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乞活 >

第275章

明末乞活-第275章

小说: 明末乞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青书还真有点迷糊了,这会儿招安细节还没谈妥,崇祯居然会给自己下旨?干嘛?要钱?每年上供二十万担粮食二十万两银子还没糊弄住他?一肚子疑惑,宋青书还是赶紧给面子的跪在街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传皇上口谕,稳秦淮河妖女李氏,董氏不守妇道,魅惑士子,妖言霍乱,罚为奴籍,赐予江淮总兵宋青书,钦此。”

    “臣宋青书谢主隆恩!”

    “宋公,艳福不浅啊!带上来!”

    就算跟着乞活军吃苦改造了那么久,太监该有的心理变态这青袍太监倒是还有,太监就是看读书人不满,听着后头那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江南士子嘀嘀咕咕,他心里就是爽,得意的一缕帽子上的缎带,翘着兰花指就一挥手,接着,锦衣卫如狼似虎办的把两个丫头给推了上来。

    这董小宛那天算见过一面,可是那天隔着人群也看不清楚,今天算是才见个全脸,这妞才十五六岁,有股子上初中的萝莉感觉,那模样怯生生的,抱着个包袱小鹌鹑一样瑟瑟发抖,长相算得上清纯,不过在后世见惯了清纯女生,倒是没有特别让宋青书眼前一亮的感觉。

    至于那李香君看起来要稍大一点,不过也没摆脱萝莉像,也是这年头文人士子心理都有些扭曲,最流行的就是都五六十的老翁了,怀抱着才十五六的名妓小妾,一手扶着她的青葱玉腕在园中教她习字,一手探入怀中,揉捏着豆蔻***这年头都流行这调调。

    不过照比董小宛这个听话的好孩子,李香君就明显属于刺头学生,后排那种坏坏的女生那个类型,刘海遮住了小半脸颊,露出个尖尖的下巴,虽然不知道这突如其来的横祸怎么回事,这妞依旧有点桀骜不驯的倔强味道,也是一手抱着个小包袱,一手还护着董小宛。

    著名的秦淮八艳自己算是有俩了,只不过看着俩妞,宋青书非但没高兴,反倒有点懵逼,虽然说男人都是贪心的动物,可他还没有精虫上脑,家里四个还有一个没拿下呢,也用不到再添几个,至于这俩妞,绝对是烫手的山芋,收了她俩,等于把应天府不少风流名士眼里的女神给动了,凭着江南讲武堂,宋青书才在这儿稍微混出点名声,等于再次泡了汤。

    “公公,我说,不要行不?”

    贴进焦大林的马前,宋青书小声悲催的嘀咕着,听的焦大林也是一乐,不愧是自己家大帅,别人见了美眷都走不动道,他到好,往外推,不过笑归笑,焦大林也是赶紧压低声音:“大帅,别忘了您在皇帝面前,营造出个什么形象?好色!好色啊!”

    这话听的宋青书禁不住一激灵,原来如此,看来崇祯疑心病还真重,送来俩妞就是试探来这是不是真的,好色之名自己不背还不行,赶忙一副感恩戴德状况,宋青书动作夸张的把银子从怀里全都掏了出来,硬塞给焦大林还有随行的锦衣卫。

    “多谢公公美言,多谢公公美言,施琅,还不回去取银子,赶紧打赏!”

    这夸张的一幕,顿时引得后头那斜挎看热闹的士子更加不屑,两个瑟瑟发抖的妞也多了不少鄙夷。

    一人看赏了五十两银子,这些不知道是不是京里来的锦衣卫是乐呵呵的跟着焦大林走了,外面看热闹的士子却是越围越多,不少还在那儿嘀嘀咕咕,估计是在伤感佳人命运的多桀,宋青书也不想丢人现眼,直接挥了挥手,亲兵也是押送犯人那样推搡着就把她俩押进了府内。

    “大帅,这俩妞怎么安置啊?”

    “先安排到厢房吧,等采薇夫人回来再处置。”

    心思全然不在施琅这儿,听着外面的谩骂,宋青书郁闷直接把话撂这儿,转身就向宅子内走去了。

    看着宋青书离去的背影,还以为一进宅子就得被蹂躏一番的两个妞顿时惊愕的瞪圆了眼睛,不过听着施琅不太客气的请字,俩人又是忍不住冷哼了声,摇曳着小蛮腰跟着去了。

    接下来几天宋青书的日子就有点不好过了,他走到哪儿,都有人在背后嘀咕什么暴殄天物,牛嚼牡丹,而且加多宝商号的的几个分号,居然还被人贴出了“大字报”,有的好歹还有点文采,文绉绉的写诗骂自己,有的没文化的干脆直接就是大白话的骂人话,气的宋青书直跺脚。

    马车急促的在街上走着,放下车帘子,采薇还好笑的劝说着:“官人,清者自清,就让他们说去呗,就当没看着就行,何必跟着生气,气坏了身子多不值啊!”

