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丧尸的世界》作者:雨水第一章 被电着了 话说自从末世降临半年来,杨亦从来没有如此悲催过。 从三天前的狩猎归来,杨亦就躲在他破旧的棚房里,一是因为脸上无光,二来受到的伤可不轻。在药品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只能是用一些植物汁胡乱地敷上一敷,然后只能是看身体的免疫力强不强,会不会发炎之类的,也算是听天由命。 “尼玛,没事学什么壁虎,自残脱身?” 而恰恰是这个当时急情下最明智的决定,却让杨亦成了这会大伙耻笑的对象。 像狩猎,在聚居地里是非常重要的食物来源方式,超过六七成的人依靠着狩猎的收获渡日。半年的时间,足够让这一个拥有近十万人的聚居地粮食消耗严重,形成严峻无比的生存问题。 狩猎,其实就是离开聚居地,到外面的世界里寻找一切有用的东西。...
1997 第2期 - 人物专访杨潇说到弗里斯特·阿克曼(Forrest Ackerman),中国的SF Fan并不陌生,我刊就曾登载过介绍阿克曼先生的《Mr.SF(科幻先生)》短文(见《科幻世界》94.9期)。作为那篇文章的译者,我知道阿克曼9岁时就被《惊奇故事》俘获,变成了科幻迷;我知道他13岁开始写科幻故事,1934年就成为国际科幻联盟的第一名荣誉会员,1941年他被选为世界上头号科幻迷,1953年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雨果奖;他出席过五十多次世界科幻大会,是传播媒介的新闻人物,数百次上过电视……可是,当我走进好莱坞区坡地他的家中,才真正理解到科幻先生的含义。我揿响了一幢小楼的门铃,主人的声音从门边一个小喇叭响起:“谁啊?”我和翻译还没回答,喇叭里就传出了主人愉快的声音:“啊哈,中国客人来了,欢迎,欢迎!”门自动开了,我走进院里寻找主人,发现他显然已透过什么机关看到了我们。...
1994 第9期 - 94科幻征文王晋康黑姆利索地为司马平戴好魔幻传感器,一个亮闪闪的类似太空人头盔的玩艺儿。传感器的触脚像章鱼一样密密麻麻地吸在他脑袋上。黑姆熄了屋里所有的电灯,只有电脑屏幕发出青幽幽的微光。青光在天花板上投出一个巨大的黑影,颇像一个张牙舞爪的巫师。他俯在司马平头顶上嗄声说道:“好了,你马上就能获得空前的全功能感官享受。不过我要最后提醒你一次,”他在阴影中得意地笑着,“这是双向梦幻机,幻觉中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按你的思维发展。所以,你头脑中最隐秘的思想都将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不管是龌龊的欲念还是圣洁的愿望。你如果想中止这个游戏,现在还来得及。”司马平仰面躺在转椅上,被传感器头盔箍得不能动弹。他略有些紧张,不过,听了黑姆的警告,他反而淡然一笑:...
1996 第6期 - 科幻之窗大卫·W·赫尔 王荣生大卫·赫尔——《科幻世界》读者们熟悉的美国科幻作家。他的《美食》和《天幕坠落》在中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追踪人狼》是他直接寄给我刊的第四篇作品。大卫的科幻作品可以说是“警告文学”,他对未来世界的“网络化”有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在网络化的社会,人们时而生活在现实世界,时而变成信息,生活在网络中。一群疯狂的犯罪分子变成人狼,在网络中频频作案。于是,在网络中展开了一场“警匪战”。(老编)阿方斯·佩吕斯奎尔中尉警官终于睡着了,可是刚睡不久,电话就响了。荧光屏上一旦闪现紧急信号,扬声器一旦鸣响警报,是不能置之不理的。责任要紧,于是他翻过身来,接了电话:“什么事?”刚来特别行动队的新队员凯文·亨尼西出现在荧光屏上,神色紧张地向他报告:“我们又发现一个,中尉。”...
2000 第11期 - 银河奖征文魏雅华2000年6月28日,这是新世纪最值得记念的一天。这一天,由美、英、德、日、中共同研制开发的人类基因组计划(80%),首次向全世界公布。2001年6月1日,是这个计划最后完成并公诸于世的日子。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将21世纪名命为“生物工程世纪”,而且没有第二个名字有资格参加竞选。有人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工程,其伟大的程度可与上个世纪最宏伟的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及人类登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相媲美。可我说,“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如果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比,简直微不足道。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会给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巨变?在即将到来的天崩地裂般的变化面前,我们的想像能力不够用了。...
