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总算过去了,快去会合。”李易并未追赶,要赶紧与大部队会合,他心中有点莫名其妙,战场似乎有点乱。
当他寻到一队马军游骑,才找到了吴天佑。
吴天佑见李易没事,那是大喜过望,在李易的指挥下,盟军大寨不到片刻,便被占领,缴获数千皮战马、骡马,俘获数百人。
他也从吴天佑口中得知变故,对王柏的临阵指挥,还是颇为赞赏的,尽管王柏把他排在第二位,心下有点不太爽,却也知换成他也会如此分兵。
对忠孝军的背盟,他冷冷一笑,并未多说,果断地道:“联络老十,迅速结束战斗,留下一部收罗马匹,其他集结待命。”
他要快速集结骑兵,火速救援大寨,给吴蓝山致命一击。无论他多么不想终结忠孝军,哪怕是现在也不想,但战机稍纵即逝,吴蓝山的背盟,已磨灭他最后的幻想,无论如何都要一战。否则,他无法对叶知秋交代,更无法让全军将士信服,败盟者是不配让他怜悯的。
通过吴蓝山的讲述,他敏锐地判断,吴蓝山全力进攻无法它顾,苍进的八千人绝不会轻易溃败,明皓前去救援,二人合力必能拖延时间,他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该给狗日的小人教训。”吴天佑对李易颇为了解,虽其面色冷静,但那冷峻的目光,那道隐隐的杀机,彻底暴露李易的怒火,真的是愤怒了,他又何尝不是。
蒙古军中军千户和右翼两个千户全然溃散,王柏得到李易消息大喜过望,传令宣毅军打扫战场,留少许骑兵监视战场,自己率主力与李易会合。
“六哥,应集中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战可下。”王柏没有问李易艰辛,既然平安何需在意过程。
李易用赞赏的目光,投向王柏,呵呵笑道:“四哥率部为军锋,把忠孝军拦腰截断,你我为策应。”
王柏点了点头,道:“六哥,要打就狠点,最好把忠孝军给灭了。”
吴天佑嘿嘿一笑,道:“老十,你这话和我口味,干了。”
王柏一笑,灭了,他还暂无打算,他的眼光放在剑阁,忠孝军不过开胃小菜,是放在最后茶点。
李易未免苦笑,根据战局判断,阆州万户尚有步军四千户,这也是一支精锐,要是撤入山区,可就不好玩了。他的意思是对忠孝军致命一击,谋划的是彻底击溃,然后回头对付蒙古军步军。
战机当然要把握,但决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忠孝军身上,击溃进行收编也就行了。
“好了,咱们兄弟分头行动,一定要一击必杀,浪费不得一点时间。”
王柏点了点头,郑重地道:“六哥放心,击溃忠孝军,小弟立即整兵拿下左翼四千户。”
知我心者,老十。李易暗自点头,露出一抹欣慰笑容,他却未想到,王柏根本没拿忠孝军当盘菜。
李易集结两个军主力,进行全面反攻,对忠孝军的打击是致命的。
吴蓝山为攻陷李易大寨,集中近三万大军,围攻大寨的兵马飙升到两万余。
可惜,他并不是兵家,更非经验丰富的大帅,犯了三个致命错误。第一个便是毁约背盟,突然袭击李易大寨,道义上失去分数;第二个错误是最致命的,冲乱苍进部,他没有全力进行围剿,把这支生力军给灭掉,结果让苍进恢复战斗力,直接造成他背后有一支强敌,使之无法全力进攻。
(本章完)
第450章 胜()
第三个错误在于既然不消灭苍进,那就留下一支小部队警戒,主力全部投入或能一举拿下大寨。但是,他并未采用最佳战术,而是留下万余人骚扰苍进,未能达成致命一击,丧失了败盟偷袭的最佳时机。
后来又逐次抽调兵力,形成抽添战术,无法形成拳头,发挥不了最强进攻力,让叶知秋成功守住大寨,后军逐渐控制不了苍进,导致战场形势发生极大变化。
随着神机军留守三千人的调上,在两翼组织反击,不断压缩忠孝军活动空间,对营寨防御形成有效保护。
