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苏联教父 >

第345章

苏联教父-第345章

小说: 苏联教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已经宣布独立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正在策划着独立的爱沙尼亚,格鲁吉亚,摩尔达维亚谢廖沙并没有投入什么关注,在谢廖沙从始至终都没有在这些地区投入过什么资源。谢廖沙始终把自己的根基深深地扎在俄罗斯的土地上,所以从谢廖沙内心的真实想法来说,他更愿意让耶利钦早日当选俄罗斯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可惜情况还是没有按照谢廖沙设想的那样,因为谢廖沙这段时间出色的表现,他被提名为苏共**********分管经济建设的书记候选人,这个职位的分量谢廖沙是知道的,如果他当选,将会成为苏联经济的掌舵人,而他的顶头上司,则会是分管意识相态和国际事务的雅科夫列夫。谢廖沙很想推脱掉这次的提名,但是他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借口。为此他只能默默地祈祷自己的年龄缺陷足以让自己与这个职位擦肩而过。

    二******会议提纲主要聚焦在七个问题上,包括“党的革新”、“意识形态工作”、“苏共经济政策”、“苏共农业政策”、“党、苏维埃和社会政治组织”、“民族问题”和“国际问题”七大苏共当前面对的挑战。其中党的革新涉及到修改苏共党章,而意识形态工作则涉及到是否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核心问题。这当中只有经济和农业问题是谢廖沙实际负责的主要工作。剩下的三个问题则是有关苏联未来的政治结构,如何处理加盟共和国独立,以及丧失了东欧地区战略缓冲的问题。

    谢廖沙本来是抱着看戏的态度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居然在党内有着不少的支撑者,很多党员都希望谢廖沙介绍一下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经验。这一下子就把谢廖沙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谢廖沙的异军突起引起了党内的其他的两个派别民主纲领派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纲领派的注意。这连个派别的老大分别是在苏共**********斗得你死我活的雅科夫列夫和利加乔夫,雅科夫列夫希望苏共能成为类似于英国工党一样的存在,而利加乔夫则希望继续坚持苏共的领导。但是两派人马的斗争始终都是关于意识形态和政治路线的,对于经济他们并没有提出很好的解决办法,这让很多来自基层的党员都对成效显著的列宁格勒式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包括已经宣布独立的立陶宛**。

    随着利加乔夫和雅科夫列夫分别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很多代表临时发起了一个新的提案,那就是希望乌里扬诺夫同志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一提案很快就获得了多数代表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谢廖沙只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上台发表即兴演讲。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同志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代表们再此相遇。有人希望我能够谈一谈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经验,其实我想说的是是教训!”

    “在今天的这次会议上,我听到了很多过去从未听到过的声音。有人建议把我们党的名字换成社会民主党,有的同志说**虚无缥缈永远不会实现。可是在我看来,这些问题真的是苏联的老百姓们关心的问题吗?”

    “说到**,我想起了赫鲁晓夫同志在1950年访问匈牙利时的一件趣事,当时有匈牙利的群众问他,**是什么样的?赫鲁晓夫回答说如果实现了**,匈牙利人民就可以天天吃“古拉西”(就是土豆烧牛肉)了。就在去年,匈牙利**丧失了政权,很多匈牙利人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没有古拉西的圣诞节,不过让我庆幸的是,我们的人民倒是在谢肉节期间短暂的达到了赫鲁晓夫式的**”

    谢廖沙刚想接着说下去,但是却被下面的掌声打断了,掌声持续了足有一分多钟。谢廖沙面带微笑的等待着掌声结束之后,继续说道。

    “此时此刻,在欧亚天然气管道的工地上,一百万苏联工人正在辛勤的工作着,我不知道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问题有多少是它们所关心的。如果我们所谈论的事情,离他们的生活过于遥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资格代表他们。我希望大家把精力放在人民正关心的问题上,至于其他的问题,我想我们再晚几年讨论甚至不讨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谢廖沙所完了自己想说的话,径自走下了讲台,他甚至没有对后面的掌声做出任何的回应。直到最后选举新一届******委员的时候,谢廖沙忽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外经贸系统的乌里杨诺夫同志当选苏共**********第二书记,请乌里杨诺夫同志到主席台就座”

    这一瞬间,谢廖沙忽然觉得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

第二百五十七章 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谢廖沙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居然可以进入政治局,成为党的领导者。但是现在这个时刻,担任政治局委员真的可以挽救苏联吗?看看这一届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名单上,所有加盟共和国党委的一二把手全都进入了政治局,光是总人数就已经成为了苏共的历史之最了,这样的政治局虽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是人数的增多也会造成效率的降低。

    除此之外,这一次二十八大在讨论党、苏维埃和社会政治组织这一问题的时候,已经确立了最高苏维埃才是苏联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就是说今天的这次选举仅仅意味着大家在党内的地位,而在政府的地位则会在不久之后,由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到时候,苏共的候选人将和那些无党派人士,以及在这次党内选举中计划落空的民主纲领派同台竞技,而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结果出来之前,苏共的统治危机并没有被解除。

    虽然价值已经大打折扣,但是以谢廖沙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跻身苏共的最高领导层,这已经创造历史了。当谢廖沙离开自己在台下的座位,昂首阔步向主席台走去的时候。全场的掌声让谢廖沙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主席台背景上巨幅的列宁画像让谢廖沙心潮澎湃。

