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116章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16章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客冯敬用担忧的口气说:“皇上这样做,会不会向一些不法分子发出一个错误信号,认为刑罚宽松了,可以大胆作案,从而使犯罪比列攀升。”

    “本官认为冯大人的担忧是多余的。”张释之一双眼睛射出两道正直善良的目光,环扫在座各位,朗声说道:“废除肉刑从某种程度上减轻罪犯的痛苦,增加社会劳动力,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本官敢断言,一旦废除肉刑,犯罪案件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大幅降低。”

    “既然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那咱们就议一下,用什么刑罚代替肉刑。”张苍捻着银白的胡须,满面红光,神采奕奕。

    冯敬想了想说:“刖刑改作笞五百。”

    申屠嘉爽快地说:“劓刑改作笞三百。”

    张释之略微呻吟,说出自己的想法:“黥刑改充苦工,罚为城旦舂。”

    “黥刑改充苦工,罚为城旦舂,劓刑改作笞三百,刖刑(断趾刑)改作笞五百。”张苍汇总一下他们的意见,微笑着说:“皇上看了诸位的提议,一定会很高兴,咱们这就进宫,禀奏皇上。”

    四位大臣坐上车,直奔未央宫议事堂。进了殿门,刘恒正坐在御座等他们,他们行过君臣大礼,然后把他们改定刑律的结果禀奏刘恒。

    刘恒再三权衡利弊,觉得他们的提议可行,欣然批准:“卿等辛苦了,为天下百姓又办了一件大好事。”

    “废除肉刑在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充分展示陛下勇于革除弊制的胆略和胸襟,体现陛下大仁、大慈、大德、大爱、大善的情怀,功在当今,利在千秋,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张苍在群臣中德高望重,被称为“人瑞”,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没有见过像刘恒这样一心为民着想的好皇帝,不由激动万分。

    “卿过誉。”听了张苍的赞誉,刘恒感到很高兴,但他头脑清醒,用异常谦虚的口吻说:“朕不要什么圣主、明君和仁君的虚名,朕要脚踏实地为百姓干几件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事,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于愿足矣。”

    “陛下圣明,虽古之成康不能媲美。”四个大臣一起跪伏地上,鼻翼翕动,嘴角颤抖,心中像掠过万钧雷霆一样,掀起惊涛巨浪,久久难以平静。

    “那就颁发诏书,在全国迅速推行。”刘恒果断下令。

    “臣等遵旨。”四个大臣站起来,走出未央宫,去安排相关事宜。

    诏书颁发后,社会好评如潮,都夸奖皇上、缇萦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皇上就像钻到咱百姓的心中,把咱想的全考虑到了,真是急百姓所急,忧百姓所忧。”

    “缇萦小小年纪,经过千辛万苦,到长安上书皇上,不仅尽了孝道,而且为全天下人办了一件大好事,自古罕有呀。”

    废除肉刑是中国刑罚史上著名的改革,是从极端野蛮残酷向相对宽缓逐渐过渡的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缇萦上书救父不仅成为全国孝道的典范,同时对推动刑律改革作出巨大贡献,因而被百姓交口称赞,万古流芳。

第165章 农田赋税全免去() 
公元前167年6月,在废除肉刑这项改革措施施行不久,一项更加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这就是完全免去农田赋税。

    经过十三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刘恒发现国库日渐丰盈,即使不给农夫要赋税,朝廷也能正常运转。随着改革的日渐深入,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入他的大脑,那就是免掉农夫种地的赋税。

    当刘恒把他这个想法透露给大臣时,群臣感到大吃一惊。他们纷纷认为:“种地纳税,天经地义。”皇帝这是怎么了?天天连一件新衣裳不舍得穿,妃子的裙子不让拖地,一个露台不让修建,一个用了十几年的旧蚊帐不让宫娥更换,这么节俭,近乎抠门,怎么突然慷慨大方不要农田赋税?那宫中今后的用度如何保障?

    群臣带着这些百思而不得其解的问题,纷纷去找丞相张苍,这个过去长时间在计相位置上干过的老臣,非常了解国库的情况,包括皇帝本人的想法。

    不料老丞相接待他们之后,噗嗤一笑,回答得让他们大跌眼镜:“这太好理解了,当今皇上宽仁贤德,爱民恤民,想让天下百姓过好日子,让自己过紧日子。”

    群臣无不激动地说:“皇上总是这样,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臣等不能让皇上再这样节俭下去。”

    张苍敛起笑容,严肃地说:“皇上虽然富有四海,却异常简朴,为的是倡导节俭之风,这说明皇上胸襟宽阔,志在天下。”

    “那臣等该如何办?”

