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时风韵 >

第220章

宋时风韵-第220章

小说: 宋时风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玥却看了眼李易,也不磨叽决然道:“学士要怎样,只要放过家眷,凡事尽可商量。”

    学士,那是叶知秋对他的称呼,李易眼中闪过些许复杂,慢慢颔首却没有说话。

    坐在右侧的叶知秋,却摇着泥金扇,一脸邪笑地道:“忠孝军背约,学士体恤同为蜀川义军,为抗击虏人,忠孝军残部分为三军并入我大军,即可既往不咎,大家同岗位袍泽。”

    虽然,话说的冠冕堂皇,其实质却是赤裸裸的吞并,若放在前几日,上官昭定是勃然大怒。今日,有不满却无可奈何,道义上站不住脚,形式上也危危可及,人家随时翻手可灭,你拿什么讨价还价,难道还真能拼命不成?

    南玥直视李易,毫不示弱地道:“忠孝军起于战乱,宗旨是护卫蜀民,得夔州路帅司授军号。学士若要联合抵抗虏人自然可以,若要分军吞并,那就请夔州路帅司交割。”

    忠孝军游斗潼川府路,却与夔州路有着联系,当日成军也是被夔州路承认,并授予军号。对于大宋地方守臣来说,不过是在沦陷区给个名分,便让一群流民去拼命,牵制蒙古军兵力,减轻夔州路的军事压力。败,不过是死了几个流民,胜,则是夔州路守臣之功,何乐而不为。

    李易对南玥的反击,并不以为意,至少表面看不出颜色,看了眼叶知秋未有说话。

    叶知秋笑吟吟地打量南玥,玩味地道:“那违背盟军约定,丧心病狂攻我大寨,全然不顾蜀川军民生死,又算什么?”

    南玥目光平静,淡淡地道:“学士忍辱负重,全军皆为忠烈,但对于我等来说人心叵测,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能一举拿下,便不会留任何隐患,相信叶先生也会赞同。”

    李易虽心情万变,百感交集,却不免对南玥另眼相看,目光转到叶知秋身上,似乎要看一场好戏。

    王孝仁亦是如此,在他眼中此女厉害,抱着看热闹的心思,看叶知秋如何应对。

    叶知秋也不想南玥犀利,神色明显稍滞,旋即道:“民兵而已,想必夔州路大帅,断不会有异议。”

    “原拱辰军难道不是民兵?”

    叶知秋一怔,要说李易忍辱负重成为成都万户,说白了还是潼川府路的拱辰军,不免尴尬地道:“拱辰军数年生死,早有数万大军,为蜀川最有利的抗蒙主力,两军合作总不免很多不便,正如吴蓝山之事,若在发生必误大事。”

    “先生高见,左右误会之深,险些坏了学士谋划,正如当年诸公竭力抵抗。”南玥点了点头,口气非常认真。

    李易眉头一挑,瞥了眼叶知秋,隐隐有些苦笑,南玥分明拿南霁云来挤兑他,多年后的首次见面,跟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啊!

    上官昭越听越不对味,两人谈话中,竟把吴蓝山卑劣行径归到联络不畅,合作不利的误会上,李易却一脸玩味,事必有蹊跷,他决定好好听听,免得出言不慎坏了大事。

    (本章完)

第452章 无题() 
    叶知秋难得大方地笑了,爽朗地说道:“二首领说的实在,忠孝军反戈一击,我部伤亡达到千人,其它损失无计,这本都是应当避免的。”说着瞥了眼李易,又压低嗓音阴沉地道:“虏人左翼四个千户,本应昨夜被全歼,却也只得坏了策划,原今晨奔赴剑阁的云骑军,却为此耽搁行程,还不得不留下宣毅军善后,对于我们和虏人决战利州路很不利。”

    南玥轻轻颔首,聪明人打交道一点就透,她的意思叶知秋明白,也颇为知趣,对方的意思也很明白,恐怕今日不付出代价是不行了!

