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江东幼虎 >

第41章

江东幼虎-第41章

小说: 江东幼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策刚醒,孙坚又急着返回洛阳城中,主持救火之事去了。

    忙忙碌碌的孙策作为一个“病号”,如今被严令禁足,却是突然间就闲了下来。

    过问了祖茂收罗会的少府中人,安顿了饮食起居,有家眷的也都秘密安排人手接来,一应事务准备妥当,孙策提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在孙策后世千年的眼光看来,整个洛阳城中有价值的东西已经被自己收罗一空,这一趟洛阳之行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至于那些强将名臣,自己就不要惦记了。后世yy的有多过分,孙策现在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前次之所以敢对刘协呼来喝去、动手动脚,也就是欺负对方是个没娘的孩子,身边有少人照看。

    放在现在,就算孙策再狂,浪到了没边,单就一个典韦往那一站,孙策也不敢再跟刘协没大没小的勾肩搭背。鹿鼎记毕竟也能算是yy祖师爷了,跟皇帝眉来眼去的,能活到最后才被清算,也是yy的没边儿了。

    在真正有实力割据一方之前,那些敢和当世豪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都已经被一棒子打死了,还能从人家手下拉起人马搞反收编,孙策心里只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过孙策也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此行洛阳还有最后一站,总要尝试一下,才能心满意足的离去。

    五日后,孙策再临酸枣大营,原本车水马龙的大营之中,如今已经是一片萧索。远远的已经看到有诸侯人马撤出大营之中,看样子是已经开始准备打铺盖卷走人了。而大营周边,大量的难民和一群群虎视眈眈的精壮汉子徘徊左近,似乎是想趁着人去楼空的时候搞些剩余的军资,赚些外快。

    三日前孙策以回程养伤和整理后军为由,从孙坚那请来了军令,返回酸枣大营处理后续回兵事宜,顺便将酸枣大营的中转工作先行搞起来。

    而这次同行的还有之前收编的近百俘虏,数十大车的书籍和近百户的少府大匠、奴工以及少量属官。

    这些人被孙策带出来的时候就知道上当受骗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出城避难,而是实打实的“绑票”。可是孙坚营中兵强马壮,孙策看上去也不是一个好说话的。这些人都没什么家业,如今拖家带口的,只要还有口饭吃,也只能任由孙策带领着,背井离乡的一同来到了酸枣大营。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就是,这些人中少有浸淫官场的老油条,多时精于实务的匠人,这些人与那些宿儒多有不同,对技术有一种出于骨子里的偏执。而孙策现在手里最多的就是真本古籍,那里的百工之学在这些匠人眼中不啻于一座宝库,这些人呆了几天,便渐渐的都有些“乐不思蜀”了

    酸枣大营之中还有着千把人手和数量不少的军资粮秣需要处理。毕竟前军有大把的战功可捞,后面留守的众军将却是没有任何油水。此时若是放任大营不管,很可能影响到军心士气

第84章 民心 班底,青州黄巾() 
孙策再临酸枣大营,却是见到了一个熟人或者说“仇人”。那人就是好死不死正巧留守酸枣大营里的济北相鲍信!

    几番折腾,孙策要还不知道面前这位济北相对自己饱含恶意,那他就不是狂浪,而是sb了。

    而面前这怎么看怎么猥琐的鲍信,此时正从一群流民面前纵马而过,激起的烟尘溅了那些人满头满脸,那些人却又敢怒不敢言。

    这副场景让孙策想起了月前刚到酸枣大营之时在路上见到的那名老丈。当时自己向那老丈许诺,旬月间关东联军将会退兵酸枣。而此时一月将过,事情也正如历史发展一般:联军名存实亡,酸枣大营不日也将不复存在。

    看着面前飞扬跋扈的鲍信,孙策决心坑这孙子一个狠的!

