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昭华 >

第221章

昭华-第221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难得也反思了一下,觉得张氏这般一反常态,可能是因为郭氏的身份确实高了,给她造成了压力,他今日还在想,要不然换成其他几个伯府的姑娘,这样也就能安了她的心——却没想到张氏今日明说了,就是不肯给高炽纳妾,管他高门还是平民。

    “高炽也是个没本事的,”皇帝摔了筷子:“竟也能叫她挟制住!”

    一旁的宦官山寿和李兴不由得面面相觑,都在心里道皇爷怕是也叫太子妃给挟制住了,要不然圣旨当真一下,还能驳回吗?要是以废妃相威胁,还怕太子妃不从吗?

    “皇爷息怒,”山寿道:“太子妃娘娘与太子置气说的话,其实也算不得真。”

    “皇爷,”李兴也道:“奴婢说个僭越的话,这高皇帝爷爷手上,只给太子并诸王册了正妃,只一个邓次妃,还搅扰地不太安宁。太子妃怕是有鉴于此,不肯叫皇长孙受半分委屈。想太子妃之父,不过是闲职指挥;武定侯家的孙女,却一门两侯三妃七指挥,自然叫太子妃心内不安。”

    皇帝听他提到了邓次妃,才露出了赞同的神色。秦王那个邓次妃,的确不是个好例子。

    而且李兴还说了皇长孙,这更是说到了皇帝的心里,他是绝不愿大郎受委屈的,那么郭氏日后所出的孩子是否能给大郎造成一丝半点的威胁,他也是需要考虑的——

    “大郎呢,”皇帝唤了一声才想起来:“哦对他去武英殿听讲了,这时候,应该放课了罢,怎么还没来呢?”

    李兴早就打算说这事儿了,因为皇长孙身边的金英在门口候了许久了。

    “回皇爷的话,”李兴道:“皇长孙殿下回了东宫了。”

    “叫过来,叫过来,”皇帝一挥手:“朕看不到他,吃不下饭。”

    “皇爷,”金英回道:“皇长孙不肯吃饭。”

    “不肯吃是对的,”皇帝拍了拍桌子:“东宫的伙食,全是素的,养出太子这样绵羊性子的人,朕看着就烦!大郎要是再跟他爹一个样,朕的这基业托付给谁去呢!”

    金英只能硬着头皮道:“皇长孙、皇长孙早膳、午膳都没有用。”

    听到大郎是跟着张氏不吃饭,皇帝气得又砸了两个茶碗,“你看看!张氏自己不用饭,还不许大郎吃!”

    皇帝再是愤怒,也不能说“困虑我好儿”这样的话,即使他心里想的的确如此,但是大郎确实是张氏肚子里爬出来的,他就算不管张氏绝不绝食,也不能叫大郎也跟着受饿。

    皇帝的愤怒维持到第三日的早上,就往东宫送了几道菜,点明是给张氏和椿哥儿的。张昭华看到这菜,才算安了心,知道皇帝总算是瞧在椿哥儿的面上,不为难她了——

    果然没几日之后,郭氏被聘给了汉王高煦,而且因为皇帝对韦氏失了平哥儿的怜悯,他也没有将郭氏提为次妃,郭氏这样一个名门贵女,就只一顶轿子抬进诸王馆里,做了汉王一个没名分的侍妾罢了。

    张昭华本来还有些忐忑,但是皇帝已经没空跟她计较了,因为他早就打算北巡北京,车驾早在去年秋天就备好了,因为一直等着张辅从交趾班师回来,才拖到今春。

    很快皇帝起驾北巡北京,他这一次除了着手迁都事宜,同时还是在考虑百年之后的陵寝事宜。礼部尚书赵羾和袁珙推荐的江西术士廖钧卿等提前一步前往北京一带卜选陵址,他们走遍了各地,奏报说选得吉地于昌平县天寿山,皇帝这次要亲眼看一看,确定是否要动工营建。

    皇帝既然北巡,监国事宜就落在了太子高炽身上,一应奏报不急之务,太子可一并裁决,若是军国大事,就急递至北京行在。

    高炽的日子陡然忙碌了起来,原先他早上不过去文华殿听讲,如今不仅要听讲——这是皇帝专门下令的,就算再忙,也命杨士奇、黄淮为东宫日讲。所以高炽不仅听讲,还要在左顺门会见大臣,晚上回来批阅奏疏,当然张昭华代理了他批不完的奏疏,她看得快,而且将存疑的地方全都抄录出来,方便高炽第二日召见这些人问询。

