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310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310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不敢再轻易接受补给。

    北周大营不时有官兵叛变,骑马投降陈军,贺若敦了解这些情况,又施巧计,选几匹马带上船,然后让船上的人用鞭迎头抽打,直到这些马对船心生畏惧,才放它们回归。

    准备妥当之后,贺若敦让伏士卒埋伏江边,然后派人骑那些怕船的马匹,向侯瑱投降,侯瑱派人迎接时,马匹不敢上船,陈军士卒则努力把它们拉上船,而马匹奋力抗拒,就在僵持之际,北周伏兵出动,把前来接应的阵军一扫而光。

    经此之后,真正想要投降的人,侯瑱总以为其中有诈,一律拒绝。

    因为北周处在守势,侯瑱处在攻势,久攻不下,当然对于陈军大为不利,陈茜不久下诏让侯安都率军增援。

    贺若敦本想让陈军知难而退,却没料到陈茜如此执着,竟加派大军来袭,因北周军本就军粮不继,又受两处大军的压制,终于不难支持,于561初,拔营北返,武陵、天门、南平、义阳、河东、宜都等郡,全都回归南陈。

    北周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经过几个月的对峙,南陈大将侯瑱身心遭受重创,没多久便病逝了,享年52岁。

    (本章完)

第520章 暴君印象() 
    陈霸先死后几个月,559年10月10日,高洋也在痛苦中离开人世,享年31岁。

    高洋酗酒成性,经常茶饭不思,胃病越来越严重,终至不可收拾,临死对皇后李祖娥说:“人有生就有死,没有什么值得惋惜,只可怜我们的儿子年龄还小,有人将夺走他的宝座。”又对兄弟高演说:“夺由你夺,但千万不要杀他。”

    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开封王杨愔,领军大将军、平秦王高归彦,总监察长燕子献,禁宫侍从长郑颐,一同接受遗诏,辅佐新君高殷,娄昭君升为太皇太后,李祖娥为皇太后。

    高洋虽死,但他生前的那些暴行,对于北齐国民来说,仍然是噩梦般的存在。

    早在东魏时期,民间一项预言,说的是穿黑衣服的人会灭高家,所以当时当政的高澄很不愿看见和尚,因为和尚的制服就是黑色的。

    高洋比哥哥的反应更剧烈,有次在晋阳时问左右侍从:“什么东西最黑?”

    侍从回说:“没有比漆更黑。”

    上党王高涣在兄弟群中排行第七,高洋由此起疑,让司令官破六韩伯升去邺城征召高涣前来晋阳。

    高涣料想前途必定比自己的排行更黑,走到紫陌桥时,击斩破六韩伯升,只身逃亡,最后被逮捕,押往邺城。

    永安王高浚在兄弟群中排行第三,并不犯忌,但因一段往事,也招来高洋的恼恨。

    高洋还是太原公的时候,与高浚一起晋见高澄,在这期间,高洋忽然流下一串鼻涕,高浚斥责高洋的左右侍从说:“为什么不给俺二哥擦鼻涕!”

    高澄等人当即捧腹大笑,让高洋十分窘迫。

    557年下半年,时任青州州长的高浚到邺城述职,高洋脱光衣服,特别让高浚一起游逛东山,高浚忍不住规劝:“这动作对一个帝王而言,恐怕并不合适。”

    高洋当时正在兴头上,没有发作,等高浚离开,前怨后恨交加,下诏让他重返邺城。

    高浚知道七弟的遭遇,恐怕大祸临头,托病不去,高洋于是派钦差大臣乘车前去逮捕。

    结果可以预见,高浚和高涣一起被囚禁在北城地牢的铁笼中,喝水、吃饭、拉屎、撒尿都在里面。

    一年后,高洋亲临地牢探望两个兄弟,让他们放声高歌,高浚和高涣内心恐惧,声音也颤抖不止,高洋良心发现,有心放他们出来,随行的长广王高湛劝说:“猛虎怎么可以出笼?”

    高洋沉默不语,高浚却忍不住发作,怒吼道:“步落稽(高湛的小名),苍天有眼!记着你今天的话!”

