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6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问题是,对方是证明自己神圣性的。
在这个前提,军臣不得不从最坏的情况来考虑这个问题。
万一,对方是真的神明下凡,洞彻万里,能知过去未来。
在马邑给自己挖个大坑。
这可如何是好!
军臣可不会忘记,当年,汉朝的大将夏侯婴是怎么从冒顿单于嘴里,生生的抢走马邑的。
平城之战后,夏侯婴马不停蹄,领兵北上,击垮了韩王信的部队,直取马邑,并且在马邑附近,摆出一副再来一次平城的架势。
吓得冒顿赶紧撤出长城。
平城那种规模的大眼瞪小眼,对匈奴人的伤害,也是极大的。
白登山上的汉军,固然被冻伤了三成,无数人截肢。
匈奴人又能好到哪里去?
而且,马邑附近的地形,也非常适合汉军步兵埋伏。
哪怕是十万匈奴骑兵过去,也可能被二三十万的汉军包了饺子。
一旦汉朝皇帝提前预知了匈奴动向,以汉朝的能耐,别说二三十万的兵力,五六十万的大军,也能调动!
况且,现在汉朝今非昔比。
至少十五万的骑兵,足以在关键时刻匈奴军队,有去无回!
可若是去打马邑,不给汉朝一点惩戒。
不止下面的人,会怀疑他这个单于是个懦夫。
就是军臣自己,心里头念头也不会通达。
一个帝国,在看到了自己遇到挑战者和竞争者时,他们做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致的:拍死对面那个跳起来的渣渣。
军臣虽然不像他父亲老上,有着清晰的大局观和缜密的战略意识。
但作为一个合格线之上的匈奴单于,他很清楚,要守住匈奴霸权,就要打压下南边汉朝的气焰。
一时间,两种完全截然相反的念头,在军臣心里来回的反复。
一会儿,军臣是想要马上就下令,调动军队,去惩戒汉朝。
一会儿,他又担心,惹恼了长安,导致汉匈爆发全面战争。
而一旦爆发全面战争,无论失败,以今时今日的汉朝实力和骑兵规模,都可能会把战火,烧到草原上。
一旦草原上来了汉朝人,哪怕最后将他们赶回长城内。
匈奴的霸权,都会不可避免的衰落。
军臣可没有忘记,当年蒙恬统帅的秦军,是怎么吊打的匈奴。
正踌躇不定之时,帐外忽然传来了军臣的亲信心腹左大将呼衍当屠的声音。
“大单于!”呼衍当屠在帐外报告道:“去汉朝出使的使团,传回急报:汉朝皇帝同意向我国出售武器,并且许诺明年阏氏回国省亲!”
这个消息,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军臣下定了决心。
他看向折兰王、白羊王还有娄烦王,下令道:“折兰与白羊部族,马上动身,南下阴山,与娄烦王汇合,休屠和昆邪两部,负责监视东胡王,不可让他知道折兰与白羊两部已经南下的消息!”
“右贤王,你从本部,抽调一个万骑,先期潜伏到马邑城前两百里,做好侦查和遮蔽战场的准备!”
两国交战,第一个要点,就是切断敌人的情报来源。
汉朝,在马邑城之前,布置了许多的哨所,这些哨所,必须一个个的慢慢拔掉,还不能显露意外。
不过,这倒并不困难,只要摸准了汉朝哨卡的补给和巡逻的警戒骑兵的巡逻规律,就能成功的瞒住汉朝的耳目他们在战役发起前,依然懵懂无知。
尹稚斜若连这个都做不好,那军臣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个连拔掉哨所的任务都完不成的人,有什么资格,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有成为单于的潜质?
而,军臣特别让尹稚斜负责此事,当然也是不怀好意。
等马邑之战结束。
若匈奴吃亏或者战败,那就是尹稚斜办事不力,以至于走漏风声,害的大匈奴战败,其罪当死!
