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边两户人家姓胡,一家兄弟两个,叫大柱和二柱,大柱要比志文大点,十多岁了,二柱和志文差不多,另外一家姐妹两个,就叫大妮和二妮,五六岁的样子。名字真够简单的,不过想想古代的识字率,志文也就释然。
自己的名字居然没那么简单粗暴,志文心里有点疑惑。
和这兄弟姐妹四人聊了会儿天,总算知道这村子叫前山村,县城叫什么小孩子就不知道了,还没去过。
村里的秀才老爷是大户,村里的地大部分都是他的,志文娘这两天去帮厨的就是他们家。
提到秀才老爷,几个小孩莫名地兴奋起来了。
“志文,你娘去给秀才老爷做饭了?”这是大柱在问,眼里跳动着羡慕嫉妒恨的光芒。
“是啊。”志文被这眼神弄得莫名奇妙。
“囡囡,你上次分我吃的那小块烙饼可真好吃啊,香的我都舍不得咽下去了。”二妮边流口水边说。
这地主家的烙饼,肯定放油了,能不好吃嘛。志文心里吐着槽,算是明白大柱那迷样眼神的由来了。
“我娘要是今天再带烙饼回来,明天分些给大家吃。”囡囡倒是不小气。
“志文,你家今年还租不租地种了?”大妮却是有点看不上自家妹子那没出息的样子,转移了话题。
什么情况,我不知道啊。志文暗暗叫苦,拿眼睛斜瞟囡囡,指望小丫头能回答。
“爹说了,租地种田还没他在县城给人做家俬赚的钱多呢,还是不种了。”囡囡倒没让他失望。
“俺爹说了,庄户人种田才是根本,”大妮哼了一声,“不种田就是不务正业。”
还要再说,大柱连忙开口打断,“好了好了,我们小孩子别管那么多。”可不能让大妮把人得罪死了,以后还得混点吃的呢。
原来是到自家面前找优越感来了。
“你们家都种着地?”志文突然开口。
“那当然。”大柱和大妮居然异口同声地回答,二柱和二妮连连点头,一副我骄傲的神情。
到底是农业社会啊,这手工业者被农业工作者鄙视。
“自家的地?”志文是真不知道这两家的情况。
四个小孩却是一下子泄了气,有气无力地回答:“租的,租秀才老爷的。”
志文暗自撇撇嘴,还不是给人打工的,口中却道:“哦,那咱们几家都是给秀才老爷家做事,一样的,一样的。”
又站起身,“囡囡,饿了吧,回家吃饭了。”
四个熊孩子彻底没声了,倒是眼里的熊熊火焰把志文给吓了一大跳。
囡囡胸膛抬得高高的,志文被拉着走了好大一截路,见那四个小孩还在原地没动,这时间不早了啊。
“囡囡,他们咋不回家吃饭呢?”肚子不饿吗,志文心想。
声音还有点大,四个小孩都听见了,头全低了下去。
“别逗他们了,哥哥,”囡囡拉着志文的手晃了两下,低声说道,“咱们家中午的这顿,爹娘是不让声张的,不过村里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
啊?自己这是用三顿饭,在吃两顿饭的人面前炫了个富?
志文呆了。
吃完饭,志文不打算出去转了。一是问不出什么,二是节省体力,就算比其他家多吃一顿,那么点吃的,能干啥,走两步就消化得差不多了,还是躺着吧。
晚饭一开始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
志文娘果然带回了囡囡期盼已久的剩菜——一条吃剩一半的红烧鲤鱼,那四个熊孩子明天没得吃了,这鱼可不够一家四口分的。
志文本不在意这剩菜的,不过咕咕叫的肚子还是出卖了他,全然不顾他的面子。
郑三也赶在晚饭吃完前回来了,两手空空的,看来是没拿到工钱,见着志文娘有点悻悻的。
志文娘没露出太失望的表情,应该早有思想准备了。
只是吃饭的气氛却有点沉闷了。
“别着急了,他爹,”志文娘开口了,看来是想活跃下气氛,“志文的束脩我前两天就交给王学究了。”
“啊?你交了,交的啥?”郑三忙不迭地问。
“一袋一百斤的白面,应该够了吧。”志文娘说,“我问过以前在他那儿开过蒙的人家了,还没我这个够份量呢。”
“够了够了,这大半年的都够了。”郑三说道,“唉,你哪来的白面呢?”
