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22章

回唐-第22章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的宴会众人是分开坐的,每人面前摆放了一张较矮的案几,有仆人陆续摆上丰盛的食物,每张食案上都摆了一壶酒,边上有伺候的仆人把酒杯满上。倒是李清前面的酒杯是空的,大约是没人认为六岁的孩童能喝酒的。

    宋、魏两家的家主和杨玄珪坐在了靠前的位置上,最上首坐着的是张九龄和裴耀卿,依次是其他大大小小的按照官职或者是什么排列的众人。

    被留下的才子坐在了最下首,李清与郑远明等人坐在了一起。临近的几人中间李清是只认识郑远明的,当然高子玉也算是认识,只是在昨夜的诗会上见过面,并没有说上话。

    在座的大部分人倒是郑远明认识的,于是郑远明便做了这介绍人的工作。

    “这位是子玉兄。”

    “这位是李清。”

    “这位是李兄,太白兄。”

    李清在边上听着郑远明的介绍,每介绍一人,那人就拱手算是应答,于是众人便是“久仰久仰”之类的话。气氛和乐融融。李清只是安静的听着。

    倒是在介绍到“李兄、太白兄”的时候,正在喝茶水的李清差点没有把茶水吐了出来。

    “咳咳”

    “怎么了?”边上郑远明问道。

    “没什么。不小心呛着了。”李清忙道。

    被介绍的太白兄李清是见过了,在昨晚诗会上,李清被请去主船的时候在主船上见过,当时众人都没有作介绍,所以李清也没有太留意。现在想想当时李白就坐在张九龄的旁边,对当时李清的诗却也是称赞了一番。

    这时候的李白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是应该说是一事无成,大约这个时候还是在长安或者洛阳这些都市里面混迹。此时的李白应该是踌躇满志的,学得好武艺、买与帝王家,希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李隆基的欣赏而有所作为。

    但是这时候的唐朝对于出身依旧有着严格的限制。虽说通过科举有大批的寒门学子入了官场,但是相对于世家等出身的人来说仍然还是极少数。有很多的才子并不是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而是被人赏识,通过推荐入了官场。

    李白在长安、洛阳这些年名声倒是有,并且在长安算的上声名鹊起,但是对于进入官场依然是没有门路,估计之前想通过科举入仕也是碰过壁了。这时候的李白与大多数才子一样已经去拜访过不少位高权重者,希望自己的诗才能获得这些掌权的赏识,但是碰壁的时候多,就算有人欣赏李白的诗才,大约也是仅仅限于此,对于推荐李白入官场之类还是兴趣缺缺。还是在后来通过玉真公主的介绍见到李隆基,这是后话了。

    在今年的牡丹花会期间,李白与几位从长安来的人到了洛阳,一来是过来欣赏名满天下的洛阳牡丹,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拜会这时候正在洛阳的高官名士了。在前些日去拜访张九龄,张九龄此前就听说过这位扬名长安的人物,对其甚是欣赏,也是存了提携的心思。

    在昨夜的诗会张九龄带着李白去参加了洛神诗会,想来是让其多结交一下洛阳的众位才子。李白的个性应该说有些张扬,或者说是恃才而骄,大约天下的才子都不在其眼里。随着年纪增长略微有些收敛。在昨晚的诗会上倒是低调,没有作诗,而是与众人好好畅谈了一宿。今天晚上同样的名气不显。不知道的人倒是忽略了这位名动千古的大诗人。

    李清反应过来,发现自己仰慕的人竟然就在自己身边,不仅觉得有些可笑。算是有眼不识泰山了。呵呵。

    李清正式的说了句“久仰”,这应该是在场的众人中最为真心的一句话了。

    此类的宴会大致上都是差不多的,差别只是参加的人。在李清看来并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东西。倒是能见到自己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大诗人李白算是这次宴会中唯一的收获了。

    其实在宴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太监模样的人进来,与张九龄和裴耀卿等人说了几句话。随后两人去了后堂,没过多长时间就出来,却是被李隆基召了进去回禀今晚的事情。