    “像皇上一样,夙兴夜寐,宵衣旰食,爱民恤民,把百姓的苦与乐放在心头。”

    经过张苍的点拨,群臣心里更加亮堂了。在张苍的带领下,他们纷纷涌至未央宫政事堂,一表忠心,表示坚决支持皇帝大力改革,免征农田赋税。

    刘恒看群臣完成由不理解到拥护赞成的转折,心中十分高兴,他用一种无限深情的口吻说:“天下最苦的莫过于农夫,农夫一年四季与土坷垃打交道,到最后没有多少收入。为减轻他们的负担,朕决定不再征收他们种地的赋税,把人口税由120钱降至40钱。朕这样做,是尽朕一点微薄之力,希望卿等能理解朕的苦衷,共同努力,让天下百姓早些过上安康富裕的日子。”

    张苍站在班首,手持笏板,激动万分,慷慨陈词:“老臣活了八十多岁,从来没听说过种地不用交税,如今圣上以非凡的勇气,以超前的眼光,以博大的胸怀,毅然决定免征农田赋税,这在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绝无仅有,必将永久载入史册。”

    “陛下圣明。”群臣的声音在未央宫的穹顶骤然响起,嗡嗡作响,经久不息。

    刘恒看时机成熟,扭过头,对中书令说:“朕口述,卿记之。”

    “诺。”中书令赶紧从砚边拿起毛笔,饱蘸墨汁,展开黄色的绢帛,只听皇上一字一句说道:“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等皇上说完,他已一字不落地写好。

    诏书颁布后,全天下的百姓奔走相告,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倍受鼓舞。他们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惊喜,纷纷走上街头,披红挂绿,敲锣打鼓,在明媚的阳光下,在柔和的清风中,在宽敞的大路上,在热闹的集市,在偏僻的闾巷,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抚今追昔,许多人感慨万端:没有当今皇帝宽仁贤德,爱民恤民,就没有今天一系列改革举措,而没有这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的改革措施,百姓就得不到实惠,就过不上甜蜜的生活。因而他们在歌唱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为他们敬爱的皇帝不断祈福,希望他身体健康,永年延寿。

    贾大庆同全国千千万万农夫一样,见证了这个美好的时刻。他为生在这个美好的时代而感到幸运,为国君贤明、大臣廉正而骄傲自豪,为朝廷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而倍受鼓舞,为自己子孙满堂、吃穿不愁、安居乐业而感到无比幸福。

    回到家里,家里人同他一样兴奋激动,与他相伴一生的老婆子展开核桃纹似的笑容,高兴地说:“没想到当今皇上这么爱民,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

    几个儿子、儿媳围着他,纷纷说:“爹,朝廷不要农田赋税,咱家能节省一大笔钱,可把咱的房屋翻盖一新。”

    孙子、孙女拉着他的衣裳角,撒娇说:“爷爷,明天到集市,给我们每人扯一件新衣裳。”

    贾大庆摸着胡须,笑呵呵地说:“中,中,中,你们说的,我都同意。”

    全家人同全国百姓一样,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对未来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第166章 神箭手李广无双() 
汉匈虽然和亲,但彼此间小规模的战争一直不断。自从中行说投降匈奴之后,他非常了解汉朝内部的情况,极力怂恿老上单于挛鞮稽粥攻打汉朝,扮演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角色。

    公元前166年冬,鹅毛似的雪花从苍茫的天空卷扬而下,把广袤的草原、连绵起伏的山峦以及纵横交错的沟壑装点成一片银色的世界。寒风呜呜,掠过余吾河河面,吹动着分布在草原上的大大小小的穹庐,直奔姑衍山而来,姑衍山犹如一头蜡象,挺立在灰色的云幕下,一动不动,显得更加雄峻、幽远和静谧。

    在恢宏的王庭,牛粪火把整个穹庐烤得暖烘烘的,老上单于稽粥与中行说正在大嚼大咽肉块,喝着香甜的马奶酒。

    老上单于稽粥已喝得满脸通红,看着中行说,有些得意地说:“匈奴地域辽阔,兵强马壮,威震内外,天下皆知。”