    高洋瞬间有点不耐烦,亲自用长矛猛刺他们,又让卫士刘桃枝也向铁笼中猛刺。

    这么折腾了好一会儿,高洋感觉疲惫,下令投进木柴火把,把高浚和高涣活活烧死,然后用泥土和石头把地牢填平。

    558年,北方大旱,高洋曾向西门豹的祠堂祈雨,结果仍未下雨,高洋一怒这下,把祠堂拆除,并掘了西门豹的坟墓。

    西门豹是战国时的水利专家,在魏国担任邺县县长,死后葬在后来的邺城。

    常山王高演是高欢的第六个儿子,高洋的同母弟,经常规劝高洋,因性情温顺,高洋偶尔也能接受,并一度砸碎所有御用酒杯,表示不再饮酒,但没过多久,便重操旧业。

    之后有次,高洋把东魏时的宫女赏给高演,以奖励其忠诚,但酒醒后却忘了这回事,指控高演擅自夺取宫女,让卫士用刀柄猛撞之,高演一度伤重濒死,更拒绝饮食。

    娄昭君日夜不停地在儿子病榻旁哭泣劝慰,高洋不知如何是好,与左右说:“这小娃要是真的死掉了,我怎么向老娘交代。”于是不断派人前往慰问,并承诺把高演的亲信王晞释放。因高演不断上疏规劝,高洋迁怒于他的亲信王晞,将其捉拿归案。

    王晞重获自由,哭着劝高演说:“天上神明,怎么能使你死在这里,至尊是你的弟兄,又是天下的人主,难以计较是非,你不进饮食,太后也不进饮食,你纵不爱惜自己,岂能不顾太后。”

    话没说完,高演挣扎着起来吃饭,总算了结这场风波。

    过了一段时间,高演对王晞说:“主上起居无常,我怎么会因为他一次生气,就不敢再开口,你应该就你耳闻目睹的事,代我撰写规劝的奏章,我会找机会提出。”

    王晞很快就列举了十几条,但也趁机劝阻说:“帝国政府所依靠的,只剩下你一个人,你却去效法平民的耿直忠心,而忽视突然爆发的灾祸,发疯的药使人不知道他在发狂,刀和箭岂能分辨亲疏,一旦在常理之外,大难临头,你家怎么办,太后怎么办?”

    高演唏嘘不已,感慨说:“竟然到这种程度。”

    隔天后,高演终于打消原意,当着王晞的面,把那些条文烧掉。

    可过了没多久,高演又找机会向高洋进言。

    高洋果断发作,让武士把高演的双手绑到身后,拔出佩刀,直指其脖子,诟骂说:“你懂什么,是谁教你?”

    高演说:“天下人全都闭口,除了我,谁敢多嘴。”

    高洋让左右火速行刑,乱棒痛打数十下,眼看高演要被活活打死,高洋忽然醉死过去,侍卫们赶紧把高演放生。

    高洋喝酒后,专门到皇亲国戚家里奸污妇女,无论到谁家,都流连忘返,唯独经过高演家时,顿觉索然无味,远远躲开。

    时间一久,高洋对这个兄弟的感情有点复杂,既重视,又轻视,既厌恶,又喜欢。

    太子高殷温顺敦厚,高洋认为他与自己的性格差太多,有意锻炼他,有次让高殷亲手处斩囚犯,高殷心肠慈软,被催了三次仍不肯下手,高洋大怒若狂,拿起大刀,用刀柄使劲打他。

    高殷从此落下了结巴的毛病,有时甚至说不出话,更让高洋厌恶,高洋在酒醉时,好几次对左右说:“太子性情懦弱,而帝国责任重大,我看我终于会把宝座传给常山王。”

    太子宫教师魏收对杨愔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不可以随便更换,至尊三杯下肚之后,总是说要传位给常山王,使臣属疑惑不定,生出二心,如果真要这么做,就应早做决定,把这种事当儿戏,只能使帝国不安。”

    杨愔把魏收的话转告高洋,高洋这才不再提及,并决心闭关,除非重大的军国大事,不许任何人打扰。

    559年2月28日,北齐元老、左副行政长官崔暹逝世,高洋为此特别出关,并亲自到他家里哭泣祭悼,问崔暹的妻子李氏说:“你想不想崔暹?”

    李氏哭着说:“当然想。”

    高洋说:“那你就该亲自去看他。”

    李氏未及反应过来,高洋已挥刀砍下她的人头,扔到墙外。

    杀元老大臣杜弼时,高洋也不过随口下令而已,至于另一个大臣高德政,高洋让高德政的死党刘桃枝施刑,刘桃枝不忍下手,只砍下高德政几个脚趾,高洋不肯罢休,终于下令将其斩首。

    高洋有次问彭城公元韶:“刘秀怎么能中兴?”