    宴会散席了时候,宋、魏、杨三家都把今晚参赛的牡丹献给了当今圣上,并且说了叩谢隆恩等的话。

    其实在往年花魁赛后一般接着的就是牡丹花的拍卖,这时候才是整个牡丹花会的最高潮。夺得花魁的牡丹一年年的刷新纪录,拍卖出令人咂舌的天价。但是今年却是取消了。一来在这蓬莱阁中拍卖不太合适;另外,抢拍的主体都是商贾巨富,而今天的场中这些人却是缺席。

    宴会很晚才结束,李清出来的时候,花解语已经不再蓬莱岛上,应该是跟着玉娘先去了岸上。正在纠结如何回去的时候,郑远明走了过来。

    “二郎,一起回,我总归要把你安全的送回家啊。哈哈,今天晚上张相和裴相对二郎算是青眼有加,我若是不能安全把你送回去,怕是张。裴两位相公对我多有责罚了。”

    李清谢过郑远明,随后一起登舟去了岸上,到达岸上的时候,发现花解语在那面着急的等待着,边上站着李瑞并昆仑奴和家中的另外两个仆人。原来是老太太担心李清,特意安排了李瑞留下等着接应李清。

    李瑞上前与郑远明说了些话,谢过对方对李清的照顾,随后上了自家的马车。

    夜色缭绕,月光迷人。这时候的一轮圆月正挂天空,照着洛水和偌大的神都苑亮堂一片。这时候路上有很多马车,接送参加宴会的人。

    夜色正好,马车缓慢的沿着洛水行走。马车上李瑞问了李清诗会上的事情,李清略微说了些。看样子李瑞对此比较的上心,也许是为了自己生意的缘故,毕竟算是通过李清认识了郑家等这类势力雄厚的世家。

    李清坐在马车中静静的欣赏着十六的月亮。月圆似盘,千古相同啊,李清心中感慨着。

    “岸上的可是李清李郎君家的马车?”

    落水上一艘行驶的船上有声音问道。

    “谁人早喊。”赶车的仆人问道。

    “是李郎君家的马车,快,靠岸。”河上的人说道。

    船靠了岸,随后有人从船上下来,说道:

    “仆是张相家的管家。刚才宴会散后张相见李郎君不在,想着应该是回去了。于是命仆追上李郎君,希望能登舟一叙。”

    李清笑了笑,看来张九龄还真是热心。

    上得船来,张九龄正在船舱中与几人闲聊,闲说些刚才花会上的话,看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我们的神童来了。”

    李清上前:

    “见过张相。”

    “坐吧。刚才在宴席上没有与二郎说得上话,这时候让人把你请来算是闲聊。哈哈。不过我这船上倒是比马车要平稳些。”

    张九龄一边说着,一边名人搬了坐榻过来让李清坐。

    船上的人中间,李清看到了李白在场,应该是张九龄宴会后回城的路上把几位才子邀请了过来。

    张九龄问了李清今天是怎么过来的。

    “随家中长辈过来苑中看花。路上遇见郑家大郎,所以一起过来看看。看花嘛,当然还是花魁赛上的好看些。”李清道。

    “今天圣上对二郎可是赞赏不已,看样子过些日子说不定会蒙圣上召见。”张九龄看着李清说道。

    “那可是清的荣幸了。只是当今圣上国事繁重,过后那里还会记得小子。”李清说道。其实见李隆基也没什么不好,但皇家规矩多,穿越过来的李清随说已经尽量在适应这个时代,有时候还是难免会有些后世的习惯,如果真的届时触犯了龙颜,那可就大大的不好了。

    “无妨,裴相和我还是会提醒圣上的。”张九龄说道。

    何必盯住我不放呢,李清心中暗道,边上的李白正等着你的推荐呢。

    随后周边的人问了李清都读过什么书,李清把能想到的四书五经都说了。反正已经是“神童”了,如果还说只读过《千字文》,怕是没有人相信了。、

    “嗯,多读书总归是好的。平时还要勤学苦练。小时了了,大了一事无成的人很多,不要走了老路。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到府上来。府上倒是有不少学问很好的人。”张九龄在边上点头说道。最后的话倒是把李清当作子侄辈看待了。

