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绣-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这地方也不算织染出产地,绣上面也是弱了些,难得相爷给咱们机会让咱们也有了脸面和尊严能在这里和夫子一起教书育人,我心里特别高兴,就主动请缨来这里教他们了。我也是得了苏绣的济了,我家里以前是苦出身的,我就想着我也得过济,我该把手艺教给大家,所谓的规矩有什么意义呢,多教几个为贫困挣扎的孩子扭转被卖掉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功劳和善心了,也不枉老天爷让我们有了这个手艺和天赋。”
巧兰觉得这三个老绣娘还真是不错,看面相平和沉静,说话也不是那么呛人强势的人,语气态度都很平和可观坦诚,所以也愿意多试探一句。
老绣娘们频频点头,“你说的是,让我想起我幼时被卖掉的往事了,要是家里能有所接济,也许不会卖我吧,你说得真好,这就是咱们来这的主要目的,让那些和我们一样困苦的孩子们,有一个可以扭转自己命运的机会,再苦再穷起码能守着亲人守着家呀。”
人老了想法就和年轻时不一样了,会偏于慈祥和善,对待事物的看法也更加广博可观了。
“您说的是呢,其实我一直都想多钻研其他几种绣艺呢,但是一直也没有机会,有了机会人家也不愿意教我,只能作罢了。您要是愿意观摩苏绣,您随时来找我啊。”巧兰特别愿意和别人互相交流学习,这是一个很能提高自己的办法,但很遗憾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博采众家之长谁都知道很好,可是行业的壁垒却没那么容易打破的,大家都不愿意把压箱底的东西放出来。
“那敢情好呢,你要是愿意学我们的手艺,随时来都行,我们老了没机会在展示更好更出色的东西了,你想学就来吧,我们都愿意教学生们,也不在乎多你一个了。”老绣娘心平气和的答应了,也听懂了她的暗示。
巧兰一下愣住了,心中有些激动,眼中带着璀璨的光芒,“真的么,我真的可以请教你么?太好了,我不会跟您客气的,我是真的想学的。”她急切的表示。
“可以,你随时来都行。”老绣娘也露出了笑容,深以为他们是一类人,彼此的价值观和对艺术的追求,心都是一样的,很纯粹。
这一点老绣娘很喜欢巧兰,他们也曾经是行家里手,说是名家不为过,不过他们如今老了罢了。
“太好了,谢谢您,其实上次我就想学人家的蜀绣呢,但是人家不喜欢我,最后还闹了一场,挺不好意思的。”巧兰微微羞红了脸。
“我们年长你一些岁数,我姓李,和你一个姓,这位是蜀绣的章姐,这位是赵姐,我们也是苦出身的,不必那么客套了,喊个李婶章婶赵婶子就可以了,我们就住在书院里,你想学哪家的,随时来,蜀绣的章姐还是不让人的。”
“你随时来都行。”章婶点点头笑了,看得出是个温柔沉默的人,不善言辞。
“太好了,我谢谢您三位,我给你鞠躬了,真是老天爷疼我了。”巧兰立刻真心的鞠躬行礼。
这样的机会前生三十年也没遇到过,真正的名家秘技始终也没能求到观看一次的机会,没想到这里还有一点点机会,真是太让她喜出望外了。
四个人聊的很愉快,坐在一起又说了很多关于绣技上的事,三位绣娘很有诚意交好,还真的说了不少有关各自领域里的秘诀和配色的口诀等等,巧兰在现代也了解过一些,因此知道他们并没有欺骗自己。
这让巧兰很感动,也知道他们确实是真心来教东西的,比那几个更加稳定有长性水平也更高了。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开始各归各位了,学生们在见识到及个绣娘的本事后也平静了起来,绣娘也没有教太基础的东西,反而说了不少秘诀,让学生们很满意,对他们的态度也尊重了很多,之前的绣娘可被学生们骂惨了,这里的学生可是有成年人的,不全是孩子,那一点都不客气的。
