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异姓王-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募兵没有多大效果,但在听到京城即将不保的消息后,他仍然坚持要到京城去,虽然他也明白这一去必无生理。但对于他而言,履行诺言,尽到职责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苟且偷生。
他走到安庆时,消息传来:京城沦陷了,新皇帝已经登基。
黄观明白大势已去,但他却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慌张,只是哀叹痛哭道:“我的妻子是有气节的人,她一定已经死了。”
之后他为妻子招魂,办理完必要的仪式,便坐船沿江而下。到罗刹矶时,他穿戴整齐,向东而拜,投江自尽。
黄观没有说错,他的妻子在他之前已经带着两个女儿和十个亲属在淮清桥上投江而死。无论如何,他们夫妇最终还是团圆了。
黄观作为朱允炆的亲信和殉节者,遭到了朱棣的妒恨,他把黄观的名字从登科榜上划去,于是明朝的历史上只留下了一位连中三元者的记载。虽然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情,但在此我还是要为这位勇敢的人再次正名:
黄观,洪武年间连中三元,其登科名为篡权者朱棣划去,尽忠而死。
我相信,真相是永远无法掩盖的。
有气节的人并不只有以上的这几个人,与齐泰一同在广德募兵的翰林修撰黄岩、王叔英在听到齐泰被抓的消息后,知道大势已去,便沐浴更衣,写下了他们人生最后的遗言:
生即已矣,未有补于当时死亦徒然,庶无惭于后世
然后他们双双自尽而死。对于这两位书生而言,他们已经做得够多了,诚如他们的遗言所述,他们一生光明磊落,无惭于后世。
事实证明,气节决不只属于那些士大夫们,普通人也有气节。
台州的一位樵夫就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他是一个没有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这也很正常,因为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每天上山砍柴,然后挑到城里去卖。他卖柴从不开二价,也从不骗人。很多人买他的柴,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不应该与靖难扯上什么关系。然而他这样的一个人却在听说京城陷落后,投东湖而死。
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很傻,无论哪个皇帝登基,你不是照样砍你的柴,过你的日子,但我却认为他的行为已经告诉了我们,公道自在人心。
他虽是一个普通的樵夫,却心系天下,作为一个普通人,他没有办法去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抗议,投湖自尽就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
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的,只要你有勇气。
除去文人和老百姓外,一位武将也表现出了他的忠诚,此人是盛庸手下的大将张伦,在盛庸兵败投降后,北军也希望招降他,张伦笑着说道:“你觉得我是一个会出卖自己的人吗?”
说完毅然赴死。
(本章完)
第205章 诛十族()
南京城,朱棣独自一人在偌大的皇宫之中,这几天除了派人大肆搜捕朱允炆之外,自然也是命人修缮了皇宫,他努力了这么多年,自然不能得到一堆灰烬。
然而,虽然他已经坐在了皇位之上,但是他的内心依旧是充满着不安。朱允炆的下落始终是没有任何音讯。几天下来,朱允炆究竟是死是活根本就没有任何消息。他倒并不惧怕朱允炆,后者如果还有能够翻盘的能力,也不会被自己打到连皇位都是丢掉。
他真正担心的,是那些会打着朱允炆名头的讨逆军。虽然他并不认为有什么人能够在战场上胜过他,但是他却不愿意接受那一波又一波的麻烦。他并不想在自己当上了皇帝之后,还要时不时地有人打着朱允炆的旗号站出来喊着什么“诛灭燕贼”的口号!
就在朱棣沉思之时,道衍忽然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一眼便是看到了坐在那皇位之上的朱棣,他也没有犹豫,直接便是走了过去。低声问道:“殿下,不知那皇帝陛下的下落是否有了眉目?”
朱棣摇了摇头,神色间满是疲惫。他已经为了这件事烦心了几天了,但是传来的消息之中却是让他一次比一次失望。搜寻了这么多时间都是没有任何结果,到了这个时候,朱棣也不得不承认,或许朱允炆早就已经逃出了京城了吧!
