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着武十一郎一起过来的那人自我介绍道,随后也介绍了一起过来的几人。那王引之应该就是另外一名受伤的家人了,看来还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首啊,李清心里笑道。
第106章 晚宴(六)()
这种场合下,武十一郎即便对李清再过记恨,也不会出现昨晚上那一幕。这次晚宴上玉真公主把李清推了出来,亮明了李清的身份——大唐长公主的义子,单这一身份就要比在座的很多人尊贵许多。
当然类似于武庆元和王引之这样的人已经对今晚宴会上的时候提前了解到了,自然知道玉真公主颇费周折的弄出一个这样规模的晚宴的真实目的。李清的身份也被调查的清清楚楚,这时候在李清面前几人自然和和气气。
“家父王缙,官拜御史大夫。听闻前日堂弟王七郎在大街上冲撞了二郎。引之在这里替七郎赔罪了。”
王引之拱手说道,神情颇为诚恳,仿若之前王七郎断腿之事从来没有发生过。
“清哪里受得起。当日不过是恰好路过那里,倒是因为清的缘故跑走了凶手。”
李清笑着回礼道。看上去对之前的事情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从王引之的神色看倒像是对此事颇不以为然,就好像王七郎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似的。李清心中有些警觉,王引之这种人城府很深,以后怕是不好相处了。
当然,表面上来看,双方这种态度倒是对之前产生的芥蒂已经完全消除。随后的交谈中双方再也没有提到前天晚上的事情,就连一开始一起过来的武十一郎也只是静静的在旁边站着。武庆元在王引之说起前晚的事情的时候也说了些道歉的话语,但总之前天的事情好像就这样过去了,也仿若根本就没有发生似的。
简短的几句交谈,倒是令李清对这些权贵世家的后辈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看来每一个能够爬上高位的人都并不简单,后辈子孙之中也不全是整日花天酒地的纨绔之徒。
当然在这红楼之中意气用事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场的众人大多过来跟李清打了招呼,很多人李清并不认识,倒是多亏了寿春公主和李俶的介绍。这次晚宴过来聚会的人中间竟然有五位王子,其中三位是李隆基的孙子,另外两位一个是惠宣太子李业的儿子李珍,另外一位却是让皇帝李宪的孙子,嗣宁王的儿子李典。虽然这两位也是皇族王子,但是并非李隆基一支,倒是在长安城中算不得最为权势的人,倒是还不如李俶炙手可热了。
论辈分的话,李珍跟李清倒是同辈,比李俶还要大上一个辈分,这时候是袭了惠文太子李范的王位,为嗣岐王。李珍的年纪比较大些,这时候三十岁左右的年纪。刚才众人过来打招呼的时候,这李珍倒是坐在那里没有动,在李俶介绍过李清才知道这位就是岐王,但是并不是“岐王宅里寻常见”的那个岐王了。
李珍旁边坐着几位老者,是这次玉真公主特意请过来的,都是长安城中的名宿,家世地位也是极高,这几人中有两人还是“五姓七家”出身,家学渊源,在长安城的文坛之上有着很高的名望。
红楼这里参加宴会的人还是以年轻人为多,那李珍也自持身份,并没有太多的与这些人寒暄,整夜就是坐着自己的座位上跟身旁的这几位老人聊天闲谈。这几位老人一晚上也是指点谈笑,毕竟是有着真才实学,口中倒是跟周边的人谈论诗词歌赋之类的经验,场中倒是颇有几位好文者与其侃侃而谈的。
李清并没有想着过去凑热闹。但是今晚的宴会很大一部分原因却是为李清而办的,即便那些人不过来与李清认识,李清也需要上前跟众人招呼的。李清和李俶走到李珍与几位老者坐席前面的时候,一位老者正在高谈论阔: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首诗是李太白在前年的时候作的,这两年倒是传遍了整个长安,在歌舞场等场合传唱不衰。诗词的确是很好的,但是显得刻意用词,格调有些不广。更何况,这首诗有些向那杨家女子献媚的意思,这是老朽不喜欢的。
“摩诘,老朽知道你与李太白是好友,我说这些不要不爱听。”
那老者对身旁的中年人说道。中年人看上去大约四十岁年纪,留一缕长须,脸型消瘦,细眉阔目,看上去给人一种温和无争的感觉。
那中年人笑着说道:
“哪里,哪里。我想若是太白兄听到崔老的话也是会恭敬接受的。”
“哈哈。对了,最近在长安城中倒是有一段时间没有太白的诗词传出了,不知道摩诘是否知道他的行踪?若是有暇可以约出来聚聚。”
“这些天太白兄倒是准备离开长安。”
“为何?”
