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唐 >

第63章

回唐-第63章

小说: 回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宫中茶水虽好,但是喝惯了,也就没有什么新意。朕倒是想起很多年前喝过的那次茶了。”

    看来李隆基之前的怒气已经消散了。丽妃看着李隆基,笑着问道:

    “这茶水就是宫中最好的了。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茶么?”

    李隆基说道:

    “不一样的。手法不同,这最后的茶水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虽说朕后来也命人学习了那泡茶的方法,但是总还是不一样。也只有服侍玉真的丫鬟四娘还算得了那泡茶的几分神韵。”

    “何不召那人进宫服侍圣上。”

    “哈哈,一个小孩子而已,更何况还是个小道士,哪里方便长留宫中。”李隆基笑着道。

    两人正说话间,高力士从外面进来,启禀道:

    “圣上,玉真长公主到。”

    “快请她进来。”

    “三兄和丽妃娘娘倒是好雅兴。再谈论什么呢这么开怀,也让臣妹知道一下。”玉真公主从殿外进来,看到李隆基和丽妃正坐在那里笑着聊天,上前给两人见了礼,在一旁坐下后笑着说道。

    “哪里有什么,不过是圣上说起以前的事情,臣妾觉得好玩罢了。”丽妃说道。

    “哦,不知道是什么趣事?”

    “能有什么趣事,只不过朕想起了很久之前那次在王屋山上喝过的茶而已。怕是快有十年了吧。”李隆基说道,随后又问:

    “玉真还记得之前你收的那位义子吗?你们也有好些年没有见过面了。”

    “是,从二十四年回到长安之后就没有见过了。只是时常有些消息往来。臣妹也有好些年没有去过王屋山了。”

    李隆基点点头,沉思了会儿。其实自从开元二十四年,李隆基回到长安就再也没有去过洛阳,转眼已经近十年的时间。斗转星移,时间过得飞快。李隆基抬头问玉真公主:

    “你这次来有什么事情吗?”

    “是。正好说到这事情。我也很久没有出过长安城了,想出去走走,去王屋山上住些日子,静静心。”

    李隆基点点头:

    “也好,省的在这里听那些朝臣们吵吵闹闹。”

    玉真公主看着李隆基,郑重的说道:

    “臣妹这次过来,还请兄长答应玉真一件事?”

    李隆基望向玉真公主,有些疑惑的问道:

    “什么事情,只要朕能做到,自然回答应了。”

    “臣妹听说,今日朝堂之上崔御史以死相谏,恳请圣上下旨停建道观。臣妹请三兄答应了崔御史的上疏。”玉真公主说道。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摆手说道:

    “不要听那些朝臣的胡言乱语,这事情朕自然会处理好。”

    玉真公主起身上前一步跪下,丽妃忙上前搀扶住了,李隆基也急声道:

    “有什么事情起来说话,你我兄妹不必拘礼。”

    玉真公主道:

    “这些年,三兄对待臣妹宠爱有加,臣妹铭记于心。然臣妹打算这一生侍道,三兄赏赐的很多什物对于玉真来说有些过于厚重了。这次为臣妹又大建修行之所,因臣妹只顾让朝臣之上鼎沸之声不绝,实在是臣妹的过错。玉真恳请圣上允许玉真辞了这公主名号,离宫外出修行,以偿还之前的过错。那修建的道观还请圣上停止了吧。”

    李隆基听到玉真公主的一番话,坐起身来,朗声说道:

    “不行,论身份你是高宗之孙,睿宗之女,朕的亲妹妹,如何当不得这公主之名。”

    “正因为这样,玉真的身份之尊贵在大唐有几人能抵,又何必计较于这公主的头衔,还请圣上准了玉真之请,能使玉真专心修道。”

    李隆基声音提高了些,说道:

    “此事再议。如是你觉得在长安之中因为那些人吵吵闹闹不得清净,朕倒是准了你出外修行,前去洛阳也好,其他住处也罢,朕都依你。”

    玉真公主见李隆基态度坚决,也就没有再强求。随后说道:

    “玉真想去王屋山上看看,自从师父离世之后,已经很多年没有去过了。”

    “也好。”李隆基想了想说道:

    “届时朕派陈玄礼护送你前去。”

    玉真公主这时候笑道:

    “哪里用陈将军专门跑一趟。到时候派些兵士就行了。”

    “不行,普通兵士哪里能让朕放心,这一路路途遥远,山林密布,偶有贼人凶兽,安全还是重要。”李隆基说道。

    “玉真倒是可以推荐一人,到时候让他随我回王屋就好。”玉真公主笑着说道。

    “谁?”