忠孝军马军太少,几乎都被南玥带走,无法对神机军阵地展开有效反击,每次企图驱散神机军夺取器械,却因行动迟缓失败,关键还是神机军弩箭火器犀利,给予忠孝军士卒极大的震撼。整个战场的主动权,渐渐落在叶知秋手中,等到李易率部进入攻击阵地。
当李易指挥马军,对忠孝军发出致命一击之际,吴天佑率本部云骑军,气势汹汹将忠孝军拦腰截断。
王柏却引千余宣武军军在忠孝军背后,实施迂回切割战术,李易率宣武军数百马军,在王柏身后跟进。
两支部队一正一奇,吴天佑把忠孝军进攻势头打下去,王柏实施包抄,与吴天佑在忠孝军左翼会师,李易把忠孝军两个战场,完成了战术上的彻底分割。
如此,大局可定,忠孝军必败无疑。
吴蓝山出身阆州都统制司,区区一个文书效用出身,说白了也就是个土鳖出身,哪见识过如此犀利的马战,被马队穿插搞的晕头转向,实在是不知所措。
不能不说,忠孝军中大部分将校,受过战火洗礼,相当一部分人都有战斗经验,士卒也有不少富有战斗经验。可惜,他们并不适应平地马战,又在进攻队形中遭到侧翼打击,几乎没有任何防范,对数千马步军的冲杀,毫无应对之策。
整整六个进攻方阵被冲乱,士卒混在一团惊慌万分,灰蒙暗夜中厮杀声、金鼓声震天价的响动,破空而来的弩箭不断带走袍泽的生命,远处被点燃的营寨火光冲天,谁也不知道命运会如何,不知该如何是好。
叶知秋又岂能放过大好时机,一支由王孝仁率领的由少年组成的部队,最短时间内整编完毕开寨出战。
王孝仁的出战,对忠孝军六个进攻方阵,打击是剧烈的,那群少年经过严格训练,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被压着打了半天,人人都憋了口气,个个奋勇争先,战斗精神甚至超过那些老兵油子。
王柏受到的压力很小,他当先薄阵望者披靡,很轻松地率队冲过,引起忠孝军后方松动,李易的行动畅通无阻。
当王柏、吴天佑两军在右翼神机军前会师,李易散开兵马与苍进打通联系,潼川府路兵马源源开到,忠孝军大势已去,连反击也没有机会。
“老十一,你来的挺快,别给我说你全歼敌军。”李易心情不错,见了苍进便来句玩笑。
苍进哈哈大笑,风趣地道:“六哥,幸不辱命使命,区区跳梁小丑,虽不能说全歼,却也要他吐几口血。”
“怎么,你似乎未经战斗。”
“是这样,九哥传讯,忠孝军二首领回归,整编我部前那几千人。若非如此倒要场血战,方能与六哥会合”苍进颇为兴奋,把事情大概说了。
李易脸色沉凝,疑惑地道:“二首领?老九倒是冒险,真敢信任他人。”
“九哥在后,一会便到。”
说话间,明皓与郑臣等率军赶到,李易对郑臣大为褒奖,令其颇为兴奋。
明皓却主动交代,他为尽快打通救援通道,相信忠孝军二首领,却不想恰巧李易反击,真是天公作美。
相信别人,战场上生死之际,相信随时可能背叛的敌人,要冒多大风险?李易不寒而栗。虽说,数千忠孝军缓缓退去,却终是个莫大的隐患,李易不能不有所顾虑。
郑臣似乎看出李易忧虑,道:“学士,二首领乃奇女子,非常赞同联合学士,吴蓝山背盟,她并不知晓,这次只身南下也是为劝阻吴蓝山。”
“奇女子?”李易悠然笑了,两年来郑臣都没有搞清楚女子身份,他也是相当的好奇,只是时下最紧要是战事,当下说道:“好了,你们监控那位奇女子,先把吴蓝山解决再说。”
东方破晓时分,胜负早见分晓,吴蓝山的两万余人溃不成军,成建制的人被迫投降,顽抗到底者遭到杀戮。
吴蓝山倒是命大,在卫队拼死保护下,冲开一条路,并收拢两三千人。只是他并未曾逃脱,在王柏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向南玥靠拢,求得生存。
整个战场大势已定,北部蒙古军正在撤退,李易并未给他们机会,而是令王柏率云骑军追赶,定要除恶务尽,宣毅军接管忠孝军各寨,控制其家眷,神机军并苍进、饶勤部监控吴蓝山等人残部虎视眈眈。
一夜无眠,李易依然精神奕奕,要解决的是太多,早上匆匆洗漱,吃点东西便奔赴军前。
