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邪-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草齐就觉得洪铁柱很有潜质:“不过他也有弱点,性子太直了些,脑筋老是转不过来。还不肯读书识字,逼着都坐不住。这样的话,很难学韬略领兵啊。”
陈三郎呵呵一笑,一路同行,他自然知道洪铁柱脾性如何,简直就像头水牛,认死理:“姐夫,其实我让他进军营,另有安排。”
“哦,什么安排?”
“你不是一直劝我,要组建一支亲兵卫队嘛,我觉得洪铁柱很适合,可充当队长一职。”
陈三郎慢慢说道。
江草齐一听,顿时觉得不错,以洪铁柱的条件,担任亲卫毫无问题。而且他来路清白,值得信任。虽然让其打先锋,也许更能发挥所长,但相比之下,陈三郎的安全才是首要。
陈三郎又道:“叫他们过来吧,我要出城一趟。”
“你又要去哪?”
江草齐赶紧问道。
“到新宜县,看莫轩意的兵练得怎么样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新宜见将,军营阅兵()
陈三郎要到新宜县阅兵,这一次周分曹等人毫无意见。一来新宜县近;二来,上位者不可轻易放权,特别是兵权。莫轩意在新宜县练兵,已渐成规模,陈三郎也该去看一看了。
第二日清晨,陈三郎带着洪铁柱等人便离开崂山府,去往新宜县。
第一批的侍卫亲兵已经选出了,共五十人,不包括洪铁柱这名侍卫长在内。
人数不算多,但目前够用了。日后有需要再增编即可,而且当前还没有真正遭遇过磨练,不够成型。
昨天洪铁柱一听陈三郎说了,立刻大拍胸口答应下来。陈三郎对他,对洪家村,都有大恩,出来之后,全村安顿得好,他更是如鱼得水,天天有肉吃,有大米饭吃,吃饱喝足,上场操练,与不同的人对练,舞刀弄枪,不亦乐乎——短短几天工夫,对比下来,觉得以前的日子真是索然无味,一点意思都没。
可以说,洪铁柱血管里流淌的血,天生好战!
这也是江草齐说他天生适合从军的原因。
洪铁柱脾性简单,谁对他好,对村人好,他就十倍,百倍相报。况且侍卫亲兵,直属陈三郎管,地位特殊,待遇更不用说,不知多少将士争着要来当,能当上侍卫长,在很多人看来,都属于一次跃升,让人眼热得很。
比如说阿武大魁两个,听闻消息后皆是郁闷。不过他们自回来后,也得到了擢升,成为副将,统兵上千,很是不错了。
洪铁柱倒不是很明白侍卫长的地位如何,不过他并不笨,也知道这是个官职,不管如何,至少每天的肉是够吃的。
这样,便足够了!
陈三郎就带着这队刚建立起来的侍卫亲兵奔赴新宜县,有这一队人马在,周分曹他们也放心。
这两天一直小雪不断,积累下来,道路积雪不浅,马蹄踏过,留下无数深深的印记。雪花又不断地飘落下来,将行迹掩盖起来。
一路无话,直达新宜县。县城门打开,提前得到传告的莫轩意率领一众部下到城外三里来相迎。
当日一别,已相隔数月,今时一见,莫轩意的精神好了许多,身体已经恢复过来了,胡须长了,眸子明亮。身上不穿盔甲,看上去,越发像一员文官——他武功尽废后,本就是朝着这方面靠拢,以韬略取胜。既然无法冲锋陷阵了,留在后方,运筹帷幄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拜见公子!”
