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军阀-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的是,帝国对农业的政策是如此坚决和连贯,不似美国和欧洲,摇摆不定。
实则现今世界农作物市场处于萧条期,欧美诸国,正在进行农业资本主义和家庭农业制的讨论,大多数欧洲农业经济学者都认为农业资本主义将会很快淘汰以家庭生产者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雇佣大农场将会提高本国农业的竞争力。
殊不知道,因为在基础农业栽培和牲畜饲养方面,雇佣大农场对雇工的监督成本极高,接下来几十年间,农业合作式的欧洲农业小生产者反而战胜了雇佣大农场,令轰轰烈烈的资本主义农业工厂模式衰亡。
中国人顺从、勤劳,是以不管是集体雇佣制的大农庄,还是在政府帮助整合中的家庭小生产者合作,都表现出了与世界农业格局完全不符的生命力,实则因为人口的关系,中国农业也很难出现萧条的局面。
叶昭和朱丝丝属于突然袭击,农务大臣孙博正都没有得到消息,而在三层重檐的图书馆中,陪同大皇帝参股的农业图书馆馆长胡聘之诚惶诚恐,幸运的是,虽然在解说中不免偶有结巴,总算没有出现大娄子。
三层“博学堂”陈列的都是帝国最新农业著作,来此借阅书籍的大多是农科的学员和学者,一排排满堂堂的书架,不知道有几千几万本书。
叶昭行走其间,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化学肥料详解》翻看。
胡聘之急忙道:“这是孙金恒先生所著,孙先生年纪不大,可今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所著文章都是极好的。”
叶昭微微颔首,孙金恒,如果没记错的话,还是自己带过的学生呢。
看了眼胡聘之,这位历史上的胡先生是极有能力的,维新派,《乔家大院》里的胡巡抚说的就是他,若不是看过这部电视剧,还真不会对他有什么印象。
转了一圈,最后叶昭在胡聘之陪同下来到休息厅稍息,看到穿着米色过膝职业套裙送上茶的图书馆女文员,叶昭怔了怔,怎么都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二十年的启蒙变革引领,最起码在大城市,变化是显著的。
当然,虽说图书馆内暖和的很,但寒冬腊月的,换了职业套裙,分明是刻意为之,谁叫朱丝丝穿着职业套裙在议政院演讲的照片上了报纸呢,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偶像,新思想熏陶下的职业女性,又有谁不崇拜她?
品口茶,叶昭沉思着道:“小农家庭的整合还是要加大步子,乡一级机构的职责要加强。”
借着中俄战争后无与伦比的威望,叶昭准备进一步打破部分地区死水一滩的农业格局,他嘴里的小农家庭,指的自然是拥有土地的中农、富农和小地主。
这种整合也会将会打破宗族格局,进一步改变乡村官署影响力与宗族影响力的对比。
这些事,帝国刚刚建立时叶昭还没轻易去碰触,现今随着帝国工业化进程、新思想的传播,更主要的是大皇帝空前的威望,使得他不再惧怕任何挑战。
虽然这种挑战,可能比征服莫斯科更要劳心费力、困难重重。
朱丝丝没有吱声,她喜欢现在的丈夫,每次色狼严肃的思考问题时,对她都是致命的杀伤。
从图书馆出来后叶昭和朱丝丝去用了午膳,这才回紫禁城,张灯结彩的禁宫正在筹备新年前的枢密院会议,现今红娘陪叶卡捷琳娜去南方考察,蓉儿则统领宗人府张罗枢密院会议的筹备,金凤在旁协助。
叶昭心说老婆多可真省心呢,能干的老婆多,更省心,只是这话可不敢说出来,免得诸老婆造反。
下午在养心殿看了几个折子,叶昭突然就来了兴致,喊来郑阿巧,令备车,前去勤学府。
勤学府名字好大,但实则只是西城原慎郡王府后巷广平库胡同的一座宅院,现今小太子尧洵暂时搬进来适应适应,等年后,他和二皇弟就会正式入住,此地距离学堂极近。
其实就算在禁宫中,皇子和公主们也不能每日与母亲亲近,迁出禁宫,反而母亲常来看望。
见到父亲来接他,尧洵开心极了,皇子也好,公主也好,对父皇均是敬畏而又崇拜。
汽车一溜烟就出了内城,规规矩矩坐在叶昭身边,尧洵很有些少年老成。
叶昭见他不动自己递过去的热可可,心里突然一酸,可不是,虽说在京城时并不和这些小家伙们少见面,但就算现今,一年过去,正是身体和思想发育时期,就算几个月不见,可也生分不少不是?
