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8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完全是没有将匈奴放在眼里的蔑视。
这完全就是在宣告整个匈奴:汉军不惧与匈奴在冬天在野外进行决战。
这意味着什么?再清楚不过了。
呼衍当屠很清楚,南方的汉朝人,不是傻子笨蛋和白痴。
恰恰相反,他们是匈奴帝国遇到的最棘手最难缠最聪明和最有战争天赋的对手。
汉匈数十年的战和恩怨纠缠,足以让两国高层都对双方的实力和大概战力有所预估。
汉匈双方数十年的情报战,更足以让两国都知道,对方的兵力和动员能力。
以汉朝的北方长城的人口、道路和经济情况,呼衍当屠很清楚,汉朝人最多最多出动六到八万的军队。
而他手底下有多少兵力呢?
即使刨除河西走廊的浑邪和休屠本部,以及驻守在祁连山和胭脂山的三个万骑。
他现在手里握着幕南和幕北诸部整整十四个万骑的力量!
总兵力高达八万骑!
其中,一大半是匈奴本部。
本部的意思,就是匈奴挛鞮氏、须卜氏、兰氏和呼衍氏为主体的匈奴部族的骑兵。
这样一支力量,足以横扫整个世界,没有力量,能在这样强大的骑兵集群面前耀武扬威。
但是,汉朝人还是来了。
而且,来的气势汹汹。
这意味着,在汉朝的皇帝和大臣眼里,匈奴已经不足为惧。
汉军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旷野之中击败他和他的军队。
更有自信可以攻陷高阙!
若没有这个把握,汉朝人怎么敢出塞?怎么敢在这样的天气下出塞?
要知道,再有一个多月,这河南就要大雪纷飞。
到时候,人在野外,呵气成冰,毛结霜。
连匈奴人都不敢在那样的寒冷天气下轻易出外。
汉朝人倘若没有足够的把握击败他,打败他,那,他们现在的行为就是在送死!
呼衍当屠想到这里,立刻就叫来自己的亲信,同时也是他的弟弟,呼衍氏的万骑长呼衍鲜明。
“鲜明,我以左大将的身份命令你,立刻率领你的本部万骑以及单于留下的单于亲卫,将左屠奢立刻护送到申屠泽!”呼衍当屠命令道:“我同时还会下令折兰部族南下,至申屠泽接应你们,等你们跟折兰汇合后,立刻沿着申屠泽,撤至胭脂山!”
折兰部族在马邑之战中遭到重创。
但其本部部族和牧民都在,现在,这个曾经强盛无比的部族,依然在胭脂山和皋兰山之间****伤口。
让他们参战,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让他们执行保护任务却是足够的。
折兰部族虽然在马邑惨败,但它的威名,却依旧震慑着草原。
有它出马,没有什么人敢于挑衅和敌对。
呼衍鲜明是呼衍当屠的绝对脑残粉。
他闻言,立刻跪下来,说道:“请左大将放心,但凡鲜明和鲜明的部族,还有一个人活着,左屠奢就绝对不会有事情!”
“好!”呼衍当屠点点头,从自己的腰间拔出一把小刀,将它交给呼衍鲜明,嘱托道:“天神见证,先祖垂视,我将屠奢的安危就交给你了!”
“你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确保屠奢不会有危险!”
匈奴帝国的核心,在于挛鞮氏,挛鞮氏的核心在于宗种。
如今,曾经的宗种尹稚斜绝后。
他这一系彻底断绝。
虽然呼揭部族的且之继承了其宗种的名义。
但是,在匈奴内部,谁会承认呼揭人是宗种?
金山来的蛮子,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而已!
