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80章

民国大文豪-第180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打消日本人的疑虑,林子轩据理力争,毫不退让,充分展现了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波多博气急败坏的离开,扬言会给林子轩好看。

    两人都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1926年12月31日,《甲午风云》会在法租界的夏令佩克豪华影戏院首映。

    日本人选在同一天放映《中日海战》,将在公共租界派克路的卡尔登豪华大戏院首映。

    当两部电影的首映日期刊登在《申报》上的时候,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

    这两部片子故事情节相似,投资巨大,都号称是中国大片,还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首映,到底先看哪一部电影成为了不少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百五十一章 甲午风云() 
相对于普通观众的难以选择,那些社会名流则更为苦恼。◇↓

    普通观众可以根据报纸上的宣传,个人的好恶等因素选择其中一部电影,反正讲述的都是同一件事情,看一遍也就行了。

    明星电影公司制作的电影口碑一向很好,不过张时川在上海电影圈名气同样不小。

    而且,华影在宣传上非常卖力,拿真实的军舰作为噱头。

    卡尔登大戏院为了招揽观众甚至举办了抽奖活动,获奖者可以到日本军舰进行一日游。

    在宣传自己的同时,华影不忘记打击对手,抨击明星电影公司的片子是粗制滥造,是在游泳池里拍摄出来的,用的都是道具模型。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自然不会被这种阵势吓到。

    后世的电影公司为了宣传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什么花招都能想的出来。

    林子轩在报纸上打广告,只要来看《甲午风云》的观众就送主演的签名海报,还有机会和主演们亲密接触,合影留念。

    他还抨击《中日战争》是一部日本人拍摄的电影,张时川是日本人的傀儡,呼吁中国人不看日本电影。

    这个时候虽然有“汉奸”这种说法,但还没有普及开来,含义较为模糊。

    双方的宣传战火药味十足,让普通观众难以取舍。

    对于社会名流而言,这是一次站队。

    两部电影同时放映,看哪一部电影就表示倾向于那一方,没办法取巧。

    面对明星电影公司和中华电影公司的邀请。有人干脆装病,两边都不去。

    林子轩在上海的影响力很大。日本人也交游广阔,双方拼的是人脉和底蕴。

    林子轩专门让人记下前往卡尔登大戏院给日本人捧场的上海名流。这不是为了秋后算账,而是让自己以后小心这些人,不要和他们交往。

    通过这一次的电影放映能够看清很多人的政治倾向。

    12月31日,晚上七点整,《甲午风云》准时首映。

    因为有过试映会,媒体记者在报纸上写过报道和影评,剧透了不少内容,观众都有心理准备,即便如此。林子轩还是严禁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入场。

    根据电影协会的审查制度,他把这部电影划归到未成年人不得观看的等级。

    不少电影圈的人认为太严格了,不就是战争片嘛,有什么不能看的。

    林子轩不能说电影里有旅顺大屠杀的片段,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电影开始放映。

    《甲午风云》的前半段围绕着邓世昌展开,着重表现了他成长、求学、任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介绍了清朝海军的来历和发展状况。

    接下来对比了清朝和日本两个国家最高领导层对于战争的态度。

    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一个胆怯,一个好战。

    慈禧在挥霍无度。清政府的官吏们在中饱私囊,日本天皇却在对着臣民发表激情的演讲。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于是。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策略”,这是日本最早侵略中国的作战计划。

    电影中。日本明治天皇对着手下的大臣说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图谋。

    为了日本能够生存下去,能够更加富强,所以必须侵略中国,甚至是整个亚洲。

    天皇演讲这段是洪慎在广州拍摄,日本天皇等人都是复旦大学戏剧社的学生扮演。

    这位扮演明治天皇的学生以前或许参加过游行示威、街头演讲等活动,在演讲中表现的慷慨激昂,很能震动人心。

    这时候,观众席上出现了喧哗声,这是日本浪人在抗议。

    日本人虽然参加过试映会,不过对林子轩并不放心,便派日本浪人来参加首映,在电影放映中间闹一闹,影响观众的情绪。

    日本浪人大多是在日本国内混不下去的贫困武士,或者地痞无赖。

    他们随着商船来到中国,为在中国的日本人做一些走私交易,或者打打杀杀的事情。

    日本浪人看到天皇演讲的时候非常吃惊,尤其是听到演讲的内容。

    就算那位扮演天皇的中国演员用的是中国话,还是能感受到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林子轩在影院内安排了人员,盯着那几名日本浪人,一看到他们想闹事,便上前制止。

    这些人是冯敬尧的手下,在法租界混的,下手比较狠,把闹事的日本浪人拖出了戏院。

    电影继续放映,中日海战即将打响,战争的导火索终于来了。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

    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到,便诱使清朝出兵朝鲜,从而导致中日两国在朝鲜交兵。

    戏院内,当看到一艘艘北洋军舰被日本军舰击沉的时候,观众心中极为愤懑和压抑。

    这些沉没的军舰都是道具模型,只是做的较为逼真。

    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高千穗”等日本军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关键时刻,邓世昌愤然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于是,他下令致远舰朝着吉野号撞去,意图同归于尽。

    这里有几个特写镜头给舰上的官兵,每一个人都是直视前方,毫不畏惧,抱着必死之心。

    观众看到致远舰上官兵拼死一搏的场景,纷纷热血沸腾,鼓掌叫好。

    这就是电影。

    在现实中,邓世昌或许没有下令撞击日本军舰,或许也有官兵贪生怕死,但在一部宣传爱国主义的电影中,他们必须这么做。

    只要观众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这部电影就算成功。

    随着致远舰的沉没,邓世昌的牺牲,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哀伤的音乐响起。

    观众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等待着影片最后的结局。

    然而,画面一转,来到了旅顺城内。

    在黑白画面的电影中,一抹红色出现了,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在人群中行走着。

    虽然是热闹的集市,人来人往,却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那个小女孩更像是一个幽灵或者鬼魂

    一瞬间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第三百五十二章 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看到一部黑白电影中突然出现彩色影像,还是这么诡异的场景,观众极为震惊。

    这是放映员弄错了胶片,还是真的闹鬼了?

