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202章

回唐-第202章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因为我们有不同于他们的书院教习在,有道门的诸位宗师在,有不同于其他书院的办学的理念在,所以我们不同。”

    “我知道,也许你们中间有人还不太明白我说的这些话,不过没有关系,待你们对书院慢慢开始熟悉之后,你们就会看到我们的不同,也会为此而感到骄傲的。”

    “我知道,在座的诸位想要来书院读书,大都是想着日后能够科举登科、封官进爵、报效朝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是对的,我也希望你们能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书院当中,有你们想要的、追求的东西。当然,三年过后,我不敢保证你们在做的每一位都能考中进士,”

    李清笑着说道,随后扭头看了一眼李亨,回头笑着跟台下的学生说道,

    “我想,太子殿下也不能保证。但是,我敢保证的是,当你出了书院之后,不会为自己在几年的努力为后悔。”

    李清说完,微微顿了顿,他知道自己的这些话放在后世自然极容易理解,不知道在座的诸位学子们是否明白,是不是想象过自己之后三年的书院时光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李清没有接着说下去,只是介绍道:

    “下面有请太子殿下。”

    李亨站起身,向台下示意了下,坐在台下的学生齐齐站了起来,跟大唐的这位储君见礼。李清在一旁看了,心中叹道,这时候人们的身份、等级意识真是根深蒂固,后世之中即便是身份在高的人出席开学典礼,大约也不会让所有的学生站起来行礼的。

    李亨这时候年纪已经三十五岁,多年的太子经历已经让这位大唐朝未来的国君变得极为成熟和有魅力。李亨身着黄色深衣长袍,容颜俊朗,双眉似剑,薄唇直鼻,看上去笑容可亲,眼角中带有几丝不易察觉的皱纹,才能显示出这位大唐太子这些年的艰辛。

    李亨抬手示意学生们落座,微笑着劝勉,声音如沐春风:

    “在座的诸位学子都是天下才俊,是我大唐未来的栋梁,待学成之后,我大唐有无数的位置静候大家为朝廷效劳。有句话说‘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在座的诸位以后是要为圣上、为朝廷效劳,增添光彩的。”

    “刚才李侯说他不敢保证你们以后都能高中进士,当然,本王也不能保证,这需要看在座的诸位是否努力。科举是我大唐取士的最好途径,我希望你们都能够在以后高中状元。本王虽不能保证你们人人都是进士,但是本王可以保证,凡是我大唐的才子都会有为圣上、为朝廷效力的机会。我大唐也需要你们为之努力,从而使我大唐威服四海……”

    李亨的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煽动性,然而因为是太子的身份,这破天荒的在一群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面前讲这些,还是让台下所有的学子热血沸腾。身份带来的差异,能够得见高高在上的大唐储君的心情溢于言表。

    李清在旁边看着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触,不过看到台上坐着的陈希烈的时候,微微皱了下眉头。李亨这次下定决心让身份尊贵的广平王李俶过来书院求学,自然是有想跟自己示好的意思,然而陈希烈此时出现在这里,虽说是依朝廷的身份过来,但是背后依然有着李林甫的影子在,依旧有着党派争斗的一丝气息在。

    而这,是李清不希望在自己的书院出现的。

第299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王对书院的事情不是太了解,听说书院的体例跟国子监等其他官学有很多不同之处?”

    太子李亨坐在李清在书院中的办公室中,端着一碗茶,轻轻吹了两下,随意地问道。

    “回太子,应天书院的体例确实跟其他的学院有所不同,这也是微臣想苦思冥想出来的制度。”

    李清恭敬地说道。

    书院的院馆设置以及学习制度几乎跟现有的学院都不一样,就连书院里面需要学习的课程大部分跟其他学院也不尽相同。这时候无论是官学还是其他的私人书院,物理、化学等知识都是不会教授的,即便是在应天书院里,这些东西也是要李清亲自出马,不过还好,王和之和刘晏两人倒是可以在旁边打下手,算是助教。这些天跟李清一起编纂这方面的著作,对王和之和刘晏两人是受益颇多,对李清也是震惊和佩服俱在。

