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那么霸气的东安王,在皇威面前竟然选择了屈服,也许在朝鲜那段时间真的是不好过,把他的意志都磨没了。
司马颖岂是省油的灯,虽说司马繇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背叛行径,但带头劝降还是刺激了皇太弟的神经。
司马繇死后,他的侄子琅邪王司马睿意识到了危机,唯恐受到牵连,准备趁早离开邺城那个是非之地。但司马颖早在下令诛杀司马繇的时候就已让各地的关卡渡口紧闭,严禁贵族和高官通过,司马睿险些遭到扣押,而一旦被抓,结局显然就不怎么美丽了。
如同电视剧里的主角一样,司马睿这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也有着明亮的主角光环。就在他被关卡的士兵盘问以致很快就要露出马脚之际,他手下的一个随从宋典也不知哪根筋错了位,拿着鞭子在主人身上轻轻抽了一下,一面笑着说:“二愣子,官家禁止贵人从此经过,你啥时候也成贵人了!”
士兵们听到宋典这么说,料定眼前这人虽然貌似富贵,但却是个十足的下人,于是才放他们通过。
就是这么戏剧的一幕,终于促成了日后的衣冠南渡,也即元帝渡江。元帝是司马睿死后的谥号,他同时是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
但其实到了东晋时期,天下已不再属于司马家了。
早在曹魏年间,著名的预言书《玄石图》里就有一种“牛继马后”的说法。司马懿既有代魏之心,但又对这一说法十分担忧,因为他辛苦拿下的江山极有可能被姓牛的人夺了去。碰巧他的手下有个叫牛金的人,作战很勇猛,屡立战功,司马懿唯恐预言书中的人就是这货,于是在一次酒宴中将其毒死。
几十年之后,司马懿早已不在人世,但那句“牛继马后”的预言却一直阴魂不散,直到司马睿的出现。
传闻司马睿的母亲琅邪王妃夏侯光姬私生活比较混乱,经常与王府的牛姓小吏私通,后来怀孕生了个儿子,起名为睿。
或许夏侯女士被人扣了帽子、泼了脏水,或许确有其事,但东晋王朝已不属于司马家族了,这却是真真的。抛开血统不说,司马睿虽然称帝,但朝中大小事务皆由王导处置,皇帝就像现在的英国女皇和日本天皇一样,只是个国家象征而罢了。
王导与司马睿同岁,出身于著名的琅邪王氏,两人因为年纪相仿,活动区域又相近,所以时常有机会切磋沟通,关系十分要好。但司马睿总是想象不到会被自己的好朋友推上了帝位,更想不到最终死于好朋友之手。
当然此刻,他们谁都想象不到未来的那些波澜壮阔,唯一考虑的是怎么在乱世中存活下去。
幽州的王浚和并州的司马腾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收拾完了司马繇,司马颖就把屠刀伸向了这两个邻居。
而安北将军王浚和东赢公司马腾此时也正盘算如何占领邺城,乱世之中最佳的生存方式绝非苟且偷生以至坐以待毙,而是强势出击甚至死里求生。
战火终于烧到了国家的最北方。
司马腾是司马越的亲弟弟,两人因为没什么实力强大的背景,所以一直以来都比较低调,司马越曾在其他有实权的王爷手下当跟班,司马腾则一直在北方边境忍受风霜雨雪的摧残。
从司马越起兵反对司马颖的那一刻起,所有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司马越因为太过轻敌而遭惨败,弟弟司马腾原想借机飞黄腾达的,结果成了叛贼的同党,稀里糊涂成了司马颖的眼中钉、肉中刺。
王浚则是曹魏大奸臣、司马昭跟前的大红人王沈的私生子。王沈的告密使得魏帝曹髦惨被刺死,而帮司马昭消灭了宫里唯一的威胁。王沈后来官运亨通,但子嗣却不多,只有一个儿子还是跟一个卑微的女仆激情之后生的,这个儿子就是王浚。
王浚的出身使得他从小就很不受欢迎,身边所有人都讨厌他瞧不起他,老爹王沈一辈子都对他冷冰冰的,临死都没喊过一声儿子,也从未给过任何一个父亲都应该给予儿子的关爱。但王沈的官员们却不得不面对王沈没有继承人的现实,没办法才让王浚这个唯一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任何不能杀死一个人的磨难,最终证明都会使这个人变得更加强大。王浚的成长环境使他自幼就异常圆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无数的压迫和挤压下健康地活下来。
