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203章

明末乞活-第203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月十四,代县。

    就算到了帝国末期,明军实际上依旧保持了相当壮阔的军容,数以千计穿着泡钉棉甲,戴着玄铁头盔的官军打着旗帜,背着火铳,一路蜿蜒的向北而去,要从这儿经宁武关,入大同盆地开始平乱。

    姜镶还真筹备了不少“军资”,足足几车的财物,压的车轮子都碾出一条好深的印子来,身披副总兵的文山铠,这姜镶是红光满面,大小着抱拳作别。

    “宋守备一番心意,本将这儿心领了,他日定当有厚报!”

    “姜总兵言重了!末将在这里也祝总兵大人一路披荆斩棘,马到成功!诛杀逆贼于剑下!”

    虽然是笑着,不过宋青书的嘴角儿似乎总是一抽一抽的,还是孙传庭不断捅咕他的后背,这才强笑着把客套话说完。

    还好大家都保留了些军人的风度,废话也没多说,又是抱了抱拳,姜镶翻身上马,昂样的一路向北而去。

    目送着三千多朔州兵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彻底消失在了视线中,宋青书的脸色就垮了下来,一面招呼陪同的士绅一块回城,一面还悻悻然的哼哼着。

    “这老子到底是打赢了,还是被抢了?”

    看着自己主公那心疼的模样,孙传庭又是无奈的板着他那张扑克脸,硬邦邦的劝说道:“这也是主公的选择,就当是,就当是上船的渡资吧!”

    银子加东西,被姜镶足足刮去了快十万,不过这还真是宋青书自找的,没办法,他要在代县隐藏下去,就必须靠着某一方边军势力的庇护,而且随着代县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个后台还必须要越来越高层,越来越强硬,原本的邱明已经有些不够格了。

    其实马科原本算是宋青书一个好选择,扶植弱的一方,得到的好处自然比依附强的一方来的大,奈何这厮从头到尾就没把宋青书放在眼里,而且出手都悍然打上门来了,乞活军还没强到以德服人的地步,一晚上血战,斩首一千三百多级,这个血仇算是结下了。

    所以宋青书很干净利落下令宰了这厮,打着姜镶旗号还故意放走了几个人,马科的利用价值可比自己大的多,一旦把活着的马科交到姜镶手里,谁知道马氏将门会不会妥协,投靠到姜镶麾下,到时候自己好处捞不到不说,将来还要防备马科的报复,虽然真打起来不怕他,可毕竟自己是贼,见不得光。

    杀了他算是让姜,马彻底没有转圜的余地了,逃回去的游击孙虏达不甘心等死,就势发动了叛乱,如今北边的大同就好比一出大戏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台,纵横捭阖好精彩!这一趟可不光平叛那么简单,收拢马家势力,拉拢中间派与本土派,姜镶可也很缺钱,到了代县,顺手狠宰了宋青书一刀。

    这个钱,宋青书还真是不得不出,否则的话他又是前功尽弃,绕是靠着手段硬上船的,这一笔船票钱也够不菲得了,宋青书算是体会到了一把这个时代商人的心酸与无奈。

    看似靠着钱,呼风唤雨,实际上还不是那些权要砧板上的肉,需要时候就切两刀。

    还好,虽然付出了这么些,但也不是全无收获,至少代县又多了一千多黑户,一千多原本马氏将门麾下的亲兵家丁。

    这些人和马氏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要是回了大同,估计不是落个家破人亡,就是被当了炮火,送到第一线去消耗,俘虏给了姜镶五百,放走了一千一,留下来给宋青书的还有一千出头,别看是宋青书杀了他们的主将,可是这些亲兵依旧可以死心塌地效忠乞活军,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辛酸与无奈,活着,谁都不容易。

    这些人武艺高强,身体素质出众,尤其是他们是明军主力,深知明军战法与内幕,这些人刚好补充这一战自己损失的人手,还能多出四百多人,也算是战争福利吧!

