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求生记 >

第323章

明末求生记-第323章

小说: 明末求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杳无人烟,荒凉无,不时可见废弃的田地、村庄,直到临近辽阳,才开始有了零星人气。

    “这是建奴?”宋才捷看着眼前一个半死不活的人问道。

    此人眼神麻木到完全没了活力,面黄肌瘦,大冷天的,身连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

    此人与宋才捷脑海趾高气扬、凶悍强壮的建州‘女’真大相径庭,无‘精’打采毫无活力不说,见到他们,脸居然‘露’出了讨好的笑容,点头哈腰地问他们是不是从草原来行商的。

    由于明军南撤,严守山海关,西、北方向又被志严令不得任何人进入辽东,而左翼‘蒙’古在大凌河之战的间隙,被邹群等人带着兵马,势如破竹地降服,已经同样听命于涿鹿商社。

    临海的东部,东江镇那些明军还有海盗狡诈如狐,同样知道了辽东疫病横行的情况,没有人甘冒生死的风险,踏足辽东。

    整个辽东由此成了事实的禁地,这几个月根本没有人来同建奴通商,靠着自己种的那点粮食,还有从大凌河一带抢来的粮食,勉强度日,好在之前死了不少人,倒也还够用。

    但其他东西却异常短缺,大凌河除了抢到点粮食,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盛京、赫图阿拉接连被毁,他们这几个月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个冬天难熬得紧。

    因此建奴一见到扮作‘蒙’人的志他们,甚至都不盘问一下,讨好地询问是不是来行商的。

    这些建奴居然还剩有‘私’货,志他们车拉的以青盐和茶叶为主,抢手得很,换了不少金银,也借机打探了不少消息。

    <;/co>;

第640章 消亡() 
    

    总的来说,建奴已经基本被大凌河的这场瘟疫给摧垮了。品書網

    他们汇集到辽阳,虽然避免了人丁分散,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却也给鼠疫的传播提供了方便,剩下来的四万建州‘女’真,来到辽阳后又病死了一万多人。

    幸亏这个时候是小冰河时期,雪下得特别早,九月底飘起了雪‘花’,这才让鼠疫没有继续逞凶,要不然的话,整个族群全部因病消亡也不是没有可能。

    下雪虽然间接地帮助建奴控制了疫情,但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匆忙搬迁到辽阳,御寒物什准备得不足,又被冻死了几千人,到现如今,整个建州‘女’真的人丁也两万出头。

    从大凌河之战开始,短短数月,建州‘女’真从巅峰被打回了原型,不少人悲观地认为他们信奉的萨满抛弃了他们,带来的后果,是很多人再没了原来的勃勃生机和抢掠他人的野心与信心。

    年轻且身强力壮的还有几个叫嚣着要去大明抢东西,持重的大多不愿提及,凭两万出头的人丁,连一万可战之兵都凑不齐,哪有什么实力去抢。

    建奴自己吹嘘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平心而论,在这个时代的东亚大陆,他们的确是一只强军,但强军的前提也得靠一定规模的人丁来维持,连一万战兵都没有,怎么能无敌。

    即便悍勇依旧,也还能打胜仗,但几仗下来,光是战损伤亡让他们无法承受,希腊联邦的斯巴达不是神勇无敌么,不是因为人口少,一样被灭了。

    至于鼠疫,据志观察,的确已经在辽东停止了肆虐,天寒地冻的气候让老鼠减少了活动,而最后一批染病之人的死亡,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源头也被遏制,辽阳附近已经见不到罹患鼠疫的人了。

    也是说,可以兵进辽阳,对建奴实施最后一击了。

    尽管是好消息,志却有些意兴阑珊,他本来以为,即便历经鼠疫之劫,金人仍然是块硬骨头,要想彻底消除隐患,不但得联合‘蒙’人与各个佣兵团,涿鹿商社也得尽自己的全力。

    一直没有回达林台的原因,除了隔离鼠疫的考虑,是为了方便这最后一击,要不然跑来跑去的太麻烦。

    但看建奴眼下这状况,哪里还用得着使这么大的劲儿,只需同意叶赫、黑水两部南下劫掠,同时放开对天字号佣兵团的限制,让他们也能进入辽东大展身手,最多一年,辽阳左近会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走吧,小捷,回去了。”在将随行车辆的货物清理干净之后,志兴致不高地对宋才捷说道。

    “回山?”

