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反正也不急,既然你悄悄跟来,肯定是找我有事,那就吹呗,看你不说出来。
“主公,和你在一起的日子越久,越能感到你知识的渊博。”徐庶本身就不饿,吃了两下也就住了口,他现在胃口也刁了。
“可惜不能早点儿遇到主公,庶在颍川书院简直是白混了。”
摇头晃脑的样子,引起赵满不住发笑。
“这话我是不是和岳父说说?”赵云白了他一眼:“还有水镜先生,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元直觉得如何?”
“主公,庶错了,错了还不行吗?”徐庶也耍起赖来:“反正一个是你的岳父,一个是先生,到时候庶就矢口否认。”
赵满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出来,吃的东西呛在喉咙里,一阵咳嗽不止。
陈到听见徐庶叫主公,就是一愣,见他们如此融洽的关系,心中不由羡慕不已。
从来见过这样的主公与下属,自己怎么就碰不到呢?
“子龙,”陈到郑重其事:“到今日有要事特来寻你等。”
说着,看了看不远处的赵龙他们。
这里位于两座小山包的交汇之处,下雨的时候,有水从山上下来,硬冲出一条沟。
如今有好久没下雨了,大家歇息的地方原本是个水潭,早就干涸了。
众人守在两边,不远处有人在赶马吃草,更远的地方,还有部曲们在暗中警戒。
“叔至兄有事不妨在这里说!”赵云眼睛一亮:“这些都是云的兄弟。”
“子龙可知汝南陈家与袁家的关系?”陈到问了句,见对方摇头,就讲述起来。
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古帝王虞舜之后。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而得姚姓。
他又曾住在妫汭河,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
这人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
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槨溒16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个字为姓。
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
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
豫州的陈姓是个大族,颍川陈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陈群出自那一家。
其祖父陈寔,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现如今,陈纪、陈谌、陈珪闻名于世,后代陈群、陈登,年少有名。
相对起来,汝南陈家就要弱一些,自汉以来,没有什么出名的人物。
不管是陈家还是袁家,按说大家都是胡公满的后裔,理应相亲相爱。
可惜,大家都说自己是胡公满的直系,在这问题上纠缠不休。
汉初,阳武陈家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丞相献侯陈平,袁家人偃旗息鼓。
后来王莽篡汉,西汉覆灭,光武帝刘秀平四海以后,阳武陈家早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汝南袁家自袁安始兴,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
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
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
大家都在汝南郡,相互之间,时时倾辄,争斗不休。
陈到家自幼贫寒,城外只有薄田几亩,和权倾天下的袁家自然永远不能相比。
平日之间,他不得不和堂兄弟们一起逞强斗狠,抵制来自袁家的压力。
赵云的眉毛凝成了川字:“叔至兄,顺卿大哥的父亲现为太守。此前你也知道,诸多官员与袁家沆瀣一气,把持太守府。”
“现如今,彦信公全面主持,需要像叔至兄这样的青年俊杰去辅助。相信以兄的才识和武力,当有用武之地。”
“到自幼家贫,读书不多。”陈到摇摇头:“平日里耍刀弄枪,不过习得祖宗传下来的一些粗浅功夫,如何能入得太守大人的法眼?”
赵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就是这个时代的主角,虎躯一震,八方来迎。
不管是戏志才、郭嘉,还是眼前的徐庶,都是自己平日里有意结交,三年来始有成效。
荀家人的看重,是个意外之喜。
他也不会认为,光凭荀妮与自己的亲事,就能把荀家绑在自己这条船上。
大家族为了家族的存续,都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要是没有自己的出现,荀攸、荀彧会辅佐曹孟德,荀谌则在袁绍的阵容。
可以这么讲,在他们的眼里,家族才是第一位,跟着不同的主子,不过是在赌,谁胜家族都能顺利延续兴旺。
眼前的陈到,只是第一次见面,交浅言深,怎么可能不去抱伯父的大腿反而来跟随自己?
而对方这么讲,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时之间,场面有些冷,就是不怎么动脑筋的赵满都觉得气氛凝重。
徐庶满含深意地看着陈到,又看看自己的主公,也百思不得其解。
袁家和陈家的陈年积怨,总不可能把赵家拉进来吧。
赵谦不可能介入,赵云更不会插手,斩杀一个无关紧要的袁家喽罗杜春已是极限。
别看赵家十分风光,皇宫内有赵忠,赵谦赵温也是一时俊杰,真要与袁家斗起来,双方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四世三公,那不只是说说而已。天下的官员,好多都出自袁家人的门下。
其实,绝大多数和他们都没有直接的师生关系,拐弯抹角的门生遍地,是官员们眼中可以依附的大树。
赵家算什么?
曹操牛逼吧,一样被不要人视为阉竖之后。
说到宦官,也不一定都是坏人。看看曹腾举荐的都是些什么人?