    中行说端起一碗马奶酒,喝了半碗,把碗搁在案几,面带谄谀之色,嘴里吹捧说:“大单于雄才大略,控弦百万,铁骑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假若臣不遇到大单于,臣在汉宫仍然不过是一个阉奴,臣对大单于的大恩大德铭记于心,虽肝脑涂地,不足报大单于万一。”

    “即使人口众多的汉朝,每年也要向寡人输送大量的粮食、美酒和丝绸。”

    孰料中行说浇了稽粥一桶冷水:“大单于,汉朝送给匈奴的东西,不足汉朝的十分之一,汉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只是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才不得不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一旦它恢复元气,就不会再与匈奴和亲。”

    稽粥单于挥着拳头,怄气说:“那寡人的铁骑就不断逾过长城,牧马渭水,掳掠人口、粮食和财物,让它无法恢复元气。”

    “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际,汉朝人绝对想不到我匈奴的铁骑会奔袭他们。”中行说眨着一双狡黠的眼睛,盯着稽粥单于,一只手不停地抹着光溜溜的下巴颏:“像太阳神一样英明的大单于,为何不及时行动呢?只要攻入内地,子女玉帛不可胜计,大单于可尽情享受。”

    “雪停之后,寡人要亲统大军,深入腹地,问鼎长安。”稽粥单于撩起貂皮裘衣,端起一碗马奶酒,一饮而尽。

    几天后,老上单于挛鞮稽粥亲率十四万大军,蜂拥而至北地郡。北地郡已有多年没遇到匈奴的入侵,突然遇到匈奴大队人马的入侵,烽火台燧长便命令戍卒点燃柴草和干粪,北地都尉孙卬刚刚走出城堡,就嗅到空气中飘来的狼烟,那呛人的烟味告诉他,残酷的战争又来了。当他眺望远处,他看到匈奴的铁骑从四面八方围拢上来,把他的城堡围得水泄不通。

    激烈的战斗打响了,孙卬和他的士卒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他们的力量显然抵不住匈奴人的进攻,匈奴兵从四面爬上土城墙头,把他们的旗帜插上城头,顺着台阶而下,打开紧闭的城门,大队人马像潮水一般,涌了进来。

    孙卬被围在中间,骑着一匹红鬃马左冲右突,枪挑剑砍,紫色的铠甲染满斑斑血迹,匈奴兵纷纷倒在他的马蹄下。

    匈奴兵看他厉害,纷纷向他射箭,箭如雨点,其中几只箭射中他的红鬃马,红鬃马痛得扬起四蹄,引颈向上,把他从马背上摔下,但他一个鲤鱼打挺,从地上跳起来,挥舞着明晃晃的长剑,仍然与涌上来的匈奴兵进行生死搏斗。

    匈奴兵纷纷喊道:“投降吧,你已走投无路,再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老爷生是汉朝的人,死是汉朝的鬼,狗日的你们死了这条心吧。”孙卬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骂不绝口。

    一个匈奴兵冲上前来,被孙卬一剑削去一条胳膊,哎呀一声,倒在地上痛得直打滚。又一个匈奴兵冲上来,朝着他把枪刺来,他一偏头,躲过对方刺来的枪,反手一剑,只听噗嗤一声,把剑刺入敌人的后背。他一连杀了十几个匈奴兵,鲜血顺着剑柄流至他的手腕。就在此时,一个比他高出一头的匈奴兵猛地窜到他的背后,死死地搂住他的后腰,让他动弹不得。他使劲甩了几下,试图挣脱搂他后腰的敌人,但对方搂住不丢,说时迟,那时快,几个匈奴兵冲上来,拿着刀纷纷搠来。他感觉浑身被几样冰凉的东西刺透,惨叫一声,便失去知觉。

    孙卬战死了,北地郡失守。匈奴铁骑趁着胜利余威,兵分数路,攻至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和萧关(今甘肃固原东南)。

    在萧关,他们遇到顽强抵抗,特别是一位年轻的将领,身材高大,臂长如猿,百步射箭,对方应弦而倒,让匈奴侵略者胆战心惊,魂飞魄散。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陇西成纪人李广。

    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曾率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