叶昭将玻璃瓶上的软橡胶塞拔掉,插入吸管,递给尧洵,说:“喝吧,爸爸特意带给你的。”
尧洵这才稚声稚气道:“谢谢父皇。”接过饮料,有滋有味的吸吮起来。
汽车在京师南郊驶出好远,叶昭更令下了沥青路,二十几分钟后,黄土路上颠颠簸簸的汽车就熄了火。
叶昭一阵苦笑,本想带宝贝儿子去乡下走走,可倒好,敢情汽车发动机的稳定倒少不了沥青路的功劳。
无奈下只好下车,牵着尧洵的小手漫步而行,尧洵却是兴奋极了,大步跟着父亲,小手更紧紧攥着父亲的手,今天,实在是他最开心的日子。
两侧农田皑皑积雪,远方黑黝黝的村庄看似极近,但实则有好远一段路程。
侍卫司机忙着检查油箱和发动机,也有侍卫快步向回飞奔,按照惯例,皇上出城,侍卫们多路接应,在沥青路和黄土道的交叉口,便备有马车。
“冷吗?”叶昭说着话,就将尧洵的小毛绒帽子放下来,说道:“跟爸爸出来受苦是吧?”
尧洵摇摇小脑袋,稚声稚气道:“不冷!儿臣最怕夏天下火,热死了!”
叶昭鼓励的拍了拍他小脑袋,说道:“农民们,一年也就这时节能猫冬,不用出来作活,夏天下火的时候啊,他们都要顶着日头在田里流汗,你以后,可不能叫他们的日子越过越没有尊严。”
尧洵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实则几位皇子和公主所受的启蒙教育极富皇室风格,令他们出来上学,只是想叫他们接触社会而已,现今不是网络时代,住在深宫里就什么都能知晓。
在勤学府,当然会有皇室聘请的教授进行皇室子弟的教育,更会有叶昭写的一些东西教授他们,而叶昭闲暇时耳提面令都少不了的,这些理所当然的教育不必细说。
叶昭还曾经有个构想,便是他们成年确切的说是大学毕业后,要不要化名进入政界历练,但后来琢磨,此举实则对自己要推动的变革不利,容易产生结派倾轧的现象,不过到时候再看吧。
站在路旁一堆积雪前,看着天地茫茫,叶昭默默不语。
好一会儿后,汽车也没有修好,东边黄土路,倒是慢悠悠驶来一辆牛车,赶车的是个老汉,裹着露出棉花泛着油光的烂棉袄,车上还有个六七岁大的小丫头,当牛车经过叶昭和尧洵身边的时候,她就咧着豁子牙对尧洵笑,想来是没见过这般衣着鲜亮的小男生。
郑阿巧低声道:“主子,借牛车用用?”
叶昭想了想,微微颔首。
郑阿巧随即快步追上去,几步就赶到了牛车前,笑着对赶车老汉道:“老大爷,我们的汽车坏这儿了,我家主人想借你牛车一用,前面就有人来接我家主人,借你牛车多赶几步,还请通融通融,定有重谢。”
赶车老头倒是极为爽朗,笑道:“行,上车吧,一看您几位就是贵人,重谢就算了,我这也是顺路,去接我侄子。”他看了几眼那铁车子,听说这玩意儿能在大路上跑的飞快,城里人都喜欢坐,可还是不如咱的老牛车不是?
叶昭几人上了牛车,尧洵自是第一次见到淌着鼻涕的同龄人,拿出洁白手帕递给那小丫头,说:“你流鼻涕了。”
小丫头多少有些怕生,更不敢接那比村里三奶奶脸蛋还白的手帕,用棉袄袖子在鼻子上抹了一把,鼻涕就不见了,尧洵呆住。
老黄牛奋力拉着铁轱辘前行,但速度委实还不如疾走,郑阿巧和另一名侍卫随即跳下车,跟着牛车而行。
叶昭递给老人一颗烟卷,笑着问:“老大爷,你村里多少人口?”
老人忙不迭接过,也第一次见识了防风汽油打火机,烟雾吸入鼻中,虽略显绵软,但委实比旱烟滋味美妙,怪不得城里人都喜欢抽卷烟。
“爷,我们那儿叫大羊坊,有一百多户吧。”老人笑呵呵的回话。
叶昭问道:“牛马不少吧?”
老人咧嘴露出满嘴黑牙,说道:“总有五成人家有牲口,爷,您是做牛马生意的?”