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
要不然,两大集团争斗这么厉害,不存在曹操振臂一呼,就有人来跟随。
当是时,党锢之祸还在,士人与宦官集团的争权夺利尤为激烈。
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忍着没有去洛阳,第一是为了壮大赵家的财力,第二是为了博取更大的名声。
要不然,到了京城以后,肯定要与赵忠发生交集,官员集团不把自己啃噬得渣都不剩才怪。
可赵忠不一样,党锢之祸,他与张让就是宦官集团的代表。
名声这东西虚无缥缈,但士人墨客趋之若鹜。凭自己现在的名声以及荀家女婿的身份,到洛阳后或许日子好过一点吧。
随后,陈到的一番话,让赵云大吃一惊,不得不感慨,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敌人。
第十四章 蔡穆侯墓()
今天早上一起来,太守府大管家赵真就觉得自家老爷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别以为,在大汉朝的官府体制内,最小的是县,中间是郡,上面是州,最上面才是朝廷,就以为太守官职小。
此乃大错特错也。
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
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
这些官员们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一人,后通称刺史。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
设置刺史的范围是十三个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
当然,最后一个州因为南匈奴纠结其他少数民族武装侵袭,已不复存在。
居部九岁,举为守相。也就是说,在任刺史九年之后,就可以去当太守或郡国国相。
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而且地位在郡国之上,这与监御史地位和郡守、郡尉并称的情况不同。
这种官员也不受丞相的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和丞相史受制于丞相的情况不同。
并且刺史的俸禄很低,只有六百石。
这往往能够促使他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待遇而加紧监察,取得业绩,比用更高的官员去监察地方大员更能起到好的效果。
而太守是前朝的郡守,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一郡长官名曰郡守。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太守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官,俸禄两千石。
之后就可以出将入相,直至位列三公。
在地方上,也就郡尉是朝廷任命,其他佐官就可以自行任命。
如今,郡尉已被赵云斩杀,赵谦写了一封措辞严谨的信上传给洛阳,在新的郡尉没有到任之前,太守一家独大。
即便来了郡尉,也不过是管军事那一摊,以前汝南的官场怪现象,那是杜春在袁家明里暗里支持下发生的。
绊脚石没有了,自家太守应该意气风发的时候。
为何会这样,赵真发现老爷几次在没人的地方发笑。
在有人的地方,赵谦脸上云淡风轻,看不出任何神色。
“老爷,发生什么事情了?”在进进出出几次以后,赵真还是忍不住发问。
“老夫突破了!”赵谦恨不得与所有人分享:“曾经到瓶颈差不多六年的时间,原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
“爷爷和叔父在六十岁左右才到的境界,已经年老色衰,精气神不再,不然他们可以活得更久,老夫提前了十年。”
“子龙这孩子了不起呀,把赵家传家导引术毫无保留的背诵给老夫听。”
“互相印证之下,加上一切事情顺利,不知不觉就突破了。”
赵太守起先抑制不住的兴奋,这一刻全部发泄出来。
“原来是这样!”赵真比自己的事情还高兴。
当然,在蜀郡赵家,他是旁系子弟,没有修炼资格。
其实,一般的官员上任带的管家之类,都是自己的族人,用起来放心,永远不会背叛家族的利益。
“晌午我让人安排下,好好庆贺!”他激动地搓手搓脚:“老爷不方便出去吃,燕赵风味直接把最好的饭菜送过来。”
“还是别的,”兴奋过后,赵谦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等子龙他们回来再说。”
“说到子龙他们,老爷,刚才有件事情我不知道该不该做点儿什么。”赵真脸色珍重:“陈家人在袁家人之后也出城了。”
“没什么大事,”赵谦稍微一凝神,随即摆摆手:“陈家与袁家在暗中一直对立。”
回头再说陈到发现大家都以赵云马首是瞻,只是稍微愣愣神就反应过来,天下闻名的赵家麒麟儿,太守之子臣服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他面对子龙把所知道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周武王克商后,封其五弟姬度于蔡,史称蔡叔度。
蔡祭古音同,通用,蔡叔所封之蔡在祭。
周人取得了政权后,并没有完全消灭殷商国家,而是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
武王让纣的儿子武庚仍继承殷王位,统治殷商故地。
又安排自己的哥哥管叔、弟弟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邶、啵⑽廊约嗍游涓烦迫唷
周人立国未稳,强敌环视,武王为国事忧虑,常常夜不能寐。
克商后的第二年,武王有疾,死去。
成王即位,年幼,由周公代行王事。
武王的弟弟中管叔最长,按照兄终弟及的惯例,他最有资格摄政,因此武王的遗命被他认为是遭到了周公的篡改。
加之周公制定的礼制严格限制诸侯势力,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满和猜忌。
《尚书·金縢》载:“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
在这种情况下,管、蔡与武庚联合作乱。
武庚早有复国的野心,不仅联合三监,而且又和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叛乱反周,局势十分严重。
三监以及武庚与东夷地区的叛乱,严重地威胁了周王朝的安全。
周公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
他首先镇压三监,制止流言,杀管叔放逐蔡叔,后又诛杀了武庚。
三监之乱结束,周公流放蔡叔度,但这人因为战争失败,在流放过程中忧愤而死。
没办法,蔡叔的儿子姬胡改行,干起了赵云老祖宗驯兽的事情来。
毕竟都是自家人,周公看到自己的侄子如此落魄,于是他建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