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02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02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几年后的事,刘义隆并没有浪费脑细胞思考这些问题,实际上就在处死扶令育的几个月后,刘宋西部疆域再起波澜,外患也使得朝廷内部的危机得到了相对缓解。

    本年下半年,仇池的杨难当动员国内全部兵力,倾国而出,向刘宋发起攻击,打算抢占巴蜀,壮大氐族势力,然后学习刘备,展开各种运作,最终实现与刘宋和北魏三分天下的宏伟愿景。

    做销售的人都习惯说“做人不要给自己设限”,杨难当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联系其真正实力,想要达成目标,似乎太难,甚至是绝无可能的。

    而杨难当之所以不给自己“设限”,并非喝了谁的鸡汤,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获悉了南北两个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

    他认定无论北魏还是刘宋,都想要拉拢仇池的兵力,以牵制对方,也正是这个缘故,这片地处宋魏边界线上的弹丸之地,居然在秦凉乃至胡夏政权终结之后,仍能过得有滋有味。

    担当两国的缓冲带,终究不是杨难当的理想,所以他决心干一番真正的大事。

    在北魏和刘宋之间,杨难当最终选择了刘宋,因为相比关中来说,益州或许更易突破。

    这不是胡乱猜测,而是杨难当从实践中得到的结论,益州好不好吃,尚且存疑,但关中是真的不好啃。

    439年底,杨难当曾趁着魏军刚打完一场硬仗,还没完全休整过来的机会,率军数万人攻击北魏的上邽,秦州百姓也有很多响应。

    上邽守将拓跋意头,有心固守城池,部属吕罗汉提醒他说:“杨难当人多势众,我们如果不应战,正好显示我们力量弱小,民心一旦瓦解,根本无法守城。”

    拓跋意头感觉有理,便让吕罗汉率精兵一千人,出城迎敌。

    吕罗汉亲自带头冲锋,杀入敌阵,一直冲到了杨难当的周围,还怒斩八个近卫军,杨难当大为恐惧,立即下令全军撤退。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杨难当经历了这种险象环生的场面,不说十年,三两年内是绝不敢再找北魏的晦气了。

    北魏确实刚经历了一场硬仗,只是损耗并没有杨难当想象的那么严重。

    沮渠牧犍投降之后,北凉仍有许多残余势力在凉州散布,拓跋焘

    让张掖王秃发保周(源贺的哥哥)、龙骧将军穆罴、安远将军源贺,分别出军到各地夺取土地,各个民族先后归附的多达数十万人。

    镇南将军奚眷,和镇北将军封沓,则奉命夺取北凉剩下的城池,酒泉、武威、张掖等地,很快都加入北魏的大家庭。

    北凉政权已经结束,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又凭什么抵挡北魏铁骑兵团的入侵,就像狂风中的枯叶,迟早要面对被席卷的命运。

    拓跋焘对此毫无怀疑,且信心十足,等到凉州基本平定之后,在姑臧摆下筵席,大宴文武百官。

    宴会的气氛十分融洽欢愉,酒至半酣,拓跋焘饶有兴致地对大家说:“崔公足智多谋,这已经不足为奇了,惊奇的是伊馛,不过一个骑马射箭的武夫,见解竟然跟崔公相同,实在出人意表。”

    伊馛曾在伐凉辩论之后,力劝拓跋焘接受崔浩的建议,拓跋焘印象深刻。

    拓跋焘那一句“骑马射箭的武夫”,用来形容伊馛,其实也不完全恰当。

    伊馛并非普通武夫,射箭百发百中,而且力气极大,可以拖着牛倒着走,奔跑起来,甚至还能赶上中等的飞马,简直就是个完美的战士,且性情忠厚谨慎,再加上伐凉一事体现的聪慧,拓跋焘对他十分喜爱,后来有好几次给他升官。

    除了崔浩和伊馛,北魏的人才当然还有很多,尤其经过此番伐凉,拓跋焘还喜得了大批凉州的人才,远比攻城掠地的好处更多。

    自从前凉以来,因为中原地区战火不断,许多知识分子都逃往河西避难,几十年过去,凉州已累积了大批人才,只因各族之间征战不断,因此出现人不配位、位不匹人的尴尬。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拓跋焘下令遴选当地的知识分子,只要有所长,一律提拔重用。