    李亨见李清恭敬回话的样子,笑着摆了摆手,看着李清,一副亲近的模样:

    “你我兄弟,依君臣相称就显得疏远了,更何况,这里是书院,我算是客人,应该是客随主便才对。以后李俶入书院学习,二郎就是俶儿的恩师,你我更应该亲近亲近。”

    “李清不敢。”

    李清拱手答道。李亨是什么样的人,李清虽然接触不多,但是能够在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构陷之下安然度过并最终登基大宝,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既然李清这时候不想表现的跟对方太亲近,态度上还是恭敬一点好。

    李亨见李清如此,也不在意,接着问道:

    “本王之前看《长安时报》,上面介绍了一些书院开设的课程。《诗经》、《道德经》、《周易》等课程本王明白,本王以前在宫中也是要学习的,《物理》、《化学》等又有何用处?”

    “世间万物都有联系,也都有自己的规律,这两门课程不过是想研究一些这方面的东西,也算是寻求万物之道的两门学科。书院其他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不同的人材,微臣以为,国家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不同的人材,学生们在学习经义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专门的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在不同的领域为朝廷效劳。”

    李清想了想,简短地答道。

    真要让李清讲解物理和化学的用处,估计三天三夜也是讲不完了,李亨也不会有这个心思去听这些东西。

    李亨听后,不以为意,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这倒是比国子监等想的周全些。对了,上次本王见二郎在父皇面前要得颜真卿,不知道最近书院的教习可能齐全了?”

    “这倒不曾,不过现有的师资倒还能维持书院的教学。”

    李清轻声说道。

    李亨微微顿了片刻,喝了一口茶,随后接着说道:

    “如果以后书院缺教习,二郎倒是可以跟我说,东宫之中倒是有不少名士大儒,也能胜任书院的教学。”

    李清看了一眼李亨,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其中不仅仅是想着为书院或者李清分担教学重任的意思。

    现在书院看起来并不太起眼,前期的热闹主要还是受道门和李清最近名声大震的影响,以后能不能有所作为还要看书院的发展。但是因为李清侯爵的身份和道门势力在,依旧是东宫极为看重的一股力量,李亨想要从中示好或者拉拢也是可以预见的,把李俶这位广平王送进书院跟一群平民的子弟一起读书,就是李亨交结李清的第一步了。

    李清对此倒是不能拒绝,但是如果想要在书院之中安插自己的势力却是李清不愿意的。李清见太子如此说,笑着答道:

    “书院先谢过太子了,有李县公等人在,经义方面倒是有足够的人手。缺少的还是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老师,这个暂时还只能微臣自己担当了。”

    东宫的名士大儒即便是再有才华,也只是对儒家经典和道门经著有所熟悉,而这方面书院有了李适之,自然是不用再多请别人,而书院需要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老师东宫里面又没有。不是书院不想请东宫帮忙,而是实在怕是帮不上什么。

    李亨放下茶碗,笑了下,接着说道:

    “二郎高才,本王真是要佩服二郎年纪轻轻竟然有如此才学,这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学问本王是不懂的,以后倒是可以让俶儿好好学习。二郎可不能藏拙啊。”

    李清笑道:

    “这是自然,微臣定会竭尽全力。”

    李清和李亨不再就此事纠缠,过了片刻,李亨起身说道:

    “本王第一次过来,还不曾好好看看这书院是什么样子,刚才陈相好像去看学生学习的课堂去了,不如我们也一同过去看看?”

    陈希烈过来,李亨大约是没有预料的,李亨过来,陈希烈也并不知情。最开始的时候,李清安排开学的典礼时,本想着安排一个简单的仪式就好,倒是不曾请长安城中的勋贵,没想到李亨和陈希烈竟然同时过来书院参加开学典礼。

    刚才李清和李亨说话,陈希烈却是去了教学楼那里听学生上课。整个典礼之间,陈希烈和李清没有单独谈话的时间,去往教学楼大约也是想避开李亨,待李亨走了之后跟李清再说事。

    李亨和陈希烈来书院的背后的意思,李清清楚,李亨和陈希烈自然也是清楚的。有李亨在,估计陈希烈跟李清单独说话的机会不多。李清自然是乐得如此,不管陈希烈这次过来要做什么,李清暂时还不想跟陈希烈有太大的瓜葛。

