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绣-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我们和妹妹关系一向好,妹妹有啥也没忘了我们,我们哪能做忘恩负义的人呢。”兄弟俩也表态了。
“那就好,这回真是沾了你妹妹的光了。”赵氏叹口气。
买地的事算是说好了,李青山在外边跑动着,先把闺女的女户给立了起来,要是别人家肯定不会弄这个,平白花几个大钱不是有病么。
但他家老太有文化,是个千金小姐,哪怕落魄了也是个文化人,懂得多,想的事也远。就这一个闺女李青山也是可劲的宠着,何况巧兰一向乖巧温顺,心灵手巧,很难让人不心疼。
忙活了半日李青山终于将闺女的女户给立好了,又给里长说多买十亩地给弟弟家的,里长记在心里说回去给打听问着。
巧兰对外边的事是一概不知,只安心做绣活,连做饭都不用她干了,嫂子全包圆了,这回要不是妹妹出钱买地,还不知道啥时候能买上呢。
这占了人的便宜,活自己就多干点了,张氏喜欢巧兰的性子,多干活也愿意。
何况巧兰也没有光绣花,闲来无事还教两个侄儿启蒙,背三字经孝经,这些都是以前李老太教的,要不然李家的孩子不论大小全都认字,哪怕李青山兄弟两个没有读书天分,但大字算术确实会一些的,看个文书契约啥的难不倒他们。
不然李学武咋去的药铺当伙计呢,因为他识字啊。
李青山拿着巧兰的户籍回来了,巧兰看后喜上眉梢,“原来这就是户籍啊,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呢。”
李老太也笑道:“一般女孩是不给立户的,不过咱家不一样给你立上,以后你名下的财产谁也动不了,哪怕和离也能要回来,这就是保障呢。”
巧兰自然明白这个理,深深觉得自己穿入李家真是走了大运了,虽然家里没有多少钱,但心疼女儿啊,不像一般农户认为女娃是赔钱货。
“我说一下啊,以后巧兰挣的钱出门子以前,给家里少交一些,剩下的都是她自己留着,谁也不能眼馋啊!你们要是能和巧兰挣的一样多我也让你们留着。”李老太当着大家的面说明白。
张氏却觉得不能这样占小姑子的便宜,“奶奶,家里等那二十亩地拿回来也是一起用的,想来小姑子一个人也吃不了十亩地的粮食,说来这已经是占便宜了,银钱就让巧兰自己留着攒两个嫁妆钱吧。”
010章惊喜()
巧兰摆着手说道:“该交的,再说我还想着咱家的院子也多年失修,想盖个青砖瓦房呢,还有我二哥也没娶媳妇盖房子,这都要钱呢。我在家等闲也不干什么活,再不交钱那能成呢?”
巧兰是真心的,她觉得李母和李老爹一家子都是和气人,对她这个便宜女儿更是好的没话说,自己也该尽尽义务才对,再说凭自己一手好绣技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李老太欣慰的点头,“这样吧,巧兰每个月上交五两银子,一年也是六十两呢,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才是要紧的。”
李老太并不偏心,以巧兰的挣钱速度,交少了时日长了难免大家眼红啥的,交多了委屈了巧兰,干脆她定个调子,再多也不能了。
这话一出大家都心服口服,一年六十两在加十亩地的收成,这个闺女不算白吃白喝,谁家闺女也不如她能挣钱。
一家人商量好了以后,李青山拿着钱去买了一些糯米三合土回来,叫上老二准备修地窖,李老爹是经历过灾荒的,对地窖很是重视,房子可以破一点,但地窖一定要结实,不然粮食岂不是要遭殃了么。
请了村里刘老爹过来帮忙,刘老爹就是城里开杂货铺的,他家就是村里第一户盖青砖大瓦房的。
这回要弄两个大地窖,因用的材料好,备了糯米跟三合土,这样修出来的地窖非常结实耐用呢。
刘老头带着儿子一大早就来了,“李叔,您这是从哪来啊。”他吆喝着跟李老头打招呼。
“去捡粪了,你们来了,劳烦你们给帮忙了。这虎子吧,越来越精神了。”
“李爷爷好,都弄起来了么,我干点啥。”刘传虎是特意请了假过来帮忙的。
和李家人打过招呼之后,男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女人们则负责做饭,巧兰也跟着打下手。
刘传虎过来和巧兰说话,“你身体好点了么?我给你带了些糕点,你也尝个鲜。”
巧兰瞥他一眼,脸微红,她大概明白刘传虎是喜欢她的,每次看自己眼神都亮的吓人。
她自己对虎子并不排斥,但也不会过分表示什么,毕竟这里可不行自由恋爱,是要媒妁之言的,因此全当不知道。
“那可不敢收,多贵啊!你来做客就是还拿东西干啥呀。”巧兰笑了笑推辞。
“也不全是给你的,给清远和清刚叼个零嘴的。都是一个村的,咋那么见外。”虎子含笑望着巧兰。
“饭好了,端过去。”巧兰端了两碗菜递给虎子,没在说这个话题。
地窖挖起来很快,最多五六天就能干完的,李家管饭再给几个大钱就行。
李家条件还算不错,整治的菜都是有油水的,刘老头和巧兰爷爷老爹说的高兴,还喝了两杯包谷酒。
女人们则坐在厨房吃去了,席上只有李老太太陪着。
刘老头瞅了眼厨房,笑着问道:“巧兰可是个好闺女啊,定人家了没?”