    “李清。想必这些年清儿在王屋山上已经学了一身本领。身手怕不弱于三兄身边的侍卫们。”玉真公主道。

    “哦,这倒是一个好的人选。”李隆基笑道。

第88章 起程() 
新年刚过的王屋山,还残留着些许的喜庆气氛。紫霄峰顶李清居住的院门上面还有过年新贴的桃符、门神。

    其实天还是很冷,仍然算是冬天,年前刚下过的一场大雪还有不少的残留在山峰各处,远望去依旧是白茫茫一片。峰顶坐落的这处独立的院落愈发显得寂寥和冷清。

    这一日早晨,院门打开来,从里面走出两人,都做道士打扮,看上去一个十五六岁,另外一个年龄稍大些。两人出了院门围着院落前面的空地跑起圈来。峰顶之上除了院门前的这片空地被打扫的干干净净外,其他地方还是覆盖着冰冻的白雪,因为平时少人来,所以也没有刻意打扫,除此之外便是一条弯曲着通往山下的小路,石阶蜿蜒,盘旋而下。

    那十五六岁的道士跑了二三十圈,已经额头冒汗,大口的呼吸着,过了片刻,速度慢下来,随后在岩崖旁边的一颗石头上面坐下,搓着两手休息。一直跟在后面跑的那人也在旁边坐了,脸上却没有一丝的汗水,那人看着身旁的那位十五六岁的道士说道:

    “小郎君。何必还每天跑步,我们静修片刻就抵得上刚才所跑的了。”

    看着眼前薄雪覆盖的山景,那十五六岁模样的道士说道:

    “昆仑,之前跟你说过,跑步的时候就平心静气的跑,不要动用任何修为,否则就不会有效果。我也知道跑步的效果比较小,大约是从小习惯了吧。”

    说话的正是李清和昆仑。此时是天宝三载的初春,算起来两人在王屋山上已经待了快要十年了。李清这些年跟随李含光一直在山上学艺,昆仑也与数年前拜了玄致为师,跟随玄致学习上清剑法,这些年倒是小有成就。平时昆仑去玄致那里学习剑法,晚上还是回到紫霄峰居住。虽然李清说过以后不用昆仑再服侍自己,昆仑那里会听,依然每日两处奔跑忙碌。

    除了李清和昆仑,紫霄峰上还有几位道童,算是服侍的弟子,负责平日里李清的饮食起居。这些道童比李清小不了多少,是最近两年山上新收的弟子,论辈分算是李清的徒孙辈了。

    两人坐在岩石上面说笑着,前面便是岩崖,再远处是一座座山峰突起。此时山风呼啸,夹杂着冰冷的湿气扑面而来。眼前除了白皑皑的雪,便是灰突突的山,天宝三载的春天还没有吹进这山峰之中,枯黄的野草、光秃的树枝,偶尔飞来飞去觅食的鸟儿在树林中飞过。一切看上去有些肃穆、凝重。但是白雪下面的溪水已经开始流淌,透过冰冻的冰层可以些许察觉到春天就要来了。

    有人从山下上来,沿着湿滑的山路缓慢行走。李清和昆仑看到,站起身来。上来的有四个人,远望去除了两名道士好像还有身穿常服的人。

    几人走上山来,原来是玄远的弟子景洪和随身的一个小道童,另外身着常服的两人中有一位三十许的人,净白无须,脸型消瘦,竟是个宦官了,后面还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

    景洪是玄远的二弟子,由于生性开朗,为人处世颇为机灵,这些年跟着玄远后面负责处理些王屋山上的事物。那三十许的人李清之前是见过的,就在咸宜公主大婚的时候和七巧一起去请的李清,只是不知道名字罢了。

    景洪见站在岩崖边上的李清,忙上前见礼,随后说道:

    “小师叔。有从长安过来的人,要见小师叔。说是有圣上的旨意在。”

    李清皱了皱眉,心中想着李隆基怎么会有旨意过来。这些年自己除了跟玉真公主保持来往以外,很少与其他外人联络,不知道有什么事情竟然还专门下了旨。

    李清看向那年纪三十许的人,那人忙上前躬身道:

    “静忠见过玄清道长。”

    李清问道:

    “不知道公公这次上山来携带了什么旨意?”

