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无敌铁军 >

第174章

东晋无敌铁军-第174章

小说: 东晋无敌铁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籍戡也是非常无奈。冉裕此举,无疑等于把北府军拱手让给高敬宗。籍戡和封雷等冉魏国原将领多次秘密商议,却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应对之策。

    崔逞负责全面政务,带领百姓组织开展大生产活动。极大的改善了北府军物资匮乏的窘迫局面。此时夏国上下,就像一只上了发条的机器卯足了劲为了应对开春后的恶战。

    临近春节,作为这个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夏国内史崔逞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不顾风雪和严寒,从司吾到胶东,崔逞和陈应兵分两路,马不停蹄的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的视察工作。视察结果,总体还算满意,至少夏国各级官员还算廉洁,虽然他们政务不是很熟练,却也保证了各级官府职能机构有秩序的运转。

    这一番视察工作,前后走了不下两千里地。对于崔逞和陈应而言,也不是一个小的工作。特别是陈应这个胖,足足比从前瘦了一大圈。尽管此时依旧非常胖,不过人却显得精神很多。此时的睢县,人口已经突破了五十万人。在内史府里,崔逞正忙着书写总结报告,准备让人把夏国的此况通报给高敬宗。

    然而就在崔逞这个总结报告写不到一半,突然崔逞的同宗皆管家崔道仁进来禀告道:“陆使君和陈司马、徐将军来访!”

    崔逞知道二人此时来访应该会有要事,否则陈应不会放弃休息的机会。这一番巡视,陈应吃的苦那是有目共睹,就连崔逞都替他心疼。徐敬宣向来看陈应不对付,其实不光是对陈应不对付,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徐敬宣看谁都感觉不放心。

    崔逞倒是不担心徐敬宣的怀疑,至少他是身正不怕影子歪。崔逞笑道:“徐将军,你可是大忙人,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徐敬宣指着陆永华道:“陆长史那里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我感觉有点不对!”

    崔逞愣了一下,不解的道:“怎么不对?”

    陆永华道:“最近几天通过兖州、都昌、陈留、高阳、平原、乐陵方向进入我们夏国的百姓,陡然增多。短短十几天功夫,已经涌入上万人。”

    崔逞道:“这不是很正常吗?鲜卑白虏视我汉家百姓为猪狗,肆意杀戮和欺凌。燕国治下活不下去的百姓涌向我们夏国逃命,难道不应该吗?难道我们能坐视我们同胞百姓被燕军虐待致死?”

    陆永华道:“应该倒是应该,只是恐怕这里面没有这么简单!”

    “哦!”崔逞道:“难道燕国想趁机渗透一批细作?”

    徐敬宣接过话头道:“排查细作,防止细作混入制造动乱,这是徐某的职责,责无旁贷。但是问题是,这些人的身份都没有问题,根本就不是细作!”

    “不是细作?”崔逞松了口气,笑道:“不是细作那就好办了,尽咱们最大的努力,多救一个是一个。”

    陆永华难以启齿的道:“这些人口对咱们夏国来说,可没有什么用处啊!”

    “荒谬!”崔逞道:“一个国家强衰,最直纲的就是赋税和人口。现在咱们夏国是地多人少,人越多,可以开垦的田地就越多,咱们将来可以收到的赋税钱粮就越多,赋税钱粮越多,咱夏国就只会越来越强大。”

    陆永华神色凝重的道:“这些百姓不是老弱,就是妇孺。根本就没有什么青壮,这些人口,咱们既征不得兵,也垦不得荒。除了徒增负担,毫无益处!”

    崔逞这回也有些吃惊了。

    夏国的物资勉强保证现在军民需用,距离富裕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人口暴增那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此时高敬宗已经没有办法购买物资了,更何况高敬宗手里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崔逞脑袋中下意识的想拒绝接收这些百姓……

    然而,这个念头只能想想而已。高敬宗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名声,一下子就会被燕国搞臭了。

    崔逞想了想道:“这些事情要慎重处理,先尽力安排。这些新来人口不要安置在睢县附近,这里将来是主要战场,不能存留太多的人,把人向南方转移。另外内卫要尽快查清此事!”

