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144章

回唐-第144章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报,卖报……《长安时报》创刊,新鲜出炉的报纸啊。”

    报童清脆的声音在长安大街响起,随着年末人们涌上街头的时候,先期一千份《长安时报》开始正式登场亮相。

    “卖报,卖报……花魁李十二娘要在腊月十五日举办新的舞蹈演出。”

    “卖报,卖报……长安才子最新诗作,大家快来一睹为快啊。”

    “卖报,卖报……五文钱一份,一报在手,长安风物尽知了。”

    沿街叫卖的报童来回穿梭叫喊,声音远远的传过来,大街之上一队仪仗停了下来,李林甫探出头来,问跟随的仆人:

    “前面在喊卖什么东西?”

    “回相爷,老奴不知,想必是长安城新出现的什么什物。”有仆人上前回道。

    “给本相买一份回来。”

    李林甫吩咐道。

    “是。”

    仆人答应了,赶忙前去叫住报童,随后拿着一份报纸回来,翻了下,边走边莫名其妙的摇头,接着把报纸恭敬地递给李林甫。

    说实话,五文钱一份的报纸对于其他地方来说,估计没有多少人买得起,但是在长安却是不同,长安城勋贵巨富遍地走,即便是外地过来的才子书生有很多也是极为富裕的,不然也不会时常光顾平康坊中的风月场所。这些人只要想买,绝对是买得起的。出入一次平康坊,花费要远远超过一份报纸的价钱。

    李清依然是低估了这时候大唐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一千份报纸几乎在市面上出现不久,即被抢购一空,在接下来的几日之中,被文渊斋一再重印,数日之间销量竟然在万份以上,堪堪抵得上之前的成本,这倒也让贞焕始料未及。

    报纸的出现在长安城不断的发酵,这些天街头巷尾之间开始议论,而其中刊登的《崔莺莺传》的故事成为了酒肆、邸舍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时常提起的话题。就连这份《长安时报》背后是谁在操作这些事情也不断被挖掘出来,文渊斋一时之间挤满了上门买报的人们。

    因为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拙园李十二娘那里一时间更是门庭若市,生意红火。

    其中在《长安时报》刊登有诗作的才子也大肆的宣扬:

    “看,这报纸之上,仅有的几首诗中,除了李太白和王摩诘名家的诗作之外,还有小弟的一首诗在列的。”

    能与李、王二人并列,是颇为荣幸的。

    甚至于有人还专门从文渊斋订购了数百份在士子之间、风月场所分发。

    唯一遗憾的是,其中广告的效果没有显现,并没有人上门过来想着一起办这份报纸。李清需要的人自然是有学问的人才,而长安城中这些才子却是不屑于去做这种事情的,依旧还是把创办报纸这种事情当成了一种低下的商事来看,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些。

    这种观念一时之间怕也难以改变,李清心中暗道。

    不过报纸出现的效果还是令李清满意,这几日街头巷尾人们谈论报纸上的事情正是李清期待的。

    不仅仅是街头巷尾的百姓、才子,就是在长安城勋贵之中,对李清的这一举动也有着不少的讨论。

    城北的相府之中,李林甫放下手中的报纸,对身旁的诸人问道:

    “你们说,李清这是想做什么?”

第206章 宫中对(一)() 
“我观这报纸之上,刊印的不过是些诗词和长安城风月场间的事情,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那李清新就侯爵,不过跟其他世家子弟一样开始想些风流新奇之事,附庸风雅罢了。”

    旁边站在的一位三十余岁的男子嗤笑着说道。

    “不要小看这李清,小小年纪心思沉稳、城府极深。前些日,不动声色之间就把岐王给扳倒,事前没有一点风闻,这事情过后才知道他竟然准备良久。此子行事雷厉风行,不留一丝余地,要不然岐王也不至于现在被囚府内、武国候等人身首异处。说不定这一份小小的报纸中间也有着什么阴谋。”

    坐在李林甫身旁的一位五十余岁的老者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本相这几日也一直在看这份报纸,并没有发现什么,要说那李清刻意为之,也就是最后面这个有关道门的神话故事了。近日佛、道两门争端渐起,这李清未必没有替道门出力、摇旗呐喊的心思。难不成想用这份报纸挑起道、佛两门的争端不成?”