晋王朝连续多年的内斗让王浚感触颇深,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尽量让自己置身事外的同时趁早和外族搞好关系,以后一定能用得到他们的力量。于是他成了两个鲜卑首领的老丈人,并设法给其中一个女婿段务勿尘捐了一个辽西公的爵位。
王浚的所有这些动作都被司马颖看在眼里,而在司马颖看来,不支持就意味着反对,王浚早晚会成为他的大敌。
终于,冲突就要爆发了。
(本章完)
第33章 邺城陷落()
皇太弟司马颖借着职务便利率先发难,派他的右军政官和演担任幽州督导官,并密令他谋杀幽州军区司令长官王浚。
忌惮王浚的兵力,和演到任之后决定联合乌桓单于审登一起对王浚实施暗杀,就在三人一同到蓟城游玩的时候,让事先埋伏的刺客放箭将王浚干倒,然后和演本人还能全身而退。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他们到达蓟城的当天,忽然下起了顷盆大雨,不但视线不清楚,连弓弦都很难拉扯,刺客们无奈空手而回,和演虽然气愤也只得再等机会。
审登这个当事人却有其他的考虑,他认定王浚受到上天眷顾,心里畏惧便向王浚靠拢,把和演的阴谋和盘托出。
王浚就是喜欢和异族人打交道,高兴之余派人联络司马腾,二人共同出兵将和演诛杀,并接管了幽州的政府军。
司马颖眼见计划泡汤,连忙用司马衷的名义下诏让王浚到朝廷述职,但他自己也知道此举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自我安慰而已,皇帝早就没有半点威信,王浚既然有心和邺城决裂,又怎么会顾及一个白痴的诏书。
王浚不但无视了朝廷的召唤,而且借机和司马腾、段务勿尘以及乌桓酋长羯朱实现会师,几股大军顺势南下,对邺城展开猛烈的突击。
与此同时,洛阳的军队也准备北上,无意中与王浚等人实现对司马颖南北夹击的态势。
就在司马越和司马颖斗得正欢的时候,河间王司马颙已做好准备要收渔翁之利了。
这次出征的依然是司马颙手下的猛将张方。
张方带着2万人风风火火地赶到洛阳,然后发现皇帝已被劫持到了邺城,于是将洛阳的守军击退之后入驻洛阳。
这是张方第三次进洛阳城。
与前两次的血腥掠夺不同,这一次他有着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替司马颙铲除竞争对手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虽然要事在身,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和他的士兵们对洛阳的好奇和仰慕,金银财宝和美女总是那么富有吸引力。
紧接着皇后羊献容遭到了第二次废黜。皇太子司马覃自然也难逃恶运。
清理完了洛阳的事务,张方重新集结了一万余兵力正式北上讨伐司马颖,顺便迎回白痴皇帝司马衷。
邺城的司马颖顿时慌张起来,眼下的局势对自己极其不利,稍有不慎必有性命之虞,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起用匈奴人刘渊作为外援。
刘渊此时已年过半百,是匈奴五部的领袖,精通中原文化,而且武艺非凡,是那种任何人见到都会印象深刻的角色。
当初鲜卑人秃发树机能叛乱时,朝中曾有人推荐刘渊去平乱,但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如果刘渊平了鲜卑人的祸乱,那么匈奴人一定会掀起更大的祸乱,于是司马炎仍将匈奴人圈养起来,不予重用。
事实上刘渊这辈子大多数时间都在韬光养晦,不但积累文化,而且积累了许多人脉资源,有许多汉人好友,更重要的是与晋王朝的王爷们关系都不错,可是王爷们虽然欣赏他,也时常拉拢他以牵制其他势力,却从不敢重用他,生怕降服不了而自伤元气。
神州大地上局势多变,此一时彼一时,司马颖既遭围困,为了寻求生路,也便顾不得那么许多了,只要能用得上的力量全都拿了过来。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对一个人有怀疑,就不应对他委以重任,而如果已经对一个人委以重任,那就不应多加怀疑(至少不能让当事人发现自己遭到怀疑)。这并非只是个心理游戏,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真理。