这几个经过几天短暂的相处,倒是让学生们心里那股郁气消散了很多,渐渐地更加投入了起来。
而巧兰知道他们人品确实不错后,也是找了空闲时间就去请教人家,互相学习,开始正式接触学习顾绣蜀绣和京绣了。
不指望全部都学精,但可以多了解一些,能让自己得专业更加优秀,对绣图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706章送衣()
书院的事终于稳定了下来,绣娘的事情也让其它人有了警醒,这份钱虽然不多确实不是来混日子的地方,大家也都各自有了更多的想法,有的也愿意多叫一点东西了。
而相爷则有了新的灵感,继续从别的地方去寻找年老的师傅来教书,随时可以替换这些不愿意出力教真本事的人,他们有了危机感,也卖力多了,学生们也少了很多怨言,本来么,穷人家的孩子不下地干活跑来这里不是为了躲清闲的,就是来学本事好赚钱的,你不教就是错的,别跟我说那么规矩。
老百姓可不认账,分分钟捏了铁拳来凑你的。
巧兰白日只干半天,其余时间都是自由的,她每日会抽一点点时间出来跟绣娘们聊天,也会观看他们展示绣技便与学习,其余时候就是和家人在一起,努力跟栓子培养感情,好亲近一下,再就是教儿子念蒙学书做益智类的游戏。
这些小游戏很有意思,栓子没学个啥出来,倒是秀雅和琪哥反应很快,是那种智商很高的孩子,反应十分敏捷的。
巧兰很高兴每天都和孩子们玩一会,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两个孩子,还给他们讲故事,一些中外名著的故事,让两个人听得事津津有味的,特别愿意赖着她。
他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悠闲了,平时没事就扎上几针绣个团扇,因为在学习蜀绣和顾绣京绣等秘技,三个老绣娘对她确实不错,把很多秘技都告诉了他,让她勤加练习。
她打算就用团扇来练习了,绣一套猫戏图,在绣其他的东西各自来表现极大绣品的出色的地方,便于自己观察和学习。
他已经绣好了一个团扇了,拿给三个绣娘看,得到了赞赏,非常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尤其是眼神表现得特别灵动。
大概是这幅图给了他们信心,三人开始教一些比较难的东西给巧兰一个人了,说学生们现在领悟不了,学了也没用。
巧兰的日子充实平淡却很幸福,栓子走路还是有点摇摆,但说话已经利索了,和巧兰也亲近了起来。
传虎又开始忙碌了,跟县太爷商议过后,他又买下了农庄附近的千亩荒地,拿来种苜蓿草,扩大农庄的范围了。
回来后一直在安排把茶园的春茶允出一部分来和西洋货还有其他东西拿出来运去京城出售,听说那边铺子已经差不多了,句传威写信来说已经有点样子了,盖了三层楼,弄得特别好。
将军还支援了他一部分银钱呢,另外传威送了一些皮货过来,这是将军送给他的,品相比他们从西北拿来的还要好得多,传威瞧这很不错,就一块带回来给巧兰他们用了。
巧兰用这些东西给家里做了衣服或者裤子就用掉,因为皮货保存时间太长会不太好看了,失去光泽度,而且他们每年都有西北运来的皮货,今年因为和将军联络上了,东西的质量可比以前还要好上几成呢,也不缺这些东西了。
便用这些上等皮货,给公爹和家人都做新衣服穿,提前做好冬季就有的穿了。
李母看他又做新衣服了,想了想朝李老太问道:“娘,咱家冬季的斗篷真不少了,我想着把我的旧棉袄拿出来送给村里的穷人去,您觉得合适么?”