李老太太微微一笑,“没呢,孩子还小呢,我想在多留两年。”
“那是,年纪还小,不过也该定下人家了,出嫁还早呢。”刘老头试探着问道。
“你有合适的?”李老太哪能不知道刘老头的意思啊。
刘老头笑着瞅了一眼儿子,“我倒是喜欢巧兰这孩子,文秀懂事。”
“我家巧兰自然是好的,怎么也要瞅个好的年轻后生才行,要心疼巧兰才行,重要的是人品好。”李老太说了要求却没表态,但意思是懂了。
刘老头却觉得这事还有门,高兴地又跟大家喝起了酒,想着回头是不是找媒人打探一下?
地窖修好了,李家一共修了两个大地窖,李老头高兴地合不拢嘴。
巧兰的日子过得悠闲而宁静,每日除了作绣活就是教导两个侄儿启蒙练字,让大哥给做了个沙盘,专门给孩子练字用,虽然她有点纸笔,但这东西太贵了,一时半会还耗不起,全靠自己默写出来的三字经和孝经,给孩子们教足够了。
她足足用了四个半月将李家的百寿图绣了出来,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上次买的白绢想绣的牡丹富贵图也绣完了。只等着过几日就去城里交货,眼看着天就凉了。
两个月前里长给找了一户人家要卖地,上等的水田李青山没犹豫,立马拍板买了下来。
给老二也买了十亩地,老二给写了张欠条,言明每年还十五两银子。
他家二小子在城里学徒,专门做木匠活的,一个月也能赚点钱回来,因此也并不难过。
好地五两银子一亩,价格比较公道,一共三十亩地一百五十两银子呢,李家只付了一半,言明另一半年底付清,因为都是左邻又村的,都很熟悉,倒也放心的很。
巧兰惦记着去市集把剩下的银子拿回来好还清欠款,这地才能是真的属于自己的呢。
一大早就坐了牛车和母亲一起往城里去,巧兰将绣品装好,琢磨着自己还要再补点绣线才行。
已经成大家各自分开,李母陪着巧兰先去了绣楼交货。
“嫂子,巧兰过来了,你图绣好了吧,我看看。”李掌柜高兴地朝他们招手,还给倒了茶。
巧兰笑着将东西拿出来,“绣好了,您验验货。顺便也给看看这幅图,是我以前绣的,我也想一起卖掉。”
“哦,我瞅瞅看,嗯,真不错,绣的比城里绣娘都要好啊,精品啊。”掌柜的非常高兴,对巧兰真是刮目相看了。
又瞧了牡丹图更是赞不绝口,当下就说道:“你等着我拿去给东家看看去,说不定今日就能让你拿上钱呢,你等着我啊。”
说着兴冲冲的包了绣图就跑掉了,去李家验货去了。
等了半个时辰李掌柜就回来了,脸上的喜色都掩不住,手上还拎了一些东西。
“李家老太太老爷子看过了,赞不绝口,说你的字写得好呢。不仅多给了银钱,还让我带了些礼给你,那副牡丹图也买了。喏,这五十两是百寿图的银子,这一百两是牡丹图的钱,其中有一部分也是相爷看你的字写得好高兴给了打赏,反正都算在里面了,这是两匹素绸绢,还有一些点心都是给你的。”
011章买书()
李母眼睛瞪的老圆,一脸不敢置信的样。
李掌柜觉得这钱其实不算多,李家老太太是从京城来的,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呀,看了也说巧兰绣的好,比江南出名的绣娘还好,还说恍若看着有点像慧纹的样子,没想到这小县城也有这样的高手,绝对比得上一流绣娘了。
巧兰收了钱,再三跟掌柜的道谢。
“多谢您了,要不是您我还不能赚这些钱呢,我还想买些好点的绣线。”
