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风韵-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易是根基浅薄,却是刚刚兴起不久,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刻,更兼他在城内外驻扎重兵,岂能是寻常所能破解?那些人什么都不懂,竟敢贸然行事,正所谓打草惊蛇,今后再行事千难万难,更让对方找到撕破面皮绝好理由。”史嵩之痛心疾首地道。
赵昀显然没有想到,打草惊蛇意味着机会不再,撕破面皮倒是无所谓,目瞪口呆地看向孟珙。
孟珙也觉得相当棘手,不用看奏章就明白,绝对是愚妄透顶的兵变,既然史嵩之给予否定,他却不能不跟进,当下沉声道:“李易狡诈万分,非万全准备不能成事,看来他们仓促行事,却不想被李易翻盘,恐怕对方早就有警觉了。”
赵昀沉吟良久才长长叹息,看来真是操之过急了,把大事给耽误了,不由地把游似给恨上了,帝王心性还是发挥决定性作用,压根就没有反思过自己,是他不断催促举兵拿下李易,才造成了准备不足仓促起兵。
“那该如何是好?”他有些慌乱没有了主张,当真是桶破了窗户纸不好办,就算他不怕李易翻脸,却怕麻烦不断,最可怕的事情是。。。。。。。
“陛下,恐怕事情不妙,李易必然恼羞成怒,他可是占据大江上游。”史嵩之忧心忡忡地道。
赵昀也不是傻瓜,明白最后那层遮羞布的意思,李易将毫无顾忌地展开报复,要是和蒙古人息兵罢战,甚至双方联手,那可就太可怕了,失声道:“难道他要联络虏人?”
“陛下,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史嵩之果断地判断,他并不认为李易做不出来,任谁从大局上考虑问题,首先就是自保,为了成功绝对不择手段。
孟珙脸色微变,似乎有些许的不忍,想要说话却看到史嵩之眼角余光,立即把到嘴的话硬生生咽下去。
“那该如何是好?”赵昀脸色大变,可以想象李易和蒙古人联合,会给朝廷造成多大的困窘,甚至是覆灭的危机。
史嵩之双眼精光闪烁,淡淡地道:“不过是跳梁小丑,陛下但可放心,臣必然不能让他得逞。”
孟珙恍然大悟,这就是待价而沽,史嵩之打的个小算盘,把李易作为上位的筹码,不能不说是精明。不过,他和李易是打过交道的,甚至这位主的厉害,恐怕会弄巧成错。
赵昀脸色稍稍好看,他也知道史嵩之的才略,当下欣慰地道:“卿家有何良策?”
“李易有可能联系虏人,难道陛下不能暂时罢战?”史嵩之信心慢慢地道。
赵昀闻言脸色不予,整个人陷入了沉思。
孟珙却相当的吃惊,没想到史嵩之竟然持南北罢战,当真出乎他的意料。
“陛下,天下事不过是夺势,罢战不过是权宜之计,打来打去谈来谈去。”史嵩之意味深长地道。
赵昀恍然大悟,当真是龙心大悦,连兵变失利的沉闷都被扫光,看着史嵩之温和地笑道:“卿家真是中流砥柱,不错,果真不错。”
“陛下,时下灾荒连连,恐怕虏人再次犯境。”孟珙并不看好南北罢兵,那不过是史嵩之的策略而已。
赵昀也是不白痴傻瓜,虽说有罢兵言和的意思,却也不敢放松军备,当下说道:“武卫军分兵淮西,如何?”
孟珙丝毫没有犹豫,朗声道:“陛下调迁,自当应命。”
赵昀相当满意孟珙的态度,这等猛将控制在手的感觉不错,他也知道武卫军分兵淮西很为难,却也是试探对方,结果是让他满意的,至少孟珙回答的毫不迟疑。
当孟珙陪着史嵩之出来,他隐忍到东华门才说道:“相公,朝廷做的过分了,李易并不可能联合虏人。”
“一切皆有可能,断不可有任何大意,李易也是糊涂了,竟然敢反攻归州,哼哼。”史嵩之冷冷地笑了。
孟珙没有再说话,只是觉得赵昀错的很离谱,史嵩之也有些高估了自己,恐怕真是进入多事之春了!