    也难怪相府之中诸人猜测,李清此前行事确实让人捉摸不透,这个新来长安的长公主义子转眼之间就把岐王和武国候给扳倒,并且自己得势被封了侯爵。虽然算是借助自己遇刺和龙袍的事件,出手的是东宫太子一派,然而李清算是后面最重要的推手。

    这期间,不管是李清利用太子,还是太子利用李清,亦或是两人联手,但总之,李清这个新任的侯爵确实让寿王等人和李林甫及朝中百官颇为警惕了。

    按道理说,李清这个新被加封的侯爵应该趁着这股势头在长安城混的风生水起,颇应乘势而为。可谁能想到,这位意气风发的侯爷却跟着一帮道士整理什么道家经书典籍去了,在长安城的权力圈内隐去了自己的踪影。

    又有谁会想到数月时间,这沉寂的李清竟然弄出一个什么从未听闻的报纸出来,虽然在这期的《长安时报》首版的创刊词中李清详细地解读了报纸是什么,然而,这些话语在李林甫这些久经官场风云的人眼中哪里会轻易相信。

    “我看这报纸不过是李清这位年轻侯爵的游戏罢了,也有可能想着通过这种报纸让更多的人知道道门的教义和宗旨,为道门做些宣扬。听说这几日这《长安时报》售出近万份,看来也是有些用处的。”

    刚走进来的李林甫之子李屿还没有坐定,就笑着说道。

    几日之间,报纸销量近万,长安城人争相传看,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这些都是报纸的出现带来的反应,李林甫和李屿等人自然很快就看出来报纸的影响,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推测。

    正厅之中在场的几位,除了李林甫和李屿,坐着的五十余岁的老者是李林甫多年的老友,姓纪,名严,还有一个名字叫法严。法严其实是佛门俗家弟子的法号,这位纪严信奉佛教,虽然没有剃度出家,但是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算是长安城中不多的佛门大德,李林甫崇佛,这些年跟纪严交往甚密。

    站立的三十余岁的男子是相府的供奉李承恩,来自江南道,颇有文采,开元年间入京科举,中得三甲进士,不过并没有为官,却是进了相府为李林甫所用,这人擅长的并不是诗词文章,而是做事以及管理他人做事,所以颇得李林甫看中。

    这两人与李屿相熟,李屿进来,几人相互见礼之后,纪严笑着说道:

    “李少卿说的也对,不过他能用报纸给道门做宣扬,以后未尝不能给其他事情做宣扬。”

    “这报纸能做什么,上面不过记载些长安诗会、歌舞场间的事情,难不成还想着通过报纸议论朝政不成?”

    李屿笑着说道,随即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笑容敛去,

    “不错,这报纸既然能刊登这些东西,自然能够刊登议论朝政的文章,若是借此抨击朝政,难免不会左右人们的言行。”

    李林甫在旁边点头,有些严肃地说道:

    “若是这报纸以后成了气候,就变成了李清手中的一个利器,之后抨击朝臣、朝政自然会在百姓之中造成大的影响。说不得一夕之间就能把中书、侍郎等百官扳倒。”

    李林甫又拿起边上的报纸,看了片刻,随即双手攥紧,手中的报纸拧成一团,随即抬头说道:

    “不成,我要入宫面圣。”

    相府之中,诸人在谈论着这些事情,而早些时候,位于长安城北的大明宫承香殿中,刚从温泉宫回来的李隆基坐在暖炉旁,对侍立在一旁的高力士说道:

    “力士最近可有什么新奇的故事说与朕听听。”

    高力士躬身笑着说道:

    “这可巧了,老奴最近看了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正要给大家解解闷。”

    “哦,快给朕讲来。”

    高力士应声上前,轻声徐徐而谈。

    过了片刻,听完高力士讲说的故事,李隆基右手轻轻敲着身旁暖榻的榻沿,缓缓说道:

    “那崔莺莺身世命运倒也坎坷,如此坚定刚强之女子朕颇为赞赏,不过那张生的行径却是令人不齿。”

    高力士讲解的是《崔莺莺传》,李清把元稹的《崔莺莺传》做了改编,重点放在了崔莺莺的身上,而把张生当成了批判的对象。

    “只是个故事,大家何必为那张生动气。”

    高力士在旁边宽慰道。

    李隆基语气有些轻,随即摆手道:

    “那张生有何能耐让朕动怒,不过是可怜崔莺莺这一奇女子罢了。不过这故事,力士是从哪里得知的?”