若匈奴得胜,占了便宜,其实尹稚斜也会悲剧。
到时候,军臣会把责任丢给尹稚斜,告诉汉朝君臣——都是尹稚斜这个混蛋自作主张,本单于完全不知道啊,现在,本单于已经惩罚他他去西边,攻打大宛了,所以呢,汉匈两国还是坐下来谈怎么收场吧。
既然得胜,主动权自然在匈奴这边。
汉朝人就算再愤怒,也要考虑一下,一旦爆发全面战争,整个北方的生活生产,都要废弃的可能。
而且,就算开战,也不一定能捞到好处。
到时候,再给汉朝小皇帝一个台阶。
在军臣想来,对方应该不会恼羞成怒,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
甚至,还可以借此机会,戳破汉朝皇帝编造的神圣谎言,引发其国内的内讧甚至混乱。
那样,对匈奴来说,是再美妙不过的结局了。
至于为什么军臣会忽然下定了决心?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
在的游牧民族的首领看来——你对他示好,其实,等于承认了自己的软弱和可欺。
得寸进尺,甚至得陇望蜀。
这是游牧民族的天性。
很多时候,中原王朝,一个劲的跪舔,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越发肆无忌惮,越发的逼迫,就是因此。
反倒是你摆出一副劳资跟你拼了的架势。
这些欺软怕硬的家伙,反而会变得很好说话。(。)
ps: 12000字收工,求点月票~
跟前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请求票票支援,这几天,我大概要存点稿子,所以可能只会保底
因为18跟28,貌似可以一拼战力榜,旁的争不了,200块我想我应该可以尝试尝试uw
<;/br>;
第790节 背叛与忠诚 一()
夏天行将结束,长城之外的草原,了最后的美好时光之中。
此时的河套平原,犹如人间天堂。
水源充沛,降雨充足,而且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草原的生长。
所以,此地成一个世外天堂。
在此时的河套,甚至可以进行农业耕作。
祁连山和阴山以及贺兰山上的千百万年前,冰川时代遗留下来的冰川,在夏天融化,潺潺的冰雪,不仅仅滋润着河套,就连河西走廊,这个本该是荒漠的地区,此时,也是绿洲无数,仿佛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不曾发生过一般。
从长安返回的匈奴使团,此刻,行走在河西走廊的道路上。
出了长城后,本来众人都是兴奋无比。
就是随行照顾马匹的奴隶,也是脸上充满了笑容。
人人都在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超额完成了单于交代下来的任务,单于庭必有重赏。
正使且渠且雕难甚至觉得,自己未来未尝不是没有机会去竞争一下大当户的位置。
而一旦他坐上大当户,几乎就已经寓意着他成为且渠氏族下一代的族长。
至于其他使团成员,也都知道,经此一趟,大家伙未来的地位,都会上升那么一两个等级。
从单于庭的奴才,变成单于庭的某个贵族的奴才这样的事情,未尝不能想象一二。
只是……
在河西走廊后,且渠且雕难的心情,就变得复杂了起来。
使团中的其他人的心里,也仿佛郁积了一些阴霾。
“折兰部南下要干嘛……”
这个问题,在使团众人心中,就好像是一个解不开的困惑。
他们在方才,亲眼看到了折兰部族的大纛,沿着山峦向前,目标毫无疑问是南方的汉朝所在。
折兰部族的威名,哪怕在匈奴也是声名赫赫。
这个部族称‘单于之鞭’。几乎参加过冒顿单于崛起以来,匈奴的扩张战争。
他们与娄烦和白羊部族,共同构成了匈奴单于对外用兵的三驾马车。
而折兰部族的老巢,是在阴山以北。
他们现在。跨越阴山,气势汹汹的向南方进军,这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心里都很清楚。
“大战将起啊!”且渠且雕难在心里想着。
娄烦王的部族,早在去年,就已经从漠北。迁徙到了河套,以替代白羊部族西迁后留下的真空。
另外,还有卢候和若卢两个部族,也从贺兰山动员到了河西地区,随时可以支援河套的部族。
再算上休屠和昆邪两个部族。
这些力量加起来,至少能动员四万以上的骑兵南下作战。
在维持了五年的和平后,汉匈又要大战吗?