    “嗯,先回山,然后然后回家。”

    “回家,可以走了?!”宋才捷却很高兴,他也以为志跑这一趟是为了探查金人虚实,以便做最后一击呢,没想到这要撤了。

    “没劲。”志咂咂嘴,“用不着我们出面了,回去发布任务,邹群、老黄这些人会像抢食的狼群一样,把这里清理干净的。”

    大明崇祯四年的腊月旬,在历经四个多月后,志终于带着解救的两批汉人,还有他们自己军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达林台。

    还来不及喘口气,不得不应付‘蒙’人左、两翼的各个部落头领,眼下从原来的‘插’汉部一直到辽河,各大小部落均已臣服。

    当然了,名义还是尊林丹汗为共主,但实际,这些‘蒙’人也不傻,至少知道真正的大权掌握在相林远,左相苏鲁特,右相苏德的手,早想拜访一番。

    只是三人一直和志呆在辽东,想见而不可得,一听说他们回到达林台,附近的部落首领来拜见,接着消息不断外传,更远之处的人也陆续赶了过来,‘弄’得苏鲁特苏德二人想回自己的地盘都做不到。

    林丹汗虽然是个傀儡,不过这些人到了达林台,都是先去同他打个照面,然后再找三个丞相促膝长谈,倒让林丹汗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似乎‘蒙’古共主的荣光又回来了,甚至觉得这样也‘挺’不错的。

    志倒是不用参和这些事儿,不过出去了这么久,商社和工会都有很多事儿需要他处理。

    百忙之,志没有忘记龟缩在辽阳的那些人,向天字号佣兵团及其附属的地字号佣兵团发布了新的任务,自此辽东向他们开放,他们可以像叶赫、黑水两一样,抓捕金人换取钱粮,同时飞报东金山,解除了山两大佣兵团南下辽东平原的禁令。

    崇祯四年的年底,这么在忙‘乱’渡过。

    佣兵团们远志想像的要积极,新年刚过,邹群等人开始调兵遣将,筹集粮草,元宵还没到,他们聚集在一起,浩浩‘荡’‘荡’地向辽东进发了。

    不到一个月,有好消息传来,原来这些人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事先瓜分好战利品,然后全部联合起来,其包括叶赫、黑水两个佣兵团,选阿敏和邹群为正副统帅,齐心协力地打下了辽阳。

    随后留着金钱鼠尾的男丁,身着旗袍的‘妇’人,成群结队被麻绳拴着,从辽东押送过来,在达林台部稍作停留,涿鹿工会统计一番之后,再放他们北,目的地是额仁卓尔湖,繁重的晒盐、冻硝、洗羊‘毛’等工作在等着他们。

    志之前低估了佣兵团对财富的渴望,也高估了残存建奴的顽抗之心,从崇祯五年正月开始,到八月旬,佣兵团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结束了在辽东的狩猎,建州‘女’真做为一个独立族群,从此彻底消亡。

    其余仅存的近两万人丁,全部被集到额仁卓尔湖做苦工,之后逐渐被‘蒙’人同化。

    辽东此出现了真空地带,本来叶赫与黑水是可以取而代之的,不过这两部都不是真正意义能自我繁衍生存的部落,黑水部的家眷同样集在额仁卓尔湖。

    而叶赫则纯粹是一个为了战斗而聚集在一起的佣兵团队,尽管目前汉人不多,但他们受汉人的影响却绝对不小,这些憨勇朴实的汉子,在赚了钱粮之后,一样要娶妻生子,他们安的家,大都定在达林台,少部分则选了卓尔湖。

    鉴于辽东建奴抓无可抓,叶赫与黑水两只佣兵团没了钱粮来源,志把目光瞄准了漠北,漠北‘蒙’古随之成了这两只佣兵团的狩猎场地。

    对待漠北‘蒙’古当然不能像对待金人那样以抓、杀为主,而是用对待漠南‘蒙’古的手法,徐徐图之,除了以粮食换羊‘毛’,现如今更有青盐和兽‘药’这些利器,可以说无往而不利,必要时刻还可以用点不光彩的手段,以震慑不轨。

