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生活不可能那么正经-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不其然,聚气丹一服下,就如一道暖流涌进身体。很快,丹田的灵气就恢复了许多。
吕林兰再出去了一趟。
试验了一下,小冰针、小风刃,都能释放。
回来的时候碰见孟之双。
两人都没有打招呼,就这么交错而过了。
吕林兰发现,自己一眼就能看出孟之双的修为。正是练气三层以上,四层将满未满的状态。
——
吕林兰觉得已经可以下判决书了:自己的确跳到了另一套修炼系统来了。
自己原来的引气入体、五心朝天打坐、任督二脉再加太极拳,跟这个修仙世界的修炼系统并不一样。
当然,肯定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没有关系的话,自己练气四层的修为,是带不过来的。
而现在,自己跳过来了,跳到这个修仙世界的修炼系统来了。
但是,却有一样,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这就是——引灵气入体,并运转周天,使之增长。
自己只能服用丹药,恢复和修炼。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跳到本世界修炼系统,可以使用法术。法术又是战斗必需的手段。所以能够跳过来,是好事。
但只能服丹药,不能吸纳天地灵气,又将导致修为无法增长或增长缓慢。所以,还必须跳回自己的修炼自己才行。
——
吕林兰回忆了一下,自己跳过来之后,第一下,是施放的火球术。
那么,与那一下火球术相关的一切动作,都有可能是跳过来的契机或者称为开关。
想起来,盘炕的动作,可能性很大。
于是,吕林兰马上摆出盘炕的动作,看能不能跳回去。
结果,没有。
——
当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吕林兰早上起来,到院中打了几十分钟的太极拳。这是习惯。
看到孟之双出来,吕林兰便想与其一道,到食所吃早饭。
嗯,有什么不对?
再看一眼,吕林兰发觉,自己看不出孟之双的修为了。
这是跳回自己的修炼系统了?
吕林兰没有声张,招呼孟之双,一道去吃饭。
——
饭后往回走,是慢慢的散步速度。
回屋后,吕林兰摆出五心朝天姿势打坐,立马感觉不同。在自己这个修炼系统里,似乎丹田的灵气相当凝实和饱满。
运转小周天两次,也能够感觉得到少许的增长。
那么,又能否再次跳到这个世界的传统修炼系统呢?
吕林兰捏了个手诀,想要打出小冰针,没成。
搬下腿,改成盘炕姿势,再来,小冰针打出去了,成了。
体会了一下丹田的灵气,虽然是满的,但非常稀松。就好像质量不行似的。
吕林兰下床站立,来了个云手,很清晰地感觉到,又跳回自己的修炼系统了。
最后,吕林兰总结了一下。
跳到传统修炼系统,得盘炕,并打出一道法术。动作比较明显,很容易被人发现。
跳回自己修炼系统,一个云手就行。动作相对隐讳,不容易被人发现。
平时,随时可能战斗,随时可能要施放法术,因而平时在别人面前,应该保持传统修炼系统的状态。
只有打坐修炼之前,再切回自己的修炼系统。
接下来,吕林兰又熟悉了一下净尘术、控物术、轻身术等小法术。
——
接通知之后,吕林兰收起小包袱,赶到执事殿。
吕林兰有个令狐天纵赠送的储物袋。此时,袋里就装了书籍、灵石和丹药。其它杂物,都在包袱里。
这一批,达到练气四层的,有十几个人。
代表身份的木牌换成玉牌。每人发了一个容量大约一平方米的小储物袋。
按下来是份例:五块灵石;一瓶聚气丹,一瓶凝气丹,各十颗。执事殿弟子交待,那是一个季度的份例。
然后,执事殿弟子将一众新人带到新的住处。
新的住处,在一处坡缓谷宽的坝子。相当于一个村落。
依然是单间,而且房间比原来大了许多。
屋内的设施也多了不少。
院子比较大,院中的弟子多达三十多名,远远不止六个了。
——
此时,距离一年期满已经没几天了。
“当初掌门召集所有新弟子训话”一年之后的那一天、最靠近的月初,才是标准的一年期满那一天。
从一年期满那天开始,每个月,传道堂有一次大课,一年结束。不考勤,自愿前往。
第二月,传道堂大课之后,会有一次杀妖兽的培训。那次培训,将会有筑基师叔带队。
再后,就是自尊自爱自强自学的放养模式了。
——
执事殿颁发任务的奖励,分为实物和贡献积分;或两种都有,或只有一种。
炎龙宗炼气四层以上弟子,根据修为的不同,会有一定的积分任务。
完成任务,扣除相应积分,才能享受份例;完不成任务者,遣返。
可想而知,贡献积分任务的难度,必然是不高不低的。总的来说,容易完成。就只有刚刚踏入练气四层的弟子,比较困难。
份例是按季计算的,贡献积分任务同样按季计算。可以提前完成,不能延后。
可想而知,每一个月在调整,在学习法术。第二个月才有一次实战训练。之后,要在第三个月底之前要完成三个月的积分任务,到底困不困难。
——
院子很大,同门很多,一时之间要全部认识是不可能的。
一起来的这批,有三个,分到这个院子。
吕林兰向他们点头,他们也回应了,但却露出不想说话的模样。
上赶着不是买卖。既如此,吕林兰也歇了认识的心。
——
院子虽然很大,但相对来说,院内的空地,则不怎么大。
院内空地,作为通过的道路,那是够宽敞的。但如果要练习法术,就窄了。
于是,吕林兰收拾房间之后,就出院闲逛去了。
想来,外面应该有练习法术的场地。
转了一圈,还真有,并不止一处。就在村子附近,并没在什么幽深清雅之处。
大概这个村子的同门都是同期新弟子,而在这一年中,令狐天纵又充当了靠山,所以,大家都有点排挤吕林兰。一路行来所遇同门,没有一个热情的。
无所谓了。吕林兰认为,所谓“财侣法地”中的侣字,放在和平的前世才有意义。在这个修仙世界嘛,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吕林兰从来就没有打算与谁谁谁做好朋友。前世,吕林兰就没有那种什么秘密都说的闺蜜。