    北凉右宰相宋繇,可是凉州的老臣了,不但阅历丰富,而且颇有政治才能,若非到平城不久便去世,必定成为北魏的一员干将。

    索敞的寿命要长很多,被任命为立法院政务官之后,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前后十余年,颇有建树。

    当时北魏领土仍在扩张,崇尚武功,贵族子弟从不把读书当回事,索敞上任以来,以身作则,用心引导,态度严肃,但行动有礼,吸收了大批贵族子弟学生,这些人里面,后来有很多都身居显要,任督导官和州长、郡长的有数十人之多。

    如果他带来的影响终究只是局部,另一位常爽在温泉之西,兴建学校,招收学生七百多人,制定赏罚规则,大力推动了北魏读书风气的盛行,影响极其深远。

    还有许多人也都为北魏的发展壮大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英伟的将帅能抵千军万马,优秀的知识分子也能胜过千家万户,历史虽由人民创造,但真正促成历史车轮向前推进的,还是这些才华横溢的个人英雄。

    当然个体是不能凌驾于集体之上的,而集体更不能扼杀个体的存在,二者永远都不可分割。

    (本章完)

第369章 远交近攻() 
虽然收获颇丰,但北魏也不是毫无损失,小小的仇池尚且知道混水摸鱼,塞外的柔然汗国,当然也不甘示弱。

    拓跋焘率西征军出发时,也考虑到了柔然的威胁,特别嘱咐宜都王穆寿:“郁久闾吴提与沮渠牧犍的交情很深,得知我讨伐北凉的消息,郁久闾吴提一定攻击我们的沿边要塞,所以我留下强壮的战马和武装战士,让你辅佐太子,等到田地庄稼收割完毕,就让军队立即前往漠南,分别进入防御阵地,等待蛮虏攻击时,引诱他们南下,然后发动夹攻,一定胜利。

    凉州距离首都路途遥远,我不能及时救你,但只要你听从我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的危机。”

    穆寿叩头表示支持,然而他却并没有听从安排。

    立法院政务官公孙质,深得穆寿的宠信,二人都相信巫术卜卦之言,认为柔然绝不会南下,不但没有按拓跋焘的要求排兵布阵,甚至毫无戒备。

    郁久闾吴提很快就动员大军南下,让哥哥郁久闾乞列归,牵制驻防在北镇的魏军,然后亲率精锐骑兵穿过边塞,深入北魏,直到善无的七介山。

    平城方面接到战报,大为震动,四郊居民纷纷向城中逃命。

    穆寿因为毫无思想准备,更是惊慌失措,打算关闭西门,护送太子拓跋晃逃往南山固守,窦太后坚决表示反对,才终于停止这一愚蠢的行动。

    之后魏军重整旗鼓,发动反击,最终将柔然击退。

    以拓跋焘的脾气,穆寿本来难逃一死,但适逢凉州大捷,拓跋焘心情大好,而且柔然的突击并没有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穆寿侥幸逃得一命。

    如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能提前几个月到来,恐怕穆寿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

    平定北凉之后,拓跋焘返回平城,让乐平王拓跋丕与征西将军贺多罗,一起镇守凉州,把沮渠牧犍家族、北凉官员和居民三万多户,强迫迁到首都。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和谐,然而拓跋焘刚走两天,凉州的叛乱就爆发了。

    439年10月3日,张掖王秃发保周叛变,准备复兴南凉,宣布独立,并拉拢源贺入伙。

    源贺不认为这是明智的选择,竭力劝阻老哥,南凉早就灭亡多年,根基也已消失不见,谈什么复国?