道衍见到朱棣的神色,也是明白过来。以他的能力,自然是能够明白朱允炆逃脱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但是,如今如果还是纠结于朱允炆究竟是在哪,还不如想办法将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后果给尽量的避免。
“既然如此,那么殿下您不如立刻登基,不然脱得久了,恐怕会生出诸多变数。”道衍只是略作思索,便是对着朱棣拱手道。
“可朱允炆毕竟下落不明,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不足以让天下人信服啊!”朱棣却是颓然一笑,在他看来,只要朱允炆还没死,那么他这皇位就算真的坐上去了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朱棣毕竟不是真正的厚黑学大师级人物,虽然他搞点阴谋手段什么都也是一把好手,但是毕竟还是不如道衍这样的老狐狸的。
“这倒是不必多虑。”道衍只是微微一笑“只要殿下您昭告天下,就说皇帝陛下已经死于大火。而国家又需要一个贤明的君主,想来殿下继承大统也是少了几分阻力。”
“这,这不是掩耳盗铃吗?”朱棣顿时惊呆了。如此行径,简直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道衍却是混不在意的笑了笑“殿下多虑了。这天下间,又有几人知道皇帝陛下不但未死,反而还逃脱了我军的追捕呢?而且,相比当殿下昭告天下皇帝已死之时,他也不敢站出来反驳。”
朱棣顿时恍然大悟,的确,道衍这一步棋走得可以说是正好封死了朱允炆的所有出路,除了一直隐姓埋名地逃亡,恐怕他根本就没有第二个选择。如果他敢随便站出来反驳,那么恐怕他等不到忠心于他的臣子赶到,就已经被自己的人给抓到了!
想到这里,朱棣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的确,自己只是走入了一个思维的误区。他一直以为,想要登上皇位,朱允炆就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他却是忘了,现在的朱允炆,恐怕根本就不敢再露头了!而自己只要公布朱允炆已死,那么就是以后他再站出来,那也是一个“冒牌货”!
想通了这些,朱棣的心里顿时放松了许多。虽然抓捕朱允炆这件事是不可能放下的,但是自己根本就不需要再忌惮朱允炆的东山再起!皇位的归属,已经再没有了任何悬念!
看着朱棣脸上的微笑,道衍明白,他已经想通了。略微沉吟了一下,道衍说道:“殿下如今要做的只有三件事,一,昭告天下,将皇帝身死的消息散布出去。二,暗中派出可以信任之人,明察暗访其下落。三,便是找一个声望能够使天下人信服的人为殿下正名!”
朱棣也是点了点头。这前两件事,倒是不难。但是这第三件事,却并不容易。要想找到声望达到这个地步的大臣,这大明似乎还没有几个。
而道衍却是早有了计划“殿下放心,这第三件事,臣倒是有个好人选。”
“哦?”朱棣眉头一挑“何人?”
道衍微微一笑“方孝孺。”
朱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个方孝孺对他来说可以说已经算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当初那些讨贼文书基本都是处于后者之手。要说才华,方孝孺要是认第二,恐怕这大明还没人敢认第一!
在自己攻破京城的时候,方孝孺也是被捕。如今叫他来做这件事,倒是正好。
道衍正色道:“殿下,以我对方孝孺此人的了解,他是一定不会投降的。但是您一定不能杀他!如果杀了他,天下的读书种子就会绝了!”
有这位军师的警告,朱棣自然不敢怠慢,而且他也预料到方孝孺一定不会轻易投降,但他也不会想到事情居然会演变成一次破历史纪录的惨剧……
翌日清晨。
朱棣在大殿接见了方孝孺。
朱棣坐在了皇位之上,其实他的心中也是有些打鼓。恐怕方孝孺那个死脑筋的书生根本就不会理会他朱棣的命令。
但朱棣绝不会想到,方孝孺应召而来,并不是给他写诏书的,而是拿出了言官的本领,要和朱棣来一场继位权的法律辩论。
朱棣等了一会,忽然听见了阵阵号哭声。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定睛一看,却正好看到方孝孺哭着进了大殿。他也不理朱棣,也不行礼,而是一屁股坐在朱棣的面前,继续放声大哭。
这让朱棣十分尴尬,无奈之下,他只得劝说道:“先生不要这样了,本王不过是仿照周代周公辅政而已啊。”
朱棣不说话还好,一说话,方孝孺更来劲了。这句话激起了方孝孺的愤怒,他应声问道:“那敢问殿下,不知成王在哪里?!”