季春时节,万物茁壮,江南大地却是一片惨淡,因蒙古军连番入侵,造成沿江军州生产的破坏,再加上天灾水患,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大规模的饥荒,终于蔓延开来,正如李易当初所断,连临安内外都发生吃人现象。
史嵩之如愿以偿成为左丞相,接替了乔行简,赵昀为此罢黜监察御史王万,为他扫平道路,大宋朝廷形成史嵩之主内,孟珙主外的割据,甚至连叶知秋也有几分慎重。
行在临安一片萧条,赵昀头疼不已,也顾不上蜀川了,他倒是谋划南北罢兵,哪里想到蒙古军又有集结的趋势,立即密诏孟珙火速调兵淮西加强防御,生怕蒙古人趁虚而入,暂时放弃了对蜀川的威慑,对孟璟的失利也不了了之,只是吩咐好生防御荆湖北路,不要让李易找到任何的借口。
他却因惊慌不定没有注意,蒙古人下令动员,主要是为了对付蜀川,只是但凡征战都要正奇结合,或者是三路并进,并非专门针对朝廷。
不过,朝廷诸公也没有办法,就算明白蒙古人针对李易,他们也没有办法,毕竟蒙古人实实在在的准备南下,往年也是年年如此,他们真的已经麻木了。
恰当好处的是,出川的蜀川大军突然撤退,毫无迹象地放弃了巴县,更没有掠夺当地的生民和物资,这就给了别人某些瞎想,认定李易并不想和朝廷决裂,甚至正在和蒙古人作战,无法公然挑衅朝廷的尊严。
赵昀是相当的振奋,无论是李易迫于压力主动退让,还是别的原因不甘肆意妄为,都代表着对方不愿意撕破脸,尤其是公然宣称清剿扰民盗匪,这就给了他某些脸面,正当蒙古人大军压境之际,有了缓冲的机会,让他有时间勾画。
很可惜,赵家一贯的御下之道,给了李易一次绝佳机会,让自己失去了一次良机。
第683章 自毁长城()
就在李易主动示好没几天,蒙古人的行动缓慢不堪时,
知宁国府杜范首先发起,他是谏官出身,已两任御史台监察御史,在入京述职时,当朝进谏:“陛下外有好谏之名,内有拒谏之实,天下岂有虚名可以盖实哉?”
这是干什么?那是公开指责赵昀是个虚伪的两面派,这还了得?也就是大宋养士,赵昀脸面再挂不住,只能硬生生地忍下来,先不说只能在肚子里慰问杜范的女性先辈,面上还得温言解释。
杜范绝对是合格的御史,绝不啻于把吐沫星子,喷了皇帝一脸的老包,他根据当下形势指出干旱,歉收,天下生民连饭都吃不上,纸币贬值严重,物价一天一个样,连行在临安内外都遍布饥民,饿死在路上的不计其数,成群结队的强盗,都公然白天在城门劫掠。
蒙古人更是剽悍善战,京湖南路,两淮都被洗劫一空,蜀川也不被朝廷掌握,那些地方节臣制造假情报欺骗朝廷,妄图得到更大的权力,矛头直指史嵩之。
最厉害的杀手锏,直接砸在史嵩之头上,他的枪口对准了史嵩之伯父史弥远,说史弥远阳进妾妇之小忠,阴窃君人之大柄,以声色玩好内蛊陛下之心术,而废置生杀,一切惟其意之欲为,以致纪纲陵迟,风俗颓靡,军政不修,边备废缺,凡今日之内忧外患,皆权相三十年酿成之。
让史嵩之总揽三省枢密之印,政令不出自中枢,不出自陛下,只他史嵩之一个人说了算,这足以蛊惑天子、蛊惑天下,实在是应该罢黜的小人。
赵昀一下子被打动了,这话恰好击打在他的软肋上,史弥远专权三十年,现在史嵩之又独当大任,哪里还有赵家天下?更何况,史嵩之坚持认为李易退却并非好事,应该针锋相对予以铲除,这就让他非常的不舒坦。
他立即升杜范为吏部侍郎兼侍讲,走出了第一步。七月份又下了罪己诏,升杜范为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是很玩味的职务,责起草诏书,史嵩之虽可以总揽军国重事,可命令还是要形成公文,偏偏要杜范担当职事,这不明摆着狗扯羊皮闲扯淡嘛!就算你宰相,哦左右丞相再牛叉,人家中书舍人和门下给事中,说不鸟你就不鸟人,该不草诏就不,该封驳的就封。
史嵩之本要大展手脚,制定对内安抚地方,发展农商,对外夺取蜀川,稳住防线策略。却不想平地风起,赵昀给他安置了个杜范,当真郁闷不已,锐气顿时灭了大半。
关键是时间,朝廷的君臣不合矛盾激化,给予李易充分的时间,那就是无限的可能。
