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5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5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吴军营中,陆抗也在点评这帮夷族部队,不觉间便生出一个念头。

    (本章完)

第9章 荒淫之路() 
俞赞的叛逃或许是出于真心的惧怕,或许是陆抗使的诈降计,可不管怎样,晋王朝的杨肇得以获取许多孙吴的机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消息是否可靠呢?

    无论在闭塞的古代,还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21世纪,有效识别信息的真伪都是一项艰巨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杨肇破敌心切,而且又自恃兵强马壮,所以从未考虑到诈降这种事,听了俞赞的分析,瞬间豪气万丈,很快就带人朝着孙吴的夷兵发起了猛攻。但迎接他们的却并不是五短身材的弱兵,而是个个身强体壮以一当三的硬茬子,陆抗早已连夜把那帮夷兵换掉,正等晋军入瓮。

    晋军看到和自己的预期有很大差距,瞬间就没了底气。而孙吴的士兵则个个志得意满,拼杀起来连喊带叫,只顾手起刀落像砍西瓜一样杀得晋军全线崩溃。

    自此一战,晋军斗志全无,与对方相持数日之后,杨肇放弃阵地,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撤退。

    而从晋王朝逃回的俞赞则还没来得及说句话就被陆抗斩首示众,他们二人之间发生过什么,世人也只凭猜测了,只是后来吴军看待陆抗总是有如神明一般。

    杨肇撤退的消息没能瞒过孙吴,陆抗有心在他背后捅一刀,但又怕西陵城的步阐借机突围,几经思索便使了一招惑敌的计策,派出一少部分士兵狂擂战鼓,在杨肇后面尾随碰碰运气。杨肇兵团本是撤退,听闻背后的鼓声,更加心虚胆战,纷纷丢盔弃甲四散而逃,孙吴的一小队士兵居然缴获了不少辎重。

    长江上的徐胤和从江陵进军的羊祜,听说了杨肇兵败的消息,原来合围的计划无奈搁浅,两处都没了配合便也没了继续牵制孙吴的必要。于是三路大军乘兴而来,最终铩羽而归。

    西陵城的步阐本来还指望内外夹击,给陆抗点颜色瞧瞧,不想小算盘被摔的粉碎,虽然城中补给充足,但将士们却已无应敌的决心,很快就被陆抗攻破,步阐以及同谋的上层官员数十人都被屠灭三族,而其他小卒百姓数万人则由陆抗上书孙皓获准赦免一死。

    战场最终平息,结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孙吴的陆抗被加封总督,并于次年被提拔为最高指挥官和荆州的州长,而晋王朝的羊祜则被贬为平南将军、杨肇被贬为平民。

    陆抗是一代豪杰孙策的外孙,同时是打败武圣关羽的陆逊的次子,是名符其实的将门之后。所谓虎父无犬子,陆抗也确实算得上是孙吴末年唯一的名将,但西陵之战却并不能成为其封神的媒介。

    首先西陵是孙吴的地盘,步阐虽然降晋,但终究是吴人,陆抗虽是攻城,却是实实在在的主场作战,正如球赛一般,都会有主场优势在。

    其次晋王朝凭空得了一座城池,虽然欢喜,但却并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只能在名义上过一把地主的瘾,而且朝中的将领与新同僚的关系并没有及时协调(时间上不允许,从降晋到被灭族,步阐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以致当同僚有难,将士们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以解其围,多数只是抱着一个无所谓的心态上阵,而这种心态是完全经不住考验的,稍有失利便会自行崩溃。

    最后,步阐虽然降晋,但他手下的人民士兵未必全都立场一致,起码有一半的人扮演了墙头草的角色,如果晋军前期得利,那么他们一定奋力抵抗吴军,反之则打起退起鼓,怀着听天由命的心情任人宰割。

    综合来看,陆抗确实有能力,大军压境之时能想到筑墙以达到对外御敌对内实施包抄的目的,这份机智与魄力总是值得称赞。

    俞赞降晋一事多半是诈降无疑,考虑到孙吴曾有类似的先例,这一可能性还是极高的,早在64年前周瑜在大营猛打老将黄盖,最终黄盖决意投降曹操,但后来证明却是孙吴上演的一出苦肉计,曹军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西陵之战远不如它的前辈赤壁之战那么精彩,但却同样都对交战双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炎原来三年内灭吴的计划得不到支持,而不得不将统一之路推迟,亲信大臣羊祜则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在边境线上大显仁德以招徕孙吴的人心,为以后的决战作铺垫。

