮文官,此时都达成了统一战线,新入阁的不愿意自己成为橡皮图章,也不想上任就被绝大部分的文官集火,自然不会蠢到去犯众怒。

    内阁这样的逼宫,当然是难不倒朱皇帝,他只是不愿意去处理政务,要真干起来,也不是办不到。

    于是,最勤政的天启皇帝出现了,一条条皇帝亲笔的朱批,向大伙宣示了,不需要内阁,他一样可以处理政务。根本不会因为内阁逼宫,他就把阉人放出来,败坏朝政。

第214章 75。大清国?() 
发生在辽西的血腥清洗事件,很快也传到了朝鲜境内。

    此时,八旗大军已经兵临朝鲜王躲藏的南汉山城。

    南汉山城按中国的标准分类是曲城,其设计成波浪线的城墙与城墙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夹角和平台,城墙夹角与夹角之间守城方可以构筑交叉火力以互相掩护。这种设计很类似欧洲棱堡,以及其思想所延伸出来的防御工事星形要塞。

    然而,很可惜的是,朝鲜人火力匮乏得很,自然是挡不住建奴的。

    这两年,朝鲜可一直都在请求大明卖给他们火炮。朱皇帝直接否决了,也没人反对。

    朝鲜在大明国初时期,也是东北边疆上不小的威胁,远没有现在这么人畜无害。大明对朝鲜,其实一直也是颇为防范。就是援朝战争前,朝堂上一度都以为朝鲜是要联合倭国攻打大明。

    大明对朝鲜的防范,也不只是说说,国初就长期低价强买朝鲜人的马,削弱其战争潜力,还一直把制造筋角复合弓的关键材料水牛角对李氏朝鲜进行禁运,维持到成化朝都没有解禁太多。

    大明对朝鲜如此防范,自然不会有人愿意把火炮和火绳枪这类军器卖给朝鲜。朝鲜也就靠走私商人,才能获得一点高价的军用物资,再加上朝鲜内政不修的程度比大明还夸张,这南汉山城的火力也就可想而知,因为地形原因,修建的这么个有朝着棱堡方向发展的曲城自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过,黄台吉依旧没有攻下这里的意思,他依旧是准备围点打援。

    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李永芳面露喜色地说道:“汗王,明国皇帝如此倒行逆施,辽东必将大乱。”

    黄台吉听闻了消息之后,却是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后说道:“明国的这个皇帝,比其祖厉害多了。从此,辽人之心尽归明国。”

    代善听到这消息之后,立刻就笑着说道:“天佑大金,明国将乱,我大金正好并吞朝鲜,以待明国内乱,重夺辽东。”

    阿敏对此也是赞同无比,他一脸兴奋地说道:“大贝勒说得有理,明国将乱,正是天要将朝鲜送与大金国。此番正好将那李倧等都杀了,老八也正好坐一坐这朝鲜王的位置。”

    明军精锐往西调动了不少,摆明了就是没功夫搭理他们了。

    这个消息一经传到八旗贵族们耳朵边,想赖在朝鲜不走了的人,自然也是越来越多。

    黄台吉却是明白,朝鲜不是辽东,朝鲜李家统治已久,还没有完全失去人心,更要命的地方在于,实际掌控朝鲜的两班贵族们,可都是极度亲明,也满脑子都是愚蠢的华夷思想,便是他们第二次以征服者的姿态来到了这里,这帮奇葩依旧是没有人看得起他们。

    尽管仔细一想,都会明白,一旦明国没有生乱,或是内乱结束,就会重新盯上大金国,不解决明国这个最大的威胁,大金国就永远不会有明天。

    不过,黄台吉却是痛苦地发现,他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这帮八旗贵族在明国那狗皇帝的禁军面前都已经丧胆,要是让他们再去进攻辽东,别说再一次遭遇大败,就是顿兵坚城,多做几次赔本买卖,这八旗就还是要散伙。

    面对挑战,黄台吉这样的人杰当然不会退缩,朝鲜是难征服,但此时征服朝鲜对于后金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铁器和诸多重要军用原料的缺乏,对于他来说一样要命。