    上午送走了姜镶,下午宋青书又是去向了五台山老营,检阅了一圈部队,还是那个操场上,两边数以千计的乞活军厢军轻兵敲敲打打的修复着损毁的军营还有寨墙,四千多人则是列成了整齐的几路阵列,新入伙了两个原马家军麾下军官马猛,赵德亦是在阵列中,跟着周遇吉的发号施令,一下一下的演练着阵法。

    小半个月的磨合,加上发了安家银子,承诺去北方把这些人家眷给接到代县,如今这个军阵倒是进退有度,初成了些模样,看着操练,宋青书倒是可算宽心的点了点头。

    谁知道这时候,孙传庭又是板着一张扑克脸,硬邦邦的找上门来。

    “大帅,代县新任县令赵大人车架已经到宁武关,派家人先到代县联络乡绅,季员外他们希望大帅挑头,一起去迎接。”

    “又他娘的要掏银子了!”

    很是悲催,宋青书一巴掌拍到了脑门上

第280章 好东西() 
新来的代县县令倒是个大明朝标准县令。

    贪,懒,馋,蠢!

    首先是贪,车驾还没到呢,就先派家人过来联络士绅了,干什么?索贿呗!这县令是南直隶人士,千里迢迢来你这北方给你们做父母官,你不得表示表示?

    这银子送多少还有讲究,送多了,日后就别想好过了,贪心一打开,三天两头他的找你敲点竹杠,送少了,更别想好过了,这是公然藐视父母官不是?季小胖子等找宋青书牵头,这问题还真困扰了宋青书好一会,还好底下的士绅迎来送往多了,按照胡大典还有之前的赵庆惯例,多的拿个一二百两,少的就拿个五十两,装在各自的土特产盒子里,差不多凑了六千两银子左右还有一大堆东西给那县令家人拿走了,美其名曰接土气。

    接着就是吃上了,这新来的赵县令典型的江南白胖子,在宋青书的加多宝大酒楼拿涮羊肉招待他,竟然还一脸不满意,说话阴阳怪气的,还好代县最近商贸发达,正好有个曲沃来的李姓大商人家刚好带了个江南厨子,可算弄了点江南小菜,算是把他糊弄住了。

    至于懒与蠢,也是大明朝县令的通病了,其实说起来也不是赵县令就是弱智,他都三十多了,二十多年苦读从童生考到进士,又在京师从事文牍工作两年多,读书都读傻了,要论满腹经纶,圣贤典籍,真没有比得上他的,可说到钱粮税收,官司买卖,他可就一抹黑,抓瞎。

    地方官不会管事儿,地方完全是小吏出身的师爷来管,在大明可太普遍了,不少衙门都被百姓戏称师爷衙门,尤其是在江南,世家大族几乎完全架空了县令权利,不少县的县令成了纸糊县令。

    上任第一天,这赵县令没去大堂,倒是先去怡红院上了回班,昨晚乡绅陪着喝花酒一直喝到半夜,第二天下午了,方才迷迷糊糊醒来,吃了点东西,回县衙,又去睡去了。

    代县有了他,除了花销多了不少,还真跟没有一个样。

    花银子把这赵县令家的家奴买通,又给他带来上任,最钟爱的小妾送了件雪貂皮皮的大袄,宋青书这头也算是放了心。

    除了这赵县令跟苍蝇一般那点心外,这崇祯五年的最后一个月对宋青书来说,倒是好事多过坏事。

    首先是姜镶,这家伙倒不愧是将门,三千左右朔州军出宁武关,到了浑源州附近已经有两万多各路人马附庸过来,在大同镇东北,当年汉高祖倒霉的那个白登山,代表姜家势力的边军与代表马家势力的边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血战,反叛的孙虏达等二十多个边军将领尽数被杀,马芳当年遗留下的将门势力算是彻底灰飞烟灭了。

    在大同左卫扎下窝,姜镶投桃报李的派人给宋青书送来了十来面姜子三角旗,日后打着他的旗号出关,姜家防区之内,再没有人为难!

    以前走口子外,虽然有邱明以前的老关系,边军的夜不收带路,不过大同镇好几百里,为了避开麻烦也不敢走官道,就算草三喜事走惯了口子外的商人,每次贸易的马队依旧不敢规模太大,而且绕道的时间非常长。

    如今上了姜镶的船,这以后虽然不免被他盘剥,可好歹能大摇大摆的出关了,到时候多跑两趟,损失也就找回来了。

    而且这还不是最让宋青书高兴的。

    十二月十八,天老爷可算给连降了几场大雪,明年开春至少不会春旱了,高兴之余,大雪却也同样给出行带来了很大麻烦,顶着大雪,马匹都是尤其费劲的把腿从雪地里拔出来,没过多一会,塞上来的羔羊皮雪狐皮制成的大衣,帽子都被雪浇成了雪窝子。

    从山里老营出发,十来里山路一直走了一个时辰放在艰难的攀到,在五台山靠着忻定盆地最边沿,一个颇为大的正方形砖石房子可算映入眼帘,那是乞活军众多纺织场中的一个。

    浑身冻得硬邦邦的,咋一进纺织场,就连周遇吉李铁柱这样的硬汉都人不知直跺脚搓手,可就算如此,也没挡住宋青书的兴致,满是雪的大衣很有老大气势的往一边一扔,宋青书急不可耐的喝令道。

    “在哪儿里,快领我去看看!”

