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能!
因为人或多或少都讲点亲情,一家人,在没有被外人威胁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吵的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但是,一旦有外人来欺负他们,他们又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人。
张斌之所以不大举进攻,就是想让多尔衮兄弟和皇太极留下来辅助他儿子的人斗个你死我活,等他们斗的差不多了再出手,这样收拾起来就简单多了。
这种事并不少见,这种策略也不是没人使用过,像当初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袁崇焕就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可惜,袁崇焕有点太狂妄了,努尔哈赤病死之后,他竟然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并假假意思要与建奴和谈!
他是想着装出和和气气的样子,让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放松警惕,大打出手,去争夺汗位,等几兄弟斗的差不多了,他再去收那渔翁之利。
但事情偏偏没有向他想象的方向发展,皇太极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很快就坐稳了汗位,而且还将计就计,派使者和袁崇焕联系,做出很想议和的样子。
袁崇焕还想着算计别人呢,却反过来被皇太极给算计了,他就这样傻乎乎的留下了私通建奴的把柄,为自己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历史上,他之所以被凌迟处死,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太过于狂妄或者说太过于潦草了。
他压根就没想到皇太极会挖个坑把他埋了,更没想到,朝中的阉党余孽正需要一件大案来牵连东林党,阻止崇祯继续清查阉党逆案。
结果,皇太极把坑一挖,他自己就屁颠屁颠的跳进去了,然后阉党余孽再把土一填,他便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张斌可没他那么傻,想让人家放心内斗并不一定要跑去假假意思说想跟人和谈,你做出不出兵,或者说收兵的姿态,同样能让他们兄弟子侄肆无忌惮的大打出手。
所以,他收复了辽阳城之后,便装出一副不思进取的姿态,将沈阳附近,浑河两岸的辽东军和关宁铁骑全撤了,又在辽阳城中大摆宴席,疯狂庆祝,貌似收复了辽阳城他便心满意足了一般。
当然,这些都是装给建奴看的,对崇祯,他可不敢露出丝毫不思进取的意思,要让崇祯知道他不思进取,估计崇祯就该跟他翻脸了。
他让崇祯看到的是相当积极的一面,不但攻克辽阳城的消息他很快就上奏了,而且,还时不时就给崇祯献上数千甚至上万建奴首级,制造出不断向沈阳进军的假象。
话说他这会儿正窝在辽阳城看多尔衮兄弟和代善等顾命大臣内斗呢,又没打仗,哪里来的首级呢,难道他也玩起了杀良冒功的把戏,逮着辽阳城里的建奴平民一顿狂杀!
他当然不会干这种事,这些首级其实是关宁铁骑和辽东军以前清剿太子河和浑河沿岸诸申和牛录的时候积攒起来的,当时,他并没有上缴,也没有上报,为的就是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用。
就好比他歼灭了建奴骑兵之后也没有马上上报,而是等到崇祯派来的太监高起潜想坑他的时候,一举拿出来反坑了高起潜一把。
张斌在辽阳城又是制造不思进取的假象给多尔衮兄弟看,又是制造积极进去的假象给崇祯看,忙的是不亦乐乎,而多尔衮兄弟在辽阳城同样忙的不亦乐乎。
他们一看辽东军和关宁铁骑都撤了,果然肆无忌惮的和代善等人斗了起来,不过,他们并没有真攻城,而是占据了沈阳城外浑河两岸仅剩的良田和人口,把产出的粮食全抢了!
这家伙,这招的确够狠,他们总共才三万大军,有了这些剩余良田的产出足以坚持下去,坚持到明年粮食再出产的时候,而沈阳城里的代善等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手下不但有九万大军,还要负担沈阳城中数十万族人的粮食供应,这些人可都是宗族亲戚又或者八旗将士的亲属,不给他们饭吃不行啊。
多尔衮这招简直比直接攻城还狠,因为沈阳城中的粮食储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一直吃一直吃,没有一点进账,不出一年,这粮食就要吃个底朝天了!
这一下,反而轮到代善他们着急了,他们不断派出使者,让多尔衮兄弟不要独占了城外的粮食,多尔衮兄弟却一直咬定,让他们率军进城,这粮食就大家一起分一起吃,不然,没门!
