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1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是天子的决定,没有人可以更改。
更何况,张恢出生名门,其父张释之天下知名,留下了庞大的政治遗产。
即使有人想反对,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只能是在外面议论和污蔑,给张恢和墨家泼脏水,寄希望能够让他滚出长安。
但张恢却是怡然不惧。
因为……
他有靠山啊!
东宫薄太后,就一直对他非常
丞相周亚夫更与他是亲戚——张释之与周亚夫乃是连襟……
所以,张恢无视着一切非议与污蔑。
今日汉室,讲的是政绩为王。
有政绩,就有前途。
而经过内史贪腐残民弊案后,坊间都在流传一个消息——据说天子已经召集了他的幕僚和智囊们在商讨和讨论制定一个汉室官员的致仕制度。
这个制度,据说会给不同级别的官员划出一条致仕的年龄红线。
从目前听到的风声来十岁将很可能成为两千石的红线。
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官员在六十岁之前,还不能成为九卿,那就得回家抱孙子了。
同样道理,假如一个官员在限定年龄来临前,还不能突破自己的限制,同样要回家抱孙子。
假如这个传闻属实,那么,汉室官员从此就将年轻起来。
而这对于的年轻人都是利好!
因为这意味着,老一辈的致仕度将大大加快!
再也不会出现某某明府到死也还在工作岗位上挥光和热的故事了。
…………………………
坐在御座之上,刘彻却是不疾不徐的稳步的将新的京兆尹诸官,一一的介绍给了群臣并且明确了京兆尹各个衙门的权限和权柄。
京兆尹本人,全权负责整个大长安地区的治安民政消防农业。
执金吾和中郎将,不再负责上述从前的共管。
执金吾,未来将转变成为类似武警的部门,而中郎将从此彻底转变为宫廷宿卫和保卫衙门。
这是刘彻在尝试进行军政分离的改革的一个试探。
在京兆尹之下,地位最高的是长安令。
长安令全权负责长安城的大小事务,与执金吾廷尉和中郎将对接。
但长安令将失去过去的审判权。
只拥有处罚权力。
也就是说,可以开罚单,可以抓捕,可以进行教育和惩治,但没有审判权。
要审判,得将犯人移送给廷尉,由廷尉进行审判。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地方事务官从司法系统之中解放出来的尝试。
也是第一次尝试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割的决定。
效果如何,刘彻也不知道,但至少,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即使有问题,也可以迅和改变。
而长安令之下,则是长安市坊司长安税曹令吏。
前者,负责长安九市,并且直接与各市擅权对接,与之进行协商,平准物价,均属粮帛,责任重大,但权力却相对要小很多了。
因为,连长安令都没有了审判权力,自然,市坊司也没有审判权。
再想开开心心的随便抓人查封和灭门,得与廷尉事先沟通好。
而税曹令吏,顾名思义,是只管收税的一个部门。
也是刘彻打算建立西汉版国税局的更进一步的尝试。
所以呢,这个部门的权力特别大。
甚至可以说是京兆尹之下,权力最大的一个结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甚至是一个独立于京兆尹系统,只受京兆尹指导,直接接受刘彻本人指挥的机构。
未来它将拥有一支不少一千人的武装税吏和一个不少于两千名官吏的庞大机构。
它只做收税之事。
谁敢欠税,直接上门暴力催税!
甚至武装讨税!
不过现在,防止吓坏小朋友,刘彻还是将之粉饰了一番。
在表面上来时这个衙门,只会有个百十人的衙署,同时拥有一支两三百人组成的税吏。
暂时来说,它只会做一些催税啊,寄税单之类的工作。
还是很无害的。
而农稷令,则主管农业,特别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直接与大农和少府对接。
另外的备盗贼都尉,则从执金吾手下划归给京兆尹。
主要承担类似派出所和公安局的责任,缉盗捕盗。
随着刘彻的介绍,满朝文武,也都明白也接受了京兆尹这个系统的职能和权力。
只是,稍稍有些奇怪和不能适应。
毕竟,在过去,自郡县制出现以来,地方事务官一直都是民政和司法审判刑讯一肩挑。
天下人也早已经习惯了,青天大老爷们独断乾坤。
这将审判权从地方事务官身上分割的事情,闻所未闻。
所以,许多人心里有些腹诽。
但这些腹诽和埋怨,在法家的强势崛起面前,变得有些有气无力。
而法家则是一个个兴高采烈,感觉美妙极了!
从今天开始,至少在京兆尹辖区内,法家将成为唯一的司法机构,垄断司法大权。
这简直太棒了!
廷尉上下,更是眉飞色舞,不能自已。
人人都知道,廷尉的扩编,已经势在必行!
今年考举,廷尉少不得加强个千把人的官员。
而对于一个官僚系统来说,编制,更多的编制,就是他们始终的追求!
…………………………
散朝后,刘彻特意让人留下了薄世。
“爱卿刚刚回长安,可还习惯?”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臣一切都好……”薄世恭身道。
“卿在安东五年,与朕说一说安东今日的利弊罢……”刘彻对薄世问道,而在一旁,一个年轻的尚书郎奋笔疾书,记录着一切。
安东的事情,刘彻一直特别留心,因为那里就是他的试验田。
如今的天下,刘彻在关中墨家玩了墨苑杂家在安东玩了所谓的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甚至让儒家的重民学派在雒阳还玩了一套乡贤制度。
目前来阳的乡贤制度差不多已经失败了。
事实证明乡贤这玩意,也就是听而已,在实际上,再好的乡贤也只会阻碍社会展,妨碍民众自由和司法公正。
哪怕这些人的本意和立意是好的。
而墨社的模式,在目前来少充满了不确定和危险。
一个不小心,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对来说,诸多试验田里,还是安东展最好。
但,刘彻却还是有些担心,有些忧虑。
因为安东的模式,极有可能催生出一头怪兽。
名为财阀的怪兽!的!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节 安东之患 1()
财阀!