    前来接待的是场里的看门老头,看着自己家大帅猴急的模样,他亦是慌慌张张在前面带起路来。

    宋青书的厂房是效仿后世印象中工厂模样盖的,外面一圈门廊,里头就是生产车间,后头则是员工集体宿舍,乞活军中闲置的妇女可不少,一个厂子几乎全用的女工,就算宋青书也不得不稍微避嫌,从门廊转到了工厂后头场主待的地方。

    这场主还是熟人,巧儿姐弟两个,别看巧儿今年还没满十六,可真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千号女工被她管的老老实实,这会儿巧儿也是很大人的严谨的等在门口,倒是小宝这小子,仗着宋青书身边出身,很不庄重的大老远先跑了过来。

    “老爷,您可来了,我姐等半天了!”

    “怎么跟老爷说话的?”杏核眼一瞪,巧儿泼辣的伸手照着自己不稳重的弟弟后脑勺就是一巴掌,旋即才提着裙子给宋青书一行李。

    “巧儿拜见老爷!”

    “行了,都是跟着我好不容易从西安逃出来的,没那么多繁文缛节!”

    “谢老爷!”

    这才整起身,巧儿一双愈发水灵的大眼睛又是投注在了宋青书脸上,看的宋青书却有些感觉不自在,不知道为什么,巧儿的眼神总是让他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尴尬的咳嗽了下,宋青书方才赶紧急迫的又催道。

    “东西准备好了吗?”

    “回老爷,准备好了,请跟巧儿来。”

    幽怨的瞄了宋青书一眼,巧儿这才带着头进了去。

    煤炉子散发着呼呼的热气,勉强是驱散了些寒冷,一对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早就等在了那里,屋子正中间地上还放着个木头桌子,桌子上又套个木头匣子,一旁还有个挂着皮带的轮子,连接到桌子底下一块铁板上,一根针头在木头匣子低下探出来。

    看着这东西,宋青书顿时激动了,虽然模样怪了点,可是和记忆中的那东西大体形状一模一样。

    小时候家里用的缝纫机!

    成衣如今可是宋青书收入的一大块,这个时代纺纱有纺纱机,织布也有织布机,唯独缝制都需要一针一线自己去做,这可严重拖慢了效率,宋青书的工场,三千多纺织女工一天能出丝绸五十匹,棉布一千多锭,可两千多纺织女工一天才能出各式成衣五百来件,就算采用流水作业效率提高了不少,可缝纫太慢了!

    而且这五百多件还是卖不上价的净板,这个时代服装档次,可全在针线活的刺绣上面,卖的上价的贵重衣服更是没个十天二十天出不了一件,眼看着如今商路都走通了,生产开始有点跟不上了,急得宋青书嘴里都有点上火了。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凤凰缝纫机,宋青书就把大致的模样,形状还有里头应该有的零件都叙述出来,发下赏格,谁要能给他弄出缝纫机来,赏银一千两。

    今个,就是眼前这一对老头老太太给他弄出来了。

    两人还不是乞活军的,老头子是临山的老木匠,老太太则是缝缝补补贴补家用,没见过大世面,一看宋青书来了,两人也是畏畏缩缩害怕的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气的巧儿直跺脚,宋青书自己则是大方的一摆手。

    “行了,不用多礼,你们做出的缝纫机,你们来示范吧!”

    光有形还不行,能用才是硬道理!听着宋青书命令,老太太也顾不上害怕了,赶忙把坐到缝纫机前面,底下早有剪好的衣服袖子,领子等布匹,就看那老太太熟练的把袖子收好,放在缝纫机下,迅速踩动底下那块铁板起来,隆隆的齿轮转动中,上面的针头就跟小鸡吃米那样急促的落到袖子边上,仅仅几个呼吸的功夫,细密的针脚已经把袖子边缘缝的结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