见到陈三郎,莫轩意立刻率先恭敬行礼。他被安排在新宜县,几乎没有受到多少约束,招兵、练兵、发兵,基本都是自己说了算。然而莫轩意深知这是陈三郎疑人不用的缘故,绝不敢怀有二心。经历过扬州之事,加上洞庭军的败亡,他那点雄心壮志早已灰飞烟灭,当下只想着一心一意辅助陈三郎建功立业。
莫轩意最初被元哥舒请出山,其实也是做如此打算,良禽择木而栖,只可惜,时运不济,又或者说元哥舒并非明智之选。后来落难到雍州,也想趁乱起山头,归根到底,还是想建立起一点势力,日后接受朝廷招安罢了。
人贵自知。
现在朝廷风雨飘摇,都被打到五陵关下了,岌岌可危,所以招安那些,想想就算了。
归附陈三郎后,莫轩意所见所闻,深知陈三郎所谋不小,更有远见,绝非急功近利之徒。否则的话,根本不会实施分田制,以及大量接收流民们。
这些,都不是安稳因素,若无胆识魄力,根本不敢做来。
诸如种种,陈三郎竟比出身名门的元哥舒要胜出许多。当下比较起来,声名一时无两的元家少将军,不过是受父亲权威庇荫的将门二代罢了。
短短一瞬间,莫轩意脑海便掠过这些念头,很快又压制下去了。
陈三郎翻身下马,将他扶起,笑道:“莫将军不必多礼。”
一番简单寒暄,便一起进城。
在各个县城中,新宜县距离崂山府最近,不过这座城池规模颇小,只能说比最落后的武平县好上那么一点。
入城之后,陈三郎左右顾盼,见到街道整齐,秩序利索,可见军纪模样。
莫轩意在此练兵,与此同时,他还身兼主事一职,可以说是文武一起抓。以他的才能,做起这些来绰绰有余。
陈三郎抬头观此城气象,便知他干得不赖。
莫轩意问道:“公子,你要到县衙还是直接去军营?军营的话,却在北门之外。”
陈三郎哦了声:“为何设在城外?”
“此县城地方不够,军营在内的话显得紧张,而且操练之际,还会扰民,存在诸多不足。”
莫轩意慢慢说道。
陈三郎深以为然。
府城之下,各个县城都是小城,平常时候,驻扎几百兵丁守城,算是多得了。然而莫轩意当下练兵,达到数千,这一个数量放在城中,立刻显得拥挤逼迫起来。加上练兵有声,喊口号,呼“杀”字,数千人一起呐喊,那声浪惊人,巴掌大的城池,肯定会把人给吵着。
所以莫轩意把军营设在城外。
崂山府的兵多,军营都得设在角落偏僻处,这才合理,也好在成大,才能容纳下来。
想了想,陈三郎道:“直接去军营吧。”
他离开府城到此,不会逗留太久,县衙那边实在没有什么看的。一县之中,就那些人口,能有什么事务?以前执掌泾县,陈三郎又不是不知道,基本都不用理,让周分曹主持即可。平常时候,也就些鸡毛蒜皮,偷鸡摸狗,都算大案了。
现在的县城更不用提。
闻言,莫轩意立刻道:“好,那就先到军营去。”
当即在前面带路,一边走,一边低声吩咐一名随从,让他回去县衙安排膳食等。陈三郎一行人冒雪而来,奔波劳碌,肯定饿了。阅兵归来,自然得有酒席接风洗尘。
这是基本的接待态度,要是莫轩意连这个都没有,那真是白混了。
众人穿城而过,出了北门,又走了数里地,前面霍然开阔,一片军营拔地而起,旗帜飘扬。
这,正是莫轩意练兵之地。
第四百五十八章:军营气象,开春之策()
(感谢本周书友独自一个人、寻欢、狐尾山、1314、1038、1915等的慷慨打赏!)
陈三郎纵马前往,到了近处,便望见这片军营气象,如同一座小城似的。外面都用实木落桩,深挖壕沟,鹿角之类,一应俱全,这些构造,都是为了抵御骑兵袭击冲杀的,但凡军营,基本具备。
只是莫轩意进驻新宜县短短时间,就建立起这么一座功能完善的军营来,相当不易。
“开营门!”
守护门口的将士见到他们来到,立刻将营门打开,迎接诸人进来。
对于军营,陈三郎颇有了解,崂山府中那一座,他可是去往多次。这里的军营规模要小一些,但五脏俱全,还有好几样新鲜练兵事物,却是府城没有的。应该属于莫轩意的个人构思,运用到实战来。
巡视一圈,很快,莫轩意就把满营将士集中在大广场上。
“拜见公子!”
