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这话听到刘彻耳中,却有着另外一种意思。
于是,刘彻拍着胸脯道:“儿臣愿以半年为期,将此事办妥!”
对刘彻来说,半年的时间,足够了!
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督促,有几乎无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驱使,若还搞不出曲辕犁,弄不出马耕,那就只能是一个解释——下面的人在忽悠他。(……)
第三百二十二节 研究()
中国人最怕认真,尤其是统治阶级,一旦认真起来,简直无比凶残。
当年,秦始皇扫灭六国之余,还有闲暇修筑万里长城,开凿连通全国的直道,甚至,只为个人的一个幻想,就建造起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将徐福以及三千童男童女送出海外,踏上漫漫求仙路。
刘彻作为汉室的储君。
他认真起来,所能动员的人力物力,虽然还比不上秦始皇一个手指头。
但依然恐怖无比。
当刘彻回到太子宫,将他在皇帝面前立下了军令状的事情,告诉了群臣后。
整个太子宫上上下下,就像一台上了发条的机器,高效的运转起来。
只用了三天,三匹代国用于耕地的耕马以及全新的马用鞍具就被送到了上林苑里的太子领地——思贤苑中。
然后,数十位技术精湛的铁匠、木匠以及曾经在代国过当地农业的奴仆以及下人,纷纷来到思贤苑报道——这些人,全部都是周远、蛊臬柔以及原本几个在刘彻这里混日子打酱油的公卿之后搜罗来的。
甚至,周远还搞来了一百斤钢材作为实验所用的耗材——天知道他怎么弄来的,反正刘彻自己也弄不到一百斤这个数目级别的钢。
@ 因此,现在,想要钢铁,唯一的办法就是炒钢法。
即使少府,一年炒钢下来,最多也只能出钢三千斤左右,全天下的诸侯与商人的产钢量。最多万余斤。
周远却眼睛也不眨一下,就给刘彻弄来了一百斤,相当于全国钢铁产量的百分之一!
这就让刘彻有些目瞪口呆了。
不过想想周远的老爹乃是郎中令周仁。这个事情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而言之,整个太子宫的上上下下,都被动员起来了,人人摩拳擦掌,几乎让刘彻以为看到了后世六七十年代天朝解决某个问题而组织起来的会战场面……
按照张汤的说法是:主辱臣死,家上即以立下军令状,臣等敢不效死?
翻译成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既然已经上了太子的战车,那就自然是有进无退。
刘彻越成功,现在。在他身边的大臣,将来的前途就越大。
反之,轻则罢斥,重则家破身死。
无论如何。在整个太子宫系统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团结之下,只用了半个月,杨毅就带着工匠们攻克了马耕的第一个难题——挽具。
而另一个问题,很快也被解决。
刘彻让王道从荥阳征辟来的养牛高手褚强,向刘彻了一位叫张置的人才。
此人,大字不识一个,但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会驯马。
他对马的习性和习惯了如指掌。而且,以善相马闻名于燕国。
在把张置招来以后。结合代国已有的驯马经验,很快,褚强和张置就联合摸索出了一条如何让马听话的去耕地,而不是乱撅蹄子,四处捣蛋,消极罢工。
然后,又一个问题冒了出来。
马训好了,挽具也设计出来了。
但是,马还有一个劣势或者说优势,与牛不一样。
牛什么都吃,消化能力极强。
但马就不一样了。
这货虽然力气比牛大一些,耕地效率也比牛快,但是……
它得吃精饲料,甚至是粮食,还是营养价值高的细粮,才能达到与牛一般的工作效率……
然后,与牛相比,禄能在北方使用,在南方的稻田水网中,马根本就没办法在淤泥中工作!
这就愁坏了刘彻。
此时,刘彻才算明白了,为什么马耕在中国也有,但最后却绝迹了,大部分人和地区都用牛来耕地。
首先是性价比的问题。
养牛的话,喂草就好了。
顶多农忙的时候给牛喂些营养价值高的嫩草。
冬天的话,直接干草对付,简单轻松。
而且无论南北,水田还是旱地,牛都可以轻松应付。
但马就不同了。
又挑食,又挑地方,还很娇贵。
假如没有国家鼓励扶持甚至补贴,休想让马耕推广起来!