    南京城的孙皓经此一战反倒倍受鼓舞,认定是上天保佑着国家,于是更加得意忘形,不但不修德政,反而妄想尽快吞并晋王朝,不断劳民伤财地发兵侵扰其边境,这也变相加速了他亡国的进程。

    陆抗虽打了一场胜仗,但却戏剧性地把国家推向了覆灭的边缘,晋王朝则恰恰相反,失败让他们更加理智更加增强了必胜的决心。

    不妨做个假设,如果西陵之战的结果是晋军胜利,陆抗誓必会上书皇帝加紧操练军队,孙皓或许能因此意识到亡国的危机,到时候一旦众志成城,结果倒不好预测。当然历史不容假设,虽然有时很离谱很戏剧,有时也很残酷很血腥,但我们每天都在创造历史、回不去的历史,只要能从过去发掘出改变现在并开创未来的能力,这就是历史的意义——研读历史不只是为了开阔眼界,而更多的是从一系列已经发生的事件中看到现在的危险和机遇。

    时间不会因为一场战争而陷于停滞,实际上它不会因为任何事而出现差错,这也是它令人敬畏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273年7月,距离西陵之战已经半年有余,司马炎消停了这段时间,终于不堪忍受宫廷的那些老面孔,下令挑选宰相部长级以下官员们的女儿为皇宫增添新鲜血液,有哪个胆肥的不参加选拔,就依“不敬”的法条论罪诛杀。另外在选拔没有结束之前,全国都不准嫁娶,因为低级官员和平民百姓家的女儿也要参加选举,选中的要进宫服侍皇后妃嫔们,也就是宫女,半年之后从民间选了共计五千名少女进宫。

    当然宰相部长级的官员家也不能例外,只是他们的女儿被选中之后直接封为三夫人、九嫔,待遇要好得多,宫外高人一等,入宫之后仍然保有这份荣耀。

    (本章完)

第10章 武元皇后() 
杨艳作为后宫之主,顺理成章地负责起此次的选美。她同时也是一个女人,选漂亮的女人供自己丈夫享用,这种工作怕是没几个女人会喜欢吧。果然,杨艳在选拔时做了点小动作,只选那些皮肤好身材好的,但对于那些五官精致的则一律舍弃,这样的话司马炎尽可享受鱼水之欢,但肯定没有哪个女人能抢了皇后的风头。

    司马炎很快收到密报,一怒之下决定亲自挑选,毕竟以后是跟他睡觉的,终究是亲自选的结果更能让他满意。看着一排排的美女站在面前,司马炎心里暗暗叫爽,皇帝理当如此,不然和平民百姓有什么区别。

    一个人观念的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司马炎从此时便已埋下了荒淫的种子——或者这是他本身就存在的基因——只因孙吴尚未平定,只好尽力克制内心的冲动,但7年后国家统一,那时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还有句说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意思都是说当一个人或是一个集体遭遇不好的处境,往往会有更恶劣的事情发生。有人会用吸引力法则来解释这种事,其实倒没有那么玄妙。面对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必然会有各不相同的心态变化,那些生活阅历少或是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人,在巨大的变化面前会表现出同样甚至更加巨大的心理变化,于是在应对变化时难免会做出一些有悖于平时习惯的决定,而这些异常的决定在不利的环境中往往产生比平时更加恶劣的影响,然后悲剧就这样酿成了。

    司马炎一生做过许多重要的决定,从后来的一系列事件来看,这些决定十之六七却都是错误的,有些错误是被迷了眼睛没能及时发现,而有些错误则是明知故犯,甚至当有机会更正时仍旧没能把握机会做出正确的决定。若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即便一生都是错的,但牵连的不过十几人数十人,但若是一个国家的领袖做事不计后果、错误百出,那将是一国的悲哀,上千万人的幸福就此葬送。

