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

第34章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34章

小说: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默一阵子,刘邦扪胸自叹:“大丈夫在世,只要今天能轰轰烈烈,即使明天驾鹤西去,也是心甘,只是”刘邦吞吞吐吐,说了半截,没有下文。

    “陛下,只是什么?”樊哙斗胆地问。

    “只是人生苦短。”刘邦捂着伤口,咳嗽几声,慨叹道:“朕自起义以来,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看惯了刀光剑影,听惯了战马嘶鸣,拥有万里锦绣江山,何憾之有?但飞鹊恋旧巢,朕离家十有余年,家乡的一草一木,朕还是有感情的。”

    平时不爱动脑的樊哙,此时却灵机一动说:“会甄离老家不远,陛下正好顺道瞧一瞧。”

    “说的倒也是,让先锋部队去攻占淮南,朕想与沛县一块儿出来的兄弟们回家看看。”刘邦乜斜樊哙一眼,不无揶揄道:“这句话说到朕的心坎上了。”

    “咳、咳、咳”剧烈的咳嗽震得刘邦伤口一阵儿疼痛,夏侯婴心疼地劝道:“陛下,还是回帐吧。”

    刘邦若无其事地答道:“不碍事。”

    “那咱何时回家?”樊哙暗笑刘邦充能,可嘴上不敢乱说。

    “明天!”刘邦一锤定音。

    “明天就明天。”樊哙心中一惊,没想到回家这么大的事儿,皇帝一句话就敲定了,可见皇帝回家的心情多么迫切。他豪爽地说:“说了算,定了办,风吹雨打也不变,我即刻吩咐手下人,去沛县通知。”

    刘邦颔首,思念家乡的情绪更浓了,他抬头望一眼蓝天上飘着的几块白云,恨不能长上双翼,飞回故乡,最后失落地叹道:“回帐吧。”

    车队悄无声息地返回营帐,路上大家谁也不说话。

    刘邦返家的那天,称得上一个黄道吉日,深秋的阳光依然温馨暖和,远方近处飘散着吉祥的氤氲。在通往沛县的道路上,一层新鲜光亮的黄土辗得像铜镜一样平平坦坦,道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嫩绿的禾苗破土而出,给这本来应该是萧飒的秋天添上一道生机。

    县城迎接皇帝的规格是最高的,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披红挂绿。然而,这还不是让刘邦最受感动的,让刘邦最受感动的,莫过于故乡的老百姓扶老携幼,人山人海,夹道欢迎他的到来。县令领着群吏,摆着香案,敲锣打鼓,吹着铜号,把沛县县城喧闹得沸沸扬扬。

    刘邦坐在车辇上,一波波山呼万岁的声浪充分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兴奋的他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忘记疲劳,忘记伤痛。

    刘邦穿过欢腾的人群,来到为他准备的行宫。县令延请他步入宽敞的大厅,几十桌宴席摆满鸡鸭鱼肉,山珍海味。

    刘邦笑逐颜开,心情愉快地坐下来,一群宿将故友、勋亲旧戚、乡亲乡邻、耄耄长者依次而坐,气氛友好,备极欢洽。他贪杯的嗜好一辈子改变不了,即使在他治伤期间。他不仅给别人敬酒,也不断地接受别人的祝酒。美不美,故乡的酒;亲不亲,故乡的人。能与家乡的人举杯共饮,在饱经沧桑的皇帝看来,又何尝不是人生一件快乐之事呢?故乡的酒最好喝,故乡的人最亲切,此时此刻,刘邦兴趣盎然,豪情满怀。

    县令看皇帝喝得畅快,雅兴高致,趁机斟满一爵酒,趋近刘邦敬献:“陛下诛暴秦,荡群雄,铸就丰功伟业,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功德无比,祝陛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全场人都看着刘邦,只见刘邦举起酒爵,一饮而尽,周围响起一片啧啧称颂声。

    刘邦慨叹道:“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朕在外闯荡多年,托众乡亲的福,幸有万里江山,今天衣锦还乡,也算了却朕的一片心愿,为此干了这爵酒。”

    大厅里响起叮当悦耳的碰杯声,君臣酒兴达到高潮。

    刘邦喝得淋漓尽致,回想起当年与群雄逐鹿沙场的情景,不由百感交集,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当县令邀请他唱歌时,他慨然应允,击筑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众人鼓掌叫好,县令让差役寻找二百二十名稚童,一块儿到行宫来唱大风词,聪明的稚童一学即会,逗得皇帝爽心悦目。

    刘邦陶醉了,陶醉得近乎疯狂,他忘记自己的伤痛,与稚童们在大厅里载歌载舞。皇帝的情绪感染着群人,他们跟着皇帝挥摆长袖,盘旋起舞,整个大厅变成歌舞厅。

    突然,刘邦停住脚步,泪下数行,似乎有什么心事触动情怀。群臣莫名其妙,百思不解,皇帝刚才还高高兴兴,怎么突然老泪纵横呢?