作者:黑色流光正文第一章 来自未来的日记本(修)大气层外,一个矮小的身影出现在了虚空当中,站在虚空良久之后,身体周围慢慢的出现了红色光辉,看着地球嘴角微微的翘了起来,随后朝着地球飞来。没过多久,矮小的身影来到了一栋住宅的附近,显露出了一个男性的侏儒身影,伫立良久,淡淡的金光闪烁在他的身前前,看到这些金光之后,他微微的有些高兴,伸手牵引了一下金光之后就消失不见了。2012年6月21日,夏至,天气晴朗,温度27至35摄氏度。安微铜山市翡翠花园小区,上午6点50分。张胜勇从梦中醒来,闷热感笼罩着他,空调早已经在定时结束后停止了工作,一些汗水渗透了肥胖的全身,他用双手拍了拍自己的脸,努力将自己沉浸在刚才梦中的思绪拉扯了回来。“真是的,怎么这几天总是做这样的一个梦,”张胜勇喃喃自语道,“总是和一个看不清身影的家伙战斗,但是明明就不善于运动,却在梦里无所不能,种种平日里想象的动作出来感觉真...
作者:鹏飞超人【,】第一章夜半体检“啊呀我去,吓死我了!”正躺在床上的楚天霖猛然爬了起来,双手摸摸自己的脸,摸摸自己的胳膊,一脸后怕的表情。原来,刚才睡觉的时候,楚天霖梦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台电脑,没有手没有脚的,也不能动,连开机关机都是别人决定的,楚天霖现在的生活虽然有点苦逼,不过那也比变成一台植物人似的电脑强吧,还好是个梦啊!楚天霖又用双手在自己身体上确认了一下,该有的都有,都能动,还好还好!确认自己没有变成一台电脑,楚天霖再次躺了下来,不过却没能够再次睡着了,此刻已经是夜半,整个儿房间看不到任何的东西,黑暗而安静,很多在白天可以去逃避的事情,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却是无法再逃避了。再有半个月,就要毕业了,但是楚天霖的前途,却一片的渺茫,寝室里一共四个人,另外三人,离校之后的路,都已经确定了,只有楚天霖自己,毕业便是失业,楚天霖所学习的专业,乃是计算机专业,专业知...
1994 第10期 - 校园科幻姜亦辛一张明天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从转椅上站了起来。他抬头看看钟——又继续工作了十九个小时!为了这台X—86便携式电脑puterman[CM],几年来,张明天和他的导师王翰林可谓呕心沥血了。几天前,CM总算大功告成——不过那时它只是个有很强接受能力的机器罢了。几天来,张明天由浅入深地向CM灌输着无数知识——当然,他本可以把一些应用软体一股脑儿地让CM“吃”下去;但张明天认为,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自己就深受其害过。要让CM成为最杰出的电脑,必须循序渐进,最终让它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不是光让电脑“吃”下许多应用软体可以做到的。张明天抽出一张记录卡,将今天所教授的内容记了下来:国文——古文观止...
1992 第3期 - 纪实之页约翰·佩卡伦 英华 译1986年5月10日。电话铃声紧,把阿纳多利·格里什琴科从沉睡中唤醒。他拿起电话筒,听见空军小队长歉然又焦急地说,要中断阿纳多利的休假,命令他马上去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基辅市报到,然后去距那儿10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参加抢险。阿纳多利身材高大,体格强健,长着两只清澈的蓝眼睛,器宇轩昂,颇有风度。他知道两周前,由于计算和技术上的一系列错误,导致设计质量很差的4号反应堆发生了一场原子灾难——核熔化。失去控制的核反应犹如脱缰野马,造成接二连三的剧烈爆炸,炸开了4000吨重的钢筋混疑土盖板,在反应堆芯里产生的高温超过2000℃。这个反应堆没有西方国家的核设施里常用的遏制结构,于是,核燃料和具有放射活性的残渣泄漏到空中,就象霰弹炮一样射向周围地区。...
1999 第5期 - 封面故事小丁据说,“漩涡二号”的船长这个职位,曾让联邦总部的官员们很费了一番脑筋。因为援救者与被援救者之间最好没有什么私情,可苏贝又恰巧是目前最杰出的船长。最后,苏贝一贯冷静沉着的作风帮了她自己的忙。总部认为苏贝在行动中“不大可能因感情用事而出错”,即便等待救援的“漩涡一号”上面有她的丈夫。于是她得以站在这艘大船的舰桥里面,指挥十五个船员共同跨越数万天文单位的辽阔空间。这是人类所做的第二次向外太阳系派出远征队的尝试——“漩涡一号”是第一次。在二十个小时的适应性航行之后,队员们吃了离家前的最后一顿饭,在飞船上洗了最后一次淋浴,“冲冲晦气”——这是他们自己的话。苏贝坐在电磁椅里面有条不紊地下着命令,从外表上看不出她的情绪。舷窗外是深邃的宇宙,苏贝的目光投向无限遥远的地方。随着她的命令,火箭发动机喷出橙黄色的离子流,大船起航了。空间折叠必须在月球轨道之外...
作者:[美]L·罗恩·哈伯德序言《物竞天择》成书之时,马奇诺防线犹存。那时的敦刻尔克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沿海小镇。世人对不列颠之战、布尔哥、塞班岛、硫黄岛、V-2火箭还是闻所未闻,因为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些事件才真正发生。《物竞天择》中却对这一切均有所暗示,事情一旦发生可真是转瞬间就来到眼前。《物竞天择》描绘的是虚幻的、不合常理的世界,是一种纯粹的假设。《物竞天择》里的中尉屡屡出现在风雅的赞美诗中,被吟咏讴歌,为作者歌功颂德的人想要广大公众都承认作者的伟大;而诅咒作者的也大有人在,他们甚至要毁辱作者的形象(经查实,已经有人这么做了)。《物竞天择》在美国出版却在英国遭到拒绝。波士顿不偏不倚,因为书中只有无知的杀戮绝没有什么强暴妇女等不洁的文字。有人对《物竞天择》不屑一顾,更有人视之如宝,不忍释卷。...
