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密令-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性直接引入垃圾分解植物和藻类,一次到位的解决粪便和尿液的分解再回收问题,同时以后将会面临的动物尸体也有了解决办法。
“boss,空间里湿度不断增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G4空间里没有降雨,没有温差变化,所以水循环无法建立,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就很难有机会再次凝结出来,空气湿度不断的增加,现在已经趋近于饱和了。
“有什么不良影响吗?”
“暂时没有看到,不过G4空间内已经开始出现雾气,并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既然没有不良影响,那么就先这样,暂时搁置。”孟阳想了想,没有采取主动动作,任由空间保持较高的湿度。
第329章 没有小事()
没过几天,G4突然主动联系孟阳。
“boss!我想你最好看看这个!”
接着孟阳就看到G4内部的一段视频,在视频中,在一个空无一物的地方,一头牛慢悠悠的走过,当牛走过之后,空气发生着剧烈变化。
以牛的运动轨迹和身体形状为开端,空气中慢慢凝结出一头影影绰绰的牛来,这是一头完全由水汽构成牛,好像是凭空凝结出来一样。
这。。。。。。
孟阳奇怪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过饱和蒸汽受到扰动,产生的水汽凝结现象。”9527帮助孟阳解答道。
过饱和。。。。。。
孟阳突然反应过来,这是空间里湿度太大,同时灰尘很少,还没有温差,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汽一直处在过饱和状态。
现在这种过饱和状态已经严重到,牛走过,身后都能留下一条液滴通道的地步。
过饱和蒸汽没什么,无非是一种物理现象。
“G4,这没什么,不必太在意。”
“boss,牛身上的寄生虫和菌群正在发生变化,因为牛身体上长期凝结着一层水膜,所以导致大量的寄生虫死亡,但同样导致某些特别品种的寄生虫爆发式增长,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菌群上,现在牛体表的菌群已经发生失衡,某些细菌过度繁殖,某些濒临灭绝。”
“过大的湿度同样影响到牛的健康,现在巨大多数牛一直处在轻微溺水状态,它们呼吸道的粘液分泌量远远高于正常值,某些牛已经发生呼吸道水肿。”
“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任由空间处在水汽过饱和状态,估计这些牛很快就会进入慢性病状态。”
“。。。。。。”
孟阳没想到,仅仅一个空气湿度过大,就引发了这么大的问题。这类问题,如果不是遇到了,恐怕完全无法实现预估的,这都不是说你实现规划得再怎么精细,就能避免的。
孟阳突然有点理解生物圈2号为什么会失败了,微小因素,任何一个微小因素,都可能成为导致整个生物圈崩溃的罪魁祸首。
因为人造系统过于狭小,没有足够的体量容纳各种变量,没有给这些变量自行消去的空间,任何一点变量,只要没有对应的抵消过程,它就会不断的积累,一直积累到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整个系统崩溃为止。
作为地球生物圈,这么庞大的环境中,还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出现周期性冰河期,这都是气候变量累积不得释放的结果。
现在G4这么小的生物圈里,某一种变量一旦没有得到及时的平衡和消耗,它必然会成长到破坏整个生物圈。
G4的体量已经很大了,它足有8平方公里,而当初美国搞的生物圈2号,总共才一万两千平方米,只有G4的800分之一大,两者净高还差距巨大,从环境体量上来讲,双方差距上万倍。
就是这样,科学家还往生物圈2号里塞了四千种生物,可想而知,这么多的生物,随便一个细微变量都能让生物圈2号陷入崩溃,看来当时它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必然性的。
现在问题出在了G4身上,该怎么解决?
既然没有气候变化,倒是水汽凝聚在空气中,那么就帮助它建立气候循环。
“G4,周期性增加热合苜蓿的工作强度,周期性降低空间内部温度,制造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早晨降温,凝结露水。同时让热合苜蓿分批分组的开启工作,制造热对流。当条件满足的时候,抛洒粉尘颗粒,凝聚水滴。”
“是!”