    “他娘的,关键老子干什么也信,不久就两个妓子吗?你看看,都扯到什么上去了!说我三岁就偷窥邻家大妈洗澡,他xxxxxx的!”

    气愤的拿着那大字报,宋青书蹦出一连串的脏字来,听的车里头小辣椒,李裹儿仨妞却是笑的跟三个妖精似得,气的宋青书没好气的瞥过一眼。

    “为夫是好色武夫,你们就得是好色荡妇,今个啥都不许干,跟着为夫去玄武湖打野战去!一个都不许跑!不要老子当个贪花好色,胸无大志的典范吗!老子就好色给朝廷看,哇哈哈哈哈!”

    说到最后,宋青书嘿嘿一阵奸笑,倒是把自己家仨妞一起听了了大红脸,齐齐的啐出声来。

    不过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现在正是年少思春的时候,小辣椒三个也是被宋青书的话勾的浮想联翩,可惜,马车还没等到地方呢,宋青书却让人给拦下了。

    “大帅,代县来人!”

    听着马车外施琅严峻的声音,宋青书心头禁不住一突,这个节骨眼上,代县别又出什么事了,如今产业还没有完全南移,他还需要代县的轻工业基地。

    放三个怨妇自己去玄武湖畔划船去,下了车,宋青书骑马赶到了秦淮河旁边的加多宝玉树楼,一进了三楼他改装的大会议室,又是忍不住暗暗吃惊。

    蒲州张明性,代县曹三喜,祁县渠伯驹,蒲州王冲文,介休范明景等等,几乎加多宝商号的大股东来了一半还多,晋商十大家族就算家长没来,大掌柜的也来了,这么一副架势,看的宋青书这个董事长都忍不住有些心跳。

    “诸位,宋某来迟,抱歉抱歉!”

    猜测着,宋青书径直的走到了最里面,坐在了圆桌最上首,一面坐,一面他还揣测着,不过这些大商,大掌柜的一个个却全都是面带笑意,还流露出些兴奋来,首先就是张明兴,率先笑着对宋青书抱了抱拳。

    “大帅客气了,这次说起啦还算我等不请自来,还望大帅海涵。”

    “诸位如此齐聚,莫非是扬州盐商又有了什么变化?”

    心放下一小半,宋青书又是出言试探,另一头的渠伯驹一提这事儿,嘴却是笑的咧开老大。

    “大帅放心,王家的王御史还在应天府没走呢!借他们个胆子也不敢反水,这次我等前来,是有项大买卖想要请大帅挑头。”

    没等渠伯驹说完,介休苍盛号的大掌柜的范明景已经抢先问了起来。

    “大帅,不知道加多宝票号南京存银如今有多少?”

    怀疑老子挪用公银?这帮小气鬼!心里嘀咕着,宋青书面上却还是那么如沐春风。

    “这个还得查一下,施琅,去渠大掌柜的那儿把账册借来!”

    施琅又是急急匆匆跑了趟腿,宋青书倒是觉得自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拿到账本,一帮大掌柜都是急急匆匆的看着存银数量,看到账面上足足一千三百万两的银子数,居然每个人都是双目放光的点点头。

    “大帅,吾等还要求您办一件事!”

第382章 粮() 
拉锯谈判了足足快一年的招安,在崇祯九年九月中旬还是成了,乞活军正正式接受朝廷的招安,给宋青书的官职这次也不小,两淮总兵,隶属庐凤总督马士英麾下,兵员一万,军饷年发三成,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名义上都是他的防区,不过实际上,他的军队还是在英霍山以及安庆这头窝着。

    虽然和朝廷眉来眼去许久了,可是既高迎祥被杀之后,乞活军的招安对于农民军的震撼依旧是颇为大的,毕竟乞活军也是从陕北杀出来的三十六营重要一支宋青书在农民军名头还算不小呢,不少农民军将领据说指着南面破口大骂,就连继承闯王的李自成都斩木以示愤怒。

