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章-第6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70 迎天城(上)()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太上章最新章节!
&nb崇伯鲧从他的部族领地往巴原方向修筑的那一段路,巴国在将来是没有管辖权的。如果巴原这边不修路,那么最终的边境关防就只能设在道路出口处了。
&nb而少务派樊翀以举巴国之力修通的这一段,那就是巴国的地盘;两边同时修建的道路汇合之处,将来就是巴国在东北境最远的边境关防所在。
&nb巴原想在这条路的沿途设立关隘、驿所、寨堡,组织民众迁居、派军阵驻守,狩猎、开荒、采集各种物产,也只能在自己所修通道路的这一边进行。
&nb虽然目前来看只是一条道路,蛮荒深处还没有什么值得占据的地方,但在将来可就说不定了。道路两旁皆是此前未知之地,肯定有些地方适合开发经营,因为有路可达了。
&nb樊翀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这么做,就看少务能不能明白了。假如少务没那个眼光,反而责怪樊翀付出的代价太大,那么樊翀也就懒得再管闲事。但是少务并没有干涉樊翀,就是让他全权负责、尽管放手行事,并给足了一切条件支持。
&nb其实虎娃建议少务,由巴国官方派樊翀带着两位妖王赶紧去修路,就有这个意思,而少务当即就反应过来了。但在朝堂上公开说的话,将来都有可能传到崇伯鲧与中华天子的耳中,所以有话不好明说也不必明说,只说是为了更恭谨地迎接中华天使。
&nb樊翀可不像崇伯鲧那样,能有两条九境蛟龙开道,但他征调了巴国这么大规模的人力物力,也有两位妖王持神器斧头开路,加之靠近巴国这边的地势更佳,所以进度比崇伯鲧那边更快。
&nb哈洽和善吒只负责将前行的道路打通,按照规划好的路线,砍伐树木、开凿山石、填平沟壑,至于整固路基、夯实路面,修造出一条可容两辆车错行的平整道路来,则由后面跟进的两千精壮劳力负责。
&nb这并不是普通的山中野径,不仅是打通了就行,路基必须造得足够坚固,路面也必须足够宽敞平整,路线的选择还要尽量考虑坡度缓和,并最大程度地避开洪水、泥石流、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走得当然不可能是直线。
&nb樊翀用了三个月时间,道路在蛮荒中向前推进了近三百里,终于和崇伯鲧大人的队伍汇合了。崇伯鲧同样也修了近三百里路,但他却比巴原这边多用了三个月,可见那边的工程更难,也可见樊翀不惜代价抢出来的进度。
&nb将拦在面前的一片参天巨木连根移除,再将树坑填平,走上一道高坡,樊翀终于望见了崇伯鲧大人的队伍,不禁吃了一惊。
&nb崇伯鲧身为中华天使,带着从帝都派来的仪仗卫队,还有族中三百名精锐壮士,可以想象其威风气派。但是眼前的这群人,看打扮简直像一群逃荒的难民。几乎所有人都拿着伐木、凿石、铲土的工具,满身泥泞、衣衫褴褛。
&nb队伍中只有两人例外,是最前面两位彪悍的勇士,他们穿着火红色的衣裳、金色的长靴,身上不仅一点泥都没有,连头发上都没有一丝灰尘,往那里一站,无形中自有一股威压气势,显得卓尔不群。但樊翀第一眼注意到的并不是他俩,而是走在队伍中间的一条大汉。
&nb假如樊翀见过伯羿,或会感觉这大汉的气势与伯羿有一拼,但又有很大不同。看其的形容,年纪约在四旬左右,身高丈余,裸露的双腿和双臂肌肉虬结,身材极为雄健,但他的打扮简直就像一位民夫。
&nb樊翀是在秋收后开始修路的,过了三个月,如今的季节已是深冬,那汉子上身却只穿着一件无袖的毡布上衣,前襟敞着,用一根绳子扎在腰间,衣服上有很多地方已经磨破了,浑身沾了很多泥,头发也很随意地挽起,以葛布包住扎了一个髻。
&nb大汉手中拿着一柄大铲,赤着脚没有穿鞋,看他敞开衣襟的前胸上体毛甚重,可是沾满泥土的小腿上却是光溜溜的。巴原上很多村寨中的农夫都是这样,他们平时不穿鞋也没有鞋,脚底早就磨出了厚厚的茧,而小腿上的体毛在劳作中都给磨光了。
&nb但这大汉却不可能是普通的民夫,他虽然收敛起了神气,可是身边那两位红衣壮士,却显得只是陪衬的侍从,再看在场其他人的神色,明显就是以其为尊。樊翀感应不到一丝修士特有的神气波动,这同样也意味着他根本看不透这大汉的修为。
&nb就在一愣神的功夫,太乙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来到近前介绍道:“樊翀大人,这位就是中华天使崇伯鲧大人!……崇伯鲧大人,这位就是前来迎接您的巴国国使、令贤君樊翀大人!”