第四十五章 监国() 
一王氏见到她的时候,她身边一摞奏疏,手上还奋笔疾书着,这要是叫张麒张昶几个看了,肯定惊死,只不过王氏不懂这些,只是一个劲儿抱怨她太忙。

    “哎呦我的娘,”张昭华在西番上师哈立麻请求在京师建造喇嘛寺的奏章上,刚想好了一句话要写上去,就被王氏打断了,只好道:“今儿我瞧你也没啥事,你就先回去罢,改日我不忙了,你再来看我。”

    “俺也没啥事,”王氏就道:“就是跟你念叨念叨辅哥儿,你瞧瞧他岁数够了,差不多也该是讨个婆娘的时候,这京中的贵女,哪个能配得上?”

    张昭华不悦道:“咱们家算什么,现在还轮到辅哥儿挑别家的贵女了?你之前不是跟我说,好几个伯府都有意思做亲,难道人家伯府的女儿,都配不上辅哥儿吗?”

    “不仅是伯府,”王氏就道:“还有更高门的呢!赵王妃娘家也想跟俺做亲!”

    “那不行,绝对不行!”张昭华的笔尖一下子划过了长长的痕迹,她也顾不上沾湿的奏疏,只道:“别人家随便,就是赵王妃家不行!他家早晚落败!怎么着都是怨偶!”

    王氏也就道:“反正你说了算,俺也见了他家女儿一次,觉得不合眼。”

    张昭华道:“何必高门呢!您瞧着合眼,就是个平头百姓家出身的,娶进来也没什么,没人笑话。”

    “你这么说,那俺还真有一个,”王氏精神一振:“俺和你嫂子都喜欢地很,只不过岁数上差地太远了,要不然俺还真要把她娶进门里。”

    张昭华随口问道:“是哪家的女儿?今年多大?”

    “董氏的女儿,就是甜甜的女儿,”王氏道:“嫁到孙家生的那个,你忘了吗?之前俺跟你说过两次呢,她名字叫琢玉,今年八岁,哎呦真是喜人,你小时候也是伶俐人,俺觉得她比你还伶俐呢。”

    张昭华忍不住笑了几声:“这话我好像听好几人说了,您之前留了甜甜在京里住了两三个月,就是喜欢这女娃娃,不肯将她放走了,害得孙愚还专门从永城又来接人。”

    孙愚是永城县主簿,他督运粮食和征夫来南京,张昭华之前也见过他,问了问永城的情况,这一次又叫他带着女娃娃过来,也终于见到了这个人人夸赞的孩子。

    张昭华一直认为,小孩子小的时候差不多都是好看的,然而这个孩子却让她觉得“美人胚子”应该是专用来形容她的了——她有一双白眼仁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的眼睛,而且闪动时候有如星星闪烁一般,光彩倍生。一对菩萨耳,一个肉嘟嘟的小嘴巴;在嘴巴下面还有一个圆鼓鼓的下巴。一张脸唯独的一个瑕疵,就是那一排雪白细密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刚刚换下的牙齿还没有长齐全,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孙愚在春和宫前殿里面,他不能到后宫来,玉姐儿就是被女官引进来的,但是一点都不害怕,也没有半分畏缩的模样,给张昭华行了礼,又给她带了一个礼物。

    “这是什么呀?”张昭华看她手上捏了一个小小的玉兔,不由得问道。

    “这是睢水里的石头,”玉姐儿道:“天然是个兔子模样,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献给娘娘。”

    张昭华把她抱在膝上,也不由得微微怔了一下,她仿佛又看到了霏霏坐在她的怀里,安静而乖巧的样子。

    她又问了许多问题,果然回答地无一不是周全伶俐。

    直到高炽那里派了人过来,说孙愚要走了,玉姐儿才慢慢从张昭华怀中落了下来,这一下才叫张昭华看到,她头上的双丫髻被自己胸前的玉纽扣挂住了,一股头发缠在上面,应该是挂了很长时间,她看到玉姐儿的一块头皮都成了红色。

    “你怎么不说呢?”张昭华就问道:“不疼吗?”

    “疼,”玉姐儿点头道:“可是知道娘娘是爱我,不敢有伤盛德。”

    她这么说,走进来的朱瞻基也听到了,不由得拿眼上下打量她,哈哈笑道:“这好像是个古代的贤女子!”