“太白兄在长安已经三年,虽然前年得到了圣上召见,封了官职,但是依太白兄的说法却是用武之地不多,想着归隐了。”
“倒是可惜了太白的才华。”
那老者惋惜道。正惋惜间,看到从前面走过来的李清和李俶,笑着对身旁的李珍说道:
“哈哈,王爷,你那位表兄弟过来了,可得帮老朽介绍介绍。”
“其实这长公主的义子,本王也并不认识。”
李珍说道。
李俶跟着李清来到几人面前,向李清介绍了李珍并几位老者。李清看着眼前的几位,除了李珍自己是有些印象,这在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几位老者却是并不认识。
“这是崔公,开元初曾任礼部侍郎。”李俶介绍道。
“晚生见过崔侍郎。”李清施礼道。
“哈哈,清郎君英年才俊,能得长公主青睐,想必也是才华出众。老朽倒是听王摩诘提起过。”
崔姓老者指了指身旁的中年人说道。
其实这老者名叫崔琚,在长安城颇以文学知名,历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是唐朝“五家七姓”中崔姓族人。崔姓在整个唐朝都是最为显赫的姓氏,这时候的崔姓才长安倒是极为兴盛的世家了。很多崔姓子弟在大唐整个权力机构内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李清听着崔琚的话有些疑惑,随即想到身旁这中年人不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维王摩诘吧。王维的母亲是博陵崔氏,不知道跟这崔琚是什么关系。李清拱手说道:
“见过王居士。”
王维这几年应该是没有什么官职,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偶尔会在长安的一些诗会上出现,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这次是被玉真公主特意请了过来。
这时候的王维已经算是名满长安,诗词的才气跟李太白等人并列,已经算是远远凌驾于大部分长安城的才子了。长安城中很多的青年才子都是把王、李等人作为崇拜的对象。
那中年人点头笑道:
“某是王维,听太白兄讲,他与十年前曾在洛阳见过一个神童,后来被玉真公主收为义子,想来就是清郎君了。”
李清愣了下,还真是王维,没想到李白竟然提起过自己。
“是。开元二十三年的时候我跟青莲居士见过几面。”
王维又道:
“这两年见到太白兄的时候还会偶尔提到你,长公主对你也是赞不绝口。‘花开’诗就连太白兄也是称赞不已的。”
“不过是佳句偶拾,倒是让王居士见笑了。”
李清谦虚道。这时候旁边的崔琚诧异的问道:
“你就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作者?”
“是。”
“没想到啊,小小年纪能有如此佳作。虽然之前老朽也有耳闻,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些年可曾有什么诗作没有?”
崔琚感叹道。
“倒是没有。这些人一直在王屋山学艺,不曾谢过什么诗。”
“可惜了,去山上学修道做什么,耽误了课业。若是从小找个名师指点,将来未必不能中个状元。”崔琚看着李清,摇头叹息。随后又道:
“不知道小郎君是否有兴趣跟着老朽学些经史子集?”