朱棣皱了皱眉“自焚死了。”
“那成王的儿子又在哪里?!”
朱棣冷哼一声,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无主,几位皇子都还未成年,而国家要年长的君主。”
“那成王的弟弟呢?!”方孝孺却是不依不饶。
“这是我的家事。”朱棣终于有些发火了,他来这里,可不是与方孝孺玩什么辩论赛的!
朱棣终于领教了最佳辩论手兼继承法专家方孝孺的厉害,他自然不愿意再听方孝孺啰嗦,让人拿出了纸和笔给方孝孺,逼他写。
方孝孺自然不肯写。
“先生这是何意?难道本王还不够诚意吗?”
方孝孺听了朱棣的话,冷笑一声。夺过纸笔,挥毫泼墨,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对于朱棣来说,他可以说自己是篡位,但是他却觉不允许其他人这样说。这是他最大的忌讳!而此时的朱棣,已经愤怒得几乎丧失了理智。
“你若不写,难道就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方孝孺仰天大笑“就算殿下你诛我十族又如何!就算是到了阴曹地府,我也问心无愧!”
实事求是地看,方孝孺此时说这句话并不一定真想让朱棣去诛灭自己的九族,可能只是一时意气。然而他却不了解朱棣,朱棣不是那种口口声声威胁说不让你看到明天的太阳之类的话的人,因为他绝对可以保证你看不到今晚的月亮
“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朱棣的双目几乎要喷火。
方孝孺被人拉了出去。而他的最终结局是:凌迟,灭十族。
(本章完)
第206章 生与死的选择()
方孝孺死了。作为朱允炆的亲信,他遭到了朱棣的迫害。
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只有九族,但是人类又一次展现了他惊人的的创造力。那多出来的一族要感谢朱棣的发明创造,他为了凑数,在屠杀的目录中加入了方孝孺的朋友和学生。
方孝孺是一个忠诚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一个敢于反抗**的人。他死得很惨,却很有价值,他的行为应该成为读书人的楷模,为天下人怀念。相比于解缙,胡广之流,方孝孺可以以“伟大”二字评价。
朱棣其实并不想杀掉方孝孺,实在是因为真的发怒了。他很欣赏方孝孺,也知道这个人的价值。但这个人,却不愿意为自己所用。
朱棣挥出了他屠杀历史的第一刀,但是很遗憾的是,这并不是最后一刀。朱棣是一个并不惧怕死亡的人,在他的眼里,这天下就只有两种人。听话的活人,和不听话的死人。从方孝孺开始,他已经开了先例,再杀下去,就很容易了。
齐泰与黄子澄被捕后,先后被押往京城。而朱棣也想看看,这可以算是导致他叔侄二人拔刀相向的导火索,究竟是怎样的人。
这二人被押到京城,朱棣接见了他们。这两人虽然在才华学识上不如方孝孺那般鼎鼎大名。但是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并不喜欢他们,但是对于如今正是用人之际的朱棣来说,他却并不会拒绝这两人的归附。
但是,事实证明,朱棣的确是小看了这些文人书生们的傲骨。
自见到朱棣的第一面开始,两人便是骂声不绝,甚至都不给朱棣插言的机会。忍无可忍之下,朱棣再一次挥起了手中的屠刀。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秦,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
那些终于朱允炆的问人学子们几乎都没有一个好下场。或许杀戮并不是朱棣的本意,但是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他想停,也是停不下来了。
很快朱棣便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自己俘获的武将们的身上。对于那些书生,他倒并不是很在意。天下读书人很多,死了还可以再找。然而朱棣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却是明白什么是所谓的“千军易得,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