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133章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33章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一楼后哈伯就带领大家参观了一些最新最尖端的科技成果,然后一路往上走到了3楼,参观了几乎每个角落。

    等到大家准备前往四楼的时候,哈伯却让随行的闲杂人等留下了。

    埃里克知道这个四楼藏着的肯定是哈伯这次能邀众多科学家的宝贝——计算机。

    “诸位,待会儿要看到的就是这次的主角,计算机了,所以还请各位能够做好防尘措施,请跟随士兵到各自的房间更换。”说罢,哈伯带头进入一间小房子。

    埃里克也是同样的待遇没有例外,和普朗克、玻尔两人走到了一间房间里打开衣柜开始在士兵的帮助下穿上防尘服装。

    “四楼放着的是分析机吗?总统先生。”玻尔在换衣服的时候问道。

    “不是,是计算机。”埃里克纠正道。

    “分析机与计算机的差别就在于不能通过介质存储资料。哈伯他们苦心钻研开发的这种机器已经可以做到储存功能。”

    “厉害,是利用真空管和集成电路实现的吧?”普朗克在旁接话道。

    要不怎么说人家是科学家,埃里克的佩服直接表露在脸上。

    “没错,确实是这样做到的,只是材料上稍微有些出入,细节的话等哈伯待会儿的讲解吧。”埃里克不想说太多,保密的东西也是哈伯他们一手规定的,埃里克不方便说。

    换装的时间不长,等到最后一人出来后,哈伯带着大家走上了四楼。

    这里已经站着十几个穿着防尘服的科学人员等着,背后杵在整层楼中间的就是计算机。

    “这就是计算机,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功率150千瓦,每秒钟可以进行5000次运算。”哈伯的语气很激昂,介绍的时候更是显得中气十足。

    接着在大家观看的时候,哈伯开始了一些不太关键的介绍。

第232章 第4号研究所(今天第四更 )() 
埃里克花大价钱打造这样的试验所和高薪聘请的专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多有钱,更不是为了向他们展示计算机的用处,而是为了医治德意志联邦国的能源病。

    高速发展的德国并非没有限制,缺乏石油的德国需要大量的使用煤炭液化来弥补空缺,虽然成本相对购买原油价格要高,但是埃里克却没有放弃这块的发展,依然大量的采购。

    而此时的德国在经历工业革命后大肆使用电气设备进行生产和作息,全德国的电力来源主要是火力发电,水利和风力发电规模很小。

    在这种情况下,埃里克想到了用核能发电的点子。

    理论依据是埃里克最不缺少的,之所以要召集这么多的科学家同聚一堂也是出于科学发展的必然性,不然现成的理论会拘束散发性思维。

    而第13号物理研究所也仅仅只是提供研究理论的场所,真正发展核能的地方不在这里,是埃里克另外搭建的第14号物理研究所,完全与外界隔离开来,里面也有一台计算机,功能比放在第13号物理研究所的好上很多。

    第14号研究所的研究计划是“潘多拉1号”,第13号研究所仅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终究只是纸面数据,真正想要实施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埃里克也不想弄的规模太大泄密,所以进度不会很快。需要的原材料和设备也只能悄悄展开,在不干涉现有正常秩序的情况下小规模展开实验。

    埃里克陪同科研团队转了一圈到了一楼,就在他们准备下去的时候,埃里克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去4号研究所。”埃里克对司机吩咐道。

    半个小时后,埃里克的座驾连同十几辆汽车停在了标号为4号的研究所门口,这里的卫兵见到是总统本人后仍旧检查了每个人的身份才放行。

    如果说核能发电是埃里克现在最关心的事情,那么第4号研究所的成果已经是让埃里克看到了希望。

    第4号研究所的研发重点就是火箭。

    1916年的时候,第4研究所就已经使用过酒精为燃料,氧化剂则是用的液态氧做了一次试验。

    1918年战争快结束的时候,埃里克也没有打算让火箭参与战争,实用效率太低。随着战争的爆发和科技的进步,材料学又迎来了一次进步,研发团队开始尝试使用其他燃料作为替代品。