世间最可怕的利益集团之一。┡.んM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存在并不多。
财阀进化到极限,足以化身为国家。
后世就有一大堆伪装成国家的财团!
刘彻并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未来成为一个那样的怪物。
所以,他对财阀和世家门阀,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
尤其是前者!
因为,他现,在安东,已经有财阀的萌芽在蠢蠢欲动了。
假如说,在齐鲁吴楚,学术仅仅只是权贵联姻,与之合作,共同成长的话。
那么在安东,权贵和财富,已然与学术紧密联合。
双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平壤学苑在事实上,已经成安东各个利益阶层的代言人。
所以,刘彻担心,未来,安东很可能会出现几个难以控制的庞大财团。
他们会控制土地人口商品和财富,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捆绑上他们的战车,轰隆隆的碾向其他人。
虽然说,其实……这些在萌芽中的财阀,其实是刘彻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
无论是陈嬌玩起来的捕鲸业和捕鱼业,还是陈须组织起来的列侯贵族种植园产业。
无一不是刘彻暗示或者明示的结果。
但皇帝就是这么多疑。
很多事情,明明是他自己要做的,但他自己就会疑神疑鬼。
更何况,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
财阀是必然也一定会出现的!
这是历史和时代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展的趋势。
财富必然会向中心集结。
钢铁业会形成钢铁产业联盟,金融业会形成金融托拉斯,就连种植园经济也能形成一个庞大的保守集团。
这都是人类历史未来必然生的事情。
出于未雨绸缪的打算,刘彻一直在暗中提防和管控。
以备假如真的出现了财阀,怎么去控制和削弱,甚至肢解拆分。
总之,目标就是——财阀可以出现,但不能过于强大。
人胆敢将爪子伸向国家,企图将自己与国家混一,那就去死!
薄世闻言,却是开始老老实实,本本份份的回报起了自己在安东这些年来的经历和见闻以及感受。
有些事情,在过去两次回京述职时,他已经汇报过了。
譬如,安东的‘派遣工制度’的现状,陈须陈嬌兄弟的作为,以及安东境内游侠们的动向。
这些都是都护府重点管控和监视的对象。
而有些事情,则是这一两年才出现的怪事。
譬如平壤学苑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还有杂家的动向,以及安东境内的游侠们的转变。
薄世这一讲,就是两个时辰。
刘彻有时候会就一些问题,跟他详细了解。
君臣之间一直对答到夜幕时分,刘彻才意犹未尽的对薄世道:“时间不早了,爱卿随朕去东宫参加家宴,今晚你我君臣,秉烛夜谈……”
“诺!”薄世自然连忙答应。
刘彻的内心,却是彷徨的。
因为他知道,安东的问题,远远出了他的想象。
且在未来,必将更加复杂!
这不是由人的意志来决定的,而是安东社会展的必然。
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与政策,使得安东各地,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野蛮生长。
尽管他这个皇帝在幕后进行了管控和操作,但,终究,山高皇帝远,控制和管控,很难做到完全。
更何况,即使能管控完美,在事实上来说,安东这样的环境,也必然会催生出一些怪兽。
以目前来东的资本主义萌芽,应该已经生长出了第一片嫩叶。
而且生长情况比宋明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要健康的多了!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安东的萌芽们,有着杂家和都护府衙门的悉心呵护和照顾。
舆论和社会的大环境,都对他们的生长育有利。
只是问题在于——这片嫩叶会不会长歪?长残呢?
万一不小心点错了天赋,开错了技能点。
刘彻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
毕竟,原生于中国文化和环境的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本就不曾有过。
万一再长歪了,恐怕根本没人能认得出来。
………………………………………………
几乎与此同时,新化城的都护府官衙内。
伍被也与许九对坐而视,一杯安东酿造的果酒入喉,微微甜,有些上头。
“贤弟在安东数载,竟得今日之功,愚兄深感敬佩……”许九感慨着道。
杂家在安东的展,并非一帆风顺。
尤其是在元德四年,杂家遭遇了儒家的强势挑战!
当时的背景是齐鲁四王谢幕,天子下令迁曲阜奉祀君家族于朝鲜,要借孔子之后来教化朝鲜之民。
元德四年夏五月,曲阜孔氏以及齐鲁士大夫家族三百家,被强制迁徙至朝鲜新化怀化诸地。
这些历史悠久,有着深厚底蕴和强大人脉的士大夫家族一到安东,立刻就对平壤学苑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整个元德四年,平壤学苑都是在战战兢兢之中度过的。
好在,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来势汹汹的齐鲁士大夫家族势力,在元德五年,冰消瓦解。
这既是他们自己作死的缘故,也有着天下局势的因素。
孔氏来到朝鲜,就想要指手画脚,以为自己是大佬,以为自己还在曲阜。
朝鲜上上下下,都被他们烦的不耐烦。
朝鲜君刘明也在韩安国等人的影响下,对这些渣渣感觉不爽。
更的是,孔氏和齐鲁士大夫们还不知道这些事情。
还以为自己依旧天下景从,世界第一。
他们兴致勃勃的商讨起了瓜分安东财富,甚至插手安东地方事务,重建儒家社会的伟业。
于是,他们激怒了安东的贵族官员游侠甚至商贾!
元德五年春三月,安东冰雪刚刚消融,孔家就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