    高力士笑了下,轻笑着说道:

    “大家这些日移居温泉宫,长安城中倒是出现了一个新奇的什物,叫做报纸,老奴是从那上面看到的。”

    “哦,报纸是什么东西,朕还是第一次听到。”

    “老奴也是第一次见,这几日长安城中报纸流传甚广,人们都争相传阅呢。”

    “哦,给朕那一份来,让朕也看看。”

    高力士躬身出了殿门,不一会儿手中拿着一起《长安时报》进来,恭敬地递到李隆基手中。

    李隆基随即翻阅了一下手中的报纸,看过之后,笑着说道:

    “跟朝廷的邸报有些类似,不过只是记载些风流雅趣罢了,朕还以为是什么高雅之物。不过这后面刊载的故事朕倒是愿意看看,哈哈。”

    “这报纸是谁人创办?”

    李隆基接着问道。

    “是长公主义子李清。”高力士答道。

    “哈哈,这孩子,朕说怎么这些天没有见到他,原来是鼓捣这报纸去了。朕倒是想问问他怎么想起要办这种东西,尽做些风流玩乐之事,小小年纪也不学着上进。”

    李隆基哈哈笑道。

    正说着,殿外一个小太监疾步走了进来,高力士看到,笑着对李隆基说道:

    “想必是长公主和那李清来了,大家正好可以问问他。”

第207章 宫中对(二)() 
承香殿中,温暖如春。

    李隆基饶有兴趣的看着手中的报纸,笑着对坐在下首的李清说道:

    “前些日诸位王公大臣跟随朕去往温泉宫避寒,只有你待在长安城这个冷地方,朕还以为你跟着玄静道长学道呢,没想到竟然琢磨了份报纸出来,你怎么想起刊印这报纸了?”

    “回圣上。报纸一物是臣偶然间想起来的。前些日微臣前去东市闲逛,看到一家店铺刊售长安城诸位才子的诗作贩卖,兴至之下,随便翻了翻,发现有很多佳作竟然是微臣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微臣暗叹明珠蒙尘,心生可惜。

    “因此想,要是能够有一份类似于文书之类的东西把这些诗作刊印出来供人们广泛阅读,岂不更好。这样一来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才子的诗作文章,提高圣上治下百姓诗书水平,二来也能让这些才子声名远播,为朝廷所闻,从而替圣上招纳贤士出一份力,所以就有了这份报纸。

    “只不过微臣才疏,只刊印了几首诗作文章,其余的都是长安城中的一些风雅趣事,不过是想着吸引长安百姓的兴趣,实在是难登大雅之堂,没想到惊扰了圣听。”

    李清站起来,躬身说道。

    李隆基注意到这报纸是在李清预料之中的。说实话,李隆基刚一回宫,李清就跟随玉真公主入宫面圣,也是想着向李隆基介绍一下这《长安时报》,没想到这刚一见面,李隆基竟然主动提及此事,倒也省了李清再旁敲侧击地提及此事。

    李隆基点点头,接着说道:

    “嗯。多些风雅趣事也无妨,不然朕还不知道长安城中这李十二娘竟然编排了新的舞蹈。朕听说李十二娘是公孙氏的亲传弟子?公孙氏的剑舞精妙无双,朕在开元年间是见过的,不知道李十二娘又能有几分公孙的风姿,朕倒是有些好奇。”

    高力士在旁边小声地说道:

    “大家,那李十二娘今年新夺了长安城的花魁,剑舞技深得公孙大娘真传,在长安城是出了名的。不如老奴把她召进宫来,让她为大家舞蹈一回?”

    李隆基摇了下头,说道:

    “朕不过是对她新编排的舞蹈好奇罢了,没有必要召其入宫,朕身旁有玉娘在,这天下还有谁的舞姿能令朕心醉呢。”

    李隆基沉迷于杨玉环也是有的,不过说这些话未必没有怕杨玉环吃醋的可能,李清心中暗笑道。

    “这报纸跟朝廷中的邸报有些相像,不过邸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