双方因为这粮食问题是越吵越厉害,越吵越厉害,眼看着就要大打出手了,建奴也慢慢露出了亡国之兆。
这点与历史上大明亡国之兆简直如出一辙,大明之所以亡国,说白了也是因为粮食问题,西北的饥民饿极了饿的没办法了不得不大打出手,跟土豪乡绅抢,跟皇室宗亲抢,跟朝廷大军大打出手,最后甚至直接冲到京城,逼的崇祯上吊,大明也因此而亡国了。
那么,建奴会不会也因此而亡国呢?
第八卷 第一四四章 猝然长逝()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
这一年,太子太师张斌正率军不断向建奴的汗庭所在地沈阳推进。
这一年,西北的旱情不但没有缓解,好像还更为严重了。
这一年,巴蜀、中原和南直隶的反贼依然在四处劫掠。
这一年,太子虚岁已经十四了,再有一年,就可以行成人礼了。
内阁首辅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八卷 第一四四章 猝然长逝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平板电子书网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77nt。
第八卷 第一四五章 上位()
内阁首辅徐光启去世了,没有任何征兆,直接猝死任上!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整个皇宫,整个皇城,甚至是整个京城都震动了。
有人悲痛不已,因为他们痛失了一位亲人又或是好友。
有人扼腕叹息,因为朝廷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臣。
有人暗自窃喜,因为他们上位掌权的机会来了!
薛国观这会儿就窃喜不已,还好还好,还好张斌还没有干掉建奴,收复整个辽东,要不然,这个首辅之位会不会落他头上还真不好说。
皇上力挺他而压制张斌的意图很明显,徐光启这一去,他上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因为这会儿张斌还在辽东跟建奴干仗呢,皇上压根就不可能把他召回来当首辅,而其他人,通通都是浮云!
那么崇祯怎么想呢,他真的会把薛国观这个大奸臣提上内阁首辅之位吗?
崇祯这会儿心情很复杂,对徐光启他还是很满意的,因为徐光启不党不群,不争权,不贪腐,而且还有很多名著传世,德才兼备,让这么一个人当首辅,大家都没话说,他也很放心。
至于薛国观,他其实并不是很满意。
这家伙有点贪恋权势,有点喜欢搞内斗,甚至还有点拉帮结派的趋势,这些,他都不喜欢,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他才会提拔和重用这家伙。
薛国观就是他用来压制张斌的棋子,如果这家伙不喜欢权势,不会搞内斗,不拉拢官员对抗张斌和其党羽,那他用这家伙干嘛!
徐光启去世以后他就开始考虑把薛国观提上内阁首辅之位了,不过,在此之前,他还得找个人来压制这家伙,因为他已经决定收拾张斌了,张斌一旦收拾了建奴,收复了辽东,他便会开始着手将其收拾掉,包括其党羽,一个不落,全撸了!
这样一来朝堂之上又变成薛国观一家独大了,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平衡之道可是王道,没人压制这家伙怎么行!
他边安抚徐光启的家人,边暗中遴选压制薛国观的人,忙活了几天,终于让他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人就是原内阁首辅周延儒。
周延儒这个人,怎么说呢,其实,刚一开始的时候,崇祯对他还是很器重的,因为这家伙特能掰,而且还是万历四十一年殿试的状元郎,在崇祯眼里,这家伙那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可惜,他刚当上首辅不久,他的姻亲陈于泰便高中状元,这事被当时急欲夺权的温体仁给利用了,崇祯当时也不知道温体仁是个大奸臣,所以被温体仁忽悠的冷落了周延儒,结果,周延儒被逼的不得不托病请辞,回家“养病”去了。
这会儿崇祯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全明白了,他当时的确是被温体仁给耍了。
周延儒是会试和殿试的主考官没错,状元郎陈于泰跟他是姻亲也没错,难道就因为这样陈于泰就不能当状元了!