    “静忠身份低微,那里能做得了这传旨的差事,不过是跟着高公公过来一起办差罢了。高公公现在天坛山上,本来想亲自过来给玄清道长宣读旨意的,不过来的时候在山下跌了一跤,伤了腿骨,不方便过来。命静忠过来特请玄清道长前去接旨。”

    那位叫做静忠的宦官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股谄媚的味道。

    边上的景洪走到李清身旁,低声说道:

    “玄静师伯在闭关,师父正在上方院陪高公公说话,特意让师侄过来请师叔前去上方院。听高公公的意思,师叔这次怕是要下山一趟了。”

    李清看着景洪,带着疑问的神情。自己已经好些年没有下过山了,跟皇家也没有什么大的交集,又会是什么事情竟然专门下旨要让自己下山呢。

    景洪摇了摇头,同样一脸茫然的样子。

    李清对静忠说道:

    “请公公稍待,清去换了衣服就去上方院。”

    李清转身和昆仑回了院子中。景洪也引了静忠两人进去等候。在出来时,换了一身崭新的道袍,梳了一个发髻,用一根桃木的钗子别住了,昆仑也差不多的打扮。李清吩咐了山上的道童好好看着院子,接着跟着景洪和静忠众人一起下了紫霄峰前去上方院。

    到上方院的时候,玄远正和一位二十岁模样的宦官在偏殿说话,大约谈论些平日的趣事,两人倒是笑语融融。玄远见李清进来,笑着说道:

    “师弟,过来见见,这位是长安过来的小高公公。”

    坐在玄远旁边的那位宦官忙站了起来,走前一步,拱手施礼道:

    “高二见过爵爷。”

    李清这时候还是男爵的身份,那自称高二的宦官倒是没有称呼李清的道号,而是按照世俗之中李清的爵位来称呼了。

    李清笑着说道:

    “高公公客气了。不知道高公公与圣上身边的高郡公什么关系。”

    “爵爷称呼奴为小高就好。高郡公是高二的义父。”

    李清暗中点点头,这么年轻能在宫中做到传旨的宦官,想来是有些关系的。

    “某之前倒是跟高郡公见过几面,这一晃竟然快要十年了。不知道高郡公一向可好?”

    “谢爵爷关心。义父一向很好,颇得圣眷。来之前义父还特意吩咐了在爵爷面前让高二执晚辈礼。”高二恭敬的说道,脸上并没有多少奉承的神色,不过说话倒是中肯了。

    “清哪里敢当。”

    李清笑了笑,接着问道:

    “不知道小高公公这次来带来什么旨意?”

    那高二笑着说道:

    “高二要恭喜爵爷了。”

    随后拿了圣旨出来,递给李清,说道:

    “高二这次过来,圣上特意吩咐了的,这圣旨不必宣读,爵爷看了自知。”

    李清接过圣旨,展开来看。圣旨上并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开头是很平淡的话:

    “朕闻长公主与汝往来有加,然不见几近十年。汝虽为出世之人,然依为人子,莫非汝已忘人子之职乎。”

    “长公主近日思静,预往王屋潜修,特迁汝入长安护送长公主前去王屋山。……”

    大致上还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话。李清颇为惊讶李隆基的圣旨使用这种口气的,圣旨不应该都是端正公正的公文样式么?难怪说不用宣读了。不过在圣旨的最后倒是正式公文的几句话,大致意思还是封了李清为开国子爵,爵位比男爵又高了一个层次了。

    李清看完圣旨,收了起来,问高二道:

    “小高公公过来的时候,长公主没有什么吩咐么?”

    高二又拿出一封信出来,厚厚的用纸张包着,上面的封泥完好,盖有长公主的私印。

    “长公主吩咐了,希望爵爷能够早日起程。若是能跟着高二一起回去,那是最好的了。”

    李清接过信,揣着怀里。点点头说道:

    “高公公先行起程。清还要跟玄静宗师说上一声,想来也不会很晚。”

    那高二答应了。玄远命景洪领着众人前去休息。待众人离了偏殿,玄远过来问李清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