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村口,远远可见一户人家,门前有数十村民围拢,想来是那些去领小车的百姓。
“思华,本官问你,要那么些煤炭欲做何为?”孙国桢忍不住问,陈燮笑道:“大人很快就能看见了,届时自然知晓。”
孙国桢很快就看见了一个棚子,三面以砖石为墙,一面空着,期间有百姓忙碌不休,近前一观,有人在以泥、煤、水搅拌不休,期间加入木屑少许,完后倒入一个模子,木板压平之后,翻转模子,压制而成的煤饼多有小孔。
陈燮上前道:“这叫蜂窝煤。”说着又一指一具煤炉道:“大人请看,蜂窝煤在此炉中燃烧,其火绵延不绝。农户之家以稼杆为薪,城中百姓则无此便利。此炉小巧轻便,以铁皮敲打烟囱,烧煤之毒不留室内。……。”
没一会孙国桢就没了兴趣,他现在关心的是旱情,烧什么不是重点。缺乏兴趣,自然不肯多留,陈燮想做什么买卖,一点都不关心。
“思华,时值青黄不接,天旱无雨。本官欲解百姓之困,奈何府库空空,只能指望登州士绅慷慨解囊。本官以为,此等大善之举,思华必当仁不让也。”孙国桢一点都不客气,直接提出让陈燮捐钱粮的事情。
“燮必不落人后!”陈燮给了一个含糊的答案,什么叫不落人后?别人捐多少,我就捐多少。指望我多出一点钱粮,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这个答案,也在孙国桢预料之中了,但是能有这句话,就很给巡抚面子了。陈燮不是本地积年的大户,他一个海外归来的,能有多少家当?再说了,看看张家庄,人家能把这里的问题都解决了,还想怎么地?
“如士绅大户皆如此,登莱治下何瞅天旱?”孙国桢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对未来的募捐钱粮活动,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匆匆离开张家庄,除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地主老财,什么都没看到。哦,还是个神医。怎么解决登莱两地的旱情,还得看各地的官府的办事能力。不管怎么说,陈燮给孙国桢留下的印象不错,至少是愿意为本地相亲谋利的一个地主。现在陈燮,还不算士绅。
孙国桢连午饭都没吃就走了,这个出乎陈燮的预料,目送他匆匆离开,心里不免有点无奈。巡抚大人来此,是为了找一个解决旱情的手段,可惜他看见的事情,并不适合在登莱巡抚治下的州县推行。陈燮拿钱粮帮助相亲渡过灾年,那是自觉自觉的事情。别的地主豪绅,能这么干么?很明显,不能!
孙国桢的烦恼,就不是陈燮该关心的事情了。陈燮在张家庄做的事情,不过是要刷声望。这年月,一个人的好名声很重要,等到陈燮成为了登州治下善名最响的地主时,想做点啥事情都很便利。
从现代回来之后,陈燮一头扑在张家庄的基地建设上头。学堂的建设速度之慢,超出了陈燮的估计。毕竟不是现代社会,有那么多机械可以提高效率。这里就是靠人来干,有水泥也只能提高一点点效率。
按照文八斤的预计,学堂怎么也得七月才能交付。这个事情只能先放一放,陈燮转过头一边督促张铁头,一边让人修水池,忙活了半个月,独轮车升级强化版出炉了,水池也修好了。这个水池可不是什么小事,历史上的崇祯朝,前后十七年,旱情根本就没断过。而且是一年比一年严重,所以马虎不得。至于独轮车的重要程度,主要体现在将来的战争中。目前不过是给张铁匠一个扩大经营的机会,独轮车、煤炉,就这两样买卖,张铁匠就已经紧急招募逃亡匠户三十余人。这买卖里头有神医老爷的四成股份,所以在张家庄安置这些人也没啥难度,就是搭几个棚子的事情。
有一口饱饭吃,想要多少人都不怕招不到,这就是明朝的现状。
现在的张铁头,实际上是个小型资本家了。靠陈燮的扶持,年后一段时间,事业急剧膨胀。同样膨胀的还有文八斤等有技术有能力的人,他们也是因为陈燮的缘故,身家急剧膨胀。
登州道王廷试广邀大户豪绅聚会于府衙,不出所料,陈燮也收到了帖子。快马扬鞭,连夜进了登州城,见到张瑶,商谈此事。
张瑶不以为然道:“此事寻常尔,各地官府素来如此,稍有灾情,便大张旗鼓报于朝廷。对上所要钱粮,对下要求募捐,一番搜刮,最后没几粒粮食落尽灾民的肚子里。”
c
第六十一章都是为了地方()
第六十一章都是为了地方
陈燮一听这话,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张瑶当过官,现在又是本地乡绅,他对这些当然很熟。“张叔,那我去还是不去?”