数以千计的将士齐刷刷跪拜下去,口中大呼。
点将台上,陈三郎凛然而立,自有气势徒生。他来此处,就是为了建立威信,避免出现兵士只知其将,不知其上的局面。
那样的话,相当危险。
人心如水,多波动,善变动,要掌控之,绝非易事。圣贤云: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实地里,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陈三郎让莫轩意到新宜县练兵,给予很高的自由度,本身就是个“度”;他现在来阅兵,又是一个“度”。
不少军团,将士桀骜,如果换了将,下面立刻炸营,就连朝廷都十分头疼,难以解决,因而不敢轻易换将,这就形成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久而久之,必酿成大祸。
夏禹王朝现在的割据动乱,正是由于当初的刺史制度造成的。那些封疆大吏手握权柄,包括最重要的兵权,招兵买马,这兵练着练着,就成了个人的私兵,不受朝廷统管。
那样的话,朝廷再想调遣就阻力重重,只能放任刺史势力坐大,最终形成乱世格局。
崂山不过一府之地,但因小观大,道理一样适用。若是只得数千兵倒好管理,可现在都是上万,又分了军营,就必须制定严格的体制来进行约束指挥了。
不管什么样的人,当他达到了一定的地位,拥有了一定的名望之后,就会有一种名叫“野心”的东西蠢蠢欲动。终归到底,一旦出现内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基业便将瓦解崩溃。
不过当下崂山局势有些特殊,即使不曾见过陈三郎,但陈三郎的名望高涨,人心向背,就是口碑的作用。当然,也不少得府衙的一些舆论导向。
另外,莫轩意在新宜县练兵,不敢揽功,多在将士面前说起陈三郎,由此宣传形象。别的不说,莫轩意也怕被人猜忌,这一点道理,他极为明白。倒不是说陈三郎会如何,而是府衙的人,如今已经形成团体——有团体,就一定有利益诉求,以及利益纷争,这是不可避免的。
古有言之,战场,生意场,皆不如权力场残酷,错综复杂,直如染缸。
对此即使陈三郎本身都深有体会,以前身为布衣,虽然落泊,但自由自在,天下之大,可随意遨游。
现在呢,想出个门,都有一堆人劝阻。
好在他泥丸宫中有《浩然帛书》坐镇,能守得一点灵台清明,依然能根据本心行事,否则的话,以陈三郎的性格,还真不习惯。
套句话说,现在行径,都是一种修炼,便觉坦然。
当下陈三郎站在这点将台上,自不需要搞什么手段立威,说些场面打气话即可。
数千将士,数千双眼睛,紧紧地注视着台上的公子,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心中惊讶,因为看起来实在太年轻了。但年轻,往往是一种资本,更能代表前途,给人希望。而且关于陈三郎的诸种说法也早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三元及第、皇帝钦命、龙君请会、斩杀叛逆平复崂山……
一系列的事件,加分不少。综合起来,一个高大的形象便挺立起来了。
光环加身,自有名望!
在这个讯息不发达的时代,许多东西,都是靠口口相传。而传言本身,当经过第三者口,便会发生某些细微的改动了。渐渐地,有些事,有些人,简直神乎其神。
其实陈三郎本身,也的确有些神了。
说完了话,一会之后,将士解散,莫轩意带着陈三郎他们又返回县衙中。
宴席已经布置完毕,不算丰盛,但很实在,菜式几个,都是家常系列,做得不错,热气腾腾,当中一个,正是火锅。
看得出来,莫轩意很是花了心思,知道陈三郎口味,又清楚他不喜欢铺张,所以吩咐下来做这么一桌宴席。
当下莫轩意请陈三郎上座,他以及一些新宜县的头目,还有四位地方乡绅名流陪坐。至于洪铁柱等人便在外厅用饭,一门之隔。
酒过三巡,几番招呼,当宴席散去,陈三郎与莫轩意两个进入县衙公房议事。
房中,莫轩意依然坐在下首,身子挺直,面色淡定,他却是知道,陈三郎此来,绝非看看兵营,定然有事。
果不其然,喝了一口茶后,陈三郎悠然开口:“莫将军,现在这兵已经练得七七八八了吧。”
“是的,前些时日出兵剿匪,杀过几场,他们基本都见了血,受了磨练。”
“这事分曹公已经跟我说了,战绩斐然,很是不错。”
陈三郎又喝了一口茶。
莫轩意忙道:“那些匪患都是乌合之众,不堪攻击,这些战绩,当不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