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抵抗最前线-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汇率,这次多赚一笔!”
“打到哪?支付宝吗?”
“别说支付宝,美亚礼品卡也行,我等黑五!”
“感谢宁匀,让我赚美国人的钱!”
“教授一样可以收买,你不知道他们年薪才几万美元吗?数学系的好可怜。凭宁匀经济实力,收买几十个都轻松!反正我认为他没那么天才!”
“对的,一切都是为了电影票房,真黑啊!”
水军们与讨厌水军的网友们来来往往,战个不休!
而且有一些“聪明人”是真的不信华国会出现天才!
“这绝对是一场世纪骗局,我等着看结果呢,等着看宁匀怎么出丑呢,哈哈!”
“咱十二年前北大毕业的,最清楚不过,成绩最好的都出国,都不回来。宁匀,回国的,不
敢出去的,呵呵。”
“宁匀,好导演,好演员,编故事的一把好手,还有钱!”
“宁匀:我不是潘金莲,真不是!放开我!他们根本没请我,我比潘金莲演得好!”
“这是歧视!宁匀大叫:艾玛,去!你上潘金莲!艾玛,去!你上李瓶儿!艾玛,去!你上庞春梅!”
“宁匀撇撇嘴:我,机器人。错!我,西门大官人!”
。
第六百二十章 校友力挺的正确打开方式()
风云骤变。
当竞争对手们将实力联合起来的时候,谁敢不颤抖呢!
他们的影响力,很早以前就渗透进华国。
金钱的魅力太大,文化上的吸引力对很多人更是无与伦比。
某种意义来说,无论男人女人,一生追求的都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这种精神安全感的建设,已经缺失很久。
还有太多现实的方方面面,打击精神,腐蚀意志,让人觉得不安全。
……
各方面信息反馈之后,紧急对策组认为仍有不足,而且很严重。
全世界范围,自动支持宁匀的普通人都太多了。
一些大学的教授跳出来说宁匀的坏话,也不能阻止公众主体更信任常青藤。
另一个原因是,水军比不上专业、准专业的大批网民。
能够看懂论文的,此时此刻真不存在,但清楚知道哪个教授口碑更好,更权威的,不在少数。
这些人随便一科普,只要关心的,都能知道支持宁匀的更有信誉。
总体来说,由于身份的认同感,在知识阶层,宁匀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和更加坚定的信任。
其他人对争论有些困惑,但仍有自己的判断力。
他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最差的可能,也是论文存在争议,价值没有半个菲尔茨那么大,绝无可能某些不知名教授说的一文不值。
双方争夺的焦点问题仍被引导中,毕竟一方不成体系,一方组织严密。
为什么支持宁匀的教授们不敢站出来反驳最新的论点呢?
伯克利的教授不说话了,宁匀的导师也沉默了,为什么?
难道宁匀花的钱,只够这一次?