崔琚提议让李清随自己学习儒家经典,倒是有些爱惜李清的才华了,当然,曾经官至礼部侍郎的人也并不是迂儒,李清作为长公主的义子,以后的前途自然不用多言,崔琚未必就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哈哈,清郎君还不快答应。崔老可是极少收徒的。”王维在边上笑着说道。
“谢崔公,清所愿也。然而这等隆重之事还要先回禀了长公主。”
“嗯。正是。”崔琚点头道,
“想来长公主也是会答应的。”
接下来,崔琚等人邀请了李清坐在旁边一起畅谈。李清这时候其实还是对王维这位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大诗人感兴趣,特意坐在了王维身旁,与其闲聊些诗词歌赋,偶尔打听一下王、李等人的事情,看上去更像是王维的崇拜者了。
王维这时候的诗画应该算是进入到了本人的一个高峰时期,诗画双绝,已经算是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不经意间的话语都会让李清对诗词有着更高层次的理解。其实,这时候的李清本身的诗词素养也已经比较高了,毕竟来大唐已经十年了,从小接触诗词,虽然更多的时间是在山上修道学艺,但是对诗词一道还是有着自己独特之处。李清偶尔说些对诗词的理解倒是也让王维和崔琚等人赞叹不已,愈发觉得眼前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人是个难得的才子了。在崔琚的话中甚至于李清可以跟正在水馆那边参宴的唐方远、于是之并列了。
第107章 晚宴(七)()
已入深夜,夜风低吟,气温已经降了下来,众人都回到了房间里面围坐着闲聊,观看宴会间的歌舞,晚宴已经过了最热闹的时刻。
悬挂的各种花灯已经被仆人们换过好几次蜡烛,虽然依旧明亮,但在夜风中檐下的灯笼晃动着沁出略显冰冷的光来,场间的灯谜早就被之前兴奋的人们都给猜了去。席间不断出现叫好的诗词,被公认为才子的几人也都有了自己的诗作,被其他人赞叹和传唱着。这时候参加宴会的众人兴致已经不是太高,没有了先前的兴致,大都坐在各自的坐位上喝些温酒,品些美食。
李清坐在崔琚和王维等人的身旁,倾听几人的谈话,偶尔也会问几句关于长安城中那些文人或者诗词的事情。崔琚整晚上显得兴致勃勃,看上去完全不像将十多岁的老人。众人的谈话并不仅言语诗词等文学上的事情,有时候也会谈论长安城中官场上的一些辛密,然而因为很多皇室成员在场,凡是涉及到这些,话题都被无形中转移了,但是李清依旧还是了解到不少东西。
在今晚玉真公主邀请的众多宾客之中,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宴会的场地设在了两处,身份、地位相对较高的人被安排在了红楼,其余的人都去了水馆。在红楼的这些宾客之中,诸位王子或者公侯家的子嗣自持身份,没有人去往水馆那里,而水馆之处的客人大都也不被允许过来红楼参宴了。整个晚上除了不多的几名较为出名的才子被邀请到红楼这里来坐了一会儿,双方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员来往,倒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宴会。
然而两处宴会上发生的事情还是很快的都被对方知道了,水馆那里每出现一首不错的诗词,大约过不了一盏茶的时间都会有人誊抄了送来红楼,同样红楼这边差不多也是如此。
送来红楼的诗词基本上还是在崔琚、王维等人的意料之中,因为有唐方远和于是之这样的才子在,水馆那里今晚上比较好的诗词还是出自这些人之手。这几人也被请到红楼这里跟崔琚和王维等人见了面,崔、王几人说些称赞、勉励的话语,倒是让这些人颇有些受宠若惊了。
然而红楼和水馆两方还是有着差别出来。虽然红楼这边有王维、崔琚这样的顶尖的诗家和文坛老宿在,但是因为几人并没有出手作什么诗,今晚上红楼这里传出去的诗作要远远比不上水馆那里,单从质量上也是不如水馆的。虽然崔琚等人并没有说什么,但是从整晚的表情还是可以看出来,崔琚有些感慨这些王侯家的子孙的不学无术。
“今天这个宴会,水馆那里倒是出了不少好诗。哈哈,整个晚上还没有见摩诘写诗,不如这时候也作上一首让大伙品评品评?”
崔琚笑着对王维说道。
现在红楼之中,能那得出手的除了几位老者就是王维这位诗词大家了。崔琚不指望那些王侯子嗣能写出什么好诗来,而坐在旁边的李清一晚上也是兴致缺缺,没有要作诗的打算,大约是没有什么好的灵感,崔琚看着李清心想,也就没有提议李清作诗。
“年轻人今晚才情渐露,我哪里还要在这里献丑。”
王维谦虚道。
“摩诘,还是作一首吧。今晚上这些年轻人的诗是不错,但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