    元韶回说:“因为没把姓刘的赶尽杀绝。”

    高洋记在心里,不久便下令把所有元姓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屠杀,用以解除将来的危机。

    559年5月27日,始平公元世哲等25家同时被杀,元韶等19家则被关在地牢,元韶被活活饿死。

    后来高洋准备去晋阳,去之前把剩下的元姓皇族全都绑到东市斩首,前后共杀721人,尸体全投进漳水,鱼肚中往往能找到人的手指甲或脚趾甲,邺城人民因此很长时间不敢吃鱼。

    经过这番洗劫,只有开府仪同三司元蛮和内政部抚恤司长元文遥等几家得以幸免。

    定襄县长元景安打算上疏请改姓高,以逃避刑罚,堂兄元景皓说:“怎么会有舍弃本姓而姓人家姓的想法,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把他的话报告高洋,高洋立即下令杀之,然后赐元景安姓高。

    元景皓虽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呼声却一直在世间回荡。

    高洋统治后期,在北方大量修筑长城,在南方资助萧梁的郢州政府,武士战马大量死亡,再加上重建楼台宫殿,以及毫无节制的赏赐,国库积蓄枯竭,不能供应,最后不得不减少文武官员的俸禄,克扣军队官兵的粮食,合并裁减州、郡、县、镇、戍的官职,节省费用,以供他挥霍,北齐国力直线下滑,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

    (本章完)

第521章 高演称帝() 
    高洋死后,北齐国民可谓皆大欢喜,太皇太后娄昭君也并没有感受到多少丧子之痛,更多反倒是释然。

    高欢的第11个儿子、高阳王高湜,早些年为了赢得高洋的宠信,躲避惩罚,经常在高洋左右担任打手,负责虐待其他亲王,娄昭君早就对他恨之入骨,高洋死后没多久,就随便找个理由,把高湜痛打致死。

    为高洋治丧期间,常山王高演作为娄昭君儿子里面现存最年长的一个,得以常住皇宫,主持丧事,因天子在守丧期间不能过问政事,文武官员启奏事项都呈请高演裁决。

    高演对娄昭君很孝顺,性情较高洋也温和一些,高洋死后,娄昭君原本有意让他继位,但没有成功,太子高殷登极后,高演重回朝见的行列,但朝堂上无形中分裂成两个阵营,一个是支持高殷的高洋的心腹旧臣,另一个则是支持娄昭君的分裂派。

    高殷的正统地位毋庸置疑,任何企图颠覆其统治的人当然都可以归为分裂派。

    最高行政长官杨愔就是高洋的心腹旧臣,虽然并没吃过什么好果子,但还是坚定地支持高殷,担心高演和高湛的皇家血缘太亲,恐怕对幼主不利,所以暗中采取措施,弱化此二人的权力,先把高演催出宫去,之后政事也不再让他过问。

    高演的亲信王晞,游说高演:“先帝时把太子交给一个匈奴人保护,而今天子年纪还小,突然要面对繁重政务,你最好是早晚都陪伴左右,亲自接受他的旨意,怎么可以教别姓的人传达诏书训令,和接受臣属奏章报告,要知道不管是谁,最后必然只有一个人掌握权柄,你虽然想退居王府,什么事都不管,怎么能够,即令你可以如愿以偿,不妨自问,高家命脉能保全多久。”

    高演沉默良久,问:“那我该怎么办?”

    王晞说:“姬旦扶持姬诵摄政七年,然后把政权归还原主,请你考虑。”

    高演说:“我怎么能比姬旦。”

    王晞说:“你今天的地位,要想不当姬旦,怎么可能。”

    高演不置可否,内心却开始盘算起来。

    高殷将从晋阳前往邺城正式接管国家,文武百官一致认为高演一定会留守皇家基地,但杨愔等人唯恐高演会占据晋阳谋反,所以让高演与高殷一同奔赴京师,而留长广王高湛镇守晋阳,不久又怀疑高湛的居心,再让高湛与皇帝同行。

    平秦王高归彦和左副行政长官燕子献都是站在高殷这边的,但杨愔不经商量就擅自把五千禁卫军留在晋阳驻防,让高归彦怀恨在心,暗中向两位亲王靠拢。

    自557年以来,北齐的封爵和赏赐毫无节制,杨愔准备借着新旧交替的机会,进行好一番整顿,于是先行上疏辞去开府及开封王,作为榜样,然后把那些阿谀奉承之辈和沽名钓誉之徒一一罢黜。

    杨愔的初衷是好的,做法也值得钦佩,但被罢黜的这些人也像高归彦一样转投两位亲王,让接下来的朝局变得动荡平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9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