    “恭喜你乌里扬诺夫同志!”当谢廖沙来到主席台之后,有人走到了他的面前友好的伸出了手向他表示祝贺,谢廖沙习惯性的同对方握手,抬头一看,居然是利加乔夫。

    “谢谢您,利加乔夫书记!”谢廖沙赶紧回答道。

    “我已经不是书记处书记了!对了我刚才投了你的票!”利加乔夫面带微笑神情和蔼的向谢廖沙说道。就在刚才的选举中,利加乔夫落选了,而他所领导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派基本上也大多失去了领导职位。党内最忠诚于列宁与斯大林主义的派别丧失了对党的领导。而获胜者则是雅科夫列夫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以及谢廖沙为代表的中间路线。耶利钦和索布恰克成为了政治局候补委员,而纳斯佳,高曼,普加乔夫等列宁格勒干部全都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不管谢廖沙愿意还是不愿意,苏共的党员代表们让列宁格勒干部彻底成为了党内的一个重要派别。

    “我没投您的票!”谢廖沙认真地回应道。

    “没关系,请珍惜这个国家!”利加乔夫说完这句话,就松开了手,然后落寞的离开了主席台。谢廖沙望着利加乔夫的背影,感触良多。

    当苏共二十八大会议闭幕之后,谢廖沙和耶利钦等人连夜赶回了列宁格勒市,为即将到来的今年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为什么一年之内会召开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呢?这还得从立陶宛宣布独立开始说起。就在波罗的海之路活动举行之后不久,苏联举行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并非全部来自苏联共产党,而是按照比例从社会各阶层推选出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核心问题是决定是否赞成苏联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保留在一起,投票的结果显示,七成的代表们都认为苏联应该作为一个完成的国家继续存在。从那是开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就成为了一个可以被各方接受的协商渠道保留了下来。

    就在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结束之后没几个月,为了探讨苏联是否继续保留一党制的问题,就召开了第二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苏共被迫放弃了自己的领导地位,并且还规定了国家即政府的首脑要通过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进行选举,这就为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定下了时间。而这一次的苏共二十八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而召开的,所以才有了修改党章,以及重新选举党内领导人的步骤。原本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计划在明年召开的,但是国内政治活动不断,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已经丧失殆尽了,所以情势逼迫的戈尔巴乔夫只能提前召开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了。

    谢廖沙本来对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大会是没有那么热心的,他只希望保住自己外经贸部的位子和在列宁格勒地区的政治影响力。而原本定下的计划是耶利钦和索布恰克将会参选列宁格勒市的市长和最高苏维埃主席。但是现在苏共二十八大的结果让谢廖沙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实力,他觉得如果有自己的支持,耶利钦和索布恰克干嘛不到更大的平台上去一展身手呢?耶利钦可以去竞选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而索布恰克则可以参选列宁格勒市长的位子。只要拿下了这两个关键的职位,整个俄罗斯共和国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鲍里斯大哥,你觉得如果我们去参加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的选举胜算大不大?”谢廖沙和耶利钦同坐一车,在回程的路上谢廖沙突然的问道。

    “怎么,你想离开外经贸部系统了吗?”耶利钦感到谢廖沙的问题有些突然,他从没有听说谢廖沙有参加选举的打算,事实上谢廖沙根本不用参加选举,因为无论谁参加苏联总统的选举并且获胜,谢廖沙都是外经贸部最佳的人选,因为内阁是由总统直接任命的。谢廖沙根本不用自己出来选。而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选举,不确定性其实更大。

    “我说的是你,如果你去参加俄罗斯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选举,胜算有多大?”谢廖沙认真的问道。

    “三成吧,我恐怕戈尔巴乔夫不会提名我参加俄罗斯共和国的选举的,如果是你要参选,我想成功率差不多能有六成!”耶利钦同样认真的回答道。

    “鲍里斯大哥,你只管去参选吧,戈尔巴乔夫的问题我来搞定!”谢廖沙回答道。

第二百五十八章 东欧中央银行() 
颜色革命之后的匈牙利和波兰,虽然摆脱了苏联在政治上的指导,同时也丧失了苏联对两国的经济援助,而美国人并不比苏联大方到那里去。面对巨额的外债,崩溃的国内市场,两国都迫切需要新的拯救者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引导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为第一个接受哥伦比亚银行接管的国家,波兰的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成效,可是匈牙利,因为本身就不具备发达的工业,所以情况要比波兰糟糕的多。除此之外捷克斯洛伐克虽然工业发达,但是因为地处内陆,缺乏产品的销售国,在颜色革命之后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斯洛伐克地区,情况甚至比匈牙利还要糟糕。

    在这种情况之下,抱团取暖不失为一条明智的道路。所以自从和匈牙利签署了托管中央一行的协议之后,米哈伊尔就一直在游说两国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匈牙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本身工业并不发达,除了农产品,葡萄酒,铝矾土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特色的经济亮点了,再加上匈牙利是个内陆国家,更是让匈牙利的出口变得更加的困难了。而另一方面,虽然波兰的工业也不是很发达,可是毕竟要比匈牙利完善得多,除此之外,波兰在波罗的海还有一个著名的港口——格但斯克港,这就让波兰对外出口产品要比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方便得多。

    在这种现实环境之下,米哈伊尔开始按照谢廖沙的指示,向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国家兜售统一市场的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在美苏都放弃了这三个国家的情况下,让三个国家的市场连接成一个整体,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抵御债务和经济下行风险。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三国在世界贸易当中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三个国家形成的市场将会更加稳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给自足的效果。

    于是在米哈伊尔的反复游说之下,匈牙利和波兰政府终于同意坐在一起,就统一市场的问题进行会晤,而捷克以及斯洛伐克各自派出自己的代表作为观察员参与到统一市场的计划当中。

    谈判的地点被安排在了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为了避免在达成协议之前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