诸部族承认和效忠的,有且只有一个。
这就是单于之子,左贤王于单。
同时,于单也是老上单于嫡系血脉中的最后一个男孩。
他要是出点纰漏,匈奴帝国就别跟汉人打了。
自己内部先打出一个狗脑子再说吧。
冒顿单于的庶子们,老上单于的旁支子嗣们,还有那些挛鞮氏的亲戚们,人人都会想要争夺这宗种的位置。
如今,汉朝大军压境,呼衍当屠无法确定此地依然安全。
出于慎重考虑,他只能选择将左贤王于单,送去安全的胭脂山。
在那里,有着单于忠诚可靠的部族,有着对于单绝对忠诚的奴才。
呼衍鲜明接过那把小刀,郑重的拿着它,割破自己的胸膛上的皮肤,任由鲜血流淌,这是匈奴最严肃的承诺,这意味着向天神和先祖起誓:只要自己身体里还有血液,还能呼吸,就绝对不会忘记誓言!
看着呼衍鲜明,呼衍当屠终于放心。
只要左贤王于单还活着,即使他战败,即使丢掉了高阙,匈奴帝国也还有希望和未来!
送走自己的弟弟,呼衍鲜明立刻又叫来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亲信——直属他的当屠部族万骑长当屠阕。
在草原上,人们本没有姓氏,只有名字。
但,当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接触后,他们现,没有姓氏是不对的。
于是,诸部族开始以领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像挛鞮氏、呼衍氏、兰氏、须卜氏,都是这样慢慢的壮大起来的。
而氏族的旁支,在独立后,又会将自己的名字作为部族的姓氏。
所以,在匈奴,一个大氏族下,有着无数个小氏族。
这些氏族联系在一起,就是匈奴。
呼衍当屠作为左大将,作为单于的亲信,他自然获准可以组建自己的氏族。
于是,呼衍当屠将跟随自己多年的许多奴隶和侍从以及骑兵,编组成新的当屠氏族。
并且,不断的扩充和充实氏族的人口。
展到今天,当屠氏族已经有邑落一万多个,有着七千多经常训练的骑兵。
而当屠阕,就是跟着呼衍当屠从当初一直走到今天的奴隶。
是他最值得信任和最好的战友。
所以,呼衍当屠对此人的态度,也就非常亲密。
“我的径路匈奴语宝刀、利箭之意,我命令你,立刻带领我忠诚的当屠氏族万骑,马上前往南方,抢占在鸿鹄塞西北方向的那个河湾和附近的山丘,保障高阙和梓岭之间的通道畅顺!”呼衍当屠亲密的拍着对方的肩膀,道:“无论如何,必须守住那里!”
呼衍当屠虽然没读过兵书,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军事。
但他的经验何等老道!
在汉军出云中后,他立刻就想到了,汉朝还可以从上郡出兵,切断高阙和梓岭之间的联系。
虽然,从上郡出兵,要比从云中出兵更困难,耗费更大。
但,呼衍当屠,可不想自己派去梓岭的军队,被人捅了菊花!
“遵命!主人!”当屠阕二话不说,立刻跪下来领受命令。
送走当屠阕后,呼衍当屠立刻就大声的命令自己的亲卫,立刻召集部族的王侯贵族和氏族的万骑长。
汉朝人即来,他当然不会傻傻的守在高阙,眼睁睁的看着汉朝军队,拔掉匈奴在高阙前的那一个个钉子。
这是很伤士气的!
而且,龟缩在坚城内的匈奴骑兵跟步兵有什么区别?
呼衍当屠可是知道,汉朝人是筑城的专家。
他们修建起了坚固的城市要塞,就是脚下这座高阙要塞,也是汉朝的祖先所建。
既然汉朝能建立这样的要塞,那就说明,他们有把握攻陷这样一座要塞。
困守孤城,只是坐以待毙。
况且……
呼衍当屠抬起头来,咬着牙齿,很不服气的说道:“汉朝人,就让我呼衍当屠来称一下你们的斤两!”
汉朝人在马邑,一战打垮了匈奴的精气神许多幕南部族闻汉色变。
甚至幕北部族都如惊弓之鸟。
若此番汉军大举入侵,他手握十几个万骑,却只能龟缩在高阙城里。
那以后,谁还敢与汉朝野战?
那个部族还敢面对的汉朝的攻击?
连冬天都只能龟?
那夏秋两季,还不得见人就跑?