领受了新命令的G4立刻调整它的领地去了。
没过几天,G4发过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boss!有牛死亡!”
“死亡原因?”
“这是前一段时间呼吸道水肿的牛。”
“嗯。。。。。。分解掉吧!”
牛的尸体附近立刻有一堆小草将根系延伸过来,扎进牛的身体里,然后牛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瘪下来,与此同时,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气中。
仅仅用了几个小时,整头牛消失得无影无踪,原地剩下的矿物质迅速被地毯吸收,传递到空间各处,重新成为热合苜蓿生长所需的矿物质。
经过调整后的空间显得清爽了很多,空气湿度没有那么大了,空间内也出现了气流,虽然还算不上风,但是气体已经可以因为冷热不均发生自动交换了。
夜晚的时候,热合苜蓿全力工作,地表温度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在草叶和泥土中凝结出来,让湿度降下来。
“boss!牛的抵抗力在下降,骨密度在下降,白细胞含量不断降低。”
“嗯~~~发生了什么?”
“不知道,发生原因不明。”
“。。。。。。”
就怕这个不明原因,G4与地球环境拥有差别的地方太多了,一个不明原因,意味着所有可能性都存在,没准是食物太单调,没准是没有晒太阳,没准是没有真实气流,没准是。。。。。。
什么都可以成为原因,这怎么办?
“进行大规模体检,看看这些牛的生理状态如何。”
孟阳一声令下,G4空间里,正在闲逛吃草的牛突然觉得尤其不对,扭头一看发现蹄子上不知何时缠绕上一段蔓藤,这段蔓藤不断的向上攀援,很快来到牛的小腿上,一根尖细的根系伸出来,狠狠的扎进牛的小腿里。
把牛惹的乱蹦乱跳,不过它们很快安静下来,因为一切已经结束,不知何时那段蔓藤自己脱落回到地面上。
“boss!牛的脂肪率平均下降了7个百分点,体重降低5%,平均心率提高了3次,消化能力、血细胞含量都在降低。”
“目前看来,这些牛都处在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就是说这些牛正处在患病的边缘,如果不发生变化,它们也许会一直保持这个状态直到老死,也有可能被随便一场小病击倒,更大的可能是这种亚健康状态不断的寻找转化的机会,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立刻让牛变成一头病牛,并且长期的亚健康身体还会让病来如山倒,快速的摧垮一头牛。
孟阳真是体会到了生物圈2号的艰辛,生态系统无小事,甭管什么事,都能成为致命病因。
第330章 温泉变冷()
“你们这是什么特玛德温泉,这明明是特玛德冷泉,你自己摸摸有一点温的意思吗?”人群中有人高声叫嚷着。
肖科长推开前面挡路的人,就见人种群一个穿着大短裤的男人正满嘴唾沫星子乱喷,胸脯上的肉随着他的动作一抖一抖的,荡起一层层波浪。
肖科长招手叫过来一个服务员,“怎么回事?”
“肖科长!咱的温泉不热了,都变成凉的了,然后好多顾客不干,吵吵要退钱。”
“不热了?”肖科长非常诧异,他走近温泉池,伸手摸了摸,确实一点温度都没有,不仅不热,还有点冰手,像是深井水一样,哇凉哇凉的。
“嗯?”肖科长非常疑惑,他连续换了好几个温泉口,全都一样,所有温泉全部变成冰凉冰凉的。
“肖科长,我们都试过了,所有温泉全都变凉了。”
“所有?”
“是的,所有。”
“水量正常吗?”