    朝鲜也是有自造火器能力的,虽说比不得大明,但总比没有好。

    议政会议结束之后,黄台吉很快发布了命令。

    很快的,八旗带着剩余的人口,全数越过鸭绿江,将辽东边墙外和大明暂时放弃了的宽甸等地区全数弃守。

    同时,对朝鲜剩余的水师部队的攻击也在进行之中。

    建奴的动向,当然是瞒不过辽东方面的。

    很快,孙祖寿等人就通过战斗侦查,发现建奴连老寨周围一些据点都搬空。不过由于兵力不足,大军导致道路难行,辽东军民也没有建奴那样使用雪橇的经验,也没敢过于深入。

    一番合计之后,众将很快决定,自辽南出兵威胁建奴后路。

    在大军快要出发的时候,辽东总兵孙祖寿很快接到了皇帝的密旨。

    随即,这位辽东总兵就停下了所有的军事行动。

    黄得功就有些愤怒地问道:“粮草虽说紧张,但挤一挤,还是有的。孙总兵,为何罢兵?”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是要养寇自重么?

    其他几人虽没有黄得功这么直接,但脸上的表情都不怎么好看。

    孙祖寿也没有计较黄得功有些不好听的语气,直接下令召开了军议。

    在高级军官与会的军议上,孙祖寿直接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众人听完,都看了密旨,确信是皇帝的笔迹后,脸上的神色才变得好看了一些。

    孙祖寿板着脸说道:“皇上此举,某虽不认同,不过既有圣旨,为臣者,便只得遵从。”

    贺虎臣此时呼吸却是有些粗重,他有些兴奋地说道:“要俺说,平灭东虏,算不得什么大功,若是真能将朝鲜收为郡县,一张丹书铁券,总是少不了的。”

    其余几人,也和贺虎臣是差不多的反应。这次出击,也就是干掉一些老弱,伤不了建奴的根本。他们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正月初三,围城三十多天,将朝鲜增援军队全数歼灭之后,南汉山城随即被建奴大军攻破。

    黄台吉随即下令,将被围困的两班贵族和李倧屠戮一空。

    正月,黄台吉在汉城登基,为了打消朝鲜人对他们的抵触心理,改女真为满洲,为了统治朝鲜,当然不能使用大明封给的国名,便改国号为“daig”,意思是上国善战之国,汉译为大清,黄台吉称大清国王。

    大清这个国名,一开始其实和汉文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是个蒙古语借词,在满语里读音和大金也差不多。

    对于横空出世的大清国,朱皇帝表示自己实在有些吃惊,他原本以为满清是不会再出现,没想到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第215章 76。你们敢造反么?() 
朝鲜发生的事情,对于大明朝堂上暂时还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即便文官们不敢再来一次左顺门事件,要求诛杀王安和陈实,惩办熊廷弼和高邦佐的声音并没有减小。

    这一次,真正被动摇的,是文官对军队的控制,这也是文官们最难以接受的。

    文官们当然也不愿意后退,文官领军体制下,受益的官员数量太多,太过庞大,也个个都手握重权,叶向高等人根本不敢去开罪这么一大批人。皇帝要动整个文官阶层的蛋糕的时候,无论是齐楚浙党还是东林,也都站到了反对皇帝的第一线上。

    区别只是,气节上差点的齐楚浙党没有多少个敢明着站出来的,只是暗地里在使坏,东林党却是根本不惧皇权。

    是的,朱皇帝强行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的圣旨,早前就直接被给哪个党都不是的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给驳回。

    对此,他自然是暴怒,直接就下旨申斥魏应嘉,并将吏科几名给事中都抓进了诏狱,直接把吏科空置。

    重建大明的军事体制,恢复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是朱皇帝所有计划得以实现的根基。在这件事上,朱皇帝是不可能后退半步的,也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

    皇帝一人接手了政务,并把吏科官员一网打尽之后,叶向高首先扛不住了,动用大学士的特权,递来了密折请求一见。

    朱皇帝很快同意首辅入宫觐见。

    “陛下如此行事,便真不怕天下大乱了吗?”