“找秀才老爷的管家借的,”志文娘把取了鱼刺的一块鱼肉夹给囡囡,“本来腊月间人家是不借的,不过听我说是借了给志文交束脩的,就爽快地答应了。”
“秀才老爷还是挺看重读书的娃娃的。”郑三感慨,“这回亏得你,不然志文开蒙的事儿,又得往后拖了。”
开蒙?上学吧。志文听着父母的对话,心里想到。
这么穷的人家,借粮也想要送孩子去开蒙,嗯,说明读书人很受重视,那应该不是乱世了。
还好还好,志文放心了。
“过两天雪停了,我就带志文去王学究那儿,咱们年前就把这拜师礼给行了,免得夜长梦多的。”郑三有点兴奋,想尽快把志文开蒙的事儿搞定。
第3章 要开蒙了()
当天晚上,志文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无法入睡。
愁啊,为自己和这已有了些微感情的小小四口之家的活路发愁。
从后世穿越而来,对历史大势略知一二,但自己一个学医的二把刀,目前来看,并没什么用。
就连即将来临的开蒙,志文也没有丝毫优势。
虽然上学的时候读过《黄帝内经》、《伤寒论》什么的,但和满篇之乎者也的四书五经比真不是一个段位的。
郑三看来是要让他走读书、科举的路了,北宋和大明,都是文贵武贱,以文治武,身处和平年代,不论是想要身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哪怕是小富即安地过过小日子,读书科考那是不二之选。
胡思乱想了好长时间,刚有点睡意,尿又急了。
起身解决完问题后,听到堂屋隐隐传来低低的谈话声。嗯?爹娘还没睡,这是躲着在说什么呢。
志文胡乱套好衣服,轻手轻脚地潜到门边听墙根儿。
“你大伯,白天又让老四来借钱了,”志文娘语气透着不满,“被我回了。”
“没借就没借吧,”郑三赞同道,“咱家现在这个情况,哪还有什么可借的。”
郑三又说:“倒是这些年让你受委屈了。”
沉默了好久,志文娘才幽幽说道:“他们好歹在你爹死后照顾了你几年,还出钱给你,帮咱们成了亲。”
“别提这个,”郑三突然来气了。
“那是我爹给人做活,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临走前交给他们保管,本是打算给我开蒙用的,谁想被他们拿去给老二成亲用。”
“这才害我没读成书,咱俩成亲还回来,那是应该的。”郑三明显动了怒气。
志文娘似乎也不知道这事儿,好半天才弱弱地问了句:“这么些年,你就这样闷在心里?”
“不然还能咋滴,真个和他们翻脸分家?里长那里过不去的。”
“不对啊,那他们种的地干嘛没你的份?”志文娘还是有点精明的。
“我也不清楚了,我爹在世时就没和他们一起种过地,都是在外面给人做物件儿赚钱。”
“我也懒得和他们挣,以他们那脾性,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志文在门后不敢乱动,腿都麻了。
“睡吧。”良久,志文娘低声地说了一句。
趁着风小了点,这天一大早,志文还没睡醒,就被他爹用手从床上提溜了下来。
烧水、洗漱,志文机械而茫然地做完后,郑三左看右看,感觉还是不满意。
一把抢过那块洗脸用的破布片,狠狠地把志文的脸又擦了一遍,把志文疼的嗷嗷叫。
“行了,他爹,轻点,别把志文脸弄破了。”志文娘说着话,已经把糊糊抬上了桌。
“来趁热吃,别耽误功夫。”
“囡囡呢,还没起吗?”志文趁机摆脱了郑三的蹂躏,边吃边问,“起这早作甚?”