且渠且雕难不敢肯定。
但他知道,折兰部族的南下,肯定没有好事情。
折兰部族的骑兵,是匈奴最善于运动战的骑兵。
这个部族甚至有着超过五十人的射雕者。
本来。折兰部族南下不南下,跟且渠且雕难一点关系也没有。
他是且渠氏族的人,从小就是在西部部族长大的,南边的长城脚下,就算打生打死,也跟他没关系。
但现在却不同了。
此时,且渠且雕难的内心是矛盾和的。
有个魔鬼般的声音,一直在他心中回荡:“若是战事一起,和亲之事,必然作罢。我如今谈下的条款,可能会全部废弃!”
汉朝人可不傻,绝对不会在战争结束后,依然履行诺言。
而若这些条款全部作废。那他的功劳,自然也就是一场空了。
甚至,还可能会被人排挤和打压。
那个魔鬼的声音,在他心里劝诱:“若要富贵,唯有险中求,派人去告诉东胡王吧。东胡王肯定会将消息透露给汉人的,这样,汉人就会有所准备,这样,战争就能避免!”
那个声音的诱、惑是如此的巨大。
以至于让且渠且雕难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努力的想要说服自己。
“不行,我是单于的奴婢,不能背叛主人,那样,会被天神惩罚的!”
但内心深处的魔鬼却在疯癫的大笑:“背叛?不不不……怎么能叫背叛呢?汉朝的势力,那么的强大,单于的军队,现在还能不能打过?”
当然是不能!
且渠且雕难只要想看到,他在长安见过的那支浑身上下,都披挂着铁甲,甚至连马身上也裹着重甲的铁骑。
他就知道,匈奴骑兵,哪怕是用十倍的力量,也休息奈何那样一支无敌的铁骑。
更何况,汉朝皇帝,可是有着天神保佑的君王。
传说中能召唤飓风,令鬼神。
与这样的神王为敌,那是找死!
“所以,我这根本不叫背叛!”那个魔鬼循循善诱着:“而是避免让匈奴帝国,坠入深渊啊!”
“一旦与汉朝开战,汉朝皇帝动员他那支可怕的恐怖军队,只要在野战中胜利一次……”那个魔鬼说道:“那么,这只猛兽就会醒过来!”
毋庸置疑的是,现在,匈奴帝国能震慑住汉朝军队他们只能在长城之中活动的唯一原因,就是在过去数十年的战争中,汉朝军队从来没有在野战中歼灭过一支匈奴骑兵。
多数汉军的胜利,都是在坚城下,靠着防守获得的。
而在野战中,汉军得到最多的战果是平局。
哪怕是汉军三倍五倍于匈奴骑兵,也无法包围消灭机动能力极强的骑兵。
而一旦汉军野战失利,马上就会被匈奴骑兵冲散阵型,然后追杀。
而一旦,汉军的骑兵,在野战中战胜匈奴骑兵,甚至于取得一场歼灭战。
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能阻止汉军出塞?
作为一个使臣,且渠且雕难太清楚汉朝人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了。
旁的不说,只要想想。从云中、雁门、陇右一路下至长安,那些密密麻麻的烽燧台和储藏了无数粮食甲胄的仓储武库。
且渠且雕难就知道,汉朝是现在的匈奴,不可战胜的一个强大国家。
“对啊。我这不算背叛……”他在心里默默的说道:“我是因为忠于单于,避免大匈奴遭遇不可逆转的失败,才会告密的!”
“只要汉朝人能提前知道折兰部族南下了,汉朝人就一定会加强戒备,而汉朝人一旦加强戒备。找不到机会的折兰王,就只能在冬天大雪封山前返回祁连山……”
这样想着,他就渐渐的平静下来。
他找来一个自己的部下将一封写在羊皮上的信件交给他,叮嘱道:“去将此信,悄悄送给东胡王……”
那个部下,看了看且渠且雕难,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
对使团众人来说,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想要保护住自己的出使成果。就必须防止汉匈大战的爆发。
大家都不傻。
都很清楚,一旦失去了出使成果,那么的一切美好未来,都将成为泡影。
使团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