叶昭笑道:“不是。”显然铁路的畅通,使得新疆西域不但供应了中原大量肉食,也令农户的牲口空前充实起来,一个村子超过半数人家有牲畜,与前朝比,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京郊乡村,相应必然获益多些。
叶昭这时又点点头,说道:“小姑娘没有缠足,好啊。”中原政府已经下了废止缠足的法规,但这种陋习要改变,还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前朝刚入关时,也曾禁止缠足,可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老人咧嘴干笑两声,不知道说什么好,村里大户小姐突然放足,还要去城里做工,听说缠足的女人现在可不好嫁人,贫苦人家,就更没缠足的道理了不是?
尧洵还是将手帕送过去,帮小姑娘擦鼻子下的污垢,或许是他看着实在不舒服吧。
叶昭看着尧洵,心说这小子最好本事小一些,若太能干,说不准自己对帝国的远程规划就会遇到阻滞,自己总要令他逐步明白,帝国皇帝,最后成为凝聚国民的象征、维护推动帝国文明价值观即是最成功的皇帝。
大概走出里许,就见岔路口,站着一个消瘦年青人,灰色长袍,拎着竹编的简易箱子。
见到年轻人,小丫头就开心的喊:“叔叔!叔叔!”
年青人笑着奔过来,小丫头从牛车上跳入了他怀中,他则打量了叶昭几眼,有些疑惑。
老头道:“上车,我先送送这位爷。”又对叶昭道:“爷,这就是我侄子三伢子,在上海报馆做事。”
京城地区并没有乳名伢子之类的习俗,其实刚刚听老头口音,也知道是外来移民。
因为南北战争、关外解禁、诸边移民、工业发展,帝国人口流动达到了历史上最高峰,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令许多地区的宗族关系被破坏。
三伢子文文秀秀,递了名片给叶昭,唤作杜显堂,在一家英国人报馆做事。叶昭则报姓文。
坐上牛车,三伢子却是极为健谈,也颇有些见识,显是见过世面的人,听大伯说叶昭一行汽车坏在了路上,自然以为叶昭是生意人。
“文先生定然识得许多朝中大员吧?”三伢子笑着问。
叶昭说道:“倒也认识一二。”虽然帝国法律对行贿受贿惩罚极严,但不管何等制度,商界政界又怎可能不打交道?只是有多少官商勾结的情形就不知道了,最起码不能令商人和政客明目张胆狼狈为奸。
想到这儿叶昭也不禁叹口气,说道:“皇权愈盛,愈容易成为贵族社会啊!”
三伢子呆了呆,凝目打量了叶昭好几眼,这才道:“所以说如美利坚的共和才是大势所趋。”
他虽然声音略低,但郑阿巧耳尖,听到猛地蹙眉,闪电般看向这个青年。
叶昭心下也一怔,他自是怎么说都毫无避忌,但所谓共和,当然要推翻皇权统治,现今帝国各种思想虽然活跃,新闻纸也提倡言论自由,可就算欧洲强国,莫不采用帝制,号召推翻皇权在中原又怎会有市场?更莫说帝国皇室旭日初升,声望之隆无可言表,远不是前代甲午海战惨败、八国联军进北京,加之主少国疑、国民对异族皇室的不信任达到了临界点,尽管如此,革命党得势也具有巨大的偶然性。更不要说袁世凯复辟,还会有严复这种大家跳出来帮忙,可想而知国民思想之顽固。
现今若说国内想推翻自己的势力,或许也只有公平党和前朝余孽了。
问题是他们,妄谈共和,有几个懂得自由平等之精髓?折腾来折腾去,受苦的都是百姓,最后还说不定变成什么畸形的独裁政权。
叶昭点了颗烟,点点头道:“美利坚共和?”
三伢子笑了笑,说:“一家之言,随口说说,文先生不必当真。”或许他也注意到了郑阿巧锐利目光的异样。
叶昭道:“现今民众生活不好么?”
三伢子摇摇头道:“好是好,但那是因现今皇上明智,可等他上了年纪,谁知道会不会办出什么糊涂事?皇子皇孙们,又是什么德行?总不成代代是圣人吧?”三伢子也有些莽撞,或许是以为遇到了知音人,毕竟张嘴批评皇权太盛的,他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不过再怎么说,评论现今九五位子上的人,就算他小圈子里聚会要推翻帝制的人,也只能讲几句荒淫无道、剽窃科学成果沽名钓誉的陈腔滥调,而且听说今上还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最后,他们自己都觉得谩骂的无趣。
不过认同今上的智慧能力和推翻帝制并不矛盾,这也是他小圈子能看到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