    想想,目光再次落在李易身上,波澜不惊地道:“学士,我忠孝军之失,虽事出有因,却造成不善之局,奴家先给学士赔罪。”说罢,轻轻站起盈盈下拜。

    眼看就是公事公办,全然没有临安时的情分,李易无奈地站起来,苦涩地笑道:“娘子隐藏太深,早知是又怎能出这些龌蹉事,罢了、罢了。”

    不能不说,当初他还看不上忠孝军,不过是让郑臣打进去因循利导,随着忠孝军不断地扩大,最鼎盛时期竟然有十万众,这就让他更加关注。

    可惜,南玥并不以真实姓名现众人眼前,也不会随意说往昔的的事情,吴蓝山、上官昭也不知道其过往,导致军情官塘只是提到忠孝军有南娘子,再往深里打探一无所得。

    “多谢学士成全,奴家感激不尽。”南玥口吻平静,仿佛真跟陌生人说话,甚至连看也不看李易,绝对是公事公办。

    “娘子请坐。”李易左手虚抬请南玥坐下,心下怅然不已,南玥的态度很明显,他们终究非同路之人,片刻间惊鸿般地一睹,激动的心情早已缓和,本无交集何有重逢?

    再想到和南霁云相遇危难,顺水东下的情景,再去看临安相识的点滴往事,心下不免有几分怅然。

    即便明了,心下仍是怅然若失,似乎失去了一段,留下惆怅的回味,那一刻的凄绝艳丽,隐隐让人觉得遗憾。

    叶知秋看了眼南玥,脸色很古怪,颇为几分意味地道:“学士,既然是误会,你看如何处置?”

    李易心下暗骂叶知秋,好人都让你做了,留下的恶人让他来当。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谁让他是全军主帅,争取最大利益才是根本,他要为几万将士前途负责,断不能意气用事。

    脸上划过一抹失落,慢慢地道:“我部克日北上,今日便从忠孝军大寨撤出。但是,忠孝军需选精兵三千北上,以填充我军战损,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学士有令,奴家自会遵从。”轻纱下,南玥的俏脸亦是寂落万分,她能听出来李易的公事公办,说要求的事情也很正当,既然你烦了大错耽搁了正事,那就应该付出补偿。

    三千人并不算太多,却重点提出忠孝军精锐,试问发展那么多年,全军能有可战老兵多少?恐怕全军的精锐都要被人家所用,自家还说不出反驳的言辞。

    当然,她只所以毫不犹豫的应允,还是看在李易心在致公的份上,随着时间的耽搁,利州两路必然会得到消息,蒙古军当然会迅速做出反应,就算对方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却也能够用尽力而为,让夺取关防的难度增添不少,动用忠孝军为军锋陷阵也变的无可厚非。

    李易站起身来,用决然的口气道:“此战兵贵如神,我已耽搁两天,今日午后便要启程北上,二首领当整顿兵马,随后出发,断不可有任何延误。”

    南玥轻轻颔首,淡淡地道:“学士放心,奴家随后便亲自率军跟随。”

    亲自率军北上?李易双目精光闪烁,千万念头化作两个字,嘴唇煽动几下,最终沉沉地道:“也好。”

    上官昭在旁打量李易,总觉其有几分说不出的愁绪,却也没有往深里去想。

    双方的目的皆是达到,按说应该皆大欢喜才是,大帐内氛围却有点压抑,令人心情郁闷不已。

    忠孝军在李易的默许下,以巨大的代价,换取了绝处逢生的机会,剩余可战之兵不满万,还是那些所谓的战兵,打顺风仗一往无前的那种,实际上这些人毫无用处。

    不过,这些人却不再被消灭,数万家眷被释放,也算是李易的让步。尽管,很多眷属的儿子、丈夫战死,那是战争,哪有不死人的,他们的生死不管李易事,也有亲人被俘的家眷,这些家眷命运算是幸运的,在南玥的默许下,只要他们的亲人被收编,都能脱离忠孝军,被安置在县城重新编入户籍,也算是过上安定的生活,至于能不能过好,那就要看自己了,别人无法都给他们帮衬。

    昨夜,李易与叶知秋合计半个时辰,便是为了今日。

    作为大帅的他不得不坚持利益,唱了黑脸,此乃形势使然。毕竟,忠孝军是入了朝廷某些人眼中,若赶尽杀绝,引发朝廷提前的反制,那绝非上策,他也不愿去做,既然吴蓝山威信扫地,放过残兵败将又有何妨,在策划中俘获近万忠孝军将士,才是最大的财富,有些精兵可是战斗了数年,前提是能够活下来。

