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于社会底层的那些奴婢了。
这时候,读书依然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书院这样做,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不光是那些达官贵人们反对,就连一些世家怕是也要反对的。
自然,李清并不想挑战这些掌握权势的人。书院不是教小孩子识字的小学堂、私塾,而是类似于国子监这类的高等的学院,招收的自然是那些读过书并且有一定学识基础的人,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资格的,虽然身份可能是平民,但是依旧有着跟勋贵世家等一样的读书权利,这些人倒也算士子的阶层。
李清摆摆手,说道:
“无妨,只管登出来就好。”
其实,书院的招生的对象还是一般的书生学子,那些有品级、地位的勋贵的子弟想要上学依旧会选择国子监这一类的官学,不可能一下子就冲进李清创办的书院。
章程发布之后,接下来就是忙碌招生考试的事情,而这个才是最为主要的。
为了给书院造势,除了在《长安时报》上面连篇累牍的报道之外,道门诸位宗师讲道的道场也临时搬去了建好的书院那里,这倒是让书院这些天人满为患了。
书院虽然是按照李清个人的意见在规划,但还是有着道门的宗派影响在,因此开设的课程里面,道门的一些相关的经学成为了必修的课程,跟儒家经典一样即将成为学生在书院必须学习的东西。
当然,这时候的圣上李隆基崇尚道教,还专门命官学开设了玄学的课程,书院在这方面加强一下,倒也不会引起书生们太大的反感。最近随着道门在长安城传道的影响,道门的信仰在士子之间也有了些许的进展,虽然这些学子不算是真正的道门弟子,但是对道门所宣扬的一些理念还是有着或多或少的认同。
招生考试是一件大事,接下来才是考验李清的时候。而之前所有的安排也在招生的章程刊出之后有条不紊的进行开来。
第297章 开学仪式()
大唐天宝五载的九月,长安城中有两件事情是值得记住的,也是京城之中各个报纸竞相报道的新闻,这两件事情都跟李清有关。
其中一件是作为大唐上流勋贵的侯爵李清在东市开办了一家棉纺行的店铺,正式宣布侯府开始经营棉布了。李清的这个动作让很多人惊掉了下巴,说实话,长安城中几乎所有的勋贵、世家都会经营商事活动,李清的侯府想经营布匹生意并不是太值得人说道的事情,然而,让人们吃惊的还是作为侯爵的李清亲自参与到这件事情上来。
商业毕竟是贱业,长安城的勋贵或者世家里面,经营此类商业活动的一般都是家族的旁系子弟,真正的嫡系子弟是很少参与进来的。当然,很多勋贵、世家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之中人员众多,想要从事商业活动有的是人手。但是即便侯府上没有太多可用之人,李清这个侯爵出场也显得不太合适,更何况,还有本来就在做生意的李瑞在。每当人们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大都摇头,感叹这位年轻的侯爵的胡闹和冲动。
棉纺行的举办引起的关注并不大,而另外一件事情才是长安城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
九月初一日,位于长安城南的应天书院正式成立,同时也是应天书院开学的第一天,当时真可谓人头攒动,摩肩擦踵,人山人海。
应天书院位于长安城南的少陵原上,背靠秦岭,正北面对的就是长安。
应天的名字是李隆基给起的,并且亲自题写了书院的名字,李清对书院的名字是什么无所谓,李隆基能够如此上心的给书院起名字才是李清在意的,这样一来至少不会再有人故意刁难新开的这家书院。
应天书院的体例并没有按照现有官学的模式设置。李清几乎把后世大学的模式给搬了过来,应天学院是一所三年制的大学,并且按照所教授的内容把书院分成了国学馆、玄学馆、数学馆、律学馆、书学馆,另外规划中的医学馆、天文地理学馆、史学馆统一并进了科学馆中。
书院的第一年算预科,入学的学生需要修《论语》、《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和《老子》、《周易》等之外,还需要学习《数学》及李清此前整理出来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必学的内容。待一年之后,考试合格才能升入二年级学习专门的课程。
虽然之前人们对书院的课程设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正式确定下来之后依然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学生学习《论语》、《老子》、《数学》这些课程可以理解,所有的官学也都有这些课程,但是对于要求学生学习李清不久前整理出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就有人反对了。
《论语》、《老子》等是圣人之作,为儒、道之经典,是属于“经”学的论著,而李清在书院开设物理化学知识是什么目的,难不成把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跟《论语》、《老子》等相提并论不成?还是说把自己当成了孔子、老子一样的圣人?
