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工业皇帝 >

第14章

工业皇帝-第14章

小说: 工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李建城口里蹦出来的新词群臣们表示很是不理解,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李建城笑了笑,就怕你不问啊,李建城道:“朕的意思是,你们看啊。朕才刚刚登基,整个国家也才刚刚摆在朕的脚下,各种大事小事都等着朕去处理,但是这些事情中难道就没有一个先后之分吗?所以朕思考着这事情是不是应该先由整体在辐射到局部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给国家的未来制定一个好的、整体的发展方向呢?你们觉得如何!”

    皇帝这么一说下面的大臣们都开始议论起来了,皇帝的话虽然新颖但是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什么事情都得有道理,他们做事情,哪怕是造反也得打出一个大义,一个道理出来。

    李建城的话也让那些想要提醒皇帝多顾国家的一批人比如说刘一景、杨凌、左光斗这些人迷茫了起来,看皇帝的态度他们准备的一番说辞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了,方从哲也一直在观察着皇帝,作为一个满朝党争林立的朝堂上这个唯一保持着中立的人可以在首辅的位置上坐到现在可见这人对政治的敏感,他一直在考虑皇帝是不是真的有自己的想法,这对他很。

    此时的李建城非常失望,这就是古代的政斧啊,合着这些人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样能富国强民那真是出了鬼,要知道问题永远是解决不完的啊。李建城叹气的模样也被杨林等看在眼里,这些人是忠臣啊,虽然刚才他们还准备呵斥皇上的不顾学业的事情,但是此时皇帝表现出的忧国忧民之心也是深得他们喜悦了,不打击皇帝的积极姓杨凌站出来说道:“微臣觉得陛下所言有理,素来国家大事先由国家才到地方,制定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微臣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东林党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好名声,但是东林党的教义是好的,因为他们是唯一一个在党内高宣注重实学的党派。这是值得赞扬的,起码在当时的朝代是很先进的思想!杨凌的声音让众大臣们都安静了下来,杨凌的赞成也并不让大家反感,一切在没有利益明显的目标前,制定一个国家级未来计划这样一个提议,没有什么人会站出来反对的。群臣们都开始高呼皇上圣明。

    内阁大臣韩旷此时站出来道:“陛下高瞻远瞩实乃我大明之幸,只是这具体的发展方向到底要向何处思考呢?还请陛下试下!”

    韩旷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杨凌和左光斗等人都皱了皱眉头,这帮皇帝分忧思考国家方针不正是他们做臣子的责任吗,这韩旷怎么还转头问皇帝,这种明着的试探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有种想让皇帝下不来台的意思啊!

    毕竟皇帝的年龄摆在那里,而且很多人都知道皇帝学习的东西都实在太少了,此时能说出这些话来就已经让那些明白事理的大臣们觉得了不起了,韩旷的行为就有点探底的嫌疑了,这实在是有些恶劣了,但是这在李建城看来却是很不错,问我就好了,就怕你们不问。

    李建城到底也是个孩子,自我表现就是孩子的本能,李建城道:“一个主体的国家发展计划自然也是建立在一切以民生发展问题为主的事实上来进行地,也就是说一切以人民为主。朕前些曰子看了看我朝历来的发展大事,朕注意道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嘉靖年间开始我大明的农业整体都在下滑,特别是在近二十年来各地简直就是灾情不断农田流失,从而又让农民流离失所,就以现在来说整个大明的流民已经占到总人口三层以上,在这么下去众爱卿可以预见未来的结果了吗?所以当务之急的国家政策得往这方面进行评估、预计和统筹解决方案!”

