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李易用兵极为迅速,事先保密做的非常到位,遗漏的一些零星消息,也被扼杀在道路关卡上。
呼延信率万余马步军,忽然杀出阴平小道,克龙州,入文、阶二州,按竺迩方才得到消息,不免大吃一惊,立即意识到李易反了,便要调集兵力向南封住剑阁。
可惜,当他反应过来时,叶开早就拿下关口,王柏督率各部相继到达剑阁,全军仍由王柏临阵节制,对利州发动迅猛攻势。
第一天,便由叶开拿下剑门北部重镇昭化县,待王柏合兵后,渡白龙江,沿嘉陵江北上,下绵谷越漫天岭,直透朝天岭。叶开率死士十八人赤膊上阵,夺取关口放大军蜂拥而入,歼灭蒙古军一个千户队,斩杀七百余人,利州全境收复。
王柏屯兵州界,居高临下,虎视阳平,利州路主动权,大半被李易夺取。时,李易率军过剑阁,火速向北进发。
汪世显接到按竺迩传讯,亦是大惊失色,他可是力挺李易之人,却不想看走了眼,李易竟如此隐忍,汗廷若问罪,他难辞其咎,又惊又怒下,停止对夔州路的骚扰,把主力西调,准备迎战。
当利州路的蒙古军开始向大安集结,李易的主力以抵达利州北部,备身、云骑、云翼、宣毅、神机五个军两万四千精锐,成都府路、潼川府路两路内军六千,忠孝军马步军四千,若非两路部队留守地方近半,李易出战大军会更多。
此时,李易正式宣告全军,对蒙古进行征讨收复蜀川,自号大宋四川经略安抚制置使司管干公事,提点利州北面前方诸路军一行事。
呼延信拿下曲水留兵防御,率万余人进入阶州,派梅殷率部扫荡阶州,成轩率军东进过青乌镇直驱阳平,为李易侧翼安全提供保护。
三年前,曹友闻血战殉国的大安,再次迎来血雨腥风。
(本章完)
第456章 奔袭()
如今,李易只要击败按竺迩、汪世显,就能够席卷整个利州两路,再按照当年武侯守蜀的策略稳打稳扎,恐怕孟拱赖以成名的大亚寨之战,再也不会发生了。
不过,按竺迩也非易于之辈,他的部队都是蒙古军精锐,汪世显先抽调两万人,在阳平一线与李易展开激战。
战线从阳平到鸡冠隘一线,李易先期投入饶勤、苍进部六千余人及南玥的忠孝军,双方在阳平展开血战。
战役一开始,汪世显便派出五千骑,对宋军展开突击,上万宋军组成三个相互支援的叠阵,在五千蒙古军马军狂飙中,拼死坚持,死死顶住。
首战,对全军士气乃至整个战局,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双方都不想打输。为此,汪世显投入五千精骑,这也是他能够投入的大半力量,李易虽未投入最精锐主力,却也拿出上万兵力魄力不小,能够从潼川府路北上的能有多少人?
上官昭第一次见识如此犀利战斗,以前的那些战斗,简直不是一个量级,一波波的马队冲锋,眼光缭乱的战术调动,令他震惊之余又大开眼界。尼玛,原来骑战还能这样打!从前认为自己的队伍很强悍了,遇到真正的蒙古军精锐,恐怕真是凶多吉少。
整整打了一天,李易并不理会前方请求增援的呼声,下令坚持、坚持,再坚持,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死也要死在阵地上,不能有任何理由撤退。
下午,汪世显又投入两个千户队,重点对忠孝军进行打击,在蒙古军马军的狂飙中,忠孝军最先顶不住了,左右翼都在逐渐地崩溃,要不是到处是蒙古军马队抄掠,那些忠孝军士卒早就轰然溃逃了。
南玥见势不妙,为减少损失当机立断,令上官昭集结马军与蒙古军展开游击作战,她尽可能整合残破的叠阵,组织残兵结成一个个圆阵,向潼川府路郡县兵叠阵靠拢。
遭到千余人的损失后,南玥以坚韧的意志,高超的指挥能力,把残兵汇集入苍进部共同坚持。
“二首领,是不是觉得六哥很残酷?”苍进见南玥,丢一句话便在冷笑后,如此说。
南玥摇了摇头,近一个时辰的奋战,拯救大半将士,她已经心神疲惫了,不愿去考虑太多。