    大多数人训练或许不足,战斗力也不算强,却是历经沙场,只要让他们从真正的尸山血海中走上一遭,不难从中寻出精兵,就如同他当年选择精兵,无不是血雨腥风。

    真是严格了标准,近万人能留下两三千已是造化,很残酷,但现实更残酷,李易和他们都没有选择,适者生存,力量强大的人才能活下去,何况是乱世。

    弱小者被人同情,终究白的一塌涂地,最终为人怜悯,被人遗忘,他绝不做为人怜悯,被人遗忘之人。

    送行之际,李易亲自把南玥、上官昭送去辕门,连叶知秋也在十步外,却饶有兴致地看着李易和南玥。

    “二位首领,只能送到此处,多有得罪。”李易凝视南玥,却在想想面纱下的角色容颜,那是曾令他心动的所在。

    (本章完)

第453章 隔阂() 
    上官昭瞥了眼南玥,他也能看出李易对二姐的关注,却没有往再深处去想,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抱拳道:“再遇学士却不能深谈,心下甚是遗憾,待有时间定登门拜访。”

    李易爽朗地笑了,身手拍了上官昭的肩膀,温声道:“子晖,刚才是公此时是私,你又何必拘谨,待驱逐虏人日,你我兄弟再做甘泉之饮。”

    上官昭似乎明了,想到当时遇到李易的情形,味道依旧没有改变,亦是大笑道:“一言为定,你我不醉不归。”

    “三天三夜。”李易点了点头,笑咪咪地伸出手掌。

    二人双手相握,良久方才分开,李易才目视南玥,沉声道:“没想到当日夔门之别,却不想竟如此相见。”

    南玥双眸扫过李易,目光真是复杂到了极点,犹豫半响低声道:“却想不到学士,竟忍耐如斯。”

    听口气是缓和了,却依旧没有原谅他,李易心中微微发苦,谨慎地解释道:“射阳之战情非得已,我受南公聆听教诲,受益良多。”顿了顿,他还想说曾要寻找南玥,煽动嘴唇却未能说出,此时不要说不适合说,就算是说了又能怎样?煤油打退蒙古人的话不过是马后烟云而已

    “学士高义。”南玥脸色有几分苍白,转身便去上马而去,留给李易的是柔弱却又坚定的背影。

    或许,这就是缘分,若说出后面的话,情形恐怕不会如此,又或许南玥更盼望他说出。可惜,李易话尽于此,缘来缘去,终是一言之差失之千里。

    上官昭见南玥断然离去,立即抱拳道:“学士,我定当随二姐同去,告辞。”

    “告辞。”李易凝视他们远去的背影,细想多年历历往尘,上天竟如此造化弄人,戏弄之后,为何还让他们在困顿中相逢?数年的回味,似乎是军旅坎途中,心累之际的安慰,又似乎是射阳战后的愧疚。或许,把握住机会,还会有下面的故事,他却无心无力,那颗心泛出阵阵的无奈。

    “原来如此!”一时间,竟然痴呆当处。

    此时此刻,他方才醒悟,彻底看透了,多年的思念,无关情爱,一瞬的牵挂却无其它。

    目光收回之际,心中一丝执念彻底消融,整个人轻松许多,至少他明白了许多。

    不知不觉间,叶知秋走到李易身边,亦是望着绝尘而去的人,叹道:“巾帼女杰,得此女,负天下又有何妨!”

    李易嘴角微抽,转首诧异地看了看叶知秋,仿佛看到最不可思议地景象。

    “有感而发,学士为何这般眼光?”叶知秋被盯的不自在,摇了摇扇子转身一旁。

    “先生,好眼光!”李易寂落地一笑,说话间转身向辕门走去,边走边高声喊道:“二哥,整顿各部兵马,大军午后开拔,要快点。”

    叶知秋再次回首,长长一叹,面带笑容地摇了摇头。

    王孝仁走过来,轻声道:“先生,快快收拾行装,也好赶路。”

    “那就快点,不能让美人独涉艰难。”叶知秋瞥了眼李易的背影,意味深长地笑了。

    王孝仁为之愕然,不知怎样去接话茬子,这话实在是太暧昧了,让他联想翩翩。

    却说,在忠孝军大寨,南玥回归后立即与吴蓝山说。此时的吴蓝山被打的意志消沉,尚未从兵败的阴影中走出。

    昨夜,实在太可怕了,坚如磐石的营寨,犀利如风的马军,那无法适应的战术令他眼花缭乱的战术,全军崩溃时的恐惧,数度离死亡如此之近,把他平日伪装出的清高,刻意的深沉,全部给毁灭了,剩下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甚至不惜抛弃卫士求生的丑态,左右传播出去不吝致命打击。

    当南玥要求选拔所有马军,抽调三千步跋子北上,他才醒悟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