    故意放马慢行,等着身后的鲍信追上自己。那鲍信果然正如孙策所料,纵马向着孙策猛冲而来,眼看二马即将相撞,鲍信猛一拉马缰,堪堪在孙策身前站定,用一副“居高临下”表情看着孙策。

    可惜孙策虽然年少,此时身高也足有一米八开外,那鲍信虽然在这时也算高大,却还是矮了孙策半头。再加上大黑高大挺拔远超凡马,更是衬得一旁的鲍信有如小丑一般。

    “少将军今时今日名震联军内外,当此前方战事吃紧之时,为何会在此时回返大营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鲍信非要凑近了说话,现在被孙策比下去却是有些恼羞成怒,话里话外将孙策归入了“逃兵”序列。

    “家父有要事交待小子回营处置,自然不敢怠慢。”

    孙策充分发挥演员的自我修养,表情纹丝不乱,就像一个完全听不出对方话中隐意的纯真少年一般,回答着鲍信的问题。

    鲍信看着面前如同“小白兔”一般的孙策,哈哈大笑。

    “你这少年,能办得甚的大事?休要大言诓某。”

    孙策顿时做出一副不堪被小瞧的表情,怒视鲍信,说话的声音却很低,似乎生怕被旁人听去了。

    “家父有言,方今乱世民心为重。如今酸枣大营之外流民遍地,特地嘱咐小子回来将余粮赠与灾民以安定人心。同时还要言明是我父与公路世伯所赠。到时民间自会传扬我孙家之德日后也好得民心之利。”

    孙策一席话说的磕磕绊绊,似是在一字一句的复述孙坚所说的话,听在鲍信耳中却是犹如电光划过。

    “md,原来还有这等好处,幸亏这傻小子不通世故,还经不得激,要不这等好事岂不是被人抢了先去。”

    想到这鲍信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看向孙策的眼神也带了一丝柔和。

    “此事关系重大,贤侄万不可轻忽大意,一定要将军中粮秣数量整理清楚才能行事,否则若是误送了前线军粮,到时悔之晚矣。”

    孙策闻言,知道鲍信已经咬了钩子,连忙一脸赞同地连连点头。

    “多谢鲍叔父提醒,小侄差点误了大事,这就安排下去,仔细查点剩余粮草数量,然后再行分发。此事重大,小侄要马上吩咐下去,就不打扰叔父了。”

    孙策说完,一副慌乱样子向着营中驰马而去。

    鲍信看着孙策离去的背影,却是一脸阴沉冷笑,回身吩咐手下开仓放粮,接济流民去了。

    送了鲍信一个“大桃子”,孙策却没如其所言的回营查点粮秣,而是一觉睡到了午后。

    听闻亲兵来报,说那鲍信在营外搭起了台子发放粮食,已有上千流民聚集此地,领了粮草的也已有数百之众。孙策含笑点头,也不整理仪容,蓬头垢面的就那么出了营帐,向大门外而去。

    鲍信见到此时才“气冲冲”赶出来的孙策,一脸的戏谑,对着孙策遥遥大喊。

    “贤侄可是也欲前来放粮?我看就不必了吧,有盟主和你叔父我在这里主持也就够了,还是尽快回营休息去吧!”

    这鲍信倒是不吃独食,还不忘把老主子袁绍带上,可惜了还没攀上新主子曹操,否则孙策会对这二百五的所作所为更加满意。

    孙策一脸憔悴,衣衫褴褛的样子,都被在场的数千流民看在眼中,却不知面前的少年是来做些什么,都纷纷猜测是不是别家也来发放粮食,赈济灾民。已经有数十人开始有向孙策这边围拢过来的迹象,场面一时纷乱嘈杂起来。

    可孙策对身后随从一开口,却让原本闹哄哄的场面瞬间为止一静。

    “叫他们都回去,军粮是用来打仗的,非是用来‘施舍’的!我大汉子民,有手有脚,要吃粮,就参军报国,到时自有一口吃食、一份功业在等着!”

    一句话说完,场面上效果出奇的好。孙策趁着还没人出头与自己辩难,又转向高台之上的鲍信。

    “鲍叔父,盟主好意,孙策代我大汉子民心领了。可我父身为朝廷所封破虏将军,如今方与那董贼战于洛阳城外,正是粮尽兵疲之时,却对讨逆之事一时不敢或忘。盟主和叔父若有余粮,还望接济我父一二,也好早日驱逐国贼,让我大汉子民过上太平日子!”

    孙策说完,一记大礼鞠躬到地,态度甚是恭敬,话语却字字诛心!!

    “贤弟认为这小子话中有几分真假?”