    “先生辅政多年,当知晓,我大明如今已经处处都是积憋。诸公继续这般得过且过下去,天下大乱又何曾远了?”

    叶向高被这一句话就问住了,作为事实上的宰相,他哪里不知道大明现在是个什么鬼样子,要是东虏没解决,朝廷每年都有巨额的财政赤字,大明怕不是真要不了多久就会完蛋,只是,现在东虏都被皇帝你打残,眼见覆灭在即,大明至少续命几十年好不。

    “陛下求治心切,却不知,大明如今,却是下不得虎狼之药。”

    “朕偏要如此,诸公又当如何?”

    叶向高听了后简直要吐血了,这皇帝怎么就听不进去人话呢。

    他无奈了,只能伏地长跪不起,低着头说道:“陛下执意如此,那便请治臣不能奉诏之罪。至于其他各位臣工,臣实在不知。”

    “元辅理念与朕不合,要去那便快些走吧。至于某些人,还请元辅知会他们一声,此番朕意已决。朕要收拢兵权,整治贪腐,杜绝私兵,此事干系大明国运,绝不容许有人阻挠!整治内地卫所,却是不会再如辽西一般。朕治贪,又没有要剥皮充草,杀人都不多。对待罪臣都如此宽厚,若是有人还要强与朕作对,那朕只能将其视作叛逆。朕告诉你等,惹毛了朕,太祖皇帝做过的事,朕一样做得!朕如今就是要看看,这天下当有几人敢造反?”

    叶向高一听这话,立刻就是磕头如捣蒜。

    “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

    这位首辅当然不会拿下面那些人的鬼话去反驳皇帝,事实是怎样,叶向高心里清楚得很。大明这个鸟样,拿出法家那套搞重典治世其实也未必错误。皇帝不信任他,他同样也不认同皇帝这么折腾,若是太祖成祖还好,一个长于深宫妇人手的小年轻,也这么搞事,最终胜利的都不知道是谁。

    朱皇帝语气冰冷地安抚了几句,就一脸不耐烦地让叶向高滚蛋了。

    行了一个大礼告退之后,叶向高好歹才算是艰难地走出了平台,离开宫城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有些魂不守舍。

    叶向高虽说已经摸清大明现在这位皇帝的性子,但真正听他把这种杀气腾腾的话亲口说出来,依旧是冷汗直冒,一路上好多次都险些没有站稳。

    对诸多高级文官的不合作,朱皇帝当然是有些恼火,不过这也在他预料之中。对叶向高这帮人,他暂时也不好动刀。真要连叶向高他们都砍了,引起的后果自然是要马上开始重新打一遍天下。

    反复斟酌了很久后,他觉得,文官们在这件事上,可不一定会是一条心,未必需要彻底撕破脸。

    毕竟在文官领军体制中受益最多,终归还是中枢的兵部、地方的督抚大员和中层的兵备、分巡以及分守道员们,这部分官员毕竟数量有限。

    他现在摆出来的态度,就是要用武力逼迫文官们站队,让没有从文官领军体制中受益的文官和地方士绅们,与军政体系的文官进行切割。

    不想彻底撕破脸,倒不是朱皇帝软弱,彻底掀了桌子,痛快是痛快,可普通百姓也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过,他也不会因为担心死人就畏首畏尾,他很清楚,自己不能彻底掌控全国的军队,就什么事都办不了,未来死的人只会更多。这帮文官们若是执意要与他作对,那他也只能彻底掀桌子。他也承受得住后果,大不了就是重新打一遍天下。他现在的实力,也不比刚入关的后金差。

    他的决心已经拿出来了,他现在就是要看看,大明这帮文官们有没有勇气去保卫他们的特权和利益,在他的压迫下,这帮人还能不能保持团结。

    反正他是不认为,这帮文官到了现在,还有能力保卫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