    刘邦看到大家收住脚步,解释道:“众乡亲不要误会,游子悲故乡乃人之常情,朕虽然定都关中,但万年之后,朕的游魂,还要回到生我养我的沛县。”看来皇帝对家乡的感情蛮深厚的。

    “陛下。”大厅里一片唏嘘声,众乡亲一片感动。

    宴会一直进行到金乌西坠方散,刘邦的心情甭提有多么痛快。他在沛县住了几天,到丰邑自己的故居伫立良久,他找到了当年自己经常赊酒不付帐的女店主,又是赐钱,又是赐爵,算是知恩图报,他把这一切办妥后,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

    沛县的乡亲们听说皇帝要走,万人空巷,争相欢送。他们挽留皇帝多住几天。刘邦婉言谢绝:“朕此次回家给众乡亲添了许多麻烦,朕一天不离开,众乡亲就一天不能安宁,朕心里过意不去。”

    众乡亲一致说:“陛下说这话未免外气,沛县能出皇帝你这样伟大的人物,也算地灵人杰。”

    刘邦稍想片刻,慷慨地说:“朕一生没有为家乡做多少事儿,心中很愧疚,朕再三思考,决定免去你们的赋税,也算为家乡办一件实事。”

    众乡亲喜出望外,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全县,全县再一次沸腾。

    刘邦望着一张张憨厚纯朴的脸,心头一热,鼻子不停地翕动,泪水涟涟。他大声说:“乡亲们等着,朕一定还会回来。”他立在车辇上,不停地向乡亲们挥着手,直到地平线上看不着他们。

    刘邦仰望着浮在故乡上空那几块白云,心里默默地念叨:“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朕童年的梦想。”

    刘邦暗叹:“今生今世再也回不来了,告别了美丽的故乡,告别了亲爱的故乡人。”

第49章 再起废黜之议() 
刘邦离开沛县,率领大军进驻淮南,在此之前,先锋部队已经占了英布的老巢。

    刘邦到淮南没几天,传来两个好消息让他振奋不已。一个来自长沙王吴臣,一个来自绛侯周勃。长沙王吴臣与英布郎舅亲,获知英布会甄大败,派人接应英布,英布深信不疑,跟着驻进鄱阳驿馆。

    吴臣在接应英布之前,已接到刘邦的谕旨,让吴臣在英布败逃时诱捕他,吴臣明哲保身,岂敢违拗刘邦的旨令?早在鄱阳驿馆周围布下天罗地网。英布不知刘邦与吴臣的秘谋,还以为吴臣帮助自己,到鄱阳驿馆,不作防范,晚上睡得很香,被突拥而入的刺客稀里糊涂砍了脑袋,没有任何反应。

    当英布的脑袋装进木匣子送至刘邦处验审,刘邦确认无误,连声夸奖吴臣。

    绛侯周勃追逐陈豨至当城,长期围困,陈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被迫率部出城与周勃交战,在混乱的野战中送命,包括原来从东垣逃跑的赵利等人,也未能幸免。

    两处叛乱都被朝廷平定,刘邦长长松一口气,他封七儿子刘长为淮南王,封侄儿刘濞为吴王,让周勃班师回长安。

    在淮南国的日日夜夜,他没有闲着,他的大脑在不断地深思,为什么那些异姓王会叛乱?看来朕的治国理念存在一定问题,朕出身平民,斗大的字不识两升,开国前根本看不起那些儒雅斯文的儒生,甚至拿着他们的帽子当尿壶。

    他想起陆贾和公孙通,陆贾经常在他的面前大谈“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公孙通靠儒家礼仪,把那些只会撒野的武夫管理得规规矩矩,看来他们的主张对治理国家有较大的益处。

    基于对治国理念的探索,皇帝在返回途中,到山东曲阜,出人意料地祭祀孔子庙,这对于一个一向看不起儒生的皇帝来说,不能不算一个惊人之举。

    诸事进展顺利,按理说刘邦应该高兴才是,但刘邦高兴不起来,敷药的伤口不仅没有愈合,反而化脓,痛得他呲牙咧嘴。在返回长安途中,他吩咐随从垫了几层被褥,仍然巅得他痛疼不止,他甚至怀疑自己步了秦始皇赢政的后尘,返不回长安,便会死去,心中的悲哀难以言状。

    十一月,受尽颠簸之苦的刘邦返回长乐宫,见到日夜思念的戚夫人,望着满脸痛苦的刘邦,戚夫人忍不住哭了。

    刘邦抚着戚夫人秀美发亮的青丝,不无爱怜地说:“爱妃不哭,朕不是好好的吗?”