    人群中,数十大汉在面黄肌瘦的流民之中格外显眼,却也是衣衫褴褛混迹其中,丝毫也不做那出奇举动。

    “某家不需他有几分真心,即便是谎话,这谎话也已经数年没人说起过了。自大贤良师去后,可还有人将‘大汉子民’的生计放在心上,口称民心而罔顾大义者却如过江之鲫,某家等不起,兄弟们也等不起了。”

    “反倒是大哥你,可是还欲往那曹操处一观?”这大汉说完,眼神明亮的看向他口中的那位大哥。

    “没错,贤弟既已做了打算,那便去吧。日后有缘,管某再与贤弟把酒言欢!”

    大汉闻言,面色一整,向那人抱拳躬身施礼,然后一言不发,转身大踏步地远去了。

    “那周仓手下尽是当年‘地公将军’手中精锐,若是放其去了”

    管姓大汉闻言一摆手,止住了那人话头。

    “那些人都是疯子,除了周仓,没人指挥得动。若不是这些年有这周仓压着,那些人也早便随着二将军去了。既然留不住,不如就此结个善缘,谁知日后际遇又会如何”

    “完完了”

    这边的鲍信,耳中听得孙策的话,哪还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待得明日,“济北相鲍信与盟主袁绍存粮无数却不思缴贼报国,而是借机收买人心”的消息将会随着这数千流民而传播各地。

    相反,孙坚“粮尽兵疲”仍不忘“讨贼寇、平乱世、抚黎民”的爱民形象,也将随着这数千流民而名传天下。

    谁是傻子,此时已见分晓

    不信,看看面前双目赤红、衣衫褴褛、面若黄纸般虚弱的少年和那些看着他的流民!

    那些激动的流民看向那少年的炽烈眼神和发自真心的敬意,都流露于外,丝毫不加掩饰。甚至有些人已经丢弃了手中领来的粮草,向孙策站立之处围拢,似是正应了孙策所言,立意参军报国!

    那一年,孙家少年年方十六便名传海内,一席话为自己赢来了起家的班底。

    那一年,孙家幼虎与朝廷“乱贼”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那一年,幼虎破柙,大利东方!再其后,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第一卷完)

第85章 舒县() 
初平元年秋,庐江郡,舒县之外的田亩之间。

    微风吹来,秋波摇晃着稻谷,沉甸甸的稻穗有节奏地摇晃着。风声稻香,如似一曲动人乐曲、麦浪翻滚,一派祥和太平景象。

    乱世中最为人所期盼的,无过于眼前这副丰收景象。

    年初时得到孙策送来的几幅图样,周瑜便策马加鞭赶回老家。经过连夜试制,新犁便在年初的时候传遍了四里八乡之间。

    托老天的照顾,今年有一个好年景,丰收指日可待。

    几个老汉在树荫下高声谈笑,偶有来田中送饭的农家少女经过,都偷眼瞄向庄上长势最好的那一片麦田。在那里,两名丰神俊朗的少年正有说有笑的谈论着什么,犹如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富家公子、读书士人出现在田垄上,可是一件不大不小的趣事,足够这些生活寡淡的乡民们谈论许久了。

    那两人中身穿武士服的一个,正悠闲的半蹲在田垄上,嘴里吊着一只麦秆儿,盯着眼前的麦田发呆。另一个则背负双手,气态悠然的站在一旁,同样的若有所思。

    这二人正是久别重逢的孙策与周瑜!

    两人站在这里已经有了一刻钟的时间,却都未开口说话。

    “袁术这件事你其实做的没错,却也错了!”过了一会儿,周瑜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此事要从洛阳大火扑灭以后说起,名望一时无两的孙坚理所当然的成了众矢之的。同样不出孙策所料的是,董卓一方果然有意放出了玉玺遗失与宫廷之中的消息。

    关东联军中的各路诸侯无论是真的信以为真,还是借机生事,却都有志一同的将矛头直指孙坚。

    盟主袁绍虽未开口,却有众多小弟出面推波助澜,摇旗呐喊,要求孙坚交出玉玺。

    作为得力盟友的袁术,却在此时选择了保持沉默。

    最后一次军议,孙策当着诸多长辈的面掀了桌子,持刀而立。要求这些人派出可信人手搜检大营,若有人能在孙坚处寻到玉玺的一根毛,他孙策便自刎当场。

    这种威胁之语当然不被这些老油条放在眼里,可接下来的一句就让这些人不得不掂量一下分量了。

    因为孙策下一句说的是:“若是没有,无故污人清白的,就要当心出门被人放冷箭了。”

    赤裸裸的威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