没办法,刘彻就只能黯然叹息一声,悄悄的将马耕从民用变成军用、官用了。
但只用牛的话,牛的数量和普及率,显然很难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承担起耕地的主力的任务,完成刘彻的全面普及牛耕的战略设想。
经过几天的讨论、实验和研究。
刘彻把目光转向了骡子和青储饲料的研究。
骡子,是马跟驴的杂交品种,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驯养历史。
此时,一般是作为拉车的畜力使用。
经过实验,骡子的挽力不比马和牛差。
而且,骡子比马更好驯养。
最的是,在经济角度,用骡子比马更划算,比牛还便宜!而且骡子不挑食,胃口极好,也不需要吃太好的饲料,只要能满足其体力消耗所失去的能量就可以了。
当然,骡子的缺点是无法繁育,只能靠马与驴杂交得来。
不过没关系,目前,骡子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使用,最起码,在关中和河东,骡子都并不少见!
另外,研究青储饲料,却是刘彻在马耕的刺激下想起来的一个事情。
在后世,青储饲料是喂养牛马的主要饲料来源。
天朝政府也扶持和鼓励农户使用青储饲料养殖牛羊。
对此,刘彻并不陌生,因为,穿越前,他是农民的儿子,他还记得天朝专门有政策给予使用青储的农户进行技术和经济扶持,甚至给予无息贷款什么的。
只不过这些好处最后统统落到了村支书以及村干部手上……
一般农民也就知道有这么个事情,然后大家都知道,个人申请是不可能申请到此类扶持的补贴和优惠的……
因此,刘彻也就知道,青储饲料需要一个地窖来发酵。
至于到底怎么发酵,怎么搞,一无所知。
但是没关系,身为太子,刘彻最不缺的就是人跟钱。
而这世界上,很少有事情在有了足够的人手和钱财后还搞不出的。
于是,褚强和张置开始着手在上林苑里划出一个地盘专门培育骡子和耕牛。
至于杨毅等技术人员则一头钻进了研究青储发酵的大坑之中。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终于来到了十二月,长安开始下雪了。
而在睢阳前线,关键的决战已经迫在眉睫!(……)R1292
S
第三百二十三节 疑虑()
丁亥年的冬天,格外的难熬。
特别是在梁国,一十二月,北国的大雪就如期而至。
南方不是没下过雪,但,来自吴楚的士兵,何曾见过一下就是两三天的大雪?
更麻烦的是……
刘濞忘记给自己的士兵配备足够的御寒衣物了。
于是,大批大批的士兵冻伤甚至冻死,偏偏大雪封山,使得伐柴变得极为困难,军营中缺少足够的取暖燃料,冻极了的士兵,甚至不顾军中纪律,偷偷的将一些给牛马食用的干草拿来取暖。
军队纪律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斩、杀、诛、杖。
这几日,军法官已经杀了十几个人。
血淋淋的人头挂在辕门上,一颗颗怒目圆睁,头发披散的人头,暂时恐吓住了士兵们。
但军营里,一股股潜流却在悄悄的流动了起来。
对着这一切,恒霸忧心忡忡。
此刻的局势,在他眼中,真是坏到了极点!
大军在睢阳城下顿足两月,虽然有过几次跃上城头,几乎攻入睢阳城中的进展,但奈何,对面的梁军也不是吃素的,每一次都不要命的顶了回来。
根据战俘所说,梁王刘武,守住睢阳,甚至是跪在地上,将守城重任交托给手下的六位将军,而且,还拿出了梁国府库的积蓄,对有功士卒进行赏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况是本土作战,想要保卫家园桑梓的梁国士卒?
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在于躲在昌邑的周亚夫在想什么?
说实话,恒霸完全看不懂周亚夫带着十几万汉军躲在昌邑天天挖壕沟,修壁垒,意欲何为?
恒霸翻遍的兵书,也找不到,那本书上写了这样的计策?