第12章 组队()
飞船行驶在云海,有时就像行驶在海面。也有些时候,飞船开进云中。白白的云彩里面,是不见天日的漆黑。倒没有遇到含雷的云。
时间一晃,就到了第二个月。是普招一年之后的第二个月。
这个月里,有一次实战培训。现在,就是前往培训地点的路上。
带队的筑基师叔有九名。其实也可以说原本只有八名,令狐天纵是后来增加的。
——
令狐天纵找到吕林兰,给了她一把匕首。不是什么法器灵器,就只是利器。吕林兰恰好没有,所以很实用。
令狐天纵还给了一枚传音符,说:“一年之期已满。往后不再密切联系了。若有大事,用这个符找我。”
吕林兰说:“那是自然。修行路上的危险,早晚都得自己面对。老是有人罩着的话,成长不起来。”
“咦,你倒会想。我原本还以为不太好交待的,毕竟你当初卖的那个分析,我还没有等价还清。”
“不用计较等价的事了,”吕林兰说,“这么长时间以来,相信你我之间已经有了一点朋友之谊。虽然不算浓厚,也不能算是没有。反正朋友嘛,有是很多种的。同样,既然是朋友,就不用讲究是不是等价的事了。”
令狐天纵点头:“对了,呆会儿到地方之后,你不要往前冲。虽然没什么危险,但也要避免万一才是。你们人太多,根本就照顾不过来。”
“哦?”吕林兰问,“难道是全体赶鸭子?不是分组训练么?”
“说对了。其实,就算分组,每组也有上百人,”令狐天纵说,“要说有把握照看你们的话,每组十个还差不多。”
吕林兰说:“那这个实训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还可以见识一下大场面,也不是一点没有。”令狐天纵说。
——
“有没有那种可能,”吕林兰想了一下问,“就是我们小练气搭乘你们筑基师叔的飞剑……”
“有。练气后期弟子经常这样做。他们一般守在山门,然后跟我们商量。假如也是到今天要去的北安山,每人五块灵石。返回时则在山脚等待,两块灵石回山,”令狐天纵说,“你问这个,该不是也想这么干吧?”
吕林兰说:“是啊,我想这次实训之后就不回去了,一个人在这边杀妖兽。下月中下旬再在山脚搭你们的剑。”
“我不建议你这么做,”令狐天纵说,“其实每届都有新弟子这么做,但他们几乎都没有活下来的。你们防御手段太少,攻击也乏力,还有任务压力,所以很难。”
“多谢劝告。”
——
果然,新弟子们到达北安山之后,连队都没整,直接就像鸭子一样被赶上了山。
妖兽等级按阶计算,两阶对应一期。练气四层,则对应一阶妖兽。此时上千名练气四层弟子上山,一阶妖兽自然就望风而逃了。但一个门派也只能作到这个程度,不可能一个个手把手地教。
于是乎,遇到的妖兽,都是二阶以上的了。
二阶以上妖兽,对练气四层弟子,单对单的话,绝对秒杀。
现在当然不是单对单,但也不是单对千。因为能够冲到最前面斩杀,也只有那么二三十人。
二三十名练气四层,杀二阶妖兽,也不是容易的;就算是面对三阶妖兽,也可以拼一拼。
当然,就算是最终杀了三阶妖兽,这边总还是会死几个人的。
吕林兰参加的这次实训倒没有遇到三阶妖兽,遇到的都是二阶,因而这次实训没有死人。
——
实训很快就结束了。
见识场面而已,时间拖久点,也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果然,有十几个人想留下来。
其中,包括了吕林兰。
自己的路怎么走,还得自己说了算。吕林兰并没有听从令狐天纵的劝告。
——
前面,吕林兰听令狐天纵说,往届实训之后留在山上的新弟子,几乎没有活下来的。那应该不是什么秘密。
既然如此,眼下留下来的十几个人,等于就是明知危险,还要迎难而上了。
于是乎,这些人里面,应该没有白莲花甚至伪白莲了。
待飞船升天消失不见之后,吕林兰拍了两下手掌,这自然是要拿话语权了:“各位同门,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一下,接下来,是单独行动,还是组队行动。下面,想要单独行动的,请举手示意!”
吕林兰相信几乎每个人想的都是单独行动,至少自己原来也是这么想的。但想到这些同门都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就又改变了主意,想要组队了。
就像吕林行希望的那样,没人举手。
这里,吕林兰其实玩了个小把戏。
一般来说,人们在防备心理的驱使之下,会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惰性。给出两种选择,然后让其中一种选择的人举手。那么,否定的,必然就是要举手的那个选择。这是因为,人人都不愿举手。
——
“好,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赞成组队,”吕林兰说,“但是,尽管现在只有十几个人,却还是多了。先前在来的路上,跟筑基师叔闲聊,说是一支队伍,以十个人左右比较合适。按照这个精神,现在我们就要分为两支队伍。我也不谦虚了,其中一支队伍,我就是队长。另一支队伍,则自我推选。
“下面,愿意到我这支队伍来的,愿意接受我的领导的,跟我走。不愿意的,留在原地。”
这次,吕林兰给出的选择,与举手那次相反。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人都“以不变应万变”,人人不愿意动,跟随吕林兰的,必然是少数。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吕林兰认为,人少才好,人少更容易管理。
——
吕林兰走了,漫无目的地、同时又是坚定地,离开了原地。
第一时间里,并没有一个人跟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