刘渊活了五十多岁,早就对晋王朝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能掌握实权的人都了如指掌,深知自己所处的尴尬境地一直都没能改变,除非跳出这个圈子。事实上,他一直以来等的就是这么个得以厚积薄发的机会,眼见汉人势力越发孱弱,他早已有心带领匈奴同胞干一番大事业,虽难以重现汉王朝时的鼎盛局面,但总比忍受汉人的压制要好得多。
到了八王之乱的后期,晋王朝已经开始出现了支离破碎,各方势力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摩擦,不只是刘渊,就连普通百姓都意识到了危机,当然在刘渊看来这种危机倒未尝不是一个转机。
司马颖大势已去,徒做困兽之斗,刘渊胸怀天下,岂会真心实意地帮一个行将就木的人。
刘渊的叔叔刘宣提前为刘渊铺了路,在族中展开激情的演讲,各种宣扬大匈奴万岁大匈奴必胜,让所有匈奴人全都认定眼下是崛起的最好时机,然后共同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派亲信呼延攸前去邺城召唤。
彼时,大单于正在司马颖府中作客。
获悉了呼延攸的来意,刘渊顿感精神抖擞,便想打着回家主持族人葬礼的幌子向司马颖辞行。
司马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帮手,岂会轻易放过,坚决不许刘渊回去。机智的刘渊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将计就计让呼延攸先回去报告刘宣,迅速召集五部的兵马,先假意帮司马颖打掩护,然后等到机会成熟就宣布自立。
不想司马颖很快改变主意,能得到匈奴五部的支援,当然是欢喜的,可又担心匈奴兵不听刘宣的指挥,于是派人带着一车财宝护送刘渊回去,一面感激涕零地再三称谢,却不知自己的命运已如同车上的财宝一去不返了。
匈奴五部的兵力整合一下也有5万多,但这些人注定与司马颖是扯不上关系了,而是以离石为根据地开始图谋争夺天下。
可怜司马颖连肠子都悔青了也不能改变惨败的事实,在南北大军的合围之下很快就弃城而逃,皇帝司马衷则被张方带回,于本年304年8月15日正式抵达洛阳。
王浚则堂而皇之地占据了邺城,手下的士兵像张方的队伍一样,干起了奸淫掳掠的勾当,搅得城内鸡飞狗跳。
经过一番洗劫,邺城几乎被掏空,不但值钱的东西没了,连人也所剩无己,年轻女人全都被士兵们抢走,年轻的男人则遭到屠杀,老人孩子侥幸活下来的也是少之又少。后来王浚率队赶回蓟城,发现许多鲜卑人带着抢来的女人,一时气愤下令谁敢藏人都要砍头,于是八千多妇女被推到易水河里淹死。
不久之后,刘渊依照西汉王国皇帝刘邦的前例,先当汉王,改年号为元熙。他是一代豪杰,身边自然也聚焦着不少人才,崔游、刘宏、陈元达和刘曜等人都将在日后大施拳脚。
(本章完)
第34章 东西二台()
张方既已控制了司马衷,继而控制了洛阳,很快又把走投无路的司马颖擒获,一时间成了晋王朝最得意的人。
常言道,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捶。司马颖失败后,全国各地的封王将领都上书司马衷请求废除司马颖皇太弟的称号。这简直就是多此一举,因为司马颙肯定会把司马颖废黜,这些人无非是表明一下立场,以期在政治斗争中存活下来。
但对张方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他也不在乎,他和他的士兵们唯一在意的就是洛阳的宝贝。
304年10月,张方已经在洛阳呆了两个多月了,先前只是在城中掠夺,此次连皇宫也未能幸免,整个洛阳城里面能拿的几乎都被拿光,能用的都被用尽,能玩的都被玩坏。于是对于河间兵团来说,首都已丧失了足够的吸引力,大家决定要带着战利品回家了。
11月1日,张方率军直闯金銮宝殿,强行把司马衷绑到马车里,准备把他和司马颖一块带到长安,包括皇宫的各种宝贝和美女也都塞在大大小小的马车里面。如果有足够大的工具,张方可能要把整个洛阳城都搬回家。
可惜直到21世纪的今天也不曾有那么大容量的工具存在,张方的想法是如果自己得不到,也一定不能让别人拥有,于是便要效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