    书院教学楼那里,三百学生已经按照班级分好,正在课堂上学习经义,讲课的教习是一位崔姓的才子,来自于清河崔氏,算是崔氏的一个旁支,但是学问极好,在长安城是出了名的。

    因为算是大学的层次,所讲的经义自然不再是浅显的东西,这其实也是为了以后的科举做的准备。李亨过去的时候陈希烈正在外面观看,见李清和李亨过来,忙见礼。李亨热情有加,把臂跟陈希烈在教学楼转了一圈,随后略微停留了一下,两人一同离了书院,到最后,陈希烈也没能和李清单独说上话。

    看着李亨和陈希烈远去的马车,李清笑着摇了下头。虽然陈希烈是知政事,位同相国,但是跟太子李亨较量还要差了一些。

    李清不再理会远去的李亨和陈希烈等人,站在书院大门前,扭头看着身后错落有致的书院建筑,神情有些恍惚。过了半天,李清笑了摇了下头,叹息了一句,抬头看向长安的方向。

    书院为与少陵原上,地势要比长安那里稍微高些,站在书院前面,不远处就是宏大而雄伟的长安城。李清叹息一下,不知道自己身后这间书院是不是能够承载一些自己来到大唐的使命。

    少陵原上,书院这处建筑稍显突兀,跟周围的美景稍显生离,虽然如此,整个少陵原风景怡人,倒也是书院的好去处。

第300章 在酒楼上() 
十月的长安城,天气早就没有了此前的炎热,已是深秋初冬季节,早晨起来有凉意泛起。圣上李隆基已经带着杨贵妃并京城大小勋贵去往骊山温泉宫疗养,朝廷的事物暂时转移到了那里,长安城中难得地显得有些清静。

    这段时间,大街上很难再见到勋贵出行时前呼后拥的仪仗,京都的大人物们都随着圣上去了骊山,长安城中呼朋唤友出行的人中读书人倒是占了不小的比例。

    位于城北的龙门客栈经过近一年的发展已经响遍长安,是京城数得着的三十六家最豪华的酒楼之一。此时天色已经傍晚,酒楼之中灯彩辉煌,大门处灯笼高挂,照亮了门前的大街,也吸引了过往的客人。

    掌柜白鹤亭正笑呵呵地招待客人,客栈的伙计们也在大堂和楼上来回穿梭,忙碌的不可开交。

    站在门口的掌柜白鹤亭看到有两匹高头大马在自家酒楼门前停了,忙上去招呼。马上的两人下了马,其中年纪小一些的少年把手中的缰绳递给白鹤亭,说道:

    “掌柜的,让人给马喂些上好的草料,记得喂些干净的清水。”

    “好嘞。”

    白鹤亭忙答应了,随手把马缰递给门口候着的后堂伙计,让人把马牵去后院喂养。

    白鹤亭紧走两步跟上两位年轻人。两人一大一小,身着华服,看样子是富贵人家的郎君。白鹤亭做酒楼掌柜已经多年,眼光还是有的,一眼就看出这两位年轻人神情自然、气度不凡。

    白鹤亭疾步跟上,笑着招呼道:

    “两位郎君,可是第一次来龙门客栈?不知道是吃饭还是住店?”

    “吃饭。”

    “好嘞,两位郎君请随我来,楼上还有一间雅间。”

    白鹤亭说着就要领两人往楼上走。

    年纪大一些,看样子是仆人的那人看了一眼,大堂里面还有部分空座,见白鹤亭也不问就领着两人去楼上,于是笑着问道:

    “掌柜的,你怎么知道我们要的是雅间?”

    “呵呵,我做酒楼这么多年,看人还是很准的,看两位郎君气度不凡,自然是不会看错的。”

    白鹤亭有些殷勤地说道。

    李清听了,微笑着摇了下头,没有说话,在白鹤亭引领下上了二楼的雅间。

    过来的两人正是李清和昆仑,两人从书院直接过来,想着这些天一直忙碌书院的事情,好不容易有了空闲,想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