    李建城说出了这么一段话,最后又打出了几个新词,又让这些明朝的精英土鳖们吃了一惊,一些一心为国的人却为之振奋,那些真正看到国家问题的人也为之吃惊,明朝农业的衰退就相当于是国力的衰退,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很少有人将其提出议程的,而且就算提出了也引不起重视。

    都察院御史左光斗道:“陛下所言甚是,近几年朝廷流逝田亩众多,先帝就是预感百姓辛苦才减免赋税,但是光光只是减税也不是长久之计,税务的消减预示着财政的或缺于国家安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还需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正真的大问题总是有人可以看见的,只看其是不是会被重视了,李建城对于左光斗的话很满意,看来这是个人才啊,李建城偷偷问了王安这人的名字,王安告诉他这就是左光斗李建城点头看来确实是个忠臣啊。

    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新上任的史部尚书周嘉谟却说道:“陛下微臣觉得此事尚有不妥,这农田和流民的问题素来朝廷也没有放下,只是近几年来确实天气不好这才导致大多农田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只是这也是天气的问题,想来只要年景回好这些问题也就因势而解了,而且就算要防,又要如何防呢?素来农田就是那么种的,不是水就是土然后就完全看老天爷的意思了,只有等灾害发生了朝廷才能得到消息,而且就是预先知道了各地哪里会受灾这…他也还是会受灾,到了那时候朝廷也只能开仓放粮了,所以这预防天灾之事素来也就没有好的法子了!”

    李建城听了他这么说眼睛都眯起了了,我靠这是什么人,这简直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者啊,解决不了就是他妈的解决不了了!李建城最恨这种人了,他道:“那照你的意思,这事就不用管了?”

    李建城语气**,叫人听着古怪,周嘉谟也觉得古怪他道:“陛下微臣不是此意,只是这事素来就没有好的方法,而且只要年景好一点农田自然也就会恢复了!”

    周嘉谟的话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事实就是如此,就算你今天真的知道某某地界要受灾你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开仓放粮先喂饱他们,但是也不能喂一辈子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吃得也就那么多,百姓还得流离失所,一切都看老天爷的意思!

    李建城阴着脸道:“那要是这种天灾会持续个几十年越演越烈呢?”

    群臣们一听李建城所说都是大惊失色,有人当即就到:“陛下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呢?想来这灾害也就是一两年的,只要年景回好就能恢复以往,我大明万世永昌,陛下无须多心啊!”

    无须多心,你明朝就是这样灭亡的,李建城当然不会说这个,他道:“你们知道汉朝那万里江山是如何灭亡的吗?”

    李建城这么一说群臣再次沉默,不少人都冷汗直流,确实就和李建城说的一样,明朝要是这灾害持续不断还越演越烈那真的是要重顾汉朝老路了,汉朝也是流年不利持续的自然灾害不断,导致百姓没有吃食所以爆发了黄巾起义,这和李自成搞农民起义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

    看着这些人沉默了李建城就道:“所以这件事情我们必须重视,不能等事情真的发生了的时候在去解决,必须得有一个预备方案。朕想了想有两个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众人一听目瞪口呆这样的大问题皇帝不但想到了,居然还有两个解决方案!所以人都竖起了耳朵都想听听这皇帝有什么方案可以解决这个千百年来人们都只能忍受的问题!

    李建城看他们这副模样,也乐得装十三,他道:“第一就是迁移百姓。将因为水和土受灾的人想办法给他迁移到水好土好的地方,国家政策方面要在这方面起到重视,给与最方便的条件执行!这个作为方案,具体往什么地方移在行讨论。这第二条嘛,就是搞增加新型农作物了!”

第二十三章 徐光启的价值() 
李建城这新颖的观点一出顿时群臣哄乱,立刻就有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有议!”

    说话的是左都御史张问达,李建城道:“有何意见说来听听!”

    对于李建城这毫无礼仪的话张问达都懒得提了,他直接道:“陛下,您先前所言将受灾不同的百姓移至水土好的地方这些微臣理解,只是这增加新兴农作物臣就不理解了,这数来粮食的种类都是一定的,这如何增加呢?”

    “噢,爱卿说粮食的种类是一定的吗?可是‘红薯、地瓜’这个东西你听说过没有,这种作物以前也是有的吗?还有朕还听说两广地区有人还在种植一种新的作物叫做玉米的了,朕问你这些农作物是从何而来!”李建城扯着嗓子严肃的道!