“你爹一会儿带你去拜王学究,去晚了怕不礼貌。”志文娘回道。
“村里的王学究前几天已经收了袋白面做为你的束脩了,”郑三接过话头,“今天爹带你去认认门,把师拜了,年后就去他那儿开蒙了。”
刚一出门,尽管风已经很小了,志文还是冷得打了个冷颤,刚才为了把脸洗干净,可是搀了热水的,忽热忽冷的,这小身板儿还真耐不住。
积雪不厚,踩在上面吱吱乱响,气温很低,倒是不用担心积雪会被踩化从而浸湿鞋子。
就在志文脚都要被冻僵的时候,走在前面的郑三终于停了下来。
这是一座砖房,由于黄土高原风尘太大,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整个都黄扑扑的。
听郑三说,这是村里的里正免费提供给王学究居住并开蒙用的。
“王学究,俺是郑三。”志文他爹并没有上前敲门,而是隔着一段距离就停下脚步,高声喊道。
隔了一会儿,房门打开了。一个约莫四十岁的儒生从房内走了出来,身上的儒衫洗得发白。志文眼尖,分明看到那半开的门缝伸出一个小女孩的脑袋,飞快地探了一眼又缩回门后。
“是郑三啊,”儒生开口了,“嗯,你来作甚?”
“特携犬子前来拜师。”郑三恭恭敬敬地回答,然后转身朝志文说道:“还不赶快上前拜见老师。”
“慢来慢来,我已决定闭馆了。”王学究急忙摇摇手,“村里愿意开蒙的娃娃,连上你家的,也才三户,实在难以维持生计。”
王学究有点落寞地说道,“前天你家郑四从我门前路过,我特意请他帮我通知村里几户交了束脩的人家,你不知道么?”
“啊!”郑三大吃一惊,“怎会如此,怎会如此,学究不管俺们村的这些娃娃了吗?”
首先关心的,却是王学究闭馆的事情。
微微叹了口气,王学究说道:“我也于心难安啊,但为了养家糊口,却也不得不如此了。”
“不知学究下一步如何打算?”郑三说话也被带得文绉绉的了。
“先去县城找地方安顿下来,有条件的话,过完年在县城找个地方开馆授徒吧,毕竟那里人多点。”王学究情绪仍然低落。
“这两天都忙着收拾东西,又兼自身年老体弱,三户人家的束脩实在没法亲自一一送返,故请郑四告知各位,前来自行取回束脩,还望见谅。”王学究说完长长施了一礼。
志文在旁边倒是有点佩服这老儒生了,吃进去的还能吐出来,那可是一袋一百斤的白面啊,省着点,够一家四口好几个月的口粮了。
不过自家没有谁上门告诉这件事儿啊。志文抬头看看郑三,发现郑三也低头看了他一眼,两父子心里都冒出不安的感觉,别是郑四借钱不成,把主意打到这束脩上了吧。
王学究可能也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头了,但还兀自接着说道:“昨日郑四上门告诉我,说郑三你不在家,他三嫂妇道人家不方便上门取回束脩,就拜托他来代为拿回。因他是你堂弟,我不疑有它,也就托他将束脩送回,失礼了。”说完又长长做了一揖。
话音刚落,志文就见郑三双拳紧握,青筋暴露,随后又深深吸了口气,才缓缓松开拳头。
然后双手抱拳向王学究施了一礼,“多谢学究告知情况,还祝学究到了县城能桃李满天下。”
“借你吉言。”王学究还了一礼。
“那就告辞了,学究。如需帮忙,只管差人告诉我,县城我还算熟。”郑三又施一礼,转身领着志文就向来路走了。
志文抬眼望了他爹一眼,见郑三面无表情,眼里隐含怒火,知道是为他四叔冒名诳走那袋白面生气。
志文对这四叔毫无印象,没什么了解,自然出不了什么主意,只能紧紧跟着郑三前行。
“爹,咱们去哪儿呀?”志文边走边问。
“去找你四叔,被诳走的那袋白面,得想办法拿回来。”郑三头也不回地在前走着。
第4章 智讨束脩()
“爹,那袋白面能要得回来吗?”志文问道。
他可有点急,家里眼看就要断顿了,郑三的工钱又还没拿到手。
虽说一天三顿,可正常情况下,吃的就是比米汤稍浓的糊糊。
志文娘偶而带回来的剩菜,志文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变成了后来的无比盼望。
郑三这会儿冷静下来了,想了一会儿,说:
“全部要回来的话,就得彻底翻脸了,不过,爹有办法,多少能拿回来些,过年好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