张瑶笑道:“去还是要去的,所谓县官不如县管,登州地面上,王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你一个年轻后备,怎么都轮不到你来当这出头鸟。再者,此次不过是今年首次劝捐,老鼠拉木楔,大头在后。如灾情不能缓解,类似的事情今后有的是。”
陈燮听到后面,点点头表示认可。崇祯年可不是么,旱情一年比一年重。陕西那边,去年就闹了匪患,今年还得出一个大流贼——王嘉胤,其后王大梁、周大旺、王左挂、飞山虎、大红狼、苗美起、高迎祥等等,纷纷举事,大大小小的“土寇”多如牛毛。
崇祯元年,这些人还都在陕西流窜,暂时距离山东十万八千里。这些事情,陈燮就算知道,也不能对外去说,只能耐心地等待着。
当夜与张瑶叙话之后,在张家住下不提。晚间张瑶宿于周氏处,提起此事便抱怨道:“思华归来不足一年,那些当官的也好意思给他发劝捐帖子。”
张瑶摇头道:“世道如此,这一轮劝捐,不过是开个头。不说募得钱粮如何,单单这登州士绅,肯出力者又有几个。要说这些人等,各个家资丰厚,嘴上说的都很好听,真要动真格的,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看看人家思华,归来不过大半年,张家庄焕然一新。说来惭愧!”
周氏知道他的心思,不就是因为张家族人不肯在荒年为乡民出力么?张家是本地牟平县大姓,张瑶父辈一家子从牟平搬到登州附近,不就是看不惯族人的做派么?
次日,登州海防道王廷试,与衙门内广俱大户士绅,陈燮跟着张瑶后面来到,一路跟人拱手见礼不断。张瑶是有功名的乡绅,要说钱,不算最有钱的。但是要说名望,在登州首屈一指。
这是一群地主老财的聚会,陈燮作为其中一员,显得极为低调。不过嘛,想低调的陈燮,很快就被人发现,并且主动围拢上来。
为首的自然是海商钱不多,这家伙带着四五个联合商号的地区代理,围着陈燮一通招呼,接着就是一顿猛拍。什么妙手回春,什么造福一方,什么青年才俊,总之什么好听说什么。
现在登州这些商户,眼珠子都盯着联合商号呢,在他们的努力下,联合商号的美洲货品,已经卖到了周边几个省,远的都买到广东、陕西、四川这些地方了。可见这些商人的能力强大,要不是陈燮又回了一次现代,刘掌柜又要喊断货了。
据一些学者估计,明末人口约两亿上下,就算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有钱人,明末的有钱人也能多达两千万。可想而知,陈燮面临的是一个多大的市场。现在登州城里的商户,看陈燮已经不是什么神医了,而是一个能够为大家提供源源不断利润的银山。
一群士绅等了有半个时辰,王廷试才姗姗来迟,意外的是与之一道出现的还有孙国桢。这一下现场一顿大乱,士绅纷纷见礼,一些没功名在身的商人,还得跪下行礼。陈燮也算是白身了,不过他有团练大使的职务,同时还有张瑶在前面顶着,所以也就是长揖一下。
请孙国桢来,不是王廷试要接他的面子来压制本地士绅,而是想让他看看,基层工作好做啊。尤其是劝捐这种事情,更是难上加难。孙国桢何尝不知?但是他还得来啊,这是态度问题,回头王廷试上奏朝廷,肯定会有一句:孙抚台与余……。
“各位地方贤达,今日……。”王廷试开始了演讲。意思很明确,他代表朝廷牧守一方,现在出现了旱灾,大家都是本地人,为了本地百姓的好,请大家来了,都意思一下。官府在拨一点钱粮出来,共度难关。王廷试讲话的时候,下面的士绅表情很精彩,半数人都是低头不语,看不到表情,生怕别人认出他似的。还有一部分人,坐在那里像打坐,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高僧。还有一部分人呢,直接闭目养神了。
陈燮属于那种低头一族,不过他会偷偷看一下四周的情况。张瑶倒是很淡然的,似乎在认真的听。等到王廷试说完了,朝孙国桢拱手示意,请他也说两句。
孙国桢本不想说来着,但是他一眼就看见了陈燮。没法子看不到,这家伙个子比较高,而且还是短毛,虽然头发已经长长了很多,依旧不能跟明朝人比,醒目的一塌糊涂。
“本抚台就说两句!”孙国桢的开口让王廷试心中多了几分不安,为啥啊?本来这事情嘛,不该孙国桢负责,王廷试作为登州道,这是他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有王廷试对孙国桢负责,而且登莱巡抚这个位置,重点还是在军事上,地方政务也管,但是很少管而已。天启年设登莱巡抚的本意,是为了配合支援东江镇,封锁女真海上通道。
王廷试还在迷惑的时候,孙国桢已经继续道:“数日之前,本官微服出访,沿途旱情初现,民为之愁苦不堪。行至一处名为张家庄处,却见另外一番风景……。”孙国桢口才不错,娓娓道来,总的意思就是,我发现一个地方,人家怎么怎么做的?