&nb那看上去像农夫似的大汉,果然就是中华天使崇伯鲧大人。听见太乙的引荐,崇伯鲧将手中的铲子放下,举步之间虽然没换装束,但浑身上下已是一尘不染,自有一股令人折服的气度、尽显中华天使威严,神情却显得很谦和。
&nb未等崇伯鲧开口,樊翀已伏地行礼道:“巴国国使樊翀,奉主君之命,率众筑路至此,迎候中华天使崇伯鲧大人!”
&nb樊翀的应对很从容,但他身后一起伏地行礼的众随员却惊讶万分,虽然不敢乱说话,但心中难免嘀咕——这就是中华天使吗?衣甲鲜明威风凛凛的仪仗卫队在哪里、由蛟龙驾驭的轩辕云辇又在哪里?怎么穿着这么破旧的衣服、甚至连鞋都没有?
&nb轩辕云辇已被崇伯鲧收起来了,而那两条九境蛟龙,其实就是那两位红衣壮士,它们以蛟龙之身化为人形,当然可以一尘不染。至于仪仗卫队,就在崇伯鲧身后那帮像难民似的汉子中,别看他们的打扮像难民,可精气神绝不亚于巴原上最精锐的军阵。
&nb崇伯鲧为何会光着脚,连腿毛都给磨光了?因为这条路就是他一步步走出来的。两条九境蛟龙化出原身在前面开出道路,崇伯鲧就紧跟其后,每一步落下,脚底就带着一股**力将地面夯实,后面的人跟上来继续修筑,他就这么一步步走了近三百里。
&nb像他这样走路,什么鞋也穿不住啊,一步就给跺碎了,还不如光着脚呢,而再好的衣服,恐怕用不了多久也得给磨坏了。
&nb至于中华天子所派的百名仪仗卫队,原本倒是衣甲鲜明,可是他们看崇伯鲧大人都亲自筑路了,所带的族中三百壮士更是如此,也不好意思就列队看着呀,想摆威风更是没人看。
&nb所以那些仪仗卫队也将衣甲脱了,连同做礼仪用的兵器一起都放在了牛车中,换上了普通的装束一起修路。他们皆是精锐战士,至少都有二境修为,当仪仗主要都是挑身高力壮、模样又好看的,在这种场合也成了重要的壮劳力。
&nb天子所派的仪仗卫队可吃了苦头了,以往跟随别人出使,走到哪里都是威风凛凛、引民众围观赞叹,可如今却行走蛮荒,脱掉衣甲拿起各种器具做起了苦力,但有苦也不敢言,崇伯鲧大人尚且亲力亲为,以他们的身份又能说什么呢?
&nb崇伯鲧的修为不仅樊翀看不透,就连太乙也看不透,但至少应在那两条九境蛟龙之上。
&nb轩辕天帝留下的云辇共有三辆,由五条不同颜色的蛟龙拉的云辇是天子所乘,另外还有两辆是中华天使车驾。卢张上次带到巴原来的是青龙云辇,两条青色蛟龙被神器索环控制。
&nb那两条青龙名叫甲青和乙青,在四百多年前战败被俘,轩辕天帝罚它们服五百年的苦役后方能脱困。卢张一路上不敢松开它们,因为神器索环一收,那两条青龙就难以驾驭。
&nb今日崇伯鲧所乘的是赤龙云辇,拉车的两条蛟龙名叫丙赤与丁赤,崇伯鲧却将控制它们的神器索环给收了起来,好让它们尽显神通用以开路,丝毫不惧两条蛟龙会趁机逃走。而丙赤与丁赤在崇伯鲧面前也是老老实实,别说逃走,就连做苦力偷懒耍猾的心思都不敢有。
&nb由此可见,崇伯鲧想收拾这两条九境蛟龙很轻松,所以不怕它们动什么歪心眼,也根本不需要借助那神器索环来控制。
&nb既有如此修为,就算一步步以**力踏实道路,其实也可以片尘不沾,但崇伯鲧并没有刻意讲究那些,他既带领随从亲自修路,那么就是这副样子,属下看见了不仅不敢轻视,反而会更加心悦诚服。
&nb如今道路已通,崇伯鲧大人当然不能就这个样子进入巴原,其属下也得重新梳洗换上装束,好好休整一番才能继续出发。樊翀考虑得很周到,早就做好了准备。
&nb樊翀几天前就清楚,会在今天这个位置迎上崇伯鲧,所以放慢了开路的进度,在不远处寻了一处平缓的山谷,已修建了一个临时的营地。前方就是将来巴国的边境关防所在,那么这片山谷很适合做为军阵戍守的营地,同时做为来往商队在途中歇脚的驿站。(。)
069、崇伯鲧(下)()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太上章最新章节!