最先发现宁匀论文的博士生立刻开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我的导师很忙,仍在研究宁匀的论文,怎么可能随时关注网上的信息。不过,我已经把消息发给导师了。可我不认为导师会出来说话,学术辩论需要一个恰当的对手,可我真的没看到。”
其他一些哈佛大学的校友和在校生也纷纷发言。
大体意思是,学术辩论不是聊天室,不是论坛骂战,更不是特推上互相看不顺眼的讽刺。
教授与教授是不同的,某些大学教授的发言,不值得一驳。
支持宁匀的没有立刻反驳,但新加入支持宁匀队伍的一些教授可就不客气了。
他们直指某些人品德低下,把严肃、严谨的学术当工具,谋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配今天的地位,不配指导学生。
可这样的指责,正反都适用,不需要脸的人,无耻的更彻底。
很多人困惑了,可华国的网友没有。
他们比全世界任何国家的网友都经多见广,只要没领钱都可以拍着良心说话。
领了钱的更对得起钱的良心。
紧急对策组协调各个方面水军一同发力,水军们一个顶十个,甚至一百个,可形势仍然不算美妙。
CEO们感叹,大众越来越聪明真是一件讨厌的事儿。
没有互联网之前,说什么他们都信。
现在,做不到有理有据,就说服不了人,最多声势上营造出一种宁匀也很值得怀疑的假象。
CEO们给紧急对策组施加压力,增加奖励。
维持均衡,就是失败,何况现在距离均衡还差距遥远。
可问题谁都知道,主要原因还是水军不足,尤其高水平的,可以与知识阶层辩论不落下风的。
CEO们经过进一步协调,充分调用人脉关系,更多势力介入进来。
如同文多多可以利用半官方的渠道,斯通小姐可以找外交官的女儿做保镖,好莱坞的大人物们一样可以利用一部分隐秘渠道,具有一部分官方色彩的,长期资助的,而且利用的更好,更有效率。
反对宁匀的声音又一次上扬。
这次,一些名人大V也加入其中,毫不客气以良心为保证质疑。
一些收了广告费的演艺明星,也加入遮遮掩掩批评宁匀的队伍。
有几个想博出位的,甚至污蔑宁匀潜规则她和他。
连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在好莱坞知名制片人直接许诺他她)加入明年的特效大片后,也怀疑起宁匀的动机。
相比导演,演员一样是一个特别关心宁匀事件进展的团体。
他们她们)也许更零散,但公众影响力比导演强大的多。
与名人大V们组合起来后,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不只是华国国内,好莱坞也有人跳出来指责宁匀道德水平低下,在《鲨滩》选角的时候试过自己还不给角色。
这些声音,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公众观感。
我不是脑。残粉,我粉那个明星是因为她是个很“真”的人,不是纯真是率真。
显然她对娱乐圈比我更了解,如果她对宁匀的印象不好,也许真的有些问题。
我喜欢的名人,那么具有公共良心,每次出事儿都批评,怎么可能骗人!
一些网友态度转化了。
看不清楚的人越来越多了。
本来也是,毫无迹象,突然冒出来的天才数学家,一切都那么充满操作感。
没错,黑宁匀也黑的很明显,很有迹象。
可无缘无故谁会黑他?
紧急对策组决定必须将种子种入公众心里!
集体是不怕被黑的,只有个人才怕。
一次次打击,让网民们麻木了,聪明了,叛逆了。
最简单,适用最广,对某些人是普遍真理,一句话概括:
“都不是好东西!”
当我分不清楚的时候,还可以归结于这个世界没好人。
“这世界上确实没好人啊!”
“有好人我怎么没遇到?”
“楼上生活环境让人同情。”
“其实是抹得太白了,我就不信有人那么好,那么完美无缺。”
“没有那么坏是真的,可那么好,洗洗睡,明天看。”
“说不定潜规则就是真的,他霸占三个艾玛总没错吧?”
“说不定论文就有些水分,那么多数学家不同意呢。”
“不喜欢钱,住什么别墅!岛屿,私人飞机,夸张死了,跟佩雷尔曼一样不行吗?”
“还为全人类做贡献,太可笑了,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样的人!”
某个号称上学时成绩很好的女明星,发文说她看过宁匀的论文,“太乱了,像小学生涂鸦。”
“这年头是个人都能看论文了。”
“呵呵,怎么不晒食物了?上次黄瓜都数错了!”
“体育老师呢,体育老师呢?看看你,怎么教的植物!”
类似这样的喷来喷去,数不胜数。
大部分演员都庆幸,不说话是正确的。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遵循黑与不说话这两条标准。
确实有一些小演员夸奖宁匀,各个方面的赞扬他。
可这些人的影响力太小,几乎没有什么波澜。
诸多名人,数学系教授的发言,也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流传最广的两篇文章,仍然是伯克利教授的那篇与宁匀导师那篇。
直到突然出现的第三人。
非常意外又毫不意外。
她就是,
勇敢无畏、不拘世俗、绝顶聪明的完美女性!