“你不曾经历成州,那时我们困守山寨才叫残酷,人命真的很不值钱啊!”苍进似乎在回忆,半响在南玥有所思地目光中,才放声笑道:“好了,我们已吸引近半虏人,把他们的血气消耗殆尽,用不了多时就会撤下去,当然要坚持住,入夜前没人来救你。”
南玥怔了怔,尚未明白是何用意,却又听苍进笑道:“与二首领打了两年,今日你方才真正看到,我们真正的实力。”
是啊!李易部围剿忠孝军两年,看来并未曾全力,亦意图再明显不过,回味李易的那份决断,那份铁血,她似乎有更多的明悟,有些事的确身不由己,他却依旧在奋力挣脱。
战斗仍在继续,上万投入兵马早已精疲力竭,扬起的尘烟逐渐被暮色所笼罩,战场进入新的阶段。李易派出吴天佑率本部,直驱鸡冠隘,并拨出宣毅军跟进。
宋军突然杀到鸡冠隘,令蒙古军守御千户长大吃一惊,汪世显也不曾料到,李易会向鸡冠隘投入重兵,他也明白鸡冠隘对阳平的意义,一旦鸡冠隘易手,将切断兴元府与大安联系,并对他形成侧翼威胁,战区主动权将会易手,或许他将会全军覆没。
原本,认为李易一次投入上万兵力,手中有力的部队并不太多,不可能再出动主力,他冒着减少后备力量的风险增兵战场,目的是增加李易压力,使之不敢轻易分兵。
当然,蒙古军兵力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无法对鸡冠隘投入主力,放置一个千户长千余兵力死守,还是较为合理的,只是未曾想到李易的决心。
但吴天佑是何许人也,一路飙风直驱关下,尚未等马军到齐便亲自下马作战。马军将士立即组合数架简易云梯,由他亲自率领进攻,守军简直到了目瞪口呆的地步,甚至连防御也没来得及做,自然是势如破竹般地顺利。
在吴天佑率领下,云骑军士气大振,数十人跟随他杀上关口,驱散蒙古军士卒打开关门。
可笑汪世显千算万算,不曾想到吴天佑如此勇猛,凭一腔热血,没有任何战术,竟然轻松拿下关口,要是换成持重的人,或许还有守住关口的可能。
鸡冠隘的丢失消息传来,成轩的宣武军已过青乌镇,汪世显意识到不妙,这一战真打不下去了。
李易却敏锐地抓住战机,令神机军分两翼前伸,饶勤、苍进变阵为攻,向汪世显大寨挺近。
吴天佑拿下鸡冠隘,并未歇息,待宣毅军到达,立即率领云骑军从侧翼对汪世显发动袭击。
当夜,汪世显进行了应用的抵抗,来自陇右的蒙古军将士,也展现出坚韧的战斗力。
可惜,英勇不等于胜利,死战不等于希望,汪世显丧失战场主动权,陷入三面夹击尴尬境地。宋军各部有条不紊,轮番进行战斗,神机军的火器更是划破夜空,美丽的破空光芒,将蒙古军各寨陷入死亡的火光,哪怕这个时代火器还比较弱,那也是相对后世而言,那些砲石的爆炸声和火光,足以震撼人的心灵,引发大面积的恐慌。
如不是按竺迩及时来援,奋力从宣毅军的左军打开一条通道,汪世显有可能全军覆没。
李易有岂是易于之辈,宣毅军是重步兵,若用心死守,岂能被轻易打开通道。
当天夜里,王柏率云骑军三千余骑脱离战场,火速北上,打垮按竺迩留下的两处兵马,直接进入沔州境内。
按竺迩和汪世显狼狈不堪,他们生平还未如此憋屈,不仅被人按着头皮打,还被趁机抄了后路,差点就被包了饺子,当真窝囊至极,悔恨、无奈、愤慨又有何用,逃不出去一切都是白搭。
(本章完)
第457章 收复()
大势已去,按竺迩率先拉出他的部队,这可是蒙古人的精锐,断不能被人家全部歼灭,汪世显不得不抛弃正在奋战的部队,率能脱离战场的人离开,只要巩昌地区还在手中,他便能征召大量兵马,兴元府尚有七千余人不算完败,还有奋起一搏的本钱。
现在,他们要赶在王柏拿下略阳前,夺路而出,方有一线生机,断不能有半点犹豫。
此战,被后世史学家评为第三次大安之战,李易以并不占太大优势兵力,取得空前胜利,意义是空前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成都府开始一直到沔州,被后世所研究,甚至有史学家追溯到成州,成为宋元史一个课题。