    玉姐儿看到了朱瞻基,似乎知晓他的身份,也微微涨红了脸,这倒让朱瞻基失神了一下。张昭华倒是看得清楚,不由得也笑了几声。

    张昭华叫嬷嬷把她抱了下去,再看朱瞻基,果然有点心不在焉的模样,还频频回首,似乎还在张望玉姐儿离去的大门。

    “娘,”朱瞻基果然眼巴巴问道:“这女孩是谁?”

    “是永城主簿的女儿,”张昭华饶有兴致道:“她娘和我是故交。”

    朱瞻基“哦”了一声,又道:“宫里怎么没有这么好看的女孩呢,不知她叫什么名字?”

    “你问人家闺阁女儿的名字,”张昭华故意道:“这样不好罢。”

    朱瞻基果然不敢问了,然而张昭华心里却盘算起来,孙家生了个好女儿,她第一眼就瞧着喜欢,果然不愧这么多人的交口称赞。等孙愚从山东回来,她就打算将玉姐儿抱进宫来,教养在身边。

    等到漏夜时候高炽回来,张昭华还跟他提了一句,不过高炽显然是累得够呛,似乎也没怎么听进去,很快就睡着了。张昭华的精力一向比他充沛,还坐在案几上批了几十本奏疏,因为皇帝北巡带去了内阁之中的金幼孜、胡广和杨荣,留下杨士奇和黄淮两个,工作量比平日大,所以他们的条子也不如往日及时,也写得潦草了一些。

    她刚刚圈了杨士奇一个条子,抄了三分之一不到,忽然听见外头喧哗起来,她顿时一惊,下意识往漏刻那里一看,都已经二更天了,这时候能有什么事呢?

    而此时在文渊阁值夜的黄淮和杨士奇,显然意识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清楚地听到了宫墙外面的喊杀鼓噪之声,两人都在对方面上看到了吃惊的神色。

    “士奇兄,”黄淮大惊道:“这是怎么回事?”

    杨士奇听声辨别了一下,道:“是西安门朱雀巷——”

    那个地方让两人的神经不由得同时紧绷了起来,当高炽被张昭华叫起的时候,他们甚至已经赶到了春和宫里。在听到太子召见的旨意后,两人不敢迟疑,立刻进了殿中。

第四十六章 哗变() 
一大殿中昏沉沉的,只有几盏长明灯微微亮着。高炽面沉似水地坐在榻上,身上披着衣服,脚踏旁一个小内侍正在替他穿着鞋。旁边张昭华一看两人进来了,急躁道:“三千营哗变,发兵把户部衙门给围了!”

    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永乐皇帝北巡,带走了五军营和神机营,三千营也带走了一半,剩下一半驻扎在朱雀巷那里,因为这时候刚巧是边兵入京比试操练的时候,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刚刚对了籍册。

    黄淮一定心神,低声问道:“如今情况如何?”

    “刚叫京卫指挥带着人马去了,”张昭华道:“营卒素骄,我疑其为变,是有人指使。”

    之所以围攻户部衙门,据说是因为军粮停发了十七天,三大营都是皇帝亲手整编的骄兵悍将,闹将起来不肯罢休。

    “南京城驻军十万,”杨士奇并没有顺着张昭华的话说,反而道:“其中三万是三千营的,剩余七万是边军并各地选派入京的官兵,挑头闹事的,虽是三千营,但现下这个情况,继起者已然不少,兵众俱已摇动,若是弹压不住,也是眼前之祸。毕竟这些兵众不在城外,而在城内,而且边军不是南京本地人。”

    按皇帝定下的规矩,每三年选各边兵六万八千人,分番入卫,与京军杂练,而天下卫所马步军士,各分十班,每年冬月至京阅试。这些卫所的指挥、千百户和官兵来到京城就是参加考核的,中试的人有奖赏,而不中的人第二年再不中,就要移戍云南。

    这些人可不都是南京本地人,若是跟着三千营呼喝起来,那就不叫哗变,而叫兵变了。如果不用雷霆手段震慑住的话,恐怕会愈发不可收拾。

    “说是没发军饷,”高炽道:“京城这十万军队,户部都没有发,何止是亏待了三千营呢?”

    因为鞑靼可汗本雅失里扰边,如今皇帝命丘福带着十万人马北伐本雅失里,户部先供应北伐的粮草了,皇帝要求南京提供的粮草数额太大,户部尚书夏原吉愁地头发几乎都白了,才算凑齐了粮草,但是在留守的京营这里,只能先拖欠一个月的粮草,等秋粮收上来才能补发,没想到三千营连半个月都等不了,居然围攻户部衙门,实在是胆大包天。

    很快京卫指挥郭翔就派人来回报,说京卫和三千营的军士对峙了起来,三千营的军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