    徐敬宣道:“其实不用查也可以知道,这一定是燕国白虏的阴谋,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压力,吃跨我们北府军。只要百姓把我们的粮食吃掉大半,开春后燕军不用大军压上,仅出动小股骑兵袭扰,就让我们无法进行春耕……”

    陆永华道:“那样就不能把粮食敞开了供应,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定量供给制,节约粮食,就算开垦土地,也是秋后的收成,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的物资和粮食抗不住这样的消耗。这样下去很危险……”

    “不行,不要说了!”崔逞道:“这样不行。我想主上也不会同意这样做的。主上的心思大家都清楚,如果我们不救这些百姓,匡复中原还有什么意义?”

    “驱逐胡虏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如果罔顾百姓的死活,我们和那个朝廷还有什么区别?”

    面对崔逞的连番责问,陆永华羞愧万分:“这我也明白,正是因为这些人大都是老弱妇孺,青壮非常少,我才感觉是燕国白虏的阴谋。”

    崔逞拍案而起,大吼道:“他们这不是阴谋,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阳谋和阴谋最大的区别是阴谋只看穿了,所有的危险就可以迎刃而解。就像周瑜打黄盖,制造周黄不合,让黄盖可以有情有理投降,以诈降计曹操。可是如果当时曹操真看出黄盖是诈降,周瑜的阴谋一定会失败了。而阳谋实施是实际意图与真实意图统一的一种谋划。所有行动与计划都让对手看见,知道。阳谋与阴谋不同,阳谋带有一定震慑力,有可能使对手不战而屈,这是阴谋达不到的效果。

    所有人现在都知道,逼汉人老弱向北府军控制的郡县逃亡。对于这些百姓北府军可以采取接收或不接收这两种办法。接收这些老弱百姓,自然是北府军背上了一个庞大而沉重的包袱。最终北府军会被这无数的老弱妇孺拖垮。可是不接收这些百姓,高敬宗在华夏百姓间心中树立的仁义形象,就会轰然倒塌。无论采取那种办法,燕国都是稳赚不赔。

    “阴谋也好,阳谋也罢。其实都不是无解的!”徐敬宣道:“我们也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

    “什么?”崔逞指着徐敬宣怒斥道:“你敢!”

    徐敬宣不以为然的道:“我想崔内史是误会了,还请崔内史把某家的话听完再作计较!”

    崔逞冷哼一声“你说!”

    徐敬宣道:“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这样……”

    说着徐敬宣附耳在崔逞耳边轻声低语起来。

    虽然陈应与陆永华听不到徐敬宣说得是什么,不过却可以看出崔逞脸上的神情此刻精彩极了,或是激动,或是愤恨,或是不忿,或是惶恐,或是兴奋……

    最近很忙,更新会很慢。有些朋友开始担心会不会太监,这点可以放心,最差的结果是发大纲完本。如果不想等了,可以下架删书。

    (本章完)

第324章 永和七年旧事() 
为了达到高敬宗的战术目的,北府军上下可谓是全力施为,抽调了最精锐的部队,最强悍的士兵,装备自然也是最好的。

    要说起来,北府军的武工队和后世的特种兵没有办法比,就算是跟抗战时代的武工队也同样没有办法比,可是他们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时代并没有特种作战的理念,而燕国对于防备特种渗透并没有经验和心理准备。

    高敬宗根据得到的情报中得知,燕国对于各郡县驻军也并不像隋唐时代的府兵一样,每一支军队都有固定和半固定的辖区,这个时代燕国军队的驻地,随意性非常大。有的郡甚至连一兵一卒都不会驻扎,只是命新附军维持治安,而有的郡县则驻扎数万,甚至十数万军队。

    正是因为这种燕国驻军的随意性,给北府军武工队钻了空子。高敬宗对北府军武工队的指示非常明确而简洁,第一不以占领城池为目的,第二不以杀伤多少敌人有生目标为目的。能打就打,打不赢就跑。

    一时间,措施不及的燕国损失惨重,不是今天哪个重臣被全家屠戮一空,就是那个防守懈怠的城池被意外攻克。各地接二连三的损失,让慕容雋勃然大怒,他严令各地驻军严加防守,特别是皇甫真进谏慕容雋,采取连坐法。既一城受袭,鲜卑军队被杀一人,周围百户无罪而诛。这样以来,武工队投鼠忌器,得手的机率就降低了太多。