    唯一没出声痛骂宋青书的,也只有八大王张献忠了。

    不过乞活军从根上就与其他农民军不同,宋青书打造的就是一支维护明末这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军队,他可以称为民变军,却不能称为农民军,而且关键时刻,就算宋青书也必须服从本阶层利益。

    这个利益就在粮食,两淮是除了湖广之外又一产量大区,九月份,正是秋收时候。

    无为州,泥河镇。

    有着长江的水利灌溉,哪怕是小冰河期,这儿的水稻田依旧郁郁葱葱,农历九十月份,正是秋收的时候,可惜,看着满田地沉甸甸的麦子,这儿的农人还是高兴不起来,尤其是粮长李老白,看着稻田,他简直愁到了极点。

    要说这粮长,在大明初年可气派着呢,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候,在江南划分了若干个粮区,以当地大户为粮长,粮长虽然不是官,权利却大的很,区内钱粮的征收还有押运都是他们说了算,甚至拟定田册,申报灾荒减免他们都有话语权,每年押送粮饷进京,还能得到觐见皇帝的资格,表现好的粮长能直接委任以大官。

    可到了明成祖迁都京师之后,粮长的日子就没那么风光了,粮长的管理由皇帝直接管下播给了户部,觐见的权利就没了,不过凭着特权还是有上下其手的机会,大多数还是以当粮长为荣,粮长也是采取的世袭制度,除非这个家族犯了罪,不然一直是他们的。

    不过有句话叫吃了的早晚要吐出来,到了正德年间,粮长的风光就到头了,这年头江南土地急剧兼并,拥有特权不纳粮的户数也越来越多,直接生产的农民已经不堪重负,开始相继逃亡,这农户能逃,粮长却逃不了,完不了的税负就得他们补交,不少风光了一百多年的大户短短几年间相继破产,也越来越没有人愿意担当粮长了,以至于官府的要求不得不直线下降,最开始中等人家也可以充任,后来下方给里长,最后里长也逃的差不多了,不得不下方给贫农。

    到天启年间,粮长的半官性质已经戛然而止,变得和徭役差不多的一种负担了,李老白就是这样。

    别看水稻长得好,能征收的连一半都不到,而且这一半,还有三分之一需要缴纳租子给城里的地主,剩下这点,要完成一千担的征收,太难。

    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李老实还必须负责把粮食押运到应天府,在那儿装槽船运往北方。

    拉这些东西,后世雇两辆长途大货车还得五六千呢,更别说运力低下的现在了,一面割着麦子,一面李老实还在悲催的嘀咕着。

    “但愿今年扬州那些老爷们能早点来,不然的话,又得烂坏了好多!”

    也难怪古人云无奸不商了,有时候囤积居奇的粮商的确可恶,扬州不仅仅是盐商的大本营,同样也是粮商的固有阵地,李老白剩下的唯一一点权利,就是他能组织一个乡里的村民把粮食都卖给某一个粮商,这权利还不是官府给的,而是城镇化中地主大多搬倒城里,他算是唯一去过应天府,有见识的人。

    把粮食卖给扬州的粮商,粮商给他的福利就是赋税粮食可以搭乘粮商的粮船运到应天府,代价却是粮价被压的死死的,北方粮价已经达到担米二两,甚至有的地方斗米十两都买不到,就算江南,差不多也是一两银子一担米,粮商们收粮食却是一担米只给区区五百文,虽然没有盐那样暴利,却也是将近一倍的利润。

    而扬州的粮商,还是以徽商为主,毕竟徽商占着地利。

    虽然可以搭乘徽商的粮船,可是这些奸商却也让李老白咬牙切齿,每年九月份秋收,他们都是十月份,甚至快一十月份了,才下来收粮,生怕粮食霉烂的农人不得不赶紧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每年还烂坏不少。

    人都饿死了,发霉的粮食一大部分却这么白白的扔了。

    一面割着,一面李老白还嘴里不断嘀咕着,这时候,泥泞的乡间小道上,一队兵却是扛着旗子远远走来,看的李老白当即心头一哆嗦。

    这年头,大明的兵也烂到根了,有兵下乡,绝没有好事,不是抢粮食,就是粮食银子花姑娘一起抢,不过这秋收年月,也不能扔了地跑,咋咋呼呼喊着乡民们赶紧回村把家里的粮食,鸡鸭还有大姑娘,大小子藏好,他还是不得不悲催的应出来。

    “军爷,咱们这嘎达是穷村子,没啥好抢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