    XCO…FB…1型发动机是继酒精燃料后的第二款液体燃料发动,采用的是液态氢作为燃料。

    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的XCO…FB…1型火箭发动机确实达到了埃里克所要求的试验用极限室压标准,甚至超出了4倍,达到了30以上。

    可是对现在的德国来说,这超出的部分并不是好事,过高的室压让材料无法承受压力直接解体,XCO…FB…1方案再次被搁置。

    为了尽早解决燃料问题,研发团队只好选择一种非常中庸的燃料,煤油。

    得到消息的埃里克没有多话,只是提醒研发团队煤油只能作为过度型燃料使用。

    为何埃里克觉得煤油是过度型的燃料就要从煤油自带的一样化学物质谈起,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硫。

    腐蚀性也是严重制约火箭发动机性能的一种劣性化学物质,从事火箭发动机设计的科学家们宁可不需要这种物质出现在自己的设计上。

    在使用煤油的同时,科学家们也开始尝试一种家用燃料,甲烷。

    两种方案最后被埃里克大笔一挥同时开启,经费也瞬间把埃里克集团挖空。不得已,埃里克只能让这两个项目进行融资,将国防军给拉了进来。

    这个方案立马在国防军的大量资金融入下开始进行。

    回到煤油的问题,在新的设计中,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涡轮泵非常害怕积碳,煤油的积碳严重影响了涡轮的工作稳定性,研发团队只好在不断的试验中调整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燃气发生器效率,从65%一路降低到了35%。

    这个效率就低得很可怕了,等同于燃料的使用率只有35%了。

    如果这个效率仅仅是用来在大气层内使用,作为武器的话,新型的XCO…FBK…1型煤油火箭发动机已经满足了国防军的要求。

    可是埃里克却不打算就此罢休,他要的是一款能够让火箭冲出大气层达到太空的火箭。

    有感于救生舱里多次使用的雷达扫描功能,埃里克也急切的希望在这个时间段让德国拥有观察全球动态的能力,虽然这个要求一时之间办不到。

    想要将卫星送入太空,使用XCO…FBK…1型煤油火箭发动机是肯定办不到的,埃里克只能再另想办法解决。

    就在这个时候,苏联和德国的友好,以及双方再次的军售订单让埃里克看到了希望,那就是苏联的煤油。

    位于苏联的巴库油田出产的煤油由于含硫量很低,一直是苏联后期航空燃料的主要选择。在埃里克的帮助下,苏联的低硫煤油很快送到了实验室,仅用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实验室很快就依据最新的煤油调整了设计。

    在XCO…BFK…1的基础上,低硫煤油使得研发团队敢于不断调高燃气发生器效率,从35%不断提升到了51%。

    然后埃里克又在改进型的XCO…BFK…2又提出了发动机冷却通道,让液体流经发动机罩降低温度的同时加热燃料让效率更高。

    只是依旧限制于没有合适的高温合金和耐高温图层,XCO…BFX…3型虽然进步很多,也已经完全可以用于军事途径,可对于埃里克想要升空的要求还是有着一些差距。

    于是研发团队想到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一个做不到,那就几个一起上。

    虽然这个办法看似粗暴,其实也是一种补救措施,可惜的是,通过实验发现,简单的将几枚发动捆在一起并不能如他们所愿的那般提高动力,反而出现了更多的问题。

    首先是点火问题,然后是流线问题,然后是轨道计算问题。

    得知消息后的埃里克只是在办公室里感慨了一句:“这才是真实的科学,进步的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人类才得以解决更多的问题,直到达成所愿。”

    埃里克今天之所以要到第4号研究所来,就是为了解决除材料外的设计问题,和一些关于轨道的测算问题。

第233章 累到倒头就睡() 
赶到设计场地的埃里克直接拿着铁锤敲掉了燃烧室的两层钢板套层的结果设计。然后拿来一卷铜丝和锥形管做了掩饰。

    这就是典型的截面散热,增大接触空气的截面积,让散热效果更一步增强,经过铜丝缠绕的燃料管能再次降低燃烧室温度。

    埃里克并没有因此作罢,由于时间和材料的限制,埃里克只是画了一张燃烧室内壁草图,这是一张凹凸不平,却很有规则的燃烧室内部图结构,虽然是平面的,但是设计师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作用。