李老太想了想点头,“可以啊,找那新一点的,棉花软和新一些的送去给老人,那个旧的也拿着改改可以当褥子用,也是好的。我这也有几件的。”
“好啊,那我收拢起来,把旧得改成褥子或者小被子,新一些的加个里子就成,我搜罗一下去,白扔掉也是浪费了,在捡几件衣服去。”
李母过惯了节省的日子,现在也不奢侈浪费,但巧兰东西多愿意给,以前旧的衣服也是很不错的布料扔掉太可惜就送人吧。
搜罗一堆出来,玲玉和芍药很有眼色的过来了,“婶子,我们帮您弄吧,我们弄得快呢。”
“行啊,一起弄吧,弄了分开包好我去几家送过去。”
“我给您送呗。”
“不用,这活你不行,穷人也有脸面需要维护,你太小了去了不合适,人家抹不开脸不会要的。我年纪大又是多少年的老关系了,我去送才合适呢。”李母虽然没有文化,情商却很高的。
玲玉挠挠头,“还有这一说啊。”
“傻孩子,你要学的东西还多呢,这人情世故还是要懂的,不然以后可怎么跟大家伙一起相处呢,不是说你家有钱了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横不能你一个人住山头上去,和谁都不往来,有些东西钱是买不来的。”李母和蔼的笑了笑,说着最简单的道理。
“这倒是,我听婶子的,我给婶子帮忙扎花缝东西,我在京城又学了几种宫花的扎发,等婶子闲了我告诉婶子怎么扎。”
“好呀,等我弄完这堆东西就学。”李母要把锦缎的外罩重新找蓝平布做了套上,因为穷人穿不出去,不合适,做事要做全套。
穷的叮当响还穿这么好的料子,让人说你,还有就是没法干活,不方便。
李母是个很信心的人,把事都做的特别到位,尽量让被接济的人也感觉到有尊严,很舒服了。
虽然现在李母有钱了也不缺钱了,但是她仍然养鸡鸭和兔子,兔子养的少了,一部分卖一部分给孩子们玩。
另外就是一直坚持做宫花赚钱,每个月能转一二两银子呢,其实现在对李母来说这些钱不打紧了,但她很坚持,说自己有手有脚能动弹,不能不干活不赚钱,让孩子们瞧着都学坏了。
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们,清远和清刚虽然已经有了一点功名,仍然办这个家里下地干活,清远清刚一年年大了,完全可以下地干活了,这绝对不能少,不体会耕田的辛劳,怎么能认真学习知道学习的来之不易呢,李青山很坚持这一点,认为农家孩子的本事不能丢,不能考状元了,咱还能种地吧,你得学会养活自己吧。
第707章看望()
老太太和相爷也听说了李母要送点衣裳去穷人家,也乐颠颠的把自己旧年的棉袄拿了出来,都还挺新的呢,还有大氅也拿了几件出来。
“这些个大氅可以拆了做个被子或者褥字啥的,拼一拼还是能用的。”老太太也知道农家人不穿大氅的。
“好呀,那我来改吧,这简单一些。”芍药会弄这个,主动接过来就干了起来。
他们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这些东西都弄好了,然后有李母分批分次的送给一些穷人家去,李母选了大家晚饭以后,村里也没杀人走动了,因为天快黑了都要睡觉了啦,这会子送去比较合适。
倒不是干啥见不得人的事,他们只是为了帮助别人,也不是为了扬名立万,不好耀武扬威的大白天穿过整个村子就为了显示你给别人送了几件旧衣服,那样不合适,所以晚点过去大家脸面都好看,人家虽然穷也要在村里过日子不是,不好把人家整的欠了你八百万似得抬不头来,那不太好。
李母用了三天把东西送给了村里几户比较穷苦的孤寡老人和苦难家里,还附带送了一些孩子的衣裳,是巧兰的衣服,拿去让他们在自己改一改就能给孩子穿了。
“兰子,你还要和药膳汤么?我给你熬啊。”蕙兰问道。
“暂时不喝了吧,也没啥用啊。”巧兰还在恢复当中。
学武扭过脸来说,“不喝那个,长期喝就疲了,要是熬汤喝点时令蔬菜肉骨头鸡汤啥的就可以,不要放药材了。让她慢慢养吧。”
“哦,好,我明白了。”蕙兰点点头。
李青山回来了,拎了一只野物回来,“给,炖了吃。”
“好嘞,爹你买的啊?”巧兰拿过来准备烧水清洗。
“恩,人家从山上下来准备拿去市集卖的,我看见了就买下来了,他娘给我拿钱,我还没给钱呢。”李青山伸手跟李母要钱。
“哦,你等会。”李母洗了手这才去屋里给他拿钱去了。
“真好,咱们中午炖红烧的吧?”巧兰很高兴的说道。
“好呀,我喜欢吃,一会还有鱼虾,咱们做个椒盐虾吃吧,我给你做。”蕙兰乐颠颠的点头。
蕙兰如今已经很能适应农家生活了,如果不是要照顾学武,她不太想去城里宅子住呢,也是村里住的舒心畅快,地方大可以四处溜达玩耍,感觉很自由,城里宅子虽然不小,但不能和村里比,还能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