李易所得颇为丰厚,自阆州到大安获取战马四万匹,骡马三万余,其它甲仗二十余万,按竺迩连设在沔州的军马场,供应五千户轮换战马的马匹,也顾不上破坏就撤出关外。
失去沔州,兴元府被孤立起来,蒙古军不得不从武休关撤离,当然也是一阵屠杀。
四万匹战马,简直是意外之财,李易大为惊喜,简直比歼灭上万蒙古军还要高兴,留下种马和预备马匹,他能够组建万人的副马制骑兵,简直是发了大财。
虽说蜀川不适合大规模养马,但陇右可以,川西也可以,想到组建大规模马军,成立数万马军与蒙古人决胜天下,任谁都会一阵阵兴奋。
不过,现在不是兴奋的时候,经过苦战击败蒙古军,他们又岂能甘心?必然会酝酿大规模反攻,现在要做的是趁胜痛打落水狗,彻底控制各处关口,并从后方调集兵马准备迎战,至于再次重创蒙古军,才能彻底稳住阵脚。
此战虽然惨烈,他的主力却没有遭重大损失,五个军势力犹存,尤其是马军反而得到加强,倒是忠孝军在战斗中被打散,损失较为巨大,令南玥颇为伤神。
只要打退蒙古军的反攻,他才有喘息之机,腾出手来巩固胜利成果。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兴元府、成州、阶州、凤州、天水军,几乎没遇到抵抗相继收复后,潼川府路传来官塘。
张宁率军围剿普州万户是非常之顺利的,普州蒙古军本就被忠孝军打残,根本无法对抗,何况还有潼川府路州郡兵。三下五除二普州万户两千余人被收拾的干干净净,遗留大批甲仗,腹地的危机终于被解除了。
李易大为惊喜,立即发出官塘,再调潼川府路、成都府路州郡兵一万五千人北上,张宁、黄桂留守东南防备夔州路。
这年头,不讲究的人太多了,他虽心向朝廷,却不能不防备守臣贪功,趁着西川空虚,趁火打劫。天平军也是九军之一,有马步军四千余,战斗力颇强,在州郡兵支援下,虽进攻不足,坚守还是可以的。
至于成都府路他倒是不用担心,有尹宗正镇守,对付小小川西吐蕃,还不是小菜一碟。另外,许杰留守成都府调度军需物质,筹划签发丁壮,一批来自山区甚至吐蕃的壮丁,正在开拔北上。
蜀川富足,被破坏不大,人力、财富、粮草,都足以应付高强度的战争。
利州的恢复却非常残破,李易为统一战区,索性把利州两路暂时合并,以州郡兵分布各个关口为守御力量,五个军分成三部充作机动兵力。
当援兵到达,州郡兵兵力达到三万六千人,主要布防仙人、白水、七方三关,武休关也有三千人,两水乃阶州门户,自是调去两千步跋守御。
五也选择精锐进行补充,不仅恢复全员建制,且有了不小扩充,新的骑兵正在加紧训练,一些被俘的吐蕃人、回鹘人、女真人也被编入军中分散在各队。
宣毅军万人放在成州为三关策应,在兴元府,为武休关一线策应,神机军在沔州为关外支撑,云骑为全军主力放在大安休整策应四方。
忠孝军遭到重大损失,南玥却坚持下来,吴蓝山也在李易强势下,不得不率军斜家眷北上,李慕白也还给千余人,让忠孝军恢复到六千余人,多少恢复了点元气。
吴蓝山是没了脾气,却不代表其它,每日深居浅出,无人时眼中的怨恨却每每加深。
李易顾不上吴蓝山,大势之下忠孝军已被南玥、上官昭所掌控,对方也翻不起大浪。
李慕白率军北上,自然是和李易相见,他的态度相当的随意,几乎到了把臂言欢的程度。
“当年还怨恨子明背叛家国,却不想竟然是忍辱负重,在下实在是惭愧到了极点。”
李易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道:“当日害的三将军和三哥惨死,走向那步我自然知道后果,只要朝野能够接受就行,怨恨不怨恨的说过了。”
李慕白也是洒脱之人,既然心中有所放下,李易也再次成为同仁,自然是放开心地笑道:“放眼天下,有谁能和子明相比,对了,家人可无恙?”
“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