    和之前的演示是一个意思,增大截面积。

    看完了简单粗暴的

    XCO…BFK…3型火箭发动机,埃里克又到了使用甲烷作为燃料的试验场所。

    在他的心目中,甲烷的好处实在太多,一个甲烷分子里,只有一个碳原子,这意味着甲烷在高温情况下不会像煤油那样发生裂解。

    毕竟只有一个碳,根本就没有碳碳链。

    这就使得甲烷在高温情况下,很难结焦,很少积碳,给涡轮发动机增加了寿命的同时保证了其稳定性。

    埃里克没有打算一开始就研发可重复使用多次的发动机,但是必须保证发动机的稳定性确保火箭的安全。

    他不单单只是要将卫星送上天,更是为了将来的科学进步中将人类送入太空。

    没有安全,还何谈载人?

    煤油发动机的结焦极限温度为833摄氏度,而甲烷的极限温度高达1223摄氏度,两者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不谈苏联的低硫煤油,品质再好的煤油在1195摄氏度的时候也会出现结焦,在1306摄氏度的时候,大量的结交就会危急整个发动机的安全。

    所以埃里克才允许煤油发动机的研发的同时嘱咐了只能是过渡期使用。

    因为甲烷的开采现在普遍困难,而且德国也没多少,反而煤油较多。考虑到将来的战争中肯定会有导弹加入,埃里克同时开启了甲烷火箭活动机的同时也开启了煤油火箭发动机。

    甲烷的另一个名字是天然气,在德国已经进入很多家庭使用。

    甲烷是很好的能源替代品,更是清洁能源,可再生技术也不复杂,埃里克已经有团队在试验电转气技术,包括电解水。

    碍于德国的电力本就紧缺,埃里克不打算在核能实用化之前自寻烦恼,只需开发技术留着备用。

    现在的德国需要任何资源都能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购买,完全不用考虑储备问题。

    而说道资源储备,埃里克也没忽略,毕竟在他的年代,战略储备是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参与的事情。

    对他而言,更是如此,只是战略储备是个浮动值,没法准确估计,只能在现有消耗水平上进行一个估算。

    埃里克担心的其实不是矿物储备,而是粮食储备。由于大肆发展制造业和工业订单激增,比之1914年高出32%。投资增加450%,生产价值增加140%。

    农业耕地面积在拥有广袤的可耕种国家并入后从9亿亩跌落到不足7亿亩。

    这里面也有一些因为购入进口低价粮食冲击了国内市场的缘故,但是埃里克从不寄希望于进口,一切都得自给自足还要有余粮存货,最好是再出口一批出去捞外汇。

    所以粮食部又抓紧了种子改进的步伐。

    发射卫星的事情并不简单的只为军事服务,卫星分为很多种类,军事卫星只是一个小科目。

    如气象卫星就能监控所观察地区的气候,还能用来作为通讯转播,拜托地形的限制。

    而气象卫星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辅助作用,提前预测天气情报等。

    最后埃里克交代了一些事情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坐上了飞回柏林的飞机。

    飞回柏林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由于没有导航设备和夜视设备,德国民航、军机都不会选择在夜晚出行。

    埃里克也没忘记这一点,夜视仪在哈伯弄出可循环使用的大容量蓄电池后就开始在军用侦察机上测试使用。

    忙了一整天的埃里克回到汉莎宫没多久就睡着在沙发上,第二天天还未亮,埃里克就醒了过来,只是发现身上躺着一个人。

    埃里克双眼模糊,看不清楚是谁,加上天还没亮,灯也关了,只好用手去摸。

    “啊,你醒啦?”埃里克一听这声音立马松了一口气,还好是黛娜。

    埃里克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松了一口气,赶紧翻身起来。

    “你怎么在这?”埃里克问道。

    “我回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