“水量正常,跟以前一样,就是温泉全都变凉了。”
“。。。。。。”肖科长也不知道怎么办,还头一次听说温泉能变凉的。
“肖科长,这怎么办啊?”服务员一直还在吵闹的顾客。
“退钱,都退钱!”肖科长挥挥手,把服务员打发走,一个人绕着温泉池就转悠开了。
温泉池里的水流是正常的,喷涌的高度跟以前一样,没见有什么变化,但是平时飘荡在温泉上面的热热的水汽已经彻底不见了。
一个个仔细看过去,肖科长很快发现,不仅温泉变凉了,好几个温泉里放养的温泉鱼差不多都已经死完了,温泉上漂浮着密密麻麻一层死鱼。
这些温泉鱼能适应高温,四十多度的温泉正合适它们生存,但是现在这个都冰手的温度,这些温泉鱼就彻底不行了。
肖科长转悠了半天,一时不得究竟,只好转回身跟局长汇报。
“啊?温泉没了?”
“局长,不是没了,是变凉了。”
“那不是一回事嘛,温泉温泉,都不温了,叫啥温泉啊。”
“。。。。。。”局长说得好有道理。
“知道怎么回事吗?”
“不知道,搞不清楚。”
“。。。。。。我记得咱们市有个什么地质大学是吧?”
“局长,以前叫桂林地质学院,现在改名成桂林理工大学了。”
“对,对,就是桂林理工大学,就是这个,我记得他们那有几个教授是搞地质的,回头我去找找人,请几个教授来给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局长说话算话,没几天就把教授给请来了。他没法不着急,这温泉停一天,景区的收入就少一天。
教授来了,转悠了一圈,取了点泉水样本,测了一下温度,转身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教授给了一个答复。
“你们这个温泉的水质没有变化,微量元素含量与以前基本一致,温度变化确实很奇怪,估计可能是地热出问题了,要么是溶岩走向出现变化,要么就是地层伸出的岩层构造发生变化。”
“那我们这个温泉还有救吗?”
“这可不好说,地底深处的事谁说得清楚啊,可能以后还会恢复,也可能就此变成普通的山泉了。”
这就完了?
就给了这么一个不清不楚,跟什么也没说差不多的结论?
“局长。。。。。。这个,咱们市里的大学还是不行,要不咱们找找厉害点的大学?”
“。。。。。。好。。。。。。”
局长非常的不甘心,突然之间温泉没了,本来滋润非常的日子就要结束了,想知道原因,就这么几句话给打发了,这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死,咱也要死个明白!
局长也是豁出去了,上蹿下跳的找人,找人托关系,甚至花重金请,死活都要找到一个能够给出明确答案的专家来。
这时肖科长得到了进一步的报告。
“肖科长,我们每天都测温泉的温度,结果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什么现象?”现在已经是坏得不能再坏的情况了,出现任何一点变化,也许都是好事,肖科长心底里难免带着点隐约的期待。
“我们发现,温泉的温度出现周期性变化,白天的时候温度高些,大概维持在十几度以上,晚上的温度会降低,降到仅仅零上几度。”
“什么时候发现的?”
“就最近几天,以前没有这个情况。”
“。。。。。。好,把你的温度统计数据给我,我问问专家,以后这个工作可以做得更精细些。”
肖科长带着温度数据兴冲冲的去找局长,没准这是一个线索,可以解释温泉变凉的原因。
局长此时正在接待新一批邀请来的专家,这些专家来自于帝国地质大学,算得上是地质领域的最高学府了,这些专家如果也找不到原因,估计再怎么不甘,也只能死心了。
“我看了一下数据,”一个教授手里正拿着理工大学的采样数据,“感觉温泉地下没有发发生结构性变化。”
“就是说,温泉下面的岩层应该没有出现结构性变动,温泉流经的溶岩裂隙也没有发生变化。”
“如果温泉地下岩层发生变动,温泉的成分肯定会出现变化,不可能与往日的数据保持这么高的一致性。”
“那我们这个温泉,它为什么变凉了?”局长问道。
“具体原因不好说,我估计很大可能是温泉流经的熔岩裂隙下的溶岩温度正在失去,估计是因为地质原因,可能溶岩流改道了,或者溶岩循环方式变了,这都会导致某个区域的溶岩失温。我们脚下的溶岩流就好像河流一样,它同样有支流和漩涡,有回流和湍流,充满了不稳定性,因为某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