陈于泰的考卷他后面也仔细看了,是比吴建业和陈子龙的差那么一点点,但比二甲和三甲的还是好上很多的,这就说明人家本来就有才华,只是才华比吴建业和陈子龙差一点点而已,其他考官完全有可能给周延儒面子,把陈于泰顶到第一位,这事跟科举作弊完全就不是一个性质。
至于后面什么周延儒的亲戚犯事了怪他,朝廷举步维艰怪他,朝臣有过错也怪他,这些纯粹就是温体仁在牵强附会,故意气周延儒呢,自己也是一时糊涂,信了温体仁的鬼话,不但不给人家支持,还颇有微词,周延儒被逼的托病请辞也着实是无奈之举。
崇祯这人就是这样,他毛病是特别多,但是,他却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他认为自己错怪周延儒了,那就把人家请回来呗,正好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压制薛国观的人,用个前任首辅来压制现任首辅再合适不过了。
于是乎,在家养病的周延儒便莫名其妙的接到崇祯的旨意,大致意思就是,抱歉啊,朕错怪你了,现在朕明白了,是温体仁在故意陷害你呢,朕对你还是相当欣赏的,赶紧的,回来,继续当内阁大学士,帮朕分忧。
这周延儒官瘾本就大,崇祯这么一召唤,他立马屁颠屁颠的跑到京城,报道来了。
他抵达京城的第二天,崇祯便组织廷推内阁首辅、内阁大学士和礼部尚书,当然,没廷推之前崇祯便跟薛国观打过招呼了,朕让你当内阁首辅,你找人把周延儒也推举一下。
不得不说,这崇祯还真有点恶趣味,他竟然让薛国观把自己给其安排好的对头给推上来!
张斌不在京城,这朝堂之上就只有崇祯和薛国观发声,他两想要干什么自然是一帆风顺。
就这样,薛国观如愿当上了内阁首辅,周延儒也被重新启用出任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留下的空缺就这么被填上了。
薛国观掌权以后表面上是配合崇祯,为收拾张斌做准备,背地里却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很多阉党余孽都被他借机提拔到了六部侍郎的位置,就等崇祯收拾张斌,这朝堂之上便是他的天下了。
而周延儒这会儿才刚刚复出,他原来培植的亲信也早被温体仁清理干净了,一时半会他还没办法培植自己的势力,这样一来,整个朝堂慢慢又有了被阉党余孽掌控的苗头。
话说徐光启去世这么大个事,作为其好友兼盟友,张斌为何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张斌不是不想做出反应,而是不能做出反应,他是早就收到徐光启去世的消息了,但是,崇祯为了阴他却下旨不让任何人通知他,没任何人通知,他能知道吗,他能快速做出反应吗?
他当然不能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就证明有人违抗圣旨,崇祯那性子,有人这么摆明了违抗圣旨,那还得了,所以,他只能装聋作哑,当做不知道。
结果,这一装,坏事了,薛国观竟然开始蒙蔽崇祯,大肆排除异己,提拔阉党余孽,一时之间,都察院、六部衙门,还有五寺、通政司等各个衙门到处群魔乱舞,很多正直官员被罢免甚至陷害入狱,朝堂之上再次变得乌烟瘴气,蔡善继、毕懋康、邹维琏等人都被气得七窍冒烟,一个劲的给张斌写密信诉苦。
张斌收到密信,真的有点怒了。
第八卷 第一四六章 了结()
徐光启去世了,崇祯再次自以为是的玩起了小聪明,他为了压制张斌,不惜将大奸臣薛国观提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同时,为了制衡薛国观又将另一个奸臣周延儒请了回来,让他再次入阁并执掌了礼部。
他以为自己的平衡之术玩得相当巧妙,殊不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薛国观上位,阉党余孽复炽,朝中贪官污吏的春天又来了,薛国观祭出了“先烈”魏忠贤和温体仁的手段,瞒上欺下,提拔亲信,排除异己,为所欲为。
贪官污吏的春天就是忠臣贤士的冬天,每次奸佞当权,朝中清廉正直的官员几乎都会被清洗的一干二净,朝中清廉正直的官员如果被除尽还拿什么来中兴大明?
张斌被逼的不得不出手了,他如果再不出手,清廉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