作者:[美]弗诺·文奇第一章“你觉得这份新工作怎么样?”蒂克丝·梅把目光从键盘上移开,抬头就看到了半张长满粉刺的丑脸——对面格子间的人正盯着她看。“薪水不错,维克托。”她说。维克托猛地踮起脚尖,总算让他整张脸都露了出来。“是吗?这工作很快就会过时的。”事实上,蒂克丝·梅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为洛萨科技做客服算得上一份真正的工作,也是进入这家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公司的敲门砖。“让我安静一会,维克托!这可是我们的第一天。”这话没错,如果不算上过去为期六天的岗前培训课程的话,今天确实是第一天。“如果觉得无法接受的话,那只能说明你目光短浅。”“这才是智慧的体现,蒂克丝·梅。我可不蠢,至少知道什么东西是不值得一流的富有创造性的头脑去注意的。”...
作者:倪匡前言后备是一个专用名词,大多数的情形之下,用在体育运动上。例如一队球队,必有后备队员。以一队球队为例,在正常的情形下,后备可能一点也起不了作用,正选球员比赛,后备只是在场外等著。一旦,正选球员表现不理想,有受伤的情形出现,那时候,后备才发生作用,顶替正选,使整个球队,仍然在正常的情形下进行赛事。在机械上,也常用到后备这个名词。任何机械,都由许多零件组成。一组机械,其中特别容易损坏的部份,一定要有后备的配件,以便在出现损坏的情形时,随时替换。后备配件的作用极大,因为整组机械,可能由于一个极小配件的损坏,而致整个瘫痪,使整部机器,无法进行任何操作。简略地介绍了一下后备这个词的意义,看来好像很乏味,然而整个“后备”的故事,倒是很曲折诡异的。...
1999 第5期 - 科幻世界二十年本刊编辑部二十年辛苦不寻常《科幻世界》满二十岁了。蹒跚学步的童年,风雨飘摇的少年,曙光初露的青年。二十年,弯弯曲曲的脚印写下了坎坷与拼搏,迷茫与求索,痛苦与欢乐。1994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拥挤简陋的编辑部感叹道:“你们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科学院院士潘家铮来信说:“面对着凝聚编辑和作者心血的精美刊物,想像你们遇到的困难和艰苦奋斗的历史,我不禁潸然泪下。”1997年8 月1 日,世界各国科幻作家、美国和俄国宇航员来到编辑部,对如此小小一个编辑部斗胆发起并组织规模盛大的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和四川夏令营表示由衷的敬意。1998年,《科幻世界》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杨潇社长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重启之命运》作者:八重之牛序-卫宫切嗣 一-三合一卫宫士郎“正好月sè这么美,要听一个故事吗?” 在一个弯月当空的晚上,一个和服黑发,脸sè灰白的男人正坐在rì式的走廊上抬头看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蓦地,或者是因为察觉得到自己将要离开人世,男人想把握机会和坐在旁边的小男孩相处最后的时光。 旁边的小男孩和男人一样穿著纯白的和服,银白的及腰长发像是瀑布一样洒在脑后,并没有束上任何的发带,小男孩jīng致的脸蛋在月sè之下散发着一种圣洁的美,格外动人。 看着小男孩静静的坐在这里,男人的思绪开始模糊,两个女孩子的身影在他的脑海出现。那两个女孩子对他来说都无比的重要,然而他却给不了她们任何的幸福,甚至已经触碰不到她们,温柔的对待眼前这孩子是因为想赎罪吗................男人苦笑了一下。...
1997 第4期 - 科幻影视史画连载王荣生三十年代欧洲的科幻影片大都以不同方式继承了二十年代不朽巨片《大都市》的衣钵:充满忧患意识的未来预言。譬如,《世界末日》(1930)是一部渲染过份的大灾难史诗片,《F.P.I不回答》(1932)展示了近期的世界科技前景,《未来世界》(1936)则是H·G·威尔斯对遥远将来所设想的晦暗前景。到了三十年代后半期,欧洲上空政治乌云翻滚,局势紧张起来,于是1937年问世的两部影片《白色瘟疫》和《欧洲上空的乌云》尽管大异其趣,但都利用科幻成分来想象新的世界大战的种种恐怖与灾难。法国推出的《世界末日》是第一部预示法西斯势力可能兴起的影片,描写的是一颗彗星即将与地球相撞,导致世界大毁灭。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之际,超人两兄弟横空出世,哥哥是宗教狂天才,弟弟是狂人科学家。兄弟俩妄图拯救世界道德秩序。哥哥琼以法西斯主义者口吻鼓吹什么“新秩序”:“人类必须遗弃弱者,只有强者生存。...