“成啊,我给你看最近来了一批江南的上等丝线,就是价格贵点。”李掌柜热情的招呼着巧兰看绣线。
巧兰挑选了各色的绣线,还打算买些棉花回去给家人做几身衣裳,眼瞅着天就冷了,希望过年前能做好。
不过不从这买,这都是绸缎居多价太贵了,老百姓穿着害怕刮了蹭了不合适,去买点粗布更实惠。
告别了李掌柜,李母出了门被冷风一吹才算清醒过来,赶紧叮嘱道:“妮子,这钱你自己收好了,跟谁都别说了,你奶奶心里有数不用说,跟你嫂子也不用说太明白,财帛动人心啊,你给家里交了银子剩下的都是你自己的。”
巧兰笑着点头,“我知道,把人剩下买地的钱要给了才成。我想去给爷爷奶奶和爹买点布回去做些棉衣好过冬呢,如今咱家不难了,要穿好些的,再去杂货店买上几件羊皮回来做袄子呢。”
李母一听这个确实要买,自己刚才卖了绣品手里也有钱,不过闺女的孝心是要表给家里知道。
“成,咱去看看。”李母爽快的答应了。
二人去了布匹店,选了一些藏蓝的麻布和新下的棉花,回去给一家老小做棉衣穿呢。
又去了杂货店,“虎子你在呢。”
“恩,刚歇一会,婶子买东西?”刘传虎笑着迎了上来。
“我想买两件羊皮给公爹和婆婆做羊皮袄子。”李母盘算着要几件合适,家里还有两件旧年剩下的,回去改改给孩子穿着也是行的。
“倒是有新的,一共五件你要都便宜给你,都硝好的。”虎子干脆的说道。
“多少钱啊,贵了可买不起。”李母还有些节省惯了。
巧兰却开口道:“都要了,娘买了吧,冻病了可没银钱看病。再说买回去明年还能穿不是。”
“成,那就买了。”李母也没多犹豫,干脆的应下了。
“五件羊皮您给一吊钱就够了。”虎子给了个低价。
“哎呦,哪能占你便宜啊,那可不行。”李母摇头不依。
“婶子别跟我客气了,这东西不值几个钱,您就只管拿去吧。”虎子笑着推搡着。
最后一番退却李母还是收下了,拿了羊皮又买了油盐酱醋回去。
出了门巧兰琢磨着再买点肉回去,便跟李母说道:“娘,买点肉回家吧,顺便割一刀肉还有这个点心包一包给里长送去,人家给咱跑前跑后还做保人同意咱欠账,这个人情得还呢。”
李母琢磨了一下点头,“成,这钱娘出,不能啥都让你掏钱,不能养这个坏习惯。”
主要是害怕姑嫂之间因为钱再产生摩擦,现在看着是挺好,但老话讲升米恩斗米仇,有些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
巧兰也没有拒绝,笑着点头,“再买副猪下水回去,给我爷爷和我爹他们整两个下酒菜,我给弄点卤菜。”
“行,听你的。”李母痛快的应了,家里日子好了是该吃点有油水的东西,不然哪有力气下地干活啊,距离买肉还是上回的猪下水,早吃完了。
“娘,我琢磨着去书店买两本书回去送给清远,嫂子平时待我不错,将来家里条件好了我还想让侄儿读书呢。”
李母想了想点点头,“成,你嫂子要是不领你的情我饶不了她。”
巧兰笑笑带着母亲去了书店,进去转了一圈选了些纸笔,瞧着书架上的论语问道:“掌柜,这论语怎么卖啊?”
掌柜的瞧着巧兰文秀雅致的样,态度并不倨傲,“这是手抄本,一套没有五十两是不卖的。您是给谁买啊,年纪大小啊。”
巧兰一听这价格也给蒙了,想到书籍会贵可这也太贵了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