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159章

明末乞活-第159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宋青书想得出神时候,一声颇为兴奋的声音却是猛地在背后响起:“小侄拜见三叔!”

    宋青书还真是惊愕的瞪圆了眼睛回过头去,惊讶的问道:“老四?你,你怎么没跟着你义父走?”

    难怪宋青书惊愕,身后那个猛窜过来,穿着一身黑布衣,在肩膀上挂了俩不知道哪个官军将军肩兽,还显得有些腼腆的十四五岁少年,居然是张献忠四太保最后一个,历史上曾经支撑起南明朝廷最后一线生计的李定国!

    “义父让小侄带着些老弱跟着三叔一起,日后,还请三叔收留!”

    看着这少年腼腆的模样,宋青书还真是大喜,别看这小子不起眼,绝对是天赋惊人,未来的一员大将,张献忠这可真是送给自己一份大礼!大笑着,宋青书赶紧一弯腰跳下战马,搂着李定国的肩膀一副怪蜀黍诱骗小萝莉模样猥琐的说道。

    “好,日后叔就照着你了,有叔一口吃的,绝对饿不到你小子,对了,有对象没?意中人有吗?没有?叔给你介绍一个啊!左军统领赵和尚他侄女儿就不错,模样俏胸大!绝对适合你!”

    李定国:“”

    ~~~

    从陕西一路逃出来,宋青书一直思虑着将来何去何从,首先像历史上的农民军一样流亡天下,是绝对不可取的,历史证明,想要成长起来,必须有一块根据地,否则的话,如高迎祥极盛时期拥兵几十万,从南到北纵横了大半个中国,可一遭兵败,一切化作井中月,水中花,烟消云散。

    必须有一块根据地!圣人云有恒产者有恒心!一路抢下去终究不是正道,只有安定下来,有一块稳定的领土不断从事生产,出兵出粮,这才是持续战斗之道,并且有了产业,就能极大增强自己麾下的凝聚力,不至于官府抛来一个棒棒糖,麾下就散了,这一次就是血的教训,就算王嘉胤如此风光,他的妻弟,族人亲信,还有左右手,终究背叛了他,还要了他的命!

    可先后两次,自己建立根据地,却都已一个悲剧收场,来的路上,宋青书一直在反思,究竟败在了哪里?倒是拜杜文焕死后留下的兵书,让宋青书找到些原因。

    就如同当年明末群雄争霸一样,最强的小明王韩林儿距离元军主战场太近了,偌大的红巾军主力几乎都耗费在了与元军的消耗战中,反倒是让躲在后头乘凉的朱元璋成了气候。

    另一方面,南方比朱元璋势力强悍的反王亦是有好多,可从来没有像朱元璋一样的放低身段,由原来的农民军起义者,慢慢融于占据社会主流的读书人地主精英阶层,有了刘伯温,李善长等一系列文人名士的支持,他方才先后打败方明珍,陈友谅,张士诚等一方豪士,最后统一了整个江南,并积蓄力量一举推垮了摇摇欲坠的大元。

    距离官军主力保持一段距离,还要打造一个支持自己的阶层!宋青书的目光,就落在了山西,自己脚底下的太行山上!

第220章 碰钉子() 
后世几大革命老区,著名的晋察冀边区,大部分可就在脚底下的太行山上!

    虽然同样大名鼎鼎的陕甘宁边区在陕西,可是这个时代,陕西算的上朝廷一个统治重要据点,因为大明王朝的江山就是从蒙古部落手中夺回来的,陕西历来是防御蒙古,西域的桥头堡,朝廷驻扎有大军守护,而且还有洪承畴这等名帅的统领,统治力量与后世截然不同。

    而且陕西地形相对平坦,没有足够的匿藏余晖空间,可这太行山,就算日后宋青书所在的时代,如此发达的交通都有些地方触碰不到,别看这里卡在山西河北,这个大明帝国的腹心地带,可钻的空子却比陕西多的多,算是个性价比比较高的根据地。

    而且山西照比陕西还多着一种对宋青书来说尤其珍贵的资源,也就是先前所说,可以提供支持的阶层。

    晋商!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山西就已经开始了繁盛的商业活动,不少学者认为,贾字出于盬,说的就是河东解州的池盐,春秋时,盘踞山西的晋国向外出口最大的贸易物资就是盐,得益于盐,晋国摆脱了齐国管仲的盐铁专卖钳制,还为周边国家出口而拉拢北方小国,称霸中原百多年。