    “陛下出征时英姿勃发,回来时竟然受此重伤。”戚夫人眼里汪满泪水。

    “大丈夫上战场非死即伤。”刘邦哀叹道:“况朕年过六旬,倘有不测,也算高寿,何憾之有?”

    “陛下一去,臣妾何忍独生?”戚夫人的泪水滴落在衣襟,扑在刘邦的怀里,不忍仰视。

    刘邦一世英豪,但怜香惜玉,情长气短,五内犹如乱麻缠绕,暗想原定太子刘盈征讨,吕后哭哭啼啼,怂恿朕亲征,让朕受此大挫,这不是害朕吗?有了这种念头,刘邦便对吕后母子气不打一处来,他每日静卧在戚夫人的住处,安心养伤,到底年龄不饶人,不管用什么药,伤口没有愈合的迹象,伤口周围的肉逐渐溃烂,脓水不住地往外流,痛得刘邦呻吟不止。

    吕后母子到刘邦住处探望,挨了一顿臭骂,看到刘邦蜷缩着身子,刚强的吕后生出侧隐之心。她温柔地说:“陛下,臣妾听说你受了重伤,特意领着太子来看你。”

    太子刘盈可没有吕后那么乖巧,他不会说什么,只知道与戚夫人一样流泪。

    刘邦厌恶地扭过头,狠狠地说:“这下你称心了吧?”

    “陛下何出此言?”吕后没想到刘邦刚见面,竟然说出这样令她惊愕的话。

    “你装什么糊涂?当初拟定太子出征,你他娘的天天到朕处哭哭啼啼,说太子驾御不了群将,硬逼着尔翁亲征,结果让尔翁遭此重挫,不把尔翁折腾死,你不死心。”刘邦的话够狠毒,让吕后有些招架不住。

    刘邦转向太子刘盈,瞪着三角眼骂道:“看你那副熊样,哪像大汉太子的样儿,把大汉天下给了你,也会弄丢的。”

    刘邦的詈骂让吕后母子默然不语,她们忍气吞声,不敢公开顶撞,知道刘邦从心底厌烦她们,她们在刘邦的住处呆一会儿,然后识趣地离去,之后,她们看一次刘邦,挨一次臭骂,骂得她们母子俩狗血喷头,一无是处,但吕后绝对不敢同着刘邦的面说一句不恭的话,唯恐刘邦震怒,猝然废去她的皇后和刘盈的太子位。她的担忧并非多余,因为戚夫人一直在不停地算计着皇后的位置。

    戚夫人眼看着刘邦的伤情一天天没有转机,只恐怕年老多病的刘邦弃她而去,而眼下这种可能越来越大,她不敢往下想,可又不能不往下想,想到吕后那张阴险的刀条脸,便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噤,她日夜守在刘邦的身边,恳求刘邦保全她们母子。

    刘邦深知吕后的脾性,吕后斩钉截铁的手腕着实让他咋舌,让他佩服,但同时也让他感到可怕。在剪除异姓王的过程中,吕后不同凡响的表现发挥得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连英雄一世的刘邦都自愧不如。正因为这个原因,刘邦才陷入深深的忧虑中,尽管去年他派梗直的周昌到赵国扶助如意,但他觉得吕后看戚夫人时,眼睛里总是充满敌意,戚夫人多次在他的耳畔哀求保全性命,让他不能不心动。眼看着自己的箭伤一天天恶化,万一自己有一天撒手尘寰,谁来保护戚夫人母子,靠吕后?与虎谋皮,靠太子刘盈?痴人梦语。他想来想去,只有废除太子刘盈,立如意为太子,才能保全戚夫人母子俩的性命,别的没有更好的办法。

    当刘邦伤情稍有好转,即召群臣商议此事,与以往一样,没有一个大臣表示赞成。但刘邦铁了心,不为群情所动,依然坚持废黜太子。

    就在刘邦处心积虑废太子时,绛侯周勃从当城凯旋回来,向他密报了陈豨叛乱时,燕王卢绾与陈豨有书信来往,刘邦似信非信,派御史大夫赵尧和辟阳侯审食其宣回卢绾,以澄清事实真相。

    燕王卢绾与陈豨确有书信来往,陈豨死后,他曾害怕了一阵子。刘邦不想骤讨卢绾,派赵尧与审食其到燕国宣卢绾入都,想问个究竟。谁知道卢绾心虚,当着审食其的面说:“吕后擅权,往年诛杀功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