    但秃发保周的脾气倒是倔得厉害,暗中又与北凉遗民取得联系。

    拓跋焘得知秃发保周起事之后,倒没有特别震惊,更多的是感到惋惜,而且秃发保周确实是“雷声大雨点小”,一连两个多月都没有大的动静。

    但到了440年正月20日,拓跋焘已不能不加重视,因为逃到敦煌的前北凉沙州督导官沮渠无讳,突然发兵反攻已经被北魏占领的酒泉。

    酒泉守将、北魏弋阳公元絜,对这批亡国的残余部队十分轻视,出城与沮渠无讳展开对话,试图以自己的口才将对方劝降。

    沮渠无讳只觉惊喜不已,便诈称同意谈判。

    无絜一副“不出我所料”的姿态,肆无忌惮地深入敌营,很快就堕入敌人的陷阱,遭到生擒,酒泉也陷入重重包围。

    3月,酒泉彻底沦陷,落入沮渠无讳之手。

    此时沮渠无讳仍与秃发保周密切合作,但沮渠无讳发现事情进展的比预期还要顺利,便想独吞凉州,一面攻击北魏的张掖,一面背叛了秃发保周。

    秃发保周大为愤怒,可又担心遭到北魏和沮渠无讳的两面夹击,也不敢轻率出兵应敌,只得缩在番禾城中自守。

    拓跋焘更加愤怒,于4月29日,派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率各军前往讨伐。

    接到消息后,沮渠无讳瞬间有些后悔和秃发保周决裂,实际上他们联手也未必能抵挡北魏的攻势。

    在生存面前,脸面是不重要的,沮渠无讳迅速派人向秃发保周致歉,并提议携手渡过难关。

    秃发保周当场就把使者砍死,打定了主意就算最后死于非命,也绝不和沮渠无讳合作。

    这次轮到沮渠无讳愤怒了,联盟无望,只好寄希望于奇迹,于是再度包围张掖,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夺得这一根据地,足够坚持一段时间。

    遗憾的是,张掖居然如此牢固,沮渠无讳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攻克,只好退保临松。

    张掖方面把前线的进展及时向中央汇报,拓跋焘意识到沮渠无讳这个亡命之徒,已然到了穷途末路,便授意拓跋健暂停攻打,转而下诏让沮渠无讳投降。

    拓跋健可不想无功而返,沮渠无讳打不得,便全力攻打番禾,秃发保周不堪承受,仓惶逃走,最后走投无路之下,自杀身亡。

    秃发保周一死,沮渠无讳更加恐惧,于8月29日,派酒泉警备区总司令梁伟,晋见拓跋健,请求投降,并归还酒泉城,以及俘虏的魏将元絜等人。

    至此,凉州的纷争暂时告一段落,拓跋焘也终于能清静下来了,任命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州长,封酒泉公,以示安抚。

    不过沮渠无讳上任之后,却因管理不当,致使族人胡作非为,互相争权夺利,搅得凉州鸡犬不宁。

    441年4月28日,拓跋焘一声令下,派镇南将军奚眷,包围了酒泉,准备把沮渠家族彻底平定,避免后续的各种麻烦。

    酒泉虽是大城,防御工事也很完备,但长久的围困使得城中粮食问题尤为突出,截止11月,前后有一万多人饿死。

    11月22日,奚眷攻陷酒泉,生擒了守将沮渠天周,送到平城斩首,终于让城中军民得到解脱。

    沮渠无讳无力对抗魏军,几经思量,打算西渡流沙,前往西域避难,但西域各国都与北魏保持邦交,若是以投奔的名义,多半遭到拒绝,于是先派弟弟沮渠安周,向西攻击鄯善国,抢占一处地盘。

    在西域诸国里面,就属鄯善国与凉州最近,所以国王比龙就只能哀怨时运不济了。

    鄯善国的面积不小,但国力很弱,比龙原打算投降,碰巧北魏使节赶到,劝他顽强抵抗,只要等到魏军来援,危机自然解除。

    比龙当然也不想亡国,能与北魏携手渡过危机,当真再好不过,于是动员全军固守国都。

    沮渠安周果然不能攻克,只得暂时退守东城,并向哥哥传递消息。

    据守敦煌的沮渠无讳,得知前线失利,索性放弃城池,率一万多家前往西域,与沮渠安周会师。

    不想大军还没抵达,比龙惊恐之下,竟不顾魏使的劝阻,放弃首都伊循,率国民投奔且末,未及时撤离的世子更是向沮渠安周投降。

    虽然士卒在穿过流沙时,渴了近一半,但沮渠无讳顺利占领了鄯善国,从此有了落脚地,总算苦尽甘来。

    可惜甘的时间并不长,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随着不断的西迁,沮渠家族与大仇家成了邻居,伊吾的后西凉政权一直把北凉视作眼中钉肉中刺,如今眼看北凉覆灭,也只剩下个流亡政权,果断出击,以报当年灭国之仇。

    沮渠无讳西渡流沙的同时,李宝就亲自从伊吾率部二千人,东下占领了敦煌,修建城墙官府,安抚集结西凉的遗民,成了后北凉政权的一大威胁。

    而除了李氏家族,占据高昌的阚爽,也对沮渠家族虎视眈眈。

    阚爽本属北凉,后来随着北凉的衰微,便在高昌割据自立。

    与此同时,李宝背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9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