    这一段镜头和前面的内容很不搭调,不是一种风格,就像是两个人拍出来的一样。

    这样想并没有错,这的确是两位导演合作的成果。

    林子轩看过洪慎拍摄的胶片后才发现这个问题。

    郑证秋和洪慎都是风格化的导演,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导演,两人无论是拍摄风格还是美学原则都不相同,而且很难兼容。

    郑证秋早年痴迷京剧,后来专攻话剧,最后在电影上获得突破,属于自学成才。

    洪慎在美国哈佛大学习文学与戏剧,又在多家美国学校进修导演专业,是标准的学院派。

    郑证秋的电影注重情节的张力,不太重视结构和美学。

    洪慎则是完美主义者,他注重电影的整体效果,反而对情节不怎么看重。

    所以,两人拍摄出来的电影风格迥异。

    这是林子轩没想到的,他不是电影方面的专家,写写剧本可以,却很难考虑的周全。

    于是,他只好把电影全才但杜予请过来进行后期剪辑。

    但杜予费尽心思,把日本天皇演讲那个段落融入了电影之中,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突兀,不过这一段旅顺大屠杀的片段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这段情节太长了,根本剪辑不了,只能顺其自然。

    可以说。这部《甲午风云》是这个时代三位电影大师联手打造而成。

    观众虽然惊讶,却还没有新闻媒体惊讶。

    这些人前两天刚在试映会上看过这部电影。这次来再看一次,一是电影不错。值得看第二遍,二是给林子轩撑场面。

    周瘦绢就是如此,他不仅是电影发烧友,还是个爱国分子,这种电影正和他的口味。

    但他没想到两次看的电影竟然不一样。

    他隐约觉得林子轩这么做要出大事,作为报纸编辑,看到旅顺,心中就有了不好的预感。

    电影中,观众随着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一路穿行在旅顺的大街小巷中。最后来到城门口。

    透过小女孩的眼睛,镜头越过城墙,来到港口,在那里,日本人正准备突袭。

    旅顺是北洋水师重镇,清政府耗时十六年、耗资数千万建成,船坞、炮台、军储的实力为北洋军之首,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

    1894年11月21日,日本攻陷了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

    日本军队进城后。在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杀害将近两万名中国人。

    只有数十人幸存,日本人留下这些人是为了掩埋尸体。

    1894年11月26日,英国《泰晤士报》刊出电讯:据报告。在旅顺发生了大屠杀。

    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有关“旅顺大屠杀”的信息。

    11月29日,美国的《世界报》刊登了来自中国的一则报道:“日本军(在旅顺)不分老幼全都枪杀,三天期间。掠夺与屠杀达到了极点。”

    而在中国国内,由于日本人掩盖罪行。歪曲事实,把屠杀平民说成是清军士兵。

    加上清政府战败。急于和日本达成停战协议,这次大屠杀就这样不了了之。

    1896年11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道员顾员勋接收旅顺,由他出面主持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亲书“万忠墓”刻在一块石碑上。

    那时正是旅顺同胞遇难两周年之际。

    三十年过去了,林子轩把这段尘封的历史还原出来,就是要提醒中国人勿忘国耻。

    影院内,一些人看到电影中的画面,猛然想起了那段历史,不由得浑身发冷。

    更多的人则是茫然,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清政府倒台,民国建立,军阀混战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没有人再去回想过去的历史。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青年人喊着口号,大踏步的向前,准备创造新的时代。

    然而,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因为历史往往会重演。

    林子轩不想历史重演,所以他要拍摄这部电影,还原这段历史,以历史为鉴。

    影院里的观众席上处在一个诡异的氛围,知道即将发生什么的人极为紧张,有些人甚至想离开影院,不想看下面惨痛的情节。

    不知道的人心情轻松,还会和同伴谈笑。

    周瘦绢深吸一口气,他没想到林子轩如此大胆。

    就算是现在,日本人也不承认旅顺大屠杀,国内记得这段历史的人不多了,敢说出来的更少,林子轩这是和日本人公开叫板。

    可以想见,这会成为明天的头条新闻,也是林子轩麻烦的开始。

    周瘦绢看着电影中日本军人闯进旅顺城内,他握紧拳头,下定决心。

    至少他手里的报纸和杂志会刊发消息,站在林子轩这一边,既然没能参与到电影的制作,那就成为摇旗呐喊的小卒子吧。

    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洪慎在拍摄这一段大屠杀的时候用的是纪实风格,像是拍摄纪录片一样,让观众有真实的感受,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看着电影中日本士兵残忍的暴行,整个影院鸦雀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