    这是北边的方略,至于西边,志则鼓励佣兵团越过‘插’汉部故地,向漠西‘蒙’古进军,之后,一些胆子大的佣兵团,甚至跑到了乌斯藏一带。

    大明崇祯五年九月底,关闭了一年之久的山海关大‘门’彻底‘洞’开。

    在确认瘟疫的确退去之后,朝廷最终下令,让关宁军团出关收复故地,蓟辽总督孙承宗终于再度回到了之前他的行辕所在…宁远,随后很快与锦州、大凌河的祖大寿取得了联系。

    关宁各将齐聚宁远,商讨下一步该怎么行动,是先加强荒废了一年的城防,还是北探查建奴消息。

    说来惭愧,这一年来锦、大两地虽然没有再被建奴‘骚’扰,但祖大寿对金人的情况却是所知不多,除了种地出过城,其余时间都是紧守城‘门’。

    尽管曾经派出夜不收北探查,但是始终没敢深入到后金的核心地带,只知道金人收缩了势力范围,猜测这是瘟疫所致,其余一无所知了。

    孙承宗最后拍板,派出千余人的小股骑兵,向辽东腹地进发,定要将建奴的近况打听清楚,其余人等带着各自军兵,先修补驻地城墙。

    半个月后,这只刺探消息的骑兵回到宁远,给蓟辽总督孙承宗和大明朝廷带来了一个惊诧不已,却也惊喜莫名的消息…整个辽东平原一片荒凉,只偶而遇到一些从大小东金山出来打猎捕鱼的野人‘女’真。

    盛京、辽阳这些大明故地,包括建奴自己的祖地赫图阿拉被烧成白地,再也见不到一个建奴。

    也是说,建州‘女’真…这个从万历朝后期令大明头痛不已、忌惮万分、接连吃瘪的叛‘乱’势力,这么莫名妙地消失了。

    朝廷下欢欣鼓舞,对于建奴的消失,都觉得是瘟疫肆虐,导致建奴死伤惨重,至于被毁的几座城池,则多半是建奴的宿仇…野人‘女’真趁火打劫做的好事,这应该是覆灭建奴的最后一根稻草。

    崇祯喜不自胜,历经万历、天启,还有他自己,总共三朝的东虏边患,居然在他手解决了。

    户部尚书郭允厚也很开心,虽然重开山海关,但是战事已熄,辽饷能节省很多了。

    随后内阁与崇祯一起,下发了一道旨意,令关宁军北,收复盛京、辽阳等地,重建努尔干都司。

第641章 后记() 
    大明崇祯十六年秋,北海。

    刚经历了盛夏,草还未发黄,天气已经转凉,草原上各种禽鸟野兽,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纷纷出来活动,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季节。

    不过志文感兴趣的,可不是狩猎,在草原上这么些年,从初拿弓箭,到现在的箭无虚发,其间大大小小打了多少次猎,他已经记不得了。

    此地虽然已经远离漠南,但草原风情不变,若仅是打猎,他可不会大老远地从达林台跑到这里。

    吸引志文的,是北海在后世的诺大名气。

    北海是汉人史书对它的称呼,在后世,它有个很洋气的俄罗斯名字…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六百多公里,宽近五十公里,将其称之为海,一点也不夸张。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里牙惕部占据,数年前,叶赫、黑水与其他天字号佣兵团齐心协力将该部归于涿鹿治下,那时候志文就想来看看,只是俗事缠身,路途遥远,不得不熄了念头。

    如今偷得空闲,遂带着家眷北上,一睹北海盛景为快。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发?”王书芸轻驱马匹,来到志文旁边,眼睛掠过湖面之后,也和志文一般被美景所慑,一动不动地发起了呆。

    三年前志文满二十的时候成了亲,新娘之一,就是曾与他青梅竹马拜过堂的王书芸。

    尽管在后世,二十岁还是毛头小子,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有子嗣了,志文虽然一心想要年纪大点再成亲,但谁叫他是涿鹿的顶梁柱,不成家生子,不论是长辈还是下属都不放心。

    志文最终没能完全顶住压力,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大事。

    “小志哥,这里好美哦。”小英也骑着马来到他的另一边,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水面舍不得挪开。

    小志哥是她叫习惯了的,即便与王书芸一起嫁给了志文,还是没有改过口来。

    没错,小英也是志文的妻子,天真烂漫,毫无心机,却又不乏鬼精灵,与王书芸的知书达礼,贤淑大方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倒让志文颇有得享齐人之福的感受。

    郑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