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7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最后这一个信候粟威。本来以为他能出息点。
结果……
居然玩起了矫诏!
而且还是最愚蠢的矫诏!
根据周左车的调查结果。
这货是被丹阳郡的几个官僚忽悠了。
这些官僚告诉他——君候,陛下亲舅也。国之长者,陛下之物,岂非君候之物?
然后,就拼命的从官仓里给他送钱。
这货没有脑子,看到有钱送上门来给自己花销,他当然笑眯眯的接过来。
但他那里知道,这些官僚给他下了一个套。
今年不是要大考计吗?
郡国过去三年的账簿和开支都要上报长安。
但是,在过去三年里,那些官僚不仅仅不断的送钱给粟威这个蠢货。
他们更是借着粟威的虎皮,在官仓里大捞特捞。
等到必须将开支明细上报中央时,他们就去找到了粟威,告诉他:君候过去两年自官仓前后取走千万钱,如今大计天下,我等恐廷尉以此为难君候,还请君候早作打算。
反正,这些家伙就是使劲忽悠,还真把粟威给忽悠到了圈套里他伪造了刘彻的命令和诏书。
说是刘彻下诏,命令丹阳郡从官仓赐给信候黄金千金,钱两千万,布帛五百匹。
事情报到少府。
少府一看,奇怪啊,我们怎么不知道?
于是就来问刘彻,刘彻当然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诏书。
于是,他们就全部悲剧了。
本来嘛,这些官僚是想的很好的。
信候这可是天子的舅舅,而且,故成候与河阳侯都已经嗝屁了,当今就剩下这么一个亲舅舅。
难道还会这么点小事情,不要脸皮了?
即使万一出事,那也是信候倒霉。
反正,他们是无辜的。
信候拿着天子诏书过来,他们还能怎么着?
即使有错,那也只是无心之失嘛。
这样,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可以完美的将国家的钱,装到自己口袋里。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刘彻对自己的亲爱的舅舅们,向来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要不是顾忌舆论和天下人的看法,他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将这些亲爱的舅舅统统送去诏狱圈养起来,免得他们在外面惹是生非,给自己丢脸。
所以,他们悲剧了。
在绣衣卫面前,一切秘密都不是秘密。
若非是刘彻不想将事情闹大,此刻,他们都已经是死人了。
但即使如此,他们的下场也好不到那里去。
“如枳候故事处置吧……”刘彻装作很沉痛的模样说道:“朕不可因爱一人而不爱天下,王者无私,自古皆然……“
这句话与他老爹历史上那句‘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可谓旗鼓相当。
“至于那些官吏……”刘彻眼中杀气腾腾:“怂恿信候,矫诏,非吾臣也。族三族,首犯皆腰斩!丹阳郡郡守。不能称朕意,有负朕望。即刻革职,废为庶民,郡尉不能遵职守约,贬为亭长,发落至朝鲜……”
说话之间,就将整个丹阳郡上上下下给清理的干干净净。
这个命令之下,整个丹阳官僚系统统统都要换血。
但这有什么?
丹阳郡郡守,身为********兼任省长,你的治下。出了这么大乱子,你没有领导责任吗?
还有那个郡尉,作为常委兼任纪委书记,监督不力,也是罪有应得。
至于那些贪官污吏,死光光了,对世界是有益的。
当了四年皇帝后,刘彻对皇帝如何平衡精英贵族与下层百姓之间矛盾与利益,已经有了新的认知了。
在刘彻看来。汉室作为一个半封建半军国主义的政权。
士大夫官僚阶级与军功贵族阶级,先天上就对平民百姓占尽了优势。
他们不仅仅享有无数特权和,还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土地。
假如皇帝不把挪到老百姓那边,使两者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平衡。
那么。二三十年后,即使汉室打下了印度,称霸了世界。
但结果却可能是后院起火。农民起义到处肆虐。
所以,其实在中国。很多时候,真正决定国家未来的。确实是皇帝或者说金字塔顶端的那一群统治者。
他们在权贵士大夫和百姓之间,选择站在那一边,很。
因为他们是天平上维持平衡的砝码。
尤其是皇帝。
假如皇帝倒向了贵族士大夫和官僚集团。
用都能想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必然是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扩大。
最终,引发大崩盘。
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基本都是如此。
基本都会经历皇帝开始倒向贵族官僚阶级,然后被贵族官僚阶级洗脑,最终,贪得无厌的贵族官僚们将整个王朝吃垮,搞垮。
或是农民起义,或是异族入侵。
曾经辉煌的王朝,在战火中覆灭,过往的荣誉,被废墟掩埋。
想要避免王朝走上这样的末路,皇帝就必须平衡好,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和地位。
不能让老百姓活不下去。
而铲除贪官污吏,消灭和淘汰那些没用的贵族,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
则是皇帝平衡两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最佳策略。
至于你说下手太狠,万一官僚贵族们不干了罢工了造反了怎么办?
刘彻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这么说吧,假如他每天杀一个九卿,那么可能很多人都会不愿意去干九卿了。
但倘若他只是每隔个半年甚至一个月宰一个。
想当九卿的人,能从函谷关一直排队排到长安。
君不见,后世毛子的钢铁同志玩大清洗,杀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无能昏庸之辈或者与他不对付的政敌。
但结果呢?
毛子国内想加入组织,向组织靠拢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钢铁同志,甚至享有了慈父的尊称……
况且,刘彻没有那么残暴。
他只会杀那些贪官污吏以及与他做对的贵族。
乖孩子跟好官员,都是有奖赏的。
甚至,只要你认真办事,一些小问题,刘彻也不会在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道理刘彻还是懂的。
此番之所以重处丹阳郡的官僚们。
除了要杀鸡骇猴外,刘彻最大的目的,其实是要创造工作岗位……
去年的考举士子们,刘彻费了好大力气,才安置妥当,给他们安排好了工作。
而今年,这个事情的难度无疑要再次上升。
不让考举士子们失业,刘彻就只好举起屠刀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是——那是丹阳郡啊!