    高敬宗得知这个情况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升平四年的二月上旬。

    五十七个特别行动分队,已经折损近半。让高敬宗感觉非常愤怒。作为作为北府军的代都督,掌握北方一百多个县的区域领导,不仅仅需要了解燕军调动,军事进攻情报,也需要各种情报。

    仅仅从燕军展开针对北府特别行动分队的政策,而籍戡却仍然采取先前制定的行动,思想僵化,反应迟钝,就可以看出籍戡只是一个战术指挥将领,不是一个全面负责军政的高级将领。

    进入二月中旬,天气渐渐转暖。哪怕穿着单衣,高敬宗也感觉不到多少寒意。尽管睢城在北,但是这种寒冷也不会持续很久,距离燕军总攻的时间越来越近。

    “不行!”高敬宗思来想去对谢道韫道:“我不能在建康浪费时间了,必须赶回睢县,掌握军队,否则北府军根本硬抗不住燕军的大规模反扑。有什么好办法吗?”

    谢道韫想了想道:“其实你想得太多了!”

    “什么想得太多了?”高敬宗道:“难道褚太后愿意放我回去?”

    “为什么不呢?”谢道韫笑道:“如果北府军战败,燕晋之间失去最后的缓冲地带,那么晋军如何抵抗燕军的进攻?事实上最附和大晋利益的莫过于在晋燕两国之间有一个可以缓冲的地带。”

    “那之前?”高敬宗迟疑道:“恐怕褚太后不放心我吧!”

    “此一时,彼一时!”谢道韫道:“当初高郎意向不明,太后也是防微杜渐。”

    高敬宗摇摇头道:““这只是你的猜测!”

    “你可以试一试!”谢道韫道:“如果太后不许,咱作谋划也不迟!”

    “这样会不会打草惊蛇?”高敬宗道:“莫不如,咱们谋划一下如何逃出建康城?”

    谢道韫摇摇头道:“这样……会弄巧成拙。”

    高敬宗点点头:“这倒也是!”

    “红袖,准备笔墨!”

    时间不长,红袖和添香姐妹二人便把笔墨纸研端到高敬宗面前,谢道韫往砚台里加入少许水,轻轻研磨。

    高敬宗沉思片刻,挥笔书写道:“臣,高敬宗今有一本启奏,臣近闻白虏燕国,虏军频频,臣虽下愚,亦知其不诡。攻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隐忧,臣请北返,择器善用,择能任之,以固国安……

    高敬宗却不知道他这一道奏折在东晋朝堂上吵翻了天。

    尚书令王述把涂抹都喷到大司徒司马昱脸上了:“不行,就是不行!”

    司马昱道:“燕逆之心昭然若揭,王尚书何以执迷不悟?”

    王述振振有词:“高敬宗此子长目薄唇,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司马昱反驳道:“陛下承天景命,念高危,谦冲而自牧,忧懈怠,慎始敬终,惧谗邪,正身以黜恶,恩所及,思无因喜谬赏,罚所及无因怒而滥刑,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智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乃旷古罕有圣君。我圣主在朝,奸邪鬼魅因何留存矣。”

    司马昱这番话不仅说得王述哑口无言,就连司马聃都要坐不住了,在司马昱的口中,司马聃几乎是完人。这个马屁拍得连他自己听得都感觉脸红。

    在司马昱口中所说,因为司马聃是圣明天子,所以奸邪是不敢露头的。在大晋朝,勇者都要勇竭其力,你放着高敬宗不用,不是阻止天子成为圣君吗?

    这个大帽子盖得王述也招架不住了。思来想去,王述躬身道:“臣请陛下,太后裁决!”

    褚蒜子刚刚想说话,猛然想起司马聃已经亲政,此时正是他树立权威的时刻,所以必须让司马聃在众臣心中留下英明神武的形象。

    想到这里,褚蒜子轻启贝齿:“皇帝意下如何?”

    司马聃这个天真的孩子,就是一朵温室里的花朵,从来不知人心。马屁虽然听着舒服,只能听听而已,如果真信了,那就是一个笑话了。然而司马聃却不知道,他猜测皇叔司马昱应该不会骗他,他是圣君,那么奸邪臣子就不敢冒头。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司马聃道:“朕,准了!”

    “准了!”司马昱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