这在呼衍当屠看来,这是比战败还可怕的事情。
战败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但这样的龟,却只能带来毁灭和灭亡!(。)
第一千零四十一节 河阴之战 1()
夜,也已经很深了。
但,增山关的军事会议,却依然在召开。
这一天一夜下来,郅都与他的部将们,商讨了无数个方案,但最终都被否决。
否决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一个致命的威胁,却是造成这些方案流产的元凶。
那就是:假如河阴被匈奴人重兵控制住,那么,居高临下的匈奴骑兵,完全可以站在高处,尽量的向汉军射击。
而低地的汉军,只能通过仰射与之对抗。
这太吃亏了。
更麻烦的是,汉军是由低地向高地进军。
等于是要一边爬山,一边与匈奴人战斗。
但也不是没有什么成绩。
至少,全军军官都已经将此次出征的目的以及战略任务,了解的非常清楚,更是将河阴附近的地形和地理,记得仔仔细细。
毕竟,整整一天,大家一起蹲在地图面前,把河阴的已知地形地貌都拿出来掰碎了,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寻找突破口。
无数个脑洞发散,无数个方案提出。
等于,自己亲身巡视了一次河阴及其周围地形。
另外,就是大家至少取得一个共同点。
“欲取河阴,必先占河阴之南之无名高丘!”郅都指着地图上的河阴南侧的一个地点,对众人说道:“此地,据探子察看,东西长约三百余里,南北宽约百余里,有山陵沙丘带和平原!”
实际上还不止如此。
此地是典型的高原走向丘陵的地貌。
北高南低,南北两端落差极大。
但却刚好与河阴隔河相望。
汉军若能想办法占据这个无名高地,就等于打通了进军河阴的通道。
但是,很可惜,在今天以前,汉军对此地的重视不够。
当地的道路山陵走向,都不是太清楚。
而且,此地是匈奴部族的传统牧场。
当地应该有匈奴部族在生活。
汉军必须在被河阴之敌发现之前,抢占此地,并且清剿当地的匈奴部族,同时扎下根基。
不然,一旦河阴的敌人发现了汉军,那么,汉军就会陷入匈奴骑兵的两面夹击之中。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
如今是冬天,整个高原都处于萧条,甚至被白雪覆盖。
汉军的行动,都可能随时被人发觉。
毕竟人家站的高,看的远。
郅都可不敢把宝押在匈奴人****了,不会派遣斥候和游骑兵在高原附近的山坡上和制高点上瞭望上。
他很清楚,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有多重。
整整一万五千多名士兵将官和他们的家庭在指望着自己。
另外,身后还跟着数万民夫。
这就是有数十万人的生死兴衰荣辱,都系于他的决定。
一子错,他自己固然会一死了之。
但那几十万哭泣的父老乡亲和那些嗷嗷待哺呼唤着父亲的孩子何辜?
郅都不能,也不可鲁莽行事。
郅都抬头望着诸将,道:“诸君都来说一说,我军应该如何在匈奴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就抢占此地!”
义纵出塞,河阴是肯定要被匈奴人控制住的。
那样的战略要点,只有傻子才会不去掌握和控制。
所以,对汉军来说,先占河阴,完全不现实。
今天多次推演也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抢占这个无名高地,才有能与河阴之敌一战的把握。
郅都心里是有些想法了。
但他还想听听众人的意见。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汉军内部的讨论氛围,常常会出现奇迹。
就像这个无名高地,之前谁都没有去考虑过。
但是在不断的讨论中,它的作用和战略性立刻凸显出来。
郅都话音一落,棘门军的一位司马就急不可耐的说道:“将军,我军或可以轻骑绕过大河,从其侧面出现,并且立刻抢占此地的中央高地!”
郅都一看地图,就否决了他的提议,摇头道:“时间不够了!如要绕行,哪怕是轻骑,起码也要五天……”
事实上,假如要绕过河流,从侧面该地,汉军何止要五天啊!
人跟马是不可能无休止的运动的。
都需要休息。
而在这样的地形中,绕路两三百里,人跟马恐怕还没攻击,就已经把自己累趴下了。
假如要绕行,起码需要八天以上!
但问题是,郅都所部根本没有八天时间!
那司马闻言,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