    不仅仅是盐,晋人还北上与草原游牧民族做着皮货贸易,入了两汉,丝绸之路打通后,晋地的商人又加入了这条流淌着黄金的道路,宋青书后世旅游参观时候,就见过山西灵石博物馆中展出的古罗马钱币,山西山多地少的人地矛盾,把人逼得不得不这么灵活的流动起来。

    然而晋商真正形成一大商帮势力,还是在明朝,也是得益于盐,随着大明九边相继设计,供养上百万边军成了帝国庞大的负担,应对如此庞大的粮食需要,从洪武年间,开始实行了鼓励商人贩运粮食到边关,换取盐引的,再在北方销售的开中法。

    从江南运输粮食成本太过昂贵,故而晋商开始在边地包地,雇佣当地人口屯垦,同时把到手的池盐贩卖到整个北方同样需要巨大的销售网络,仅仅凭借自己是做不到的,晋商又是与各地当地的土商合作,这形成了最早期合作公司的雏形。

    开垦塞上屯田以及与各地土商合作,免不了各种磕磕碰碰,大的外部压力逼得这些晋商抱成团,共同抵御风险,日后在各地经常能见到的山西会所,秦晋会所,都是这样一种提现,拉帮结伙的晋商,开始组建形成了商帮势力。

    开中制度在明中叶随着政治腐败,权贵侵占盐引,军队腐化,私设的管卡越来越多,还有大明边防的整体后退而基本废弛,沉重的军费开支成了令大明王朝财政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百多年的经营中,晋商非但没有因为开中制的崩溃而走向灭亡,反倒依靠着雄厚的资本积累还有商业道路而愈发兴盛,他们把江南的茶饼,丝绸,陕西的铁器等贩运到草原,然后又把草原的马匹牛羊,皮毛绒货等贩运向江南,几乎全国各地都少不了这些山西老西儿的身影。

    就如同宋青书在西安城认识的渠伯涛,就是祁县渠家的大商,施天福虽然是西安本地人,可祖上也是晋商,西安城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他也是返回山西老家,也不知道去做了什么,据说他老家就在山西代县。

    宋青书麾下是农民军,他倒是天然得到贫农的支持,然而可惜,占据社会基层,数量最大的农民阶层从来都是个弱势群体,依靠他们是成不了大事。而且现在大明王朝的统治根基还算稳定,不像元末那时候蒙古人残暴,几乎家家汉人都思推翻元朝,民族~矛盾压过了阶级矛盾,朱元璋能和地主阶级贴合在一起,宋青书就算把脸贴过去,换来的估计还是个冷屁股,可这新兴的商人阶层不一样!

    晋商发展的黄金时期就是在清初,满清入关后,山西不知道出了多少红顶商人,渊源就是因为入关之前,明末那段动乱时期,山西商人不知道把多少物资贩运到草原上,流入辽东,给后金政权那落后的生产力予以强烈的支持,不仅仅是货物,不经意间晋商还带出去大量关内的军事信息,又给满清入主中原提供了情报。

    既然这帮家伙为了钱连大明都不要了,那如果自己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润,那晋商倒向自己,至少把自己视为一份子,应该挺轻松吧?

    怀着这种打算,宋青书与张献忠分别之后,带着大军又是强渡滹沱河,沿着忻定盆地旁的五台山,直接向北奔向代县,打算去找施天福接着合作。

    山西可真是山多地少,经常还会受到官军袭击,需要躲进山里,而且还需要去平原打粮耽误时间,从系舟山走到五台山中部这么点道路,快四万浩浩荡荡的农民军大队伍足足走了小半个月有余,直到五月中旬,这才抵达代州附近。

    一大清晨,挨着滹沱河不远的代县东城门旁,出现了十好几个奇怪的商人,穿得都是土布破衣的贫民打扮,一个个还挑着冒着热气的担子,闻着一股肉汤的香气,引得路上的代县商民都是频频张望过来。

    晃晃悠悠的扁担在肩膀上颤个不停,压的从来没太挑过的宋青书真是龇牙咧嘴,还好几十里道都在平原,过了滹沱河不远就是代县城,走到城墙下昂头眺望着高耸的代县靖边楼,宋青书忍不住由衷松了口气。

    可算他娘的到了!