对于这些质疑李清懒得去理,在最初想着创办书院的时候李清就知道这时候的文人学子,甚至于一些迂腐的所谓名士肯定会有此怀疑。然而书院终究算是自己的书院,至于开设什么课程基本上还是李清做主。虽然有道门的牵扯在,但是李含光却也只是放手李清去做,并没有过问过。
虽然有不少人质疑,却并没有人“义正言辞”地跑到李清面前理论这种事情。即便是在开学这一天想着质问李清的人,在看到书院大门上面李隆基亲笔题写的“应天书院”的院名之后也都乖乖地闭了嘴。
书院的学生已经招收完毕,总计招收了三百人,大都是平民子弟,长安城中真正的勋贵之家的子弟却是没有几个。
因为打着道门的旗号,再加上李清最近在长安城中造成的影响,参加入学试的读书人很多,然而因为师资的原因,并没有招收太多的学生,这三百人也是李清在衡量了书院的师资之后做出的决定。
现在书院的教授除了李清之外,还有李适之、颜真卿及另外请到的几位儒学、律学博士,道门之中的几位宗师却只是挂了名,在书院之中讲授有关玄学方面的东西。道门宗师都是超然世外的高人,平常时候一般人很难见到,能够过来书院露上一面也是因了李清的关系,想要让他们在书院教授学生基本上不可能。
九月初一这一天,黄老道早早就收拾妥当,在偌大的书院里面来回巡视,仿佛这里已经变成了自己新的道场,此前去往宗圣观的两个小徒弟也回来了。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因为有数位道门的宗师在,负责招待的除了书院中人,便是在长安的宗圣观的人过来负责。
朝阳初升,阳光照进整个书院,书院里面庞大的建筑群在太阳光下璀璨生辉,斑斓的花草点缀其间,位于书院中间的湖泊和旁边的黄渠上微波荡漾,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湖泊位于书院的中央,北岸便是图书馆,图书馆两旁是教学楼和大讲堂,其余的食堂、生活区、休息区等建筑错落地分布在书院的花草树木之间,所有的建筑都有掩雨走廊相连。书院的主要建筑掩映在清晨的花树淡雾之中,建筑本身极为高大,两旁还有长长的甬道连接,看上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清爽感觉,看上去十分大气。
早早来到书院的新生有些紧张的集合在图书馆前面的空地上,兴奋地扭头观察整个书院的各个建筑,但是却没有人过分的大声喧嚷。
今天是书院的开学仪式,听说过来这里的都是些大人物,不仅有道门的宗师,还有长安城中的王公贵族,这些平民子弟平日里很少能够见识到这种场面,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自然有些拘谨。
黄老道换了一身崭新的道袍,开学这一天在书院中来回晃荡,身后跟着回来的两个徒弟。黄老道本身年纪已经大了,这一天看上去却精神抖擞。不清楚状况的学生们把他当成了过来参加开学礼的道门宗师级的人物,遇见了还恭恭敬敬地行礼。黄老道也不说破,只是捋着胡子点点头,像极了得道的世外高人。
卯时已过,书院大门陆陆续续过来很多马车,都是前来参加书院开学礼的人物。从过来的仪仗和随从们就能看出,这些都是长安城的勋贵,前面参加书院的开学礼自然是看在书院创始人——那位极为出名的年轻侯爵的面子上。
站在图书馆前面广场的新生们都在探头张望,现在还没有到仪式开始的时间,过来的贵人们都被迎去了休息区那里暂歇。虽然众人对这些贵人很是好奇,但是心中希望看到的还是那位听过却没有见过的侯爵。
这时候大门处一阵混乱,数辆豪华的马车在大门口停了下来,周围是数十骑马的护卫,紧张地在旁边保护着。学生中间有人小声地喊道:
“快看,又有人来了……”
第298章 有所不同的讲话()
书院后山鸣钟清脆声响,这是书院入学的第一次召集。
位于图书馆前面广场的三百名学生在书院中人的带领下鱼贯而行,在讲堂里面的座位上依次就坐。这些新生略带紧张的沉默而入,安静坐好,看着讲堂上面的诸位大人物难以抑制心中的震惊和激动。
大唐国储——东宫太子李亨坐在讲堂上面,看着稍显稚嫩却故作镇静的书院学子鱼贯而入,不由微捋细须,露出仁慈而平易近人的笑容出来。
台上坐的除了太子李亨,还有诸位道门宗师并书院的诸位教授,另外便是朝廷礼部的官员,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陈希烈竟然也出现在了高台上面。
按照礼节,台下在座的学生见到大唐的这些勋贵特别是太子是要行礼的,然而书院负责接待的人没有示意学生们这样做,那些意识到这些的学子也不敢随意的出头见礼,只好紧张的跟随其他人一样,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台上的太子殿下和诸位大人物。
台下的学子中间,靠前面坐着一位微胖的年轻人,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因为长的白净,看上去年纪跟其他的学生差不多。这年轻人正是太子李亨的嫡子,现为广平王的李俶。
依照李俶的身份,平常时候是断然不会跟这些平民子弟坐在一起的,然而入了书院,依照书院的规矩,只要是书院的学生,在书院之中不分尊卑都要一视同仁。
李俶身边的学生没有想到坐在自己身旁的这位就是大唐的广平王,是跟自己身份有天差地别的大人物,有可能以后还是大唐未来的国君。因为不知道,所以没有人去理会李俶,倒是刚才在外面集合的时候临时认识的几个人在小声的议论着:
“台上中间位置坐着的是太子殿下吧?”
“刚才进来之前不是说太子殿下今天也到了么?能够坐到中间,自然是太子殿下了。”
“你们认不认识我们书院的院长,那位年轻的侯爵?”
“没有见过,难不成坐在太子旁边的那位少年就是?看上去也不比我们大啊。”
“听说院长今年也才十七岁年纪,自然不比你大了。”旁边有人轻声哼道。
“唉,要是我也有李侯的才华那该多好?”
有人羡慕的说道。
“呵,像院长这种是百年才能出一个的天才人物,你们就不要打击自己的信心了。”
“你我入书院读书,三载过后未必不能有此才学。”
有人自信道。
众人正悄声议论着,突然有人提醒道:
“不要说了,有人要发言。”
李俶看向台上,只见李清跟李亨告了罪,出列都到台前,清声说道:
“今天是我应天书院开学之日,首先我代表整个书院跟在座的诸位说声——欢迎你们。”
台下的诸位学生已经猜出李清的身份,看着这位年纪实在是年轻的过分的院长,脸上激动的神情和带着一丝崇拜的眼神一览无余。众位学生正襟危坐,没有人因为李清的发言而鼓掌。
李清心中咳了一下,意识到现在的人们根本就没有鼓掌的习惯,微耸了下肩膀,接着说道:
“还没有自我介绍,我叫李清,是书院的负责人,在座的诸位当中有人在入院试的时候跟我是见过的,我就不再这里过多的介绍了。”
“书院的规章制度和课程安排,相必大家都是知道的,以后书院也会有专门的人给大家介绍这些东西。当然,了解的人心中会疑惑为什么我们应天书院的设置跟其他的学院有所不同,不错,我们书院的确跟国子监等官学和其他的私人书院不同,因为我们有不同于他们的书院教习在,有道门的诸位宗师在,有不同于其他书院的办学的理念在,所以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