宁匀的真前辈、真学姐,哈佛大学毕业的杰出校友——娜塔丽·波特曼。
第六百二十一章 一定是用错了()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有太多回忆浮现在眼前。”
“突然收到的消息,我的好友提醒我,我们必须要再庆祝哈佛大学出现一位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杰出校友了。”
“她是我在哈佛时朋友,我们毕业后照常往来,至今仍非常亲密。”
“一开始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解释后,我从无知到茫然,再到欣喜的转变是如此迅速,如此迫不及待。”
“是的,我看了宁匀的论文。不要问我懂不懂的问题,也不许笑。”
“与大多数人感受不同,那篇论文对我来说不是数字,它给我带来太多回忆。我肯定不止是夜晚的原因。”
“不需要想象,清晰,历历在目。”
“木质地板的讲堂,五彩的秋叶,热香草托斯卡尼尼,在图书馆软椅上精彩,在食堂里边跑边喊:“哇哦,城市的步伐!城市的步伐!城市的步伐!””
“在哈佛,我被激发了更多好奇心和创造力。是格莱安姆教授告诉我,不要去描述光线是怎么照射花朵的,而要描述花朵投下的影子,是斯卡里教授谈到戏剧是一种变革性的宗教力量,是卡瑟琳教授向我们展示如何通过想象激活视觉皮层。”
“感谢哈佛的时光,虽然这些知识不能让我回答现在最常经历的问题,“你穿的是哪位设计师的作品?你的健身方法是什么?化妆技巧呢?””
“浪漫的回想求学时代的时光很容易,可扔着飞盘欢声笑语,阳光洒满院子之前,是八个月黑暗而阴冷的图书馆苦读。”
“对我来说,还有更艰苦的日子。十九岁时因第一次分手而心碎。吃了有问题的避孕药,而这种药后来因为抑郁的副作用停止销售。冬天好几个月不下楼,见不到阳光。如此种种,致使了那段黑暗的时光,尤其是大二那年。”
“我曾好几次在跟教授见面时失声痛哭,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努力而崩溃,连早上起床都很难做到。”
“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来自于一个学术家庭。再这样的家庭里,主流看法是,演戏是一件轻浮的事,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完全不能和学术相提并论。哪怕我从小就开始演戏。”
“现在,我可以高兴的对任何人说,你看那个学术权威,宁匀,他也是演员,他仍在表演。”
“这是个玩笑。离开哈佛十三年后,我已经知道我成为一个演员,是有原因的。”
“可开始事情开始时,并非如此。我就读的高中是长岛的西奥赛特中学,我在毕业年鉴中被评选为最可能成为智力竞赛选手的人,通俗来说就是最呆的书呆子。”
“这样的我,进入哈佛大学后,最先怀疑的就是自己的能力。那一年,《星战前传:幽灵的威胁》上映。我担心人们会认为我只是靠知名度被录取的,他们会认为我配不上这里严苛的智力水平。”
“事实也是如此。”
“来到哈佛之前,我从未写过一篇十页长的论文,甚至不确定我能否写出五页论文。”
“最让我惊慌的是同学从容不迫的冷静眼神,我完全不知所措,一礼拜看完一千页书籍简直无法想象,写一篇50页的论文我永远都不可能做得到。”
“我怎么也无法摆脱自我怀疑,在不自信的驱使下,我决定要在哈佛找到严肃而有意义的事情来做,以此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8岁,已经演了7年戏的我,应该在大学找到一条更严肃深刻的道路。大一秋季我决定修神经生物学和高等现代希伯来文学,因为我很认真,很有智慧。”
“明明两科都应该挂掉的我,拿到了b。直至现在,每个礼拜天我都要烧小雕像,供奉保佑成绩膨胀的异教神灵。”
“但当我为了希伯来语课的字母,以及神经应答的不同机制而挣扎时,我看到朋友们写关于帆船的论文,写流行文化杂志,看到教授讲童话故事和黑客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