孙国桢拿陈燮做典型,最后来一句总结:“如登莱地方士绅,皆如张家庄一般,天灾又何惧焉?”他说的很爽,陈燮听着把头埋在腿上,心里恨的牙根痒痒。这不是在给老子拉仇恨么?在明朝这么久了,搞好地方关系容易么?每年让出多少利润,你知道么?
孙国桢说完了,王廷试心里明白了,这是要树立典型。不过王廷试没打算给孙国桢背书,凭什么啊?陈燮是个神医,而且王廷试在联合商号有干股的。不说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没准就求人家头上去。但说这份干股,每个月能进项数千两银子,就不能这样坑人家。
难道说,孙国桢没拿联合商号的好处?这不能够啊!再一想,这个巡抚太坏了,这次发帖子的是自己,回头这笔账肯定算自己头上,谁都会怀疑这是他跟孙国桢商量好的。还有一个,万一大家都拿陈燮当借口,表示回去出钱打井抗旱,反过来请政府补贴。这不是没吃着羊肉落一身骚么?还指望这次劝捐之后,自己能落下三瓜两枣的。
王廷试及时开口道:“各位,巡抚大人一番话,可谓语重心长,本府以为,值此天灾,登州上下,不论官府士绅,应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王廷试的乾坤大挪移果然熟练,一句话就给孙国桢说的事情歪了楼,总之这个典型不能是陈燮和他的联合商号就行。
“地方有难,张某义不容辞,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一百两。”张瑶不慌不忙的开口,别人怕这些官,不敢得罪,他可不怕。有进士功名,那就是防御加成的护身符。
“燮愿随张叔尾骥,认捐粮食五百担,银一百两。”陈燮赶紧跟上,其他人见状,纷纷跟着就按照这个标准来捐。不一会的工夫,只要跟联合商号有生意来往的,都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往下稍微调整一些。其中代表就是钱不多等人,都是认捐粮食三百担,银五十两。接下来的其他人,就没这么大方了,多的三百担粮食,少的五十担。
总的来说,张瑶带头,出了点血,也算是对得起王廷试了。陈燮嘛,大家都不会要求太高。就算知道他有钱,也不会以他为标杆滴。原因很简单,没人愿意得罪一个关键时刻,能救命的神医,更不愿意得罪一个,能给你带来大量银子的人。
事情说到这个份上,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大会,一次胜利的大会了。到场近百家士绅大户,共计认捐粮食五千担,银子一千一百两。这其中的主力,都是跟联合商号有勾搭的商人。一千一百两银子,全是他们捐出来的。
王廷试很满意,孙国桢很无奈。陈燮很不屑,这些地方土豪劣绅,登州财富,九成在他们的手上,竟然在这个时候都不肯大方一点。等着吧,孔有德、李九成等人,会用刀把子让你们的财富变成他的财富。
就在这一刻,陈燮一度动摇了,是不是要为这些人守住登州呢?很快陈燮又放弃了,理由很简单,这些人虽然混蛋,但却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只能说,这个时代太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