三国强军丹阳兵的故乡!
但五六十年来,此地的兵源,因为历史问题,一直不受重用,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
这对刘彻来说,当然不能忍。
………………………………
“诺……”周左车点头,恭身而去。
丹阳郡的清洗,对他来说,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障碍。
较真的话,整个长安的贵族和士大夫们,也不会对丹阳的官僚们有什么同情心,甚至,巴不得他们死光光的人,多如牛毛!
谁叫丹阳郡,曾经是吴逆的地盘呢?
当地官员,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吴逆乱党的同情者或者潜在同情者。
杀光他们,正好可以安插自己人。
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周左车走到半路,忽然接到一个消息,他立刻折返回去,找到刘彻,跪下来报告:“陛下,长安急报:太医令淳于意病危……”
刘彻听到这个消息后,双脚一晃,几乎有些承受不住。
“马上摆驾回宫……”刘彻立刻就下令。
淳于意,这位当世的扁鹊传人,对刘彻的事业的意义,无比重大。
汉家的太医署,在过去四年,悄然膨胀成一个拥有三百余位医生,上千学徒,相关药剂师两千多人的庞大机构,除了刘彻拼命砸钱外。
淳于意的功劳也不可抹杀。
甚至可以说,若非淳于意到处奔走,邀请那些在乡间行医的大医来到长安太医署任职。
如今,汉室的医学发展,也不会进步如此之快。
马邑之战时,淳于意鼓励他的学生们,前往军队,为军人医疗、治伤。
至少挽救了一千人的性命,并且使得至少两千以上本来可能要截肢的伤兵,恢复了战斗力。
这至关。
在古代,一个伤愈归来的士兵,通常都会成为军队的骨干。
因为,在战场上受伤,还活下来的人,必然都是勇敢、智慧与机灵合一的士卒。
也正是在淳于意的领导下,他利用他的威望,说服了各个流派的许多名医,在两年前开始,就在太医署里秘密解刨尸体。
淳于意拖着老迈之躯,带着自己的学生和门徒以及同道,完成了初步的人体解刨结构图。
虽然没有后世的那么清楚和清晰。
但至少,主要血管、肌肉和骨头,都被画了出来。
正因为有了这些,加上提炼出来的逍遥散,太医署的医生们开始具备了初步的临床外科手术技术。
如今,这位扁鹊的嫡系传人,忽然之间病危。
这让刘彻有些束手无策。
因为,他若是就这么去了。
那么,汉室的外科手术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进度,至少要放慢五年。
除了淳于意,目前汉室没有第二个,能有如此威望,能压服那些传统保守的医生,同意解剖人体,并进行外科手术尝试的人。
毕竟,人家扁鹊嫡系传人的身份,天下公认,他说可以解剖,可以开刀做手术,医生们不会反对,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更的是,淳于意与东宫两位太后关系非常好。
有他在,解剖学和外科手术的发展就没有人敢非议。
两位太后一直都坚定淳于意的医学发展,甚至屡屡赐金以做鼓励。
淳于意要是死了,新的太医署领导者能获得两位太后吗?(。)
ps: 注:上一节有个bug,日南郡此时并不存在,只有郁林郡,特此更正!
另外,说明一下,淳于意解剖的尸体,都是来自重犯,那些犯下十恶不赦大罪,在过去要被千刀万剐的犯人,或者说买来的夷狄奴隶。
嗯,千刀万剐与被解剖,没什么差别。
至于夷狄奴隶——两条腿走路的牲畜,没有人权。
这些本来下一章要说的,但为免误会,提前剧透~
第八百八十八节 医学的未来 2()
刘彻赶到淳于意的府邸时,此地已经挤满了前来慰问的使者和人群。
淳于意自从被刘彻征辟后,就用他的医术和高明的诊断方法,拯救了无数贵族的生命。
许多原本在历史上,应该去世的病人,都因为他的存在,而延续了生命,甚至获得了新生。
如今,他病危的消息一传出去,整个长安都炸锅了。
毕竟,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而淳于意则是那个能创造奇迹,从鬼门关里救人的神医!
也正因为淳于意常常救活许多贵族,解除无数人的疾病。
所以,很多士大夫贵族,明明听到传闻,这位扁鹊在太医署里,解剖人体,甚至秘密进行开膛破肚的所谓‘手术’。
但没有半个人吭声。
对贵族们来说,哪怕淳于意是在玩黑魔法,吸取他人的生命,来作为医疗手段。
那也完全没问题。
甚至说不定,大家还会赞同,乃至于追捧这种方法。
仁者爱人这种小清新的想法,也就年轻人相信。
对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痛苦不堪的贵族们来说。
无论什么办法,只要能让他们舒服,就是好办法!
“陛下……”刘彻的天子车驾一到,人群就自动让路,无数人跪到道路两侧。
“太医令现在情况如何了?”刘彻走下撵车,对着迎上前来的一位男装打扮的女性问道。
此人,就是淳于意的女儿,鼎鼎大名的缇萦先生。
当初,淳于意入狱受刑,因为感慨自己没有儿子,于是骂自己的女儿们: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意思是,我没有儿子,只生了你们这些女儿,真是造孽啊,出了事情,连个能帮忙的人没有!
缇萦于是挺身而出,跟随淳于意,上到长安,然后在公车署外长跪不起,其至诚至孝,连太宗皇帝也被感动,于是,汉室天子明文下令,废止肉刑,将汉室法律推向更加文明的阶段。
事后,缇萦获得淳于意认可,可以随其身边,学习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