    来代县是为了落脚的,可不敢惹出太多事儿来,来之前宋青书把大营在五台山里找了个隐秘地段都给藏了起来,忻定盆地产高粱米,北方明军边军太多,这儿还没太被农民军涉足,而且高门大户不少,之前在忻州,大军可是抢了不少高粱米,做成窝窝头,也够吃一两个月的,暂时倒也可以老实一段时间。

    宋青书还把疤脸,刘宗敏,苗美这些一看上去就不是好人的家伙全留山里了,就带着曾经在延安府用过的几个拉面大师傅,点灯子赵胜,还有十二个精干的亲卫,小规模进县里。

    “站住,干什么的?”

    没等宋青书轻松多久,一声粗鲁的吼声已经嚷了过来,到底自己这些人太奇怪,引起了守门官军的注意,这儿临近雁门关边地,属于太原镇范围内,守门的官军倒是比内地州县来的还要精悍些,一个个留着大胡子,面露凶光,倒也显得挺吓人。

    身后跟着宋青书的是李定国,虽然后来是个名将,现在却是个半大小子,在陕西都没进城几次,被这一嗓子吓得还以为暴露了,伸手就要摸火铳,还好跟在他一旁的拉面大师傅陈老四老道些,赶紧把他偷偷按住。

    一点儿也没有纵横山西三十六营乞活渠帅的威风,宋青书是一副笑脸赶紧放下担子弯下了腰,抱拳作揖道:“哎呦,这位官爷,小的可都是良民啊!我们都是卖面的手艺人,从陕西来,来投奔我们以前的东家施天福施大员外!”

    “陕西来的?”

    一听这个称呼,几个官军的神情全都紧张了下,最近陕西来的流贼太多了,弄的人人都紧张了,吆喝一声,十几个兵立马把一行人给围住了。

    一般电视剧里打交道扮小丑,都是手下人去的,正主一般都在后头装逼就行,就像宋青书穿越前播的老九门,从来都是佛爷在后头背手潇洒一站,齐铁嘴齐八爷上去点头哈腰打理,可这事关前途和小命,宋青书哪儿放的下心,又是无比悲催的抱着拳头一阵作揖。

    “哎呦军爷,咱们可都是小老百姓手艺人,没见过拿刀拿枪的,您可别吓唬我们?”

    “哼,手艺人!”带头那个八字胡尤其凶悍,估计是伙长的家伙很是阴沉的撇撇嘴,旋即一挥满是茧子的手掌嚷嚷道:“手艺人是吧?那你们就给老子现场做碗面,做不出,可别怪老子刀子不讲情面!”

    流寇冒充进城商民的事儿不是没发生过,不过一个个泥腿子除了种地啥都不会,这个办法倒是百试百灵,可惜,这次遇到的的是宋青书这个商匪,兵头的这话还真是瘙到他痒处,招呼几个同伴放下担子,这头把盛汤的锅打开,这头抻开面板,宋青书居然还亲自上阵,一个面团在手里又拉又扯,不一会就全变成不到筷子粗的细面条,汤里滚三滚,再加上点葱花羊肉片,宋青书无奈撑出一副讨好笑容把面递过去。

    “官爷,您吃!”

    山西是面食的天堂,几乎家家户户主食都是面食,当然,不少人吃不起白面,只能吃宋青书现在啃的杂粮面窝窝头,不过这做面的手艺倒是家家都会,然而,这么挑着担子,就地拉面的,这个时代还真就没见过,看的周围城门口等着进城的代县商民都有点呆了。

    早晨上城之前,也就啃了个冷窝窝头,这么一碗清汤泛着红油,色香味俱全的兰州拉面摆在面前,那兵头也是口舌生津,直流口水,接过筷子和竹碗,西里呼噜三口两口竟然把个大海碗吃个精光,汤都喝光了,最后还打嗝饱嗝。

    这手艺,还真不是一般农民军能装出来的,吃饱喝足,兵头态度也软了下来,抹抹嘴可算挥手让兵丁散开,舒服的拍了拍肚皮哼道:“还算不错,你们可以进城了。”

    “谢谢官爷!”

    可算松了口气,收拾下东西,宋青书挥挥手就要领着大家伙接着进去,可没走两步,身后那兵头的话又是让宋青书身子一僵。

    “手艺倒不错,可惜你们来错地儿了,俺们代县,根本就没一个施天福员外,大点的商户,连姓施的都没有!”

第221章 明天() 
“三叔,您这么大的当家的,居然会拉面?”

    也许刚才形象太猥琐了点,好不容易混进城,闷头走了十几步路,李定国立马扛着扁担几个健步窜宋青书身旁,很是惊奇的开口问道。

    “那有什么,老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