难道周亚夫不知道,攻下睢阳,昌邑那边就失去战略作用了吗?
难道周亚夫不知道这两个月,吴楚联军甚至连昌邑那边都没去看过一眼吗?
恒霸不认为,以周亚夫的智商,以周亚夫的出身,会连这个普通士卒也看得清的问题都不懂!
那么问题来了,周亚夫究竟在准备什么招数?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恒霸叹了口气。
他一直在吴王面前要求加强监视和警戒昌邑方向。
开始,吴王从善如流,向昌邑方向派出了大批的军队警戒,还建立起了一道密不透风的斥候巡逻网络。
刚开始,连昌邑方向多一道炊烟,都会被人郑重其事的禀报上来。
可惜,两个月下来,昌邑的周亚夫除了挖壕沟就是修营帐,甚至还放火烧光了昌邑附近的山林,摆出一副要把昌邑经营成铁桶的模样,做出一副死守不出的样子。
在经过一系列的惊讶、疑惑、不解以及探究后,刘濞君臣终于确认,周亚夫一没有耍诈,那些林立的营帐与壕沟,被烧毁的山林与房屋田舍,做不得假,二没有用计,昌邑附近的探子甚至布置在蓝田、武关乃至于长安的暗子,都表明,周亚夫没玩明修栈道,暗渡成仓的那一套把戏。
该在昌邑的部队,全部都在昌邑,一个没少!
于是到了今天,吴王君臣终于确认,周亚夫似乎确实是做好准备在昌邑等着吴楚大军了。
对此,上上下下,无数人都表示不解。
这周亚夫是脑袋被驴踢了吧?
守昌邑有个屁用?
睢阳一旦被攻陷,吴军完全可以不理会昌邑的汉军,大摇大摆的向雒阳,向函谷,向长安进军。
于是,就有人大胆的猜测:周亚夫怕是个胆小怯懦之辈吧?
证实这个猜测,刘濞就派人去昌邑周亚夫的壕沟和营寨前骂阵。
十个大嗓门的汉子,足足骂一下午。
对面的壕沟与营寨,毫无反应。
甚至就连射箭都懒得射。
只有在吴军企图更靠近营寨时,射出一阵密集的箭雨,射死了大概三四个人,还有五六人负伤,等吴军一退,对面挖壕沟,修营寨。
那一次之后,关于周亚夫胆小怯懦的评价,就彻底的在吴军之中流行了起来。
再没有什么人会特别的留意周亚夫了。
对于一个这样胆小的家伙,有什么值得重视的?
长安无人矣!
只有恒霸,一直在不断的思考着,到底哪里不对劲。
这时候,一队运粮的辎重车被火兵们赶着朝着远处的营房走去。
几个军官一边赶车,一边唠叨着。
恒霸起初也是听听而已,这些辎重军官的牢骚来来去去无非就是累死哥了,妈蛋,你们就不能少吃一点嘛?
但是,正当恒霸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他猛然听到一个军官絮絮叨叨的道:“这直贼娘的鬼天气真是冷啊,难怪淮泗口那些家伙都躲在营帐里烤火抱女人睡觉……听说,连淮河都结冰了啊!”
另一个军官借口道:“可不是!这鬼天气,现在,小河小溪什么的,全都冻住了,也辛亏河流结冰了,不然,咱们这次可就要失期了!”
恒霸立刻直住脚步,上前去问道:“你们两个刚刚说什么?”
那两个方才还在埋怨和唠叨的军官看到恒霸,没由来的背脊一凉,连忙行礼道:“恒将军,俺们方才说河流都结冰了……”
另一人一脸媚笑的道:“可不是嘛,俺们这次运送辎重回来,差点就被困在雪地里了,辛亏河流全部结冰了,于是,俺们就赶着辎重车,从河面上直接趟过来了!”
“河流结冰……”恒霸大惊失色!
南方从来没有出现过江河结冰,可以让人趟冰过河的事情。
是以,他以前从未考虑过这一点。
但此刻,恒霸想起来了。
大河每年都会结冰,厚厚的冰盖甚至足以让军队中的重甲步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