忠孝军经一夜血战,几乎到了分崩离析地步,大寨被人占据,家眷落在别人手中,吴蓝山、南玥两支兵马不到万人,还被对方神机军监控,仅有一条处于神机军弩箭下的通道,几乎无法完成会师。
要不是上官昭率千余马步军回归,在南玥北面形成侧翼掩护,忠孝军的处境会更加堪忧,甚至连南玥也不得不担忧,李易会不会摸清虚实,为以防万一对忠孝军实施灭绝。
实际上,两军还处于对持状态,两军阵前气氛依旧是紧张无比,不断进行短促激烈的搏杀。
中军大寨帅帐通向辕门处,上百名那些身披甲胄的少年持戟而立,形成一道寒光闪闪的戟林。经过一夜的杀戮,与昨日相比,这些生存下来的少年个个脸色坚毅,目有隐隐血色,已彻底成长为男人,背嵬军全军参战不在身边,李易的近身侍卫由这群少年来担负,也是值得相信的人。
(本章完)
第451章 相见()
大寨辕门前,南玥心情复杂,柔肠百转,老父的殉国,每次的恨却令她不堪,当年飘逸洒脱的身姿,早就印在她心底深处却不愿去多想。
却不料造化弄人,而今的她必需直面李易,为了忠孝军近万残兵,为了数万家眷,不得不亲自前来,那颗芳心不能片刻安静。
上官昭却是平静异常,自他通过叶知秋了解李易,即将难免对也坦然许多,有的仅是道义上的愧疚,吴蓝山的背盟,险些坏了李易大计毁了蜀川。
秦风手持花枪走过来,虽然年纪仅十八,却以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一身合体的绯红军服,身披轻便的两当半装皮甲,显得英姿飒飒。
当年嘉陵江畔的孩童,已是渐丁少年中的队将,背嵬军不在李易身边,他所指挥的一队少年担负仪卫。目视南玥和上官昭下马,立即上前行个军礼,朗声道:“请二位卸下兵刃,卫队留在辕门外。”
南玥没有说话,却目光柔和,脸上蒙有轻纱却不知是何颜色。上官昭却呵呵一笑,道:“好一群少年壮士。”
“请二位下兵。”秦风面色坦然,毫不理会上官昭,目光却从满了戒备。
南玥轻轻一叹,如非吴蓝山之举,今日她是座上宾,岂能受辕门卸兵之辱。轻轻解下佩剑递了过去,也不说话径直向中军大帐走去。
上官昭古怪地看了看南玥,默默地跟在后面迈步进去,心里却充满了感慨。
大帐内,李易能感觉到,眼前的蒙面女子就是他,虽说他的脸色冷峻,心中却划过一抹复杂。
南玥并未多说,不亢不卑有礼有节,一副波澜不惊的姿态,仿佛并不认识眼前人。
上官昭却惊喜地望着李易,沉声道:“多年未见,你风采依旧,上官昭多有怠慢,还望见谅!”
李易暂时压下心思,笑道:“三首领何需客气,当年在下惶惶如丧家之犬,若非。。。。。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二位请坐。”
南玥听‘过去的就过去了’之言,似乎有几分回味,身子微微一颤,却也未曾失礼,落落大方地在左首坐下。
上官昭却又些意外,毕竟是相识一场,纵然有误会,却不该冷冰冰的,似乎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李易扫了眼南玥,迅速收回目光,淡淡地道:“不知两位首领,何去何从?”
开门见山,毫无任何委婉,更没有半点客套,完全是胜利者的姿态,令人很不舒坦,上官昭有几分吃味,见南玥未曾言语,当先道:“事发突然是我家大首领的错,还望看在同为护卫蜀川父老的份上,罢手。”
“此战,我大军死伤上千人众,他们没有倒在虏人刀剑下,却被盟友背叛而亡,数年辛苦险些付之东流,三首领一句话便要罢手,我怎能面对三军将士。”李易脸色平静,语气却很沉重,更有浓浓地杀机,只是话语数字有夸大的嫌疑,连轻伤者也算了进去。
上官昭一阵无语,平心而论他若遇上这摊子,二话不说早就提剑而上,还费什么话。
南玥却看了眼李易,也不磨叽决然道:“学士要怎样,只要放过家眷,凡事尽可商量。”
学士,那是叶知秋对他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