李易和叶知秋并没有采取召集商议的方式,而是以官塘形式让各大都统制司给出意见,效率是非常快的,他们无外乎是赞同和不赞同,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出一个月就汇集了大家的意见,无论怎样来说,大多数人都是赞同,当然李易给出的名目相当的响亮,那就是清君侧、振国威,也让众人内心深处不是那么的抵触,没有明确表态的人,也给予充分的说明,不外乎外患即将来临,不宜大动干戈等等的话。
不过,没有人知道李易具体打算,大家都不认为计划有成功可能,大多认定不过是威慑朝廷,对某些事情的警告,最多也就是抄掠荆湖而已,数千里的距离哪怕顺流而下,都不是一两年能够完成的,何况蒙古人虎视眈眈,李易是不可能和朝廷大动干戈的。
最能引人关注的是,李易不日就要大婚,还是两位新人,这就让某些人站在道德高度议论,说是有违圣人教诲。
“这群人都是脑子读坏的呆子,难道不是道我是道门出身?崇尚的就是无为清虚。”李易对那些迂腐言论嗤之以鼻,哪怕面对许妙娘和南玥、宫素素也是那样。
许妙娘不由地瞪了眼李易,没好气地道:“人家说的也是有道理,你不分妻妾都娶了,谁不会议论。”
话虽这样说心里却很平和,李易对待南玥和宫素素态度相当坚决,没有妻妾之分更不分先后,绝不委屈任何一人。换成别人也就迎娶某女,再用相当礼节迎娶别人,当成平妻的地位,李易做的虽说有些惊世骇俗,却还算是公平公允,她对南玥、宫素素相当的喜欢,也不愿意委屈了她们。
李易歪歪嘴相当的不屑,碍于许妙娘的情面说道:“嫂嫂,你说我做任何事,他们不去非议行吗?”
许妙娘翻起美目败了眼李易,自从那场叛乱失败,李易简直就如同杀神,屠杀了数千流放数万人,蜀川那些有心人个个色变,每个小节都被书生无限放大。不过,这也不是她能左右的事情,不得不委婉地道:“人心难得,叔叔断不可意气用事,让她们跟着担惊受怕。”
李易不好跟许妙娘争论,他是杀的那些别有用心者心寒,也让对方的反抗力量大大消减,却还是得罪了不少读书人,那些人明着不敢来暗地里使坏,运用春秋笔法毁坏他的形象,实在让人无可奈何,总不能用刀斧对付笔墨,那只能让事情越发不可收拾,这也是他坚定东进的重要原因。
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算了,我也不说了,这次由叶先生作为女家的人,你也要耐着性子做完,不要整天不问事。”许妙娘真是无奈了,李易整天也不知忙些什么,大事小事全部过问。
李易也是相当的无奈,虽说这个时代礼仪简化,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个程序,却也是相当的繁琐累人,他本身要秘密协调各方的力量汇集,哪有那么多的功夫。
“全靠嫂嫂了!”不得不说,许妙娘承担了很大的担子。
“好了,也就这几天了,可不许冒失的去见她们。”许妙娘忽然担心地道。
李易歪歪嘴没说话,他是见过南玥被许妙娘发现,当即指责哪有婚礼前见自家娘子的,让他相当的尴尬,再想待会还有要事,不能再耽搁时间了,只得低声道:“这是自然,嫂嫂,要是没事我先出去了。”
第684章 目标,临安!()
王柏,李易要见的人是他,风尘仆仆地刚刚从北方战场回来,这不就要直接来到了制置使司衙门。
“六哥,你是要抄掠荆湖,还是要顺水东下?”
李易让仆人上了茶,挥手让别人都下去,才淡淡地笑道:“你认为呢?”
王柏不是傻瓜,相反对战略上相当的敏锐,从官塘只言片语联系李易的处境,立即就判断这次行动绝不简单。
当然,他还需要得到实际情况,才能够准确分析时下局势,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毕竟名将也不可能凭空造物,只能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充分加以利用,韩信、白起也不能空谈败敌!其中付出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李易满意地点了点头,之所以把王柏调回来,就是要他承担领军的重任,自然不会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