    当初为司马衷选太子妃一事,司马炎责无旁贷,贾南风的暴虐无德世人皆知,身为一国之君却被旁人迷惑,或是庸君,或是谋害百姓的刽子手,显然他占了两样。

    对于自己的老婆,司马炎也同样栽了跟头。两件事不过相隔两年而已。

    因为选美一事得罪了皇帝,杨艳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加上受到傻儿子和儿媳妇的折腾,终于心力交瘁,于第二年也就是274年的7月6日逝世。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杨艳临死还给晋王朝埋了个巨大的火药包。

    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司马炎看着床上奄奄一息的杨艳,想起当年也曾同患难过,夫妻感情还是有的,所以就动情地问她还有什么遗愿。杨艳想到自己的傻儿子,若是没了当娘的保护,只怕会受不小的委屈,搞不好太子之位也会被人夺了去,于是向司马炎推荐了她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声称她这个妹子贤慧无双,才貌双全,定能辅佐好皇上的江山社稷,等她死后就立杨芷为皇后,那么她也就死而无憾了。

    结果司马炎十分伤感,也非常感动,觉得自己这个发妻真是个出色的贤内助,人都要死了还这么惦记着丈夫,说什么也不能辜负了她。

    276年10月21日,司马炎在处理完杨艳的后事之后,正式娶杨芷为皇后,两个月后封其父亲杨骏为车骑将军、临晋侯。杨家在一朝就出了两个皇后,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也是极罕见的案例。

    杨艳身为国家领袖的妻子,心里想的不是国家安危,却是自己孩子的得失,明知太子无德,绝非当皇帝的材料,临死却还是拉过来自己人以求保住太子之位,而她这个自己人也绝非她对司马炎说的那么好。从一定角度来看,把晋王朝推到火坑的始作俑者却正是开国皇帝的皇后杨艳,没有她也就没有后来无法无天的贾南风,更没有昏庸无能的三杨专权(杨骏及其两兄弟),更不会有让晋王朝元气大伤的八王之乱。

    有个话题仍旧是不变的,历史不容假设。事实是杨艳少年时颇有美名,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托人为司马炎娶了这个老婆,后来二人还很恩爱,共生育了六个孩子,长子早夭,因此立次子司马衷为太子,但这个孩子智商堪忧,后来被他老婆贾南风耍得团团转,而贾南风那种货色得以母仪天下还多亏了杨艳的帮忙。一个人做一辈子好事很难,但能做一辈子坏事也实在是教人佩服。杨艳这一生得以青史留名的有三样:一是生了个傻儿子,二是娶了个恶儿媳妇,三是有个蠢叔父。这三人都是在杨艳的帮助下走上了害人之路,而且害的不是三五人,是整个国家上千万百姓。

    在274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人去世,但这个人临死倒是真的“其言也善”,他就是孙吴的最高指挥官陆抗。这个在西陵大展雄风的将门之子,在死之前上书皇帝孙皓,详细列举了与晋王朝的各项指标对比,呈上了自己的许多治国意见,都是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当然最终结果是不会被采纳的,因为孙皓把精力全放在挑衅外国、饮酒作乐和残杀大臣上面了。

    在陆抗的9个儿子中,陆机和陆云两兄弟的名气最大,但他们并不是以武扬名,而是因为在文学上的成就,唐朝有一才子王勃曾著有名篇《滕王阁序》,里面有句“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中的“云间”便指代的陆云。当时晋王朝已统一全国,陆云和荀隐一同受到广武县侯张华的邀请前往作客,三人都是儒雅名士,张华认为他二人都有突出的文学造诣,不应该像平常人一样用俗套的方式介绍自己,于是陆云首先说:“云间陆士龙(陆云字士龙)。”荀隐也跟着说:“日下荀鸣鹤(荀隐字鸣鹤)。”这段故事一时被传为佳话,后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对联的****。

    二陆在当时可以说是全国闻名,许多人慕名求学,事后往往大受裨益,周处就是其中之一。周处勇敢强壮,体力过人,但不拘小节,有很多坏习惯,因而不为当地所容,当地人甚至把他与老虎、蛟龙一起并称三害,后来他南山射虎、潜水斩龙,并且发奋图强,追随二陆求学,专心读书,不到一年就被州政府和三公府争相聘用,虽然后来降晋并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在二陆的帮助下终究成就过一番事业。

    (本章完)

第11章 伐吴大计() 
杨艳与陆抗的死,对他们各自国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9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