    没错实际上在明朝万历年间番薯就已经传入中国,分别由菲律宾、越南、缅甸传入中国。首先种植番薯的是福建、广东和云南,不久浙江也引进番薯,此后番薯的种植逐渐推广。番薯产量很高,每亩可得数千斤,所以传布很快。但是由于此时人们对于番薯的加工还是很差的,番薯不加工的话很难保存容易发霉和生菌,而且番薯也容易中毒!这里的中毒指番薯随着生长根结会累积毒素,相当于癌变病一样逐渐的开始减产。现代我们用的番薯种子都是经过脱毒处理的,所以番薯的产量要高得多。明朝此时的番薯种几次之后就会开始减产,还有得甚至直接就烂在田里了。所以虽然番薯的产量高,但是不容易保存等原因使得番薯兴盛一时后又沉默了!

    左都御史听了李建城的话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了,这些朝廷的大员们其实很少了解农业作物的,这些人此时可能都有的完全不知道番薯是什么的,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极其严重,抱着一本书的人基本上百事不干了,和农民阶级完全就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也不知道他们这些人吃饭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工部尚书王佐这时候出来说道:“陛下可以要推崇海外作物?”

    工部是负责搞后勤的自然也要比其他人对李建城所说作物要清楚些,李建城点点头说道:“没错,朕不但要推崇这些海外作物,还要让人去海外引进新作物,你们中有谁对海外诸国很了解的?”

    李建成这么说了,全场鸦雀无声,他们这些中央领导们素来就看不起那些海外蛮夷,如何可能对海外国家有所了解,明朝又是一个禁海的朝代,这些家伙基本上没有一个人对海外有所了解的,李建城对这帮精英们的表情甚是失望,他直接开口道:“朕听闻我大明有一人名字叫做徐光启的,这人去过海外,对那里也很了解,想来应该很了解海外作物。”

    李建城这个时候居然忽然提出了徐光启这个人群臣们为之惊讶,是什么人和皇帝说过此人啊,他们完全不知道,首辅方从哲道:“陛下说的徐光启可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曾经担任翰林院编修!”

    李建城眼睛一亮道:“嗯,没别人的话就是他了!”

    李建城的话一说完御史张问达却是急急道:“陛下,徐光启此人微臣也知道,只是此人入了夷人教义实乃叛经离道,陛下,此人不可用啊!”

    李建城眼睛一瞪道:“怎么入了夷人教就叛经离道了,孔子是这么说的吗?还是说那个经文里写了这样一句?”

    “呃…这…”张问达顿时哑语,其他准备开口的人也被李建城这样一句话给噎着了,徐光启作为一个进士入了天主教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毕竟他可是个进士啊。在明朝这种娱乐少的年代,丑闻绝对是喜新乐见的东西,所以其实知道他的人很多,起码历史上徐光启一半的知名度就是这么来的!

    李建城见这家伙说不出话来并接着道:“既然圣人也没说,书里面也没有写,你怎么能说人家离经叛道了呢?你这不是给人穿小鞋吗?朕没读过几本圣人书,难道圣人的书里面没有写做人要大度这样浅显的道理吗?”

    李建城这话一说群臣也为之一阵喧哗,张问达冷汗如流的就跪下去了,今天他张问达一句话就把整个圣人经要的脸在皇帝面前丢了个一干二净啊,他敢说圣人没有人教人大度吗?这事要是传出去他张文达在整个士林人面前恐怕会比徐光启还出名,张问达赶紧就道:“是微臣愚钝皇上责罚!”

    李建城见这人服软他也就释然了,李建城笑着道:“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啊,我们不能用有色眼光去看人!加入夷人教那又怎么样,我华夏虽然一直以海外蛮夷称呼这些人,但是有句话怎么说的,士别三曰当刮目相看啊!夷人也是人啊,他们也不可能永远都是蛮夷啊。就说现在朕知道的那些夷人,他们可是飘洋过海数万里来到我华夏大地啊,海上是多么危险啊,你们都明白吗?所以仅仅就是这种精神就是值得我尊敬的了!你们说这是蛮人可以做到的吗?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开化了啊。就拿他们的夷人教,朕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