    李清谢过了。

    一路闲聊,很快便入了洛阳城。在天津桥附近李清下了车,一路跟随的李瑞接过李清,上了天津桥往修文坊而去。

    这时候的船上,张九龄对着身边的人感叹道:

    “此子确实算得上百年难遇的神童,不知道长大后又会有怎样的成就。”

    “能得张相提携,此子以后定有好前程。”有人说道。

    “还要看着孩子的造化了。”

    张九龄看着走过天津桥的李清的马车,月辉下的马车渐行渐远,随着船顺流而下,马车已经看不见了。

    张九龄回过头来,对着李白说道。

    “太白这两日倒是清闲,怎么没见有什么诗作出来。”

    “刚好有了一首,算是有感而发了。”李白说道。

    “说来听听。”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惊动洛阳人,惊动洛阳人。怕是过了今晚,李家二郎真要名动洛阳了。”张九龄道。

    正在马车上往家赶的李清,这时候不会想到李白有了一首写自己的诗,同时也没有意识到“借用”来的两首诗在洛阳城会引起怎样的轰动。

    夜已深,马车辘辘,直奔向修文坊而去。

第30章 娃娃亲() 
“二郎昨晚回来时受了凉,染了风寒,正在老太太那里静养。怕传染到众人,不太方便和大伙见面,倒是某失礼了。”

    李瑞对坐在自家前堂的几位来客有些无奈的说道。

    几乎李家所有的人都没有意料到今天会有这么多的客人登门,当然这些人都是来拜访李仁济和李瑞,算得上在之前与李仁济和李瑞有些交集,借着拜访的名义过来。坐下交谈没有多长时间就把话题说到前、昨两夜的诗会和花会赛上,话中隐约的意思是见一下这两日引人注目的李清。

    李瑞没有办法,只好推说李清受了风寒,不能见人。

    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李清对花解语说道:

    “让人去告诉老太太一下,就说我昨夜受凉,发了烧,可能染了风寒。”

    正在伺候李清的花解语忙放下手中的什物,走上前来摸了摸李清的额头,一点都不热,疑惑的看了看李清。

    “这两日怕是家里会有些人过来,估计到时候会让我出去见见面。我是不耐去,找个理由罢了。”

    李清说道。对于前两日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是反响出来,李清大约可以估计的到。如果有人上门拜访想见一下李清,如果不去怕是很是失礼,于是推脱生病算是一个理由罢。当然小孩子生病是常有的嘛。

    于是花解语让灵儿去老太太那里禀告了。没过一会儿,老太太急匆匆的过来,见了李清就问道:

    “昨晚上不是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就病了呢。”

    李清见老太太进来,笑着说道:

    “奶奶放心,孙儿那里染病了。只是想着这两日也许会有人过来,到时候可能让我出去会见,我是不太乐意见的,只好装病了。”

    这两天的事情老太太还是知道的,听李清说道,大约也能意识到是什么情况,笑着说道:

    “没病就好。那些人自会有你父亲和你大兄打发,你一个六岁的孩子去凑什么热闹。这两日那里也不去,好好的在家待着,陪着老太太我好了。”

    “那里,倒是我们唐突了。”

    “这两日天气虽说暖和,但是晚上还是比较冷的,小孩子身体弱,染病也是常有的。”

    “不知道请过大夫看了没有。”

    前堂落座的众人连忙说道。

    “已经请过大夫了。说是年前的那场大病还没有好彻底,这次又染风寒,需要多静养些日子。倒是劳驾诸位仁兄牵挂了。”李瑞说道。

    随后众人略微说这会儿话,起身告辞了。倒是刚才众人中间的王四郎留了下来。看着有些如获释重的李瑞,笑了问道:

    “二郎真的病了?”

    李瑞笑道:

    “哪里有什么病,只是老太太心疼他,不想让他出来见人罢了。你看今天这都多少人过来了。还不是想见见二郎。你说你凑什么热闹,又不是平日里见不到他,这时候过来添乱。”

    “我也是好奇而已,二郎以前看着也是好玩聪明的样子,可也没有看出有什么文采啊。上次回来,倒像是变了个人,没想到还有这番才能。”王四郎说道。

    “还是因为上次的事吓着了,人变的不太爱说话。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