少务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决定,他要亲自去山水城和仙城观礼祝贺,也趁机出去玩一趟,算起来,他已经多年没有离开过巴都城周边一带了。
照说像这种事情,派一位使臣就行了,断没有国君亲自跑过去的道理,可是虎娃和盘瓠今天都已经来了,他也要亲自参加另外两国的册封仪式。
瀚雄的反应还算镇定,可是席上的小洒已是目瞪口呆,今天到王宫中陪席,本以为就是这结义兄弟几人相聚饮宴,没想到却商量决定了这么大的事情,而且事先没有透露半点风声。
……
不提巴都城王宫中三兄弟已解决了崇伯鲧的难题,届时册封三国之君将是水到渠成。樊翀被任命为国使,持红节,以两位妖王为副使,率着仪仗随从赶往巴国东北境,那里也是他曾为国君的地方。
樊翀的权限很大,能调集边境各城廓的人力、物力,并能号令守备军阵听命。他的身份也非常敏感,在寻常情况下是不可能担任这一职务的。若是由别人提议,肯定会遭到巴国群臣的一致反对,但这是彭铿氏大人的提议,所以巴君毫不犹豫地就任命了。
把一位退位之君放回故国之地,还给了他代君行事之权,就不怕他趁机反叛,或者组织旧部在重新裂国称君吗?就算樊翀本人没这个想法,但这样的建议,在朝堂上也不会有谁敢提,可偏偏彭铿氏大人就敢,而少务也敢答应。
少务既表现了对彭铿氏大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也显示了一种绝对的自信,他根本不怕樊翀反叛,也不认为樊翀能那么做。
巴国有很多权贵都曾私下议论,说彭铿氏大人当初辞去学正之位、受封十爵之尊并被赐镇国神剑后,便远离巴都不问世事,是为了避免功高盖主、受国君的疑忌。
可是樊翀却明白,事实恐非如此。彭铿氏大人好像并不在乎少务是否疑忌他,其实也用不着在乎了,就像少务也不在乎把他放回樊室国故地担任国使。
彭铿氏大人并未“问”或“不问”世事,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误解,他一直就在世事之中。
樊翀本人也曾受到颇多议论。有人认为他当年主动退位,是受到了赤望丘的要挟,或者是自知无论再怎么做,也不可能比少务更出色,更挽救不了樊室国的命运。巴原迟早将一统,而恢复巴国的绝不会是樊君,所以樊翀干脆趁早放手,避免成为亡国之君。
很多人这么说,其实都是事后聪明。只有樊翀本人清楚,自己当时是真的放下了,也真的不在乎那国君之位,原本他当上国君就是莫名其妙。有很多事情,其实看明白并不难,但真想做决定却不容易。
樊翀早就清楚自己身为国君比不了少务,而巴国恢复一统是大势所趋,但直到与彭铿氏大人相识,他才真正地放下,做出了早就想做的决定。
巴原上也有很多人议论,少务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得到了彭铿氏大人之助,甚至还有“得虎煞者得巴原”的说法。
樊翀身为大成修士,也曾是一国之君,同样很清楚事实绝非如此。就算彭铿氏大人从未出现过,最终一统巴原的恐怕还是少务,只是过程会有些不同。人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少务为什么会得到彭铿氏大人的帮助,而不是他人有此幸运。
樊翀当年初见到彭铿氏大人时,也曾有过那么一瞬间的感慨,如此人才为何不能为他所用、为何不是自己先遇到?但是闪念之后,樊翀就意识到自己想多了!
少务当年并非巴君,